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能力展示1. (2010·江苏高考第14题)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2NH3(g) ΔH=-92.4kJ·mol-1]容器 甲 乙 丙反应物投入量 1molN2、3molH2 2mol NH3 4mol NH3NH3的浓度/mol·L-1 c1 c2 c3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 kJ 吸收b kJ 吸收c kJ体系压强/Pa p1 p2 p3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α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c1>c3 B. a+b=92.4C. 2p22. (2011·江苏高考第20题)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已知:CH4(g)+H2O(g)CO(g)+3H2(g) ΔH=+206.2kJ·mol-1CH4(g)+CO2(g)2CO(g)+2H2(g) ΔH=+247.4 kJ·mol-12H2S(g)2H2(g)+S2(g) ΔH=+169.8 kJ·mol-1(1) 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 H2S热分解制氢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H2S燃烧,其目的是 。燃烧生成的SO2与H2S进一步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均非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H2O的热分解也可得到H2,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A、B表示的依次是 。 图1(4) 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见图2(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图2(5) Mg2Cu是一种储氢合金。350℃时,Mg2Cu与H2反应,生成MgCu2和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其中氢的质量分数为0.077)。Mg2Cu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2012·江苏高考第15题)25℃,有c(CH3COOH)+c(CH3COO-)=0.1 mol·L-1的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 pH=5.5溶液中:c(CH3COOH)>c(CH3COO-)>c(H+)>c(OH-)B. W点表示溶液中:c(Na+)+c(H+)=c(CH3COO-)+c(OH-)C. pH=3.5溶液中:c(Na+)+c(H+)-c(OH-)+c(CH3COOH)=0.1 mol·L-1D. 向W点所表示溶液中通入0.05 mol HCl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c(H+)=c(CH3COOH)+c(OH-)1. 将amol·L-1 NaHS溶液与b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a>0,b>0),混合物所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a=b时,c(OH-)=c(H+)+c(HS-)B. a=2b时,c(Na+)>c(S2-)>c(HS-)>c(OH-)>c(H+) C. a=2.5b时,c(Na+)+c(H+)=2c(S2-)+c(HS-)+c(OH-)D. 若4c(Na+)=5c(S2-)+5c(HS-)+5c(H2S),则a=3b2. 25℃下,将amol·L-1氨水与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氨水的pH=13,则混合后溶液的pH=7B. 若a=0.1,则混合后溶液中c(H+)=c(NH3·H2O)C. 若c(N)+c(H+)=c(Cl-)+c(OH-),则一定有a=0.1D. 若混合后溶液pH=7,则常温下氨水的电离常数为 3. 有机化学中有一个重要预言:凡是成键情况合理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合成出来!分析下表中旋烷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当某旋烷中含200个氢原子时,n值为( )n值 3 4 5 6 …旋烷结构式 …A. 25 B. 50 C. 75 D. 1001. 冬天使用的水暖袋中装的是CH3COONa·3H2O配成的溶液,为何能长期供暖 2. 1000多年前,盖·吕萨克法首创用铁屑与KOH和NaOH混合物在1100℃下可大规模制取钠和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NaOHFe3O4+2H2↑+4Na↑,你知道这个反应能够发生的原理吗 3. 在低压高温下,蒸气密度法测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准确,为什么 课堂评价1.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Z2-比X-多8个电子,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W>Y>Z>XB. 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C. W4Y3能与X2Z反应生成YX4和W(ZX)3D. 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显酸性2. 一定条件下,丙烯在Ti-Al-Si催化下氧化可制取环氧丙烷,其主反应如下:2CH3CHCH2+O22副产物为丙酮及丙烯酸等,丙烯总转化率及生成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及产率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B. 温度高于573K时,产率降低是因为该反应变为放热反应C. 工业上控制523K主要是因为此时环氧丙烷产率最高D. 影响环氧丙烷产率的因素只有转化率3. 25℃时,二元酸H2CO3的酸碱型体分布如下图,H2CO3、HC、C浓度总和为0.10mol·L-1,有一组Na2CO3和NaHCO3混合溶液,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H=11的溶液中:c(Na+)>c(HC)>c(C)>c(OH-)>c(H+)B. W点所表示的溶液中:c(Na+)=0.15mol·L-1C. pH=8.4 的溶液中:c(OH-)=c(H+)+c(HC)+2c(C)D. pH=9时,c(Na+)+c(H+)=c(HC)+2c(C)+c(OH-)4. 铜铁氧体可用于分解水制氢气,某铜铁氧体组成可表示为CuxFeyOz,制备并确定其组成的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按一定比例混合Cu(NO3)2和Fe(NO3)3溶液,搅拌并滴入KOH溶液并快速升温,持续搅拌24h,过滤出沉淀。步骤2:沉淀经蒸馏水及丙酮洗涤后过滤,120℃下干燥24h,得CuFe2O4。步骤3:将CuFe2O4在11001200℃下灼烧,得到CuxFeyOz。步骤4:为确定CuxFeyOz的组成,取2.32g该固体在H2流中充分加热,得残留固体为1.76g。步骤5:另取2.32gCuxFeyOz,溶于足量的浓硝酸,然后滴加浓氨水,得深蓝色溶液和红褐色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并灼烧,得1.60g红色粉末。(1) 步骤2中丙酮洗涤的目的是 。 (2) 步骤1中生成CuFe2O4的离子方程式为 。 (3) 通过计算确定产品(CuxFeyOz)的组成(写出计算过程)。[问题思考]提示1. 热的饱和醋酸钠溶液,除热的液体正常散热外,还包含CH3COONa+3H2OCH3COONa·3H2O ΔH<0 放热过程,从而持续供热,直到整个水暖袋中的液体全部变成晶体。2. 这个反应利用了①熵增原理;②平衡移动原理,由于生成钠蒸气和H2,使平衡持续向右移动。3. 存在反应:2CH3COOH(g)(g) ΔH<0,低压高温,双聚体少。趁热打铁,事半功倍。请同学们及时完成《配套检测与评估》中的练习第35-38页。专题十二 化学思想【高考回眸】1. BD2. (1) CH4(g)+2H2O(g)CO2(g)+4H2(g) ΔH=+165.0 kJ·mol-1(2) 为H2S热分解反应提供热量 2H2S+SO22H2O+3S(或4H2S+2SO24H2O+3S2)(3) H、O(或氢原子、氧原子)(4) CO(NH2)2+8OH--6e-C+N2↑+6H2O(5) 2Mg2Cu+3H2MgCu2+3MgH23. BC【高考前沿】1. C2. D3. B【典题演示】典题演示1 AB 解析 依据O2守恒,整个反应总结果相当于有机物中“2H”2NaOH,“CO”Na2CO3,只要有机物能写作(CO)mHn这个通式,就能满足。例如CH3COOH可写作(CO)2H4,即对于分子中碳原子数等于氧原子数的含氧衍生物都满足。变式训练1 A典题演示2 CD 解析 由图知,MgCl2·6H2O脱水的平衡体系中,与温度、p(HCl)g、p(H2O)g总压均有关,A项不正确;敞口容器,可认为p(HCl)g=0,故最终产物为碱式氯化镁,B项不正确;从分布图中找出对应区城所需的分压及温度,不难判断C、D项均正确。变式训练2 BD典题演示3 C 解析 A项正确,只要将上述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即得;B项正确,a点pH=5,即-lg Ka=5,Ka=10-5;C项不正确;c点说明两者物质的量刚好相等,故应有c(A-)+c(HA)=c(Na+);D项正确,符合电荷守恒。变式训练3 B典题演示4 D 解析 这是分子的球棍模型,由图知它是由10个铁离子和10个桥连甲氧基的氧原子组成一个二十元环,氧与铁离子间以配位键结合,每个铁离子平均分摊 —OCH3()为4×=2,分摊ClCH2CHOO()为2×=1,故最简式为Fe(OCH3)2(OOCHCH2Cl),故正确的选项为D。变式训练4 D【课堂评价】1. AC2. C3. BD4. (1) 除去固体表面大部分水,使其快速干燥(2) Cu2++2Fe3++8OH-CuFe2O4↓+4H2O(3) 2.32g固体中:n(O)==0.035moln(Fe)=2×=0.02moln(Cu)==0.01moln(Cu)∶n(Fe)∶n(O)=0.01mol∶0.02mol∶0.035mol=2∶4∶7故该产品的化学式为Cu2Fe4O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