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资源简介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A知识导航
1、掌握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的史实及危害。
2、了解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形式的变化和局限性。
3、掌握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和世俗文化的发展。
4、知道晚明时期的科学巨匠及主要成就。
B知识解读21*cnjy*com
一、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21*cnjy*com
文字狱
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明清统治者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含义
统治者故意从诗文中摘取片言只语,罗织罪名,对作者加以严厉惩罚,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
表现
明朝
朱元璋屡兴文字狱,几次狱案之后,人心惶惧
清朝
清朝的文字狱更多,获罪的大多是下层知识分子
危害
文字狱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
2、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

变化
明清时期,仍然采取科举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但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内容
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文体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局限性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二、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21*cnjy*com
1.进步思潮21*cnjy*com
(1)背景: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_丁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2)表现:
思潮
表 现
①黄宗羲对皇权进行深刻的批判
A黄宗羲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B黄宗羲呼吁士人普遍参政、议政,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等主张
②“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挑战
A.明朝中后期商人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B.晚明时期,伴随商业化程度的日渐加深,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
世俗文化
(1)古典小说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
A发展:明清时期的文学领域,古典小说异军突出,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
B代表:明清小说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誉为“四大名著"
(2)世俗文学兴起
A.兴起:明朝中后期,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商人、机户、手工工匠、当铺老板、酒店掌柜和游民等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堂堂正正地登上艺术殿堂
B.影响:这些作品生动细腻地反映了城市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成为展现明清社会风貌的多彩画卷
(3)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
A.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镇的繁荣,带动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
B.形式:观赏戏曲
C.影响:使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4)京剧初步形成
A.背景:清朝中后期,北京成为戏班荟萃的地方,出现了各种地方戏百花争艳的局面。先后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接着,湖北的汉调也传入北京
B.形成:以徽、汉两种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一种新剧种一一京剧
C.特点: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发挥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在小小的戏台上随心所欲地展现大千世界
(5)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各种民间节庆活动中增加了多姿多彩的娱乐性内容,赋予
了传统节以新的生命
三、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1、明代科技的发展原因: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涌现出一批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科学家。
2、明代科技的发展成就
姓名
领域
著作
具体内容
影响
李时珍
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
《本草纲目》
(1)《本草纲目》考订详细。内容丰富,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等诸多科学领域
(2)李时珍创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把药物按无机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三个层次排序分类
(3)《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戍多种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19世纪的科学家达尔丈在论证生物进化论和物种变异学说时,曾多次引用《本草纲目》
(4)李时珍还提出了“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认为人类思维活动是大脑的机能。
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徐光启
明朝后期农学家
《农政全书》
徐光启不但汇总历代农学成就,还调查、总结当代最新实践成果,并开展科技实验,充分汲取西方的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从而确保了农书的开创性和科学性。徐光启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农业百科全书
宋应星
明末杰出科学家
《天工开物》
总结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运用数量、比重等数学、物理学方法“穷究试验”,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这部书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变的潮流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霞客
明末杰出地理学家
《徐霞
客游记》
记述了他一生游历考察的成果,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在世界上,徐霞客是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地理学著作
3、明清时期科技的发展情况:
(1)特点:晚明涌现的科技群英,重视实验,注意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2)表现:明清的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特别是入清以后,在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的影响下,科学技术非但不复再现晚明时期的短暂辉煌,就连晚明已经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也被埋没。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C、知识探究
一、比较梳理:四大名著
著作
作者
成书时间
地位
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21世纪教育网
描写了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众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创作 21世纪教育网
《红楼梦》
曹雪芹
清朝
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亡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二、综合探究
1.回顾一下上学期学过的“焚书坑儒"内容,说说为什么顾炎武认为八股文的消极影响比“焚书坑儒”还要大。八股取士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21世纪教育网
2.结合科举制度的演变,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唐,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有利于知识分子参与政权,但到了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是严格控制人们思想的奴化教育。要辩证地看待科举制。
3.回顾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的建议,结合上述资料,想一想,李贽的言论有什么影响?李贽对封建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的儒家经典进行抨击,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其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其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代表了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
4.根据上述资料,说一说,明清之际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了怎样的挑战?并分析导致这种观念变化的原因。出现重商主义,主张“工商皆本’’,农业地位受到挑战。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冲击了传统思想;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一些进步思想家掀起一股进步思潮。21世纪教育网
5.上述资料中的高消费主张比起传统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尝试评价这种奢侈观?
晚明时期社会风俗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消费领域,以追慕新异、讲求奢华为主要特征,追求全新的物质享受。这种奢侈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6.从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几位科学家的事迹中,尝试总结作为科学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畏艰险、献身科学;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善于吸收先进科学技术等。
D、学以致用
一、选择题
1.“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
A.设置特务机构 B.设立军机处 C.实行八股取士 D.制造文字狱
2.“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3.《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4.怀化市某校初一年级学生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请你给他们推荐一部相关的古代名著作为参考资料 (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徐霞客游记》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5.根据以下提示判断出的医学著作是 (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提示:出自明朝李时珍之手;内容丰富,考订详细,图文并茂;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宝贵遗产
A.《黄帝内经》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6.诺贝尔委员会给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是 (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二、非选择题21世纪教育网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成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什么时候得以完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材料二的观点你认同吗?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观察下列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__________。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_________。中国1 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_____________。
(2)图三所示这部作品的作者是谁?从该作品中能否看到明朝时期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新的社会现象?并说明理由。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图三与图四的作品有哪些相似之处?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