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文言虚词和句式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共47张PPT)(统编版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文言虚词和句式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共47张PPT)(统编版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掌握重点文言虚词探究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学习目标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重点文言句式在了解句式用法基础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1、无以,则王乎:
2、然则废衅钟与:
3、王说:
4、为长者折枝:
5、刑于寡妻: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7、盖亦反其本矣: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10、是罔民也: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2、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以,通“已”,停止
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说,通“悦”,高兴
枝,通“肢”,肢体
刑,通“型”,作榜样
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
涂,通“途”, 道路
愬,通“诉”, 控诉、控告
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已。通“矣”,表确定语气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何厌之有?
4、秦伯说
5、失其所与,不知
通假字
已通矣,语气词
共通供,供给
厌通餍,满足
说通悦,高兴
知通智,明智
13
(古/今)
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数词二的大写)
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使者/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今有急而求子(您,对人的敬称/儿子)
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亦去之(离开/距离)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古今异义
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
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
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古今异义
ICIBA English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provide online translation, online dictionary, spoke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hinese dictionary, Kingsoft downloading services, is com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quality authoritative online English service is 50 million English learners
一词多义
1、道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
(2)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4)道芷阳间行(取道)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
ICIBA English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provide online translation, online dictionary, spoke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hinese dictionary, Kingsoft downloading services, is com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quality authoritative online English service is 50 million English learners
一词多义
2、之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
(2)牛何之(去、往)
(3)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
3、舍
(1)shè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2)shě舍之!吾不忍其觳觫(释放)
(3)shě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
(4)sh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居住)
(5)sh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舍弃,放弃)
ICIBA English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provide online translation, online dictionary, spoke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hinese dictionary, Kingsoft downloading services, is com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quality authoritative online English service is 50 million English learners
一词多义
4、诚
(1)诚有百姓者(的确)
(2)是诚何心也(真的)
(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
(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张良是时从沛公(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樊哙从良坐( )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动词,跟随
动词,紧靠着
介词,由
介词,由
动词,延续
使动,率领
一词多义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乃令张良留谢( )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

动词,谢罪
动词,辞别
动词,感谢
动词,道歉
然不自意( )
其意常在沛公也( )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动词,料想
名词,意图
名词,意思
名词,神态
沛公不胜杯杓( )
刑人如恐不胜( )
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项王、项伯东向坐( )
因击沛公于坐( )
坐北朝南(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动词,禁得住
副词,尽
形容词,优美的
动词,胜过
动词,坐下
通“座”,座位
动词,坐落
介词,因为
《考试说明》中明确的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吾见其难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客何为者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窃为大王不取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用作助词、动词及表被动的介词时读wéi,其余读wèi
(做,这里为“下刀”,动词)
(做,动词)
(给予,动词)
(做、担任,动词)
(治理,动词)
(做、干,动词)
(是,动词)
(认为,动词)
(“被” 介词)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击破沛公军
君为我呼入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视为止,行为迟
用作助词、动词及表被动的介词时读wéi,其余读wèi
(替、给,介词)
(替、给,介词)
(替、给,介词)
(给,介词;做、谋划,动词)
(是,动词)(句末语气助词,“呢”)
(两个为同义,因为,介词)

夜缒而出
提刀而立
今急而求子
善刀而藏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若无罪而就死地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表修饰,连词)
(表修饰)
(表转折)
(却,转折)
(表目的,相当于“来”也可不译)
(表顺承)
(表顺承)
顺承和修饰
顺承关系是指前后两个动作行为是顺次发生的,时间上有先后。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前后两个词语没有主次之别。有时译作 “就”“才”“接着”。
修饰关系简单说就是“状中”关系,前后两个词语有主次之别,前面的修饰后面的中心词。如:咏而归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常以身翼蔽沛公
加之以师旅
敢以烦执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具告以事
(用,介词)
(用,介词)
(用,介词)
(把,介词)
(拿、用,介词)
(把,介词)


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其无礼于晋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作《师说》以贻之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因为 )
(来,也可不译)
(在)
(来)
(因此)
(因为 )

一 、用作代词
1、可以代人、物、事。
2、 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些。
二、用作助词
1、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如“是寡人之过也”。
2、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行李之往来”。
3、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
4、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
5、音节助词。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吾得兄事之
唯君图之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为之奈何
鸡、豚、狗、彘之畜
(代词 ,他)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代词,此,解牛这件事)
(代词,指这件事。)
(指示代词 ,这、这些)
(代词 ,千乘之国)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臣之壮也
故民之从之也轻
夫晋,何厌之有
牛何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助词, 的)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动词, 往、到)
(主谓之间)(代词, 国君)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动词 , 往、到)
(助词 ,的)
文 言 句 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古汉语判断句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
A、基本形式是“…者…也”。变式“…也”、“…者,…”、“…者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此天子气也。
是寡人之过也
B、用“则”“皆”“乃”“非” “诚”“本”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是乃仁术也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C、无标志词,语意表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
以乱易整,不武
课堂练习:辨析下列判断句的形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
2.君之所知也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是乃仁术也
5.是诚不能也
6.是寡人之过也
7.此天子气也
8.此亡秦之续耳
9.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判断
故事一则
你能很快 找出故事中的判断句吗?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此必苦李。(语意直接表判断)
被动句
现代汉语一般用“被”引进主动者,但文言文表被动的方式较多,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用“于”“为”“为---所”“见”“见---于”表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百姓之不见保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二)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
妇女无所幸。
随堂练:辨析下列被动句的形式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若属今为之虏矣
3.百姓之不见保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妆成每被秋娘妒
7.戍卒叫,函谷举
被动
省略句
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
许君焦、瑕
则与一生彘肩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视为止,行为迟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省略主语,晋惠公)
(省介词宾语“之”)
(省介词“于”)
(省主语“你”)(省介词“于”)
(省介词宾语“之”)
(省介词宾语“之”)
二、文言知识——特殊句式
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2.(烛之武)辞曰
3.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4.若潜(发/出)师以来,国可得也
省略
倒 装 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
宾语前置
(一)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 未”“毋”“无"“莫"等。
臣未之闻也
莫之能御也
未之有也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而在文言文中,在某些条件下,宾语提到了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宾语前置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
宾语前置
(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是介词在前,宾语在后,而在文言文中,成了宾语在前,介词在后,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倒置现象。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
“恶”“安”“焉"等。
沛公安在?
籍何以至此?
何由知吾可也?
(三)“之”“是”为标志
夫晋,何厌之有
然则一羽之不举
唯利是图
随堂练:辨析下列宾语前置句的形式
1.尔何如?
2.沛公安在?
3.客何为者?
4.则何以哉?
5.是以
6.夜以继日
7.臣未之闻也
8.莫之能御也
9.技经肯綮之未尝
10.何厌之有
11.唯马首是瞻
12.然不自意先入关而破秦
13.秦人不暇自哀
14.府吏见丁宁
15.会不相从许
宾语前置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构怨于诸侯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异乎三子者之撰。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标志性词语有“以”“于”“乎” 等。
随堂练:辨析下列状语后置句的形式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树之以桑
3.具告以事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6.得复见将军于此
7.因击沛公于坐
8.构怨于诸侯
9.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1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3.长于臣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1、渺渺兮予怀
2、甚矣,汝之不惠
3、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所以构成了文言文句式的又一特点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用“之”“者”作标志词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二)数量词作定语时,也常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随堂练:辨析下列被动句的形式
白璧一双,玉斗一双
牛十二
定语后置
二、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1、沛公安在 在哪里 还原:沛公在安?
2、大王来何操 来的时候带什么礼物?还原:大王来操何?
定语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 还原:“一双白璧”
知识小结
三、固定句式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何……为,固定句式表反问,“为什么……呢?
四、课内成语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比喻生杀的权利掌握在别人手中,自己处在别宰割的地位。
知识小结
孰与君少长?
军中无以为乐/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若……何(若何)/奈……何(为之奈何?)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固定句式
(烛之武)许之 (主语)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 (主语)
(烛之武)夜,缒而出 (主语)
敢以(之)烦执事 (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介词)
省略句
特殊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
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
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
倒装句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判断)
特殊句式
课 堂 小 结
文言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