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问题研究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 课件 (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问题研究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 课件 (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章 问题研究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
目标:
1.通过材料,了解生态足迹的含义。(综合思维)
2.结合材料,了解全球生态足迹的大小及变化趋势。(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了解计算并分析个人生态足迹的方法。(地理实践力)
4.根据生活实践,制订减小个人生态足迹的行动方案。(人地协调观)
认识生态足迹
了解全球生态足迹的大小及变化趋势
计算并分析个人生态足迹
提出减小个人生态足迹的行动方案
探究思路:
我们的衣、食、住、行 等生活和生产 都需要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生态足迹就是用来评估人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对地球造成多大的影响呢?让我们来测测自己的生态足迹吧!
知识拓展
资料1 什么是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用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的核算体系。在生态足迹计算中,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面积。因此,生态足迹可以形象地被理解为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等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一只脚印。
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处理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生态足迹的评估方法:以某种生态生产用地为衡量单位
生态足迹的系统组成
组 成 内  容
耕地 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食物和纤维,以及生产畜牧饲料、油料、橡胶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
林地 支持木材、纸浆等林木产品生产所需的林地面积
碳吸收用地 扣除海洋碳吸收贡献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所需的森林面积
建设用地 交通、住房、工业构筑物、水电站水库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草地 支持肉、奶、毛、皮畜牧产品生产所需的草地面积
渔业用地 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
1.说明生态足迹大小与资源消耗量的关系?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资源消耗量就越大,生态足迹和资源消耗量呈正相关的关系。
2.生态足迹大小如何影响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生态足迹越大,对环境的影响越大,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如果超出了自然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和程度,就会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资料分析
资料2 全球生态足迹
对全球生态足迹的估算有多种算法,用不同算法计算的结果有所差异,下图给出的是其中一种计算结果。
知识拓展
全球生态足迹
就是
地球上所有人生态足迹的总和。
资料2 全球生态足迹
知识拓展
从1960年开始,呈稳定的上升趋势,
在1970年生态足迹等于1个地球数量,
在1970年之后生态足迹超出了地球的承载力,处于生态赤字之中。
描述全球生态足迹的变化特点?
指出全球生态足迹超出地球的承载力的年代。
高消耗、高排放的生活方式,会使未来的生态足迹,不断增大;低消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会使未来的生态足迹减小。
生活方式选择对未来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影响?
人类现今的消费量已超出了自然系统的再生产能力,为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费,减少自身的生态足迹。
执行任务
步骤1 计算个人生态足迹
上网查找“个人生态足迹计算器”,根据居所、食物、交通、直接能源、水资源、废弃物等方面信息计算自己的生态足迹。
步骤2 制定减小个人生态足迹的行动方案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减小自己的生态足迹,那么全球的生态足迹就会减小。根据自己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从居所、食物、交通、直接能源、水资源、废弃物等方面,制定一个减小个人生态足迹的行动方案。
步骤3 交流与分享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和减小个人生态足迹的行动方案。
典例剖析
例题:生态足迹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弃物的且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活动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下图为我国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的湟水流域位置示意图及湟水流域2000—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湟水谷地成为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C.气温较低,病虫害少 D.农业技术水平高
(2)据图推断,湟水流域各类人均生态赤字变化趋势是(  )
A.人均草地生态赤字扩大 B.人均林地生态赤字扩大
C.人均水域生态赤字减小 D.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先减小后扩大
(3)湟水流域各类人均生态赤字变化的原因是(  )
A.草地——过度放牧及病、虫、鼠害
B.林地——过度樵采、过度农垦
C.耕地——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D.水域——退耕还湖,降水增加
答案:(1)C (2)A (3)A
解析:第(1)题,要抓住“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来分析。读图可知,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夏季气温较低。夏季,我国其他地方普遍高温,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生长条件应该是低温,并且低温下害虫不易生长、繁殖,农药、化肥施用少,C项正确;湟水谷地的海拔较高,热量不足,A项错误;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技术水平高都不是生产反季节蔬菜的必要条件,因为我国东部很多地区也具备这样的条件,故B、D两项错误。第(2)题,读材料可知,当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即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为负值时,才出现生态赤字,其负值的绝对值越大,生态赤字就越大。读图可知,人均草地生态赤字逐渐扩大,A项正确;人均林地没有出现生态赤字,B项错误;人均水域生态赤字变化不大,C项错误;人均耕地生态赤字2000—2002年较平稳,2002—2005年逐渐减小,D项错误。第(3)题,读图可知,人均草地生态赤字变大,其原因首先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畜牧产品需求量变大,导致牧民过度放牧;其次是草原病、虫、鼠害的影响,导致草地退化,草地的生产力降低,A项正确;过度樵采、过度农垦会使林地面积减少,与曲线变化趋势不符,B项错误;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会造成荒漠化,使耕地生态赤字扩大,与曲线变化趋势相反,C项错误;退耕还湖,降水增加,水源涵养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好转,水生生物多样性增加,但图中变化不明显,D项错误。
1.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均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和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在具体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水域等面积,如耕地足迹是指用来生产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碳足迹是指吸收生产、生活中排放的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人均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就越大。
材料二 生态赤字/盈余的大小等于一定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差额。若该差额小于零,称为生态赤字;若该差额大
于零,称为生态盈余。
材料三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组成
部分的生态赤字/盈余。
(1)结合材料,说明人均生态足迹是由哪些系统组成的。
(2)说明我国人均生态赤(盈)的发展变化总趋势,并分析原因。
(3)据图指出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组成部分,并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降低该组成部分增长速度的措施。
答案:(1)人均生态足迹主要由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渔业用地足迹和碳足迹等组成。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从盈余到赤字),并且生态赤字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原因:人口增长,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经济发展迅速,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
(3)碳足迹。措施: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倡导低碳经济;加强国际合作;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人均生态足迹主要由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渔业用地足迹和碳足迹等组成。第(2)题,根据图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出现生态赤字,并且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原因是人口增长,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经济发展迅速,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第(3)题,根据图示,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是碳足迹。降低其增长速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倡导低碳经济;加强国际合作;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2.结合材料,完成下题。
生态足迹由生物质足迹和能源足迹构成,表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可提供给人类生物资源的能力。一般采用人均生态生产面积表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大小。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将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则不可持续;相反时则表示生态可持续。下图为新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示意图。
描述新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并为新疆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变化特征:生物质足迹前期变化较为平缓,后期略有上升;能源足迹前期变化较为平缓,后期上升较快;生态承载力呈波动变化,整体变化幅度不大。
建议:治理荒漠化,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承载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提高能源供给能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等等。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某绿色生态度假村水资源利用示意图。
材料二 低碳经济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环顾当今世界,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刻不容缓,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1)依据材料一图中字母的含义,将下列选项的数码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①回补地下水 ②地下热水 ③污水处理厂
A—②,B—③,C—①。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某绿色生态度假村水资源利用示意图。
材料二 低碳经济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环顾当今世界,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刻不容缓,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2)结合材料一判断度假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有哪些?
不同温度的地下热水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后再利用。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某绿色生态度假村水资源利用示意图。
材料二 低碳经济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环顾当今世界,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刻不容缓,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3)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开发利用新能源;制订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