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1张PPT。(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军阀混战曹操优势袁绍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兵势最盛二、官渡之战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曹 操袁 绍 乌巢 三、四万人十万人
官渡之战
袁绍
曹操官 渡 之 战(公元200年)思考: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资料1说明什么?1、袁绍刚愎自用,失于谋略,不肯听人建议资料2说明什么?袁绍强而曹操弱,以少胜多资料3说明什么?3、曹操以诚待人,能宽容人2、曹操精于谋略,从善如流4、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后形势图长江上、中、下游三州地图孙权据长江中下游扬州地区刘璋据长江上游益州地区刘表据长江中游荆州地区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三顾茅庐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三、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和曹操以少胜多孙刘联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曹刘孙、刘联军孙赤壁
大战赤壁之战曹操为何会失败主观:(1)北方刚统一,统治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需要
时间,部队也要休整。
(2)曹军不习水战
(3)疾疫困扰
(4)曹操骄傲轻敌,战术不当
客观 :刘孙联合,顺应民意,统治稳固,方针正确。 赤壁之战曹操惨败---无力南下孙权---巩固江南刘备---巩固与发展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四、三国鼎立的形成1、魏、蜀、吴三国的建立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曹魏重视农耕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翻车2、三国的治理与开发屯田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蜀国的治理与开发吴-青瓷羊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吴国船只孙吴开发江南发散思维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发散思维1、 政治上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个政权,实现了局部统一; 2、经济上有利于三个区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 、符合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4 、为结束分裂战乱、实现全国重新统一奠定基础。三国末期各国的状况①、蜀国:刘备、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昏庸无能。②、东吴:孙权去世后,其子孙浩更是年幼无知,
国政混乱。③、魏国:曹丕去世后,司马懿及其子孙控制魏国大局,
但司马家族统治下魏国实力不断强大,终于在公元263年,
大将邓艾攻破成都,蜀后主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④、公元280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派兵攻取东吴,
东吴后主孙浩投降。自此,三国鼎立局面结束五、西晋的建立和统一1、背景司马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建立3、统一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六、西晋的灭亡1、 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2、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266年~316年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晋惠帝智力低下。(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
A曹操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孙权和袁绍2.三国时期开始于
A.219年 B.220年
C.221年 D.222年3.西晋第一个皇帝是
  A.司马懿  B.司马师
  C.司马昭  D.司马炎4、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垓下之战
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BA识 图 题ABCA的建立者是B的都城在C的国号是曹丕成都吴D东汉崩溃 军阀割据袁 绍曹 操官渡之战统一北方
(曹操)孙刘联军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孙吴曹魏蜀汉西晋国家分裂局部统一全国统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