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片段 题目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文化的民族性,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要求。 能力目标:本节课我主要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尊重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化的民族性。 2.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00分00秒 02分00秒 02分35秒 05分10秒 05分55秒 06分55秒 06分05秒 06分20秒 08分30秒 09分00秒 10分00秒 12分00秒 13分50秒 14分10秒 14分20秒 15分20秒 15分30秒 15分40秒 16分00秒 16分30秒 17分30秒 18分30秒 20分00秒 环节一:创设情景,铺垫导入 导语: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下面,让我们共同观看视频《爱我中华》,一起感悟歌词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大家要注意一下视频的内容。 看完视频后,教师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歌中唱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种语言是一家”,这告诉我们,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样,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文化色彩。 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多媒体展示) 环节二:导入新知,突出重点 教师提问: 接下来大家把教材翻到101页。回想一下刚刚那个爱我中华的视频,大家从里面都获取了什么信息。 教师进一步提问: 教师:那这些服饰啊,音乐啊,风俗是每个民族都一样吗? 教师归纳性总结: 教师:所以这些就体现了文化具有民族性。 从刚刚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具魅力,异彩纷呈的民族音乐,它们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组非遗文化的图片。这也体现了文化具有民族性。 教师进一步引导设问: 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非遗文化吗 展示图片答案 教师归纳性总结: 看图片上他们的服饰乐器也是不一样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多媒体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提问: 你们还知道哪些非遗文化?” 教师归纳性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是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 教师进一步提问: 对于那些面临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有人反对进行抢救和保护,认为他们应当顺其自然地被历史淘汰。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归纳性总结: 这道题我们主要从三点回答,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核心。 文化具有民族性(板书) ⑴民族文化的地位:(板书)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⑵民族文化的作用:(板书)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⑶民族文化的核心:(板书)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多媒体展示) 教师过渡: 在看《爱我中华》的视频中,我们知道56个民族,56枝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服饰,不同的民族音乐,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样,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文化色彩。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文化具有多样性。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多个国家美食的视频,从中感受一下文化的多样性。这也是体现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具有多样性。(板书) (多媒体展示) 环节三: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教师提问: 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 教师归纳性总结: 文化多样性地位:(板书) 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文化多样性意义:(板书) 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多媒体展示)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时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我们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习近平强调,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结合习近平主席这段话,分析一下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教师引导: 注意我标紫色的这些词,结合课本内容和这段话分析一下。 (多媒体展示) 教师归纳性总结: 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板书) 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多媒体展示) 环节四:课堂小练,总结评价 完成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后,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习题。本节课通过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感悟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情感升华: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 环节五:课后作业,知识巩固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是一道思考题,目的是为了巩固同学们刚刚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课下完成。 (多媒体展示) 课堂结束语: 下课,同学们再见! 翻开教材,了解学习内容。 观看视频,感受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体会国家的强大,民族的伟大。 预设学生回答:“服饰,音调,语言,风俗”等。 预设学生回答:“不一样,各个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仔细观察图片,辨认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 预设学生回答:“不知道。” 发散思维,思考自己所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回答:“京剧,昆曲,皮影戏”等。 预设学生1回答:“对古老民族文化确实应该予以抢救和保护,因为一旦失传就很难再得以恢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古老民族文化不应顺其自然地淘汰,那样我们就会后悔因我们的无知而带来的结果。” 预设学生2回答:“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灿烂、辉煌的文明,自己独特的文化,各个民族的文化不但是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更是世界的宝贵财富。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古老民族文化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所以对那些面临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抢救和保护。” 认真观看视频,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学生思考回答:“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 学生共同探讨回答:“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学生思考回答习题。 回顾课堂,自主构建知识脉络。课下查阅资料,积极与同学交流、思考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