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能力展示题组一 实验装置与操作1. (2010·江苏高考第7题)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图1 图2A. 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B. 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C. 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D. 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mol·L-1 NH4Cl溶液的pH=5.22. (2010·江苏高考第10题)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A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说明该钾盐是K2CO3B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C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说明常温下Ksp(BaCO3)D C2H5OH与浓硫酸170℃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检验制得气体是否为乙烯3. (2011·江苏高考第7题)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图1 图2A. 用水湿润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B. 用量筒量取20 mL0.500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mL,配制成0.1000 mol·L-1H2SO4溶液C. 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D. 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4. (2012·江苏高考第6题)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A. 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 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C. 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D. 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5. (2012·江苏高考第13题)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A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B 向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SC 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 出现白色沉淀 H2SiO3的酸性比H2CO3强D 向浓度均为0.1 mol·L-1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6. (2013·江苏高考第5题)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A. 称量 B. 溶解C. 转移 D. 定容7. (2013·江苏高考第13题)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B.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C. 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D.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题组二 化学平衡8. (2011·江苏高考第15题)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反应时间/min n(CO)/mol H2O/mol0 1.20 0.60t1 0.80t2 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 mol·L-1·min-1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 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D. 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9. (2012·江苏高考第14题)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s 0 50 150 250 350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32 mol·L-1·s-1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ΔH<0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 PCl3和0.20molCl2,达到平衡前v(正)>v(逆)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3、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10. (2013·江苏高考第15题)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H2O,在Ⅱ中充入1 mol CO2和1 mol H2,在Ⅲ中充入 2 mol CO和2 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容器Ⅰ、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B. 容器Ⅰ、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C. 容器Ⅰ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多D. 容器Ⅰ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 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题组三 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11. (2010·江苏高考第12题) 常温下,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 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 B. 点②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H)+c(CH3COO-)C. 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D.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CH3COOH)>c(CH3COO-)>c(H+)>c(Na+)>c(OH-)12. (2011·江苏高考第14题)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1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c(C)>c(H2CO3)B. 0.1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HC)+2c(H2CO3)C. 向0.2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mol·L-1 NaOH溶液:c(C)>c(HC)>c(OH-)>c(H+)D. 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pH=7,c(Na+)=0.1mol·L-1]:c(Na+)=c(CH3COO-)>c(CH3COOH)>c(H+)=c(OH-)13. (2013·江苏高考第14题)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Mg2+、Ca2+、Mn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pM=-lg c(M),p(C)=-lg c(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gCO3、CaCO3、MnCO3的Ksp依次增大B. a点可表示MnCO3 的饱和溶液,且c(Mn2+)=c(C)C. b点可表示CaCO3 的饱和溶液,且c(Ca2+)D. c点可表示MgCO3 的不饱和溶液,且c(Mg2+)题组一 实验装置与操作1. (2013·苏州调研)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与对应现象或结论的叙述均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A. 装置①:可用于分离石油,分别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各种纯净物B. 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C. 装置③:如果“a进b出”可用于收集NO2,如果“b进a出”可用于收集NH3D. 装置④:持续通入CO2气体,现象是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澄清2. (2013·扬中最后一卷)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B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无K+C 将CH3CH2Br与NaOH溶液混合加热,再滴加AgNO3溶液,未产生浅黄色沉淀 CH3CH2Br未发生水解D 将打磨过的Al片投到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出现气泡并有固体生成,过滤,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固体部分溶解 Al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H2和Cu(OH)2题组二 化学平衡3. (2013·南通三模)在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1表示200℃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1 图2A. 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2 mol·L-1·min-1B. 由图2可知:反应xA(g)+yB(g)zC(g)的ΔH<0,且a=2C. 若在图1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He,重新达到平衡前,v(正)>v(逆)D. 200℃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小于0.5题组三 电解质溶液中的粒子浓度大小比较4. (2013·南京二模)向10mL0.1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V mL 0.1 mol·L-1 HCl溶液,下列有关滴定过程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当V=0时,c(OH-)=c(H+)+c(HC)+2c(H2CO3)B. 当V=5时,c(Na+)+c(H+)=2c(C)+c(HC)+c(OH-)C. 当V=10时,c(Cl-)=c(C)+c(HC)+c(H2CO3)D. 当V=15时,c(Na+)=c(Cl-)>c(HC)>c(OH-)>c(H+)1. 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增加反应物的量,反应物的转化率如何变化 2. 电解质溶液中有哪些守恒 课堂评价1.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海带灼烧成灰 B. 过滤含I-的溶液C. 放出碘的苯溶液 D. 分离碘并回收苯2. (2013·扬泰南连淮三模)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A 取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金属单质X、Y,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X产生氢气的体积比Y多 金属性:X>YB 向滴有甲基橙的AgNO3溶液中滴加KCl溶液 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 KCl溶液呈现碱性C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 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层呈紫色 白色沉淀可能为CuID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Na2O2没有变质3. (2013·北京高考)用右图所示装置检验乙烯时不需要除杂的是( )乙烯的制备 试剂X 试剂YA 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 水 酸性KMnO4溶液B 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 水 Br2的CCl4溶液C C2H5OH与浓硫酸加热至170℃ NaOH溶液 酸性KMnO4溶液D C2H5OH与浓硫酸加热至170℃ NaOH溶液 Br2的CCl4溶液4. 相同温度下,容积相同的甲、乙、丙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 ΔH=-197 kJ·mol-1。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容器 起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SO2 O2 SO3 Ar甲 2 1 0 0 放出热量:Q1乙 1.8 0.9 0.2 0 放出热量:Q2丙 1.8 0.9 0.2 0.1 放出热量:Q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Q1=Q2=Q3=197 kJB. 达到平衡时,丙容器中SO2的体积分数最大C. 甲、乙、丙3个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D. 若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 SO3(s)的反应热为ΔH1,则ΔH1<-197 kJ·mol-15. (2013·徐州考前模拟)常温下,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pH均为9的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①>②>③B. 向饱和氯水中加入NaOH溶液至pH=7,所得溶液中:c(Na+)>c(ClO-)>c(Cl-)>c(OH-)C. 0.1 mol·L-1 KHC2O4溶液中:c(OH-)=c(H+)+c(H2C2O4)-2c(C2)D.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c(OH-)[问题思考]提示1. (1) 若反应物只有一种:mA(g)pC(g)+qD(g),则有:①若m=p+q,A的转化率不变;②若m>p+q,A的转化率增大;③若mp+q,A、B的转化率都增大;③若m+n趁热打铁,事半功倍。请同学们及时完成《配套检测与评估》中的练习第6-8页。专题三 选择题中的瓶颈题研究【高考回眸】题组一 实验装置与操作1. B2. B3. D4. D5. D6. B7. D题组二 化学平衡8. BC9. C10. CD题组三 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11. D12. BD13. BD【高考前沿】题组一 实验装置与操作1. C2. D题组二 化学平衡3. AD题组三 电解质溶液中的粒子浓度大小比较4. AC【典题演示】典题演示1 A 解析 浓硫酸和蔗糖反应生成CO2、SO2,其中CO2不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并且不溶于KMnO4溶液,在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而SO2和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红色逐渐变浅乃至褪去,A项错。变式训练1 D典题演示2 BD 解析 v(SO3)=v(SO2)= mol·L-1·min-1,A项错;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t1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平衡时n(SO2)=0.012 mol,c(SO2)=0.0060mol·L-1,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0molSO3和0.010 molO2,和原平衡是等效平衡,B项正确;升高温度,平衡时c(SO2)=0.0070mol·L-1,大于原平衡的浓度,升温平衡逆移,正反应放热,C项错;原平衡SO2转化率等于88%,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050mol SO2和0.030molO2,相当于减压,平衡逆移,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D项正确。变式训练2 B典题演示3 B 解析 A项是电荷守恒,c(Fe2+)、c(S)前面都要有2才行,A项错;B项是物料守恒的变式,左边少了一水合氨,故等号变成小于号,B项正确;0.1mol·L-1NaHA溶液的pH为4,说明HA-电离的程度大于水解的程度,c(A2-)>c(H2A),C项错;D项的迷惑性较大,没有说明是等体积混合,D项错。变式训练3 D【课堂评价】1. D2. C3. B4. CD5.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