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 读懂彼此的心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 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 读懂彼此的心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 下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 学 设 计
课题 1.1 读懂彼此的心(1) 单元 一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下
核心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学会倾诉成长中的烦恼,并能剖析烦恼背后的原因,正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道德修养:学会倾听父母的困惑,关注、了解家人的想法,理解彼此不同,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法治观念:学生能够意识到家人之间产生的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 健全人格: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人言行背后的爱,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 责任意识:通过谈看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明白要理解家人的想法,懂得主动与家人沟通,促进和谐。
重点 用心理解、体会家人的爱,学会关爱家人
难点 多角度看问题,明白家人批评与教育同样是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拿出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介绍新学期,新要求 活动: 明明的生活 明明和妈妈比较亲密,有什么小秘密都会告诉妈妈,妈妈也经常会帮助明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小麻烦。 明明和妈妈比较亲密,有什么小秘密都会告诉妈妈,妈妈也经常会帮助明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小麻烦。 分析:读了上述两段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师:矛盾源于不理解,而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相互理解,主动沟通,读懂彼此的心。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学生阅读明明的生活两则材料,根据自已的理解,谈感想…… 介绍教材及要求,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本册道法教材的学习内容。 由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入,激发思考热情。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解父母的心 活动:我的不愉快 家长只知道让我写作业 家长不允许我出去玩 家长不尊重我的意见 家长不能理解我喜欢的东西 家长干涉我的隐私 家长对我不信任 思考:你知道这些“不愉快”是什么造成的吗? 活动:“孩子,你听我说” 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这样说到: 细细琢磨下上面那段话,再回想下平常家长们说的话及他们的日常为我们做的事情,大家对刚才的问题——这些“不愉快”是什么造成的——有没有新的认识呢? 3.小讨论: 你认为是“我”变了,还是爸爸妈妈变了呢? 4.矛盾大侦探 (1)你也有和爸爸妈妈发生过矛盾吗、产生过不愉快吗?是什么样的事情? (2)你知道为什么和会和父母发生这样的矛盾、不愉快吗? 讲解: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事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希望能自己作决定,有时会把家人的关心看作是干涉,甚至在明知他们讲的话有道理时,故意与他们作对。 5.倾听长辈的声音 (1)问问长辈,请他们说说我们现在与小时候相比,在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方面发生了哪些比较大的变化。 (2)了解一下家人与我们相处时有哪些困惑。 小结: 爸爸妈妈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相对丰富,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与我们不同自然是很正常的。所以,当我们和家人之间想法不一样时,要换位思考,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就更容易理解长辈们的想法,接纳他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小活动:找不同 我们与家人、父母之间还有什么不同呢?请你描述一下你和家人的不同。 归纳:我们与家人、父母之间还有什么不同呢?请你描述一下你和家人的不同。 目标导学二 感受父母的爱 1.活动:家人的烦恼有哪些? 最近我女儿不像小时候那么温顺了,对我总是这不满意、那不顺眼,只要我一开口,她就像个小刺猬似的。以前乖巧的小女孩怎么变成这样了呢?我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她才好。 是呀,我们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但他对我们的关心并不领情,经常与我们抬杠。我和他爸爸为此很焦虑,也不知道该怎样对待他。 思考:你从两位妈妈的对话中,读出了什么? 2.想一想,说一说 “妈妈,周日上午我可以去同学家一起学习吗?” 想一想:你的妈妈会如何回应呢?你能从妈妈的回应中感受到什么? 小提示:家人或严格地要求我们,或精心地照顾我们,或民主地与我们协商……各不相同的关爱方式,让我们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读懂家人的心 你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每一份回应、每一句唠叨、每一个举动……背后所蕴含的爱吗?让我们以“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为题,一起来说一说,你从父母的什么言行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爱? 小提示: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 4.活动:“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 请同学们以“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为主题,给家长写一封“三行感恩信”(控制在三行内,每行最多一句话) 请朗读自己的“三行感恩信”,并聆听他人的朗读,说一说自己是否有新的收获,是否能联想到自己的家里也有类似的爱。 小结: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我们也要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家人理解自己,使家中的生活氛围更和谐。 学生分析这些不愉快造成的原因,举手交流,如:是因为家长要求太严,和我们的需要不一致造成的……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实际交流看法,如:我对这些“不愉快”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派代表汇报,如: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事有了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长辈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互相点评。 学生列举父母与我们的不同点,例如:兴趣爱好,人生经历…… 学生阅读两位妈妈的对话,谈理解,例如:我读出了妈妈对我们的关爱、理解、困惑和烦恼……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举手说一说,如:去吧!路上小心,在别人家要有礼貌,懂规矩。 一起学习?是一起玩吧!不许去…… 学生构思、动笔书写,然后在班级交流。 通过展示“我的不愉快”,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不愉快是什么造成的?”,使问题呈现自然,学生乐于探究。 借助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的“孩子,你听我说”材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尝试换位思考。 倾听长辈的声音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与长辈交流,更进一步理解长辈们的想法和对自己的期望,培养学生理解和换位思考的意识。 借助活动:家人的烦恼有哪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生活贴近的案例,联系自己的生活,从而进一步理解,每个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都是关爱子女的。 读懂家人的心环节,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在思考中明确: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 “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旨在引导学生运动所学知识,表达对父母的爱,升华主题。
课堂小结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容易与家人产生矛盾。在长辈眼里,我们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觉得我们不懂事,我们需要了解长辈的想法。家人以各不相同的关爱方式,让我们体会到浓浓的亲情。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家长的用心良苦,在批评和教育中体会家人的爱。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布置 “爱的传递”:每位同学制作一份爱心卡片,将自己想要对父母说的话写上去。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