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A知识导航
1.知道乾隆盛世的主要表现及社会危机的表现。
2.掌握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及清政府的态度、影响。
3.通过马戛尔尼来华的史实,分析中西方在这一时期产生差距的原因。
B知识解读
一、回望“盛世余辉”
1.乾隆盛世:经历清初倒退逆转之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2.我国古代四个盛世时期: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文景之治";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光武中兴";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清朝乾隆统治时期出现的“乾隆盛世"。
二、透视“盛世阴影”
1.国内:
(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过快是造成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
(2)官场腐败。
(3)连年出现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气氛。
2.国外:中英之间工业化水平的差距开始拉大,乾隆末年,也就是18世纪末,中英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开。
三、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
时间
1792年,英国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访华
目的
名义是代表英王乔治三世为乾隆帝祝寿,实际上是要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以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
要求
1793年,英国使团来到避暑山庄给乾隆帝祝寿,此后向清政府提出开放通商口岸等多项要求
乾隆
态度
对各项要求逐条加以驳斥,完全拒绝
结果
英国使团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马戛尔尼十分沮丧地离开中国
影响
英国使团在访华过程中,对中国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并作了详细的记述,为我们中外对比角度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留下了第一手资料
语言
通过对清帝国各方面的观察与分析,马戛尔尼认为,清帝国实质上是极其虚弱的,它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大约半个世纪后,马戛尔尼的预言应验了
C知识探究
一、综合探究
1.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及上述资料,说说“乾隆盛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确定了世界大国地位。
(2)农耕文明达到鼎盛,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巨大进步。
(3)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所占的份额超过欧洲,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
(4)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人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成就。
2.以上资料反映了乾隆时期哪些方面的危机?这些危机中,哪种危机的后果量为严重?说说你的理由。
(1)人口增长过快:官场腐败:连年出现文字狱:中英之之间工业化水平的差距开始拉开·
(2)最为严重的危机:中英之间工业化水平的差距开始拉开,因为当时世界工业文明迅速发展,而清朝统治者对此毫无认识.对外紧闭国门。对内坚持“重农抑商一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使清朝与两方国家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中国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3.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两人的观点都太片面。清朝乾隆帝拒绝英使的要求,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他一概拒绝、断然关闭谈判的大门,闭关自守,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扩大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前进的历史机遇。
4.在你看来,马戛尔尼携带这些礼品有怎样的用意?
向中国显示西万工业文文明的先进,以期改善中英关系,达到其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
5.乾隆观看军舰模型后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大、愚昧无知与固步自封。
6.上述资料中,哪些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习俗上的差异?
资科l、资料2、资料3
7.上述材料中,哪些反映的是中西发晨程度上的差异?
资料4、资料5、资料6
8.以上哪些差异会对中西双方实力的对比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说说你的理由。
教育与科技的发展程度。理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进步了,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腾飞,而科技进步离不开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
二、自我测评
1.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确立历世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1684年,设置台湾府,加强与内地联系.巩固东南海防:在西南少数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与中央联系:平定大小和卓和准噶尔叛乱,在新一设置伊犁将军.巩固了对西北地区统治,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了沙俄侵略者。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
由宰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以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
(2)明太祖认为“稳当”方法是什么?
废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政务:各部门相互临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3)你怎样理解明太祖与唐太宗看法上的差异?
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下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因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但两者本质相同:都是为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D学以致用
一、选择题
1.右边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
A.经济基础薄弱 B.对内集权专制
C.对外闭关镇国 D.频遭列强入侵
2.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 )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C.强化皇权 D.推进经济的发展
3.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是 (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仰商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4.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严格格限制对外贸易 B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C.使大清帝国长治久安 D.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
5.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 )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6.当西方社会跃上世界文明进程制高点的时候,中国却存封建社会的迟暮中步履踌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曾往中国.英方在信函中说,英王为了“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却称,英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在陈述使团来华目的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信函译文与英方信函原文有何不同?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二: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荚方的回信中说:“……尔国王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菅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天朝德成无被,万国来朝,种种贵重之物……无所不有.又据尔使臣称,欲求小海岛一处,以便商人停歇,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此事尤不便准行。”
(2)据材料:简要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三:l 6世纪到l 8世纪期间,英国被称为“海盗国家”。一些殖民者组成的英国贸易公司通常由政府授予贸易特权,英国女王甚至授予大海盗德雷克以骑士称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材料:二中英方提出要求的原因。
7.【中国,崛起之路】中国崛起之路,曲折而义艰辛,历史上的经验.值得借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一:历史上,中固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首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一一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巩固了中园在南方的力量.并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中国不仅高度开放而且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有些逊色,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二: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并将海外的先进丈化与科技带回国内,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至少回答两个方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三:清乾隆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根据材料三,想一想清朝采用了什么哪种对外贸易政策?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至少州答两个方面.>
(3)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