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青春萌动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青春萌动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青春萌动》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本课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是:
健全人格一1.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团结同学,宽容友爱。
健全人格一2.能够自主调控自身的情绪波动,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健全人格一3.认识青春期的身心特征,建立同学间的友谊,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课标解读:
学生学什么
通过分解课标可知,本课对应的课标条目落实教学中是指:“健全人格一1”需要学生遵 守基本的社交礼仪,团结同学,寛容友爰。“健全人格一2”需要学生能够自主调控自身的情 绪波动,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人格一3”认识青春期的身 心特征,建立同学间的友谊,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课标健全人格一1的知识维度为概念性知识,在认知维度上提出了“知道”的要求,课 标健全人格一2中内容知识维度为程序性知识,在认知维度上提出了“运用”的要求。课标 健全人格_3内容的知识维度为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认知维度上对学生提出了“理 解”和“运用"的要求。
学生怎么学
以大情境统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提 高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并选取贴近学生生活且易于理解和接 受的事例和情境,设置能够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究欲望的问题和活动,通过活动引领和案例 分析正确理解青春期朦胧的情感,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第二课《青春的心弦》的第二框题《青春萌动》。第一单元主题聚焦“青春”,承接七年级上册生命教育的理念 与思想,奠定七年级下册青春的底色。本课以“青春的心弦”为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 理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学会优势互补,同时引导学生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 激励学生自信、自强,敢于面对青春成长的渴望与遐想,在自我探究、自我证明的道路 上,既坚守道德底线,又拥有向往“至善”的精神追求。本框在了解男女生性别差异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懂得与异性交往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并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正确 认识异性之间的朦胧情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第一目“异性朋友”。本目主要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是正常的,与异性交往,成为朋友,有利于自身的成长;但如果与异性交往的方式方法不 当,也可能给自己带来烦恼。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让异性之间 的友谊成为青春美好的见证。第二目“异性情感”。本目主要帮助学生知道对异性的朦胧情 感是青春成长的正常现象,但这种朦胧情感不是真正的爱情,引导学生学会理智处理可能 出现的朦胧情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情分析】
优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青春期的到来,学生对异性同学产生兴趣,开始关注异性, 希望与异性交往,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具有激励作用,有利于学习进步,增强进取意 识,激发和増强学生的愉悦情绪,激励并强化良好行为,促进个性全面、健康发展。
障碍:对于身处青春期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爱情所包含 的社会责任和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一些不良 情绪和不当行为,妨碍身心健康成长。如却往往表现出对异性的故意疏远或排斥;又如一 些学生中存在的“纸条恋爱”和朦胧状态下的“狂热初恋”,实际上是带有很大好奇和模仿成 分的一种性心理幼稚的表现。
应知: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与异性交往,建立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友谊,促进 青春期的健康成长。
方法: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通过情境探究、案例分析、讨论交流、游戏互动等活 动,并组织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探究,鼓励学生参与体验与对话,合作与探究,最大限 度地促进思维的活跃,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过程,提升思维的质量,拓 展思维的维度,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健全人格。能够正平等对待他人,乐观开朗,自尊自信,珍惜生命,能够觉知、调节 自己的情绪。能够与父母、同伴、老师等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往;能够理解和帮助他人。 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同理心,能友爱互助。能够主动调节和 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道德修养。初步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自觉践行良好的个人品德、家 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理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通过师生交流以及小组辩论,具体说出青春期心理萌动的表现
通过分析小雅的烦恼(一)案例并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概括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意 义,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友观。
通过班级辩论会以及分析小雅的烦恼(二)案例,准确总结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做 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异性朦胧情感的认识,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意义
难点:与异性正常交往的方法
【评价任务】
分析野餐的故事案例,通过自主思考、师生交流以及小组辩论,分析前后对比,为 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分析青春期心理萌动的表现(检测目标1)
分析小雅的烦恼(一)案例,思考小雅这是一种什么心理?这种心理正常吗?为什 么?尽管可能会被家长、老师误会,但我们仍愿意和身边的异性同学保持正常交往,为什 么?并结合自身经历,分析异性朋友正常交往的意义。(检测目标2)
观看辩论会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你赞同这样的班规吗?为什么?制定这样的班
规,表明老师担心什么?围绕男女同学交往,你有什么建议?(检测目标3)
分析小雅的烦恼(二)案例,思考:如果你是小雅,收到这样的纸条,你会怎么 做?如果你是小宇,当你对某位异性同学产生好感时,你会怎么做?这就是“爱情”吗?爱 情是什么?小组合作,并在班级内分享。(检测目标3)
【教学思想】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思想,本节课建立以目标为灵魂的“三位一体”的关系,通 过设计适切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呈现评价任务、有效处理评价信息、恰当评价学生 学习,保证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思想,将 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到课堂层面。
妙趣 三生思政课堂本着遵循“三生”的发展思想,以“妙”激发“趣”,基于“以生为本”, 坚持学生为学习主体,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核心素养、注重价值引领;基于“关注生活”, 注重用心体验生活、精心选取生活案例,生活进课堂;基于“注重生成”,重视课堂教学 中,学生高阶思维力的培养,重视教育机智的灵活应用,生成灵活教育点,实现育人追 求。
通过设计课时真实性情境总任务,启发学生有目标的进行学习,通过课时真实性情 境总任务的成果展示,实现从道德与法治问题入手,分解成不同的子任务,学生完成各项 子任务后解决现实的道德与法治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闭环。
【教学方法与工具】
教学方法:
妙趣 三生情境体验法: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引起学生亲 身体验,理解教材。
案例分析法:基于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体验、讨论与分析中提升能力。提 供志愿者招募令案例,分析案例、突破重难点。
探究讨论法: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 理解教材。小组合作讨论,积极讨论、互相补充。
教学工具:多媒体、粉笔、黑板。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热身游戏——友情对对碰
问卷小调查:
你愿意和身边的异性同学交往吗?
在交往的异性同学中,有你欣赏的吗?
在欣赏的异性同学面前,你会有哪些特殊的表现?
你愿意将对异性同学的欣赏与家长、老师分享吗?
师生交流,学生分享,教师点评总结,引起学生共鸣,引发思考。
教师总结:年少时,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非常自然,随着年龄的増长,进入两人青春
期,在男女生交往中会出现一些敏感问题。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青春 萌动。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喜欢的课前小游戏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 极性,第二步进行问卷小调查,注重问题的交流,增加讨论与互助,顺势导入新课,为后 续的学习任务伏笔,奠定情感基调。
环节二:异性朋友
目标导学一:野餐中的故事
(一)呈现评价任务1
独立思考,师生交流。
【思考】前后对比,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问题设计意图:旨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的交往经历,体悟与 不同性别的同学交往过程中心理的差异。认识到青春期心理萌动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从而 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二) 执行评价任务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结合自身经历,全班分享交流。
(三) 交流学习成果
积极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和互评,可及时进行补充。
学生在回答后,教师及时进行补充,如下:
教师根据巡视信息以及发言反馈进行调整教学。
教师嵐结:步入青春期,一股从未有过的心潮悄然涌动,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 验,这是青春期的萌动心理。在异性面前,我们有自我表现欲望,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 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
环节二:异性朋友 目标导学二:小雅的烦恼(一)
(一) 呈现评价任务2
(1 )小雅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2) 这种心理正常吗?为什么?
(3) 尽管可能会被家长、老师误会,但我们仍愿意和身边的异性同学保持正常交 往,为什么?
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小雅的烦恼,由人到己,深刻体悟青春期心理萌动 的表现,学会在交往中彼此守护,共同成长,进而深刻认识到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意义。
(二) 执行评价任务
1. 小组合作探究,能迁移应用所学从情境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勾划教材中的关键词,进行总结运用。
2. 能转换角色,联系自身经历,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提出问题,有难度的可以和同
桌讨论。
(教师讲解中巡视,进行个别指导,获得学习信息)
(三)交流学习成果
学生举手分享所闻所学所悟,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适当评价,有不同意见的及 时进行补充。
教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给与指导,引导学生回忆前一个环节的案例材 料,并运用所学进行分析,答疑解惑。
教师嵐结:面对喜欢的人,我们总想要吸引对方的注意,那吸引别人注意的方式就有 所不同了,有的人会采用比较浮夸的方式,我们视频中这位小姑娘就不一样了希望优秀到 让别人来认识你,其实异性效应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异性效应在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表现,如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等。与异性成为好朋友,不仅仅是性别的吸引,还能 从对方身上看到某些优秀品质。异性之间的友谊,可能让人敏感、遭到质疑,只要我们内 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这份友谊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的见证。
环节三:异性情感
目标导学三:班级辩论会
呈现评价任务(PPT展示)
请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交流:
(1 )你赞同这样的班规吗?为什么?
(2) 制定这样的班规,表明老师担心什么?
(3) 围绕男女同学交往,你有什么建议?
问题链设计意图:以问题链的形式由易到难,由聚合性问题到发散性问题,环环相扣、 逐渐深入。(1)引导学生明确异性之间需要正常的友谊与交往。(2)通过抛出问题激发学 生思维,在智慧碰撞中明确在青少年的成长关键期,早恋有其固有的危害。(3)引导学生 结合自经验思考,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做法。
(二) 执行评价任务
小组合作,智慧碰撞,限时五分钟。要求:组内分享并进行整理归纳,发现别人回 答中的亮点且能进行评价。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巡视掌握学习进程。
(三) 交流学习成果
每小组1.3名代表展示小组智慧,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倾听,同组成员可及时进行补 充。
教师根据巡视信息以及小组发言的反馈信息进行调整教学,并做出总结。
在学生分享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引导。
教师嵐结:面对喜欢的人,我们总想要吸引对方的注意,那吸引别人注意的方式就有 所不同了,有的人会采用比较浮夸的方式,我们视频中这位小姑娘就不一样了希望优秀到 让别人来认识你,其实异性效应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异性效应在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表现,如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等。与异性成为好朋友,不仅仅是性别的吸引,还能 从对方身上看到某些优秀品质。异性之间的友谊,可能让人敏感、遭到质疑,只要我们内 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这份友谊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的见证。
环节三:异性情感
目标导学四:小雅的烦恼(二)
(一)呈现评价任务(PPT展示小雅的信)
如果你是小雅,收到这样的纸条,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小宇,当你对某位异性同学产生好感时,你会怎么做?
(3 )这就是“爱情”吗?爱情是什么?
问题设计意图:前后呼应,突破学习重难点,旨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 以致用,将正确的交友观和爱情观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学会处理与异性交往中的问 题。
执行评价任务
小组合作,智慧碰撞,限时五分钟。要求:组内分享并进行整理归纳,发现别人回 答中的亮点且能进行评价。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巡视掌握学习进程。
交流学习成果
每小组派1名代表展示小组智慧,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倾听。
教师根据巡视信息以及小组发言的反馈信息进行调整教学,并做出总结。
在学生分享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引导。
教师总结:欣赏、好感、喜欢和爱,可以说是程度不同的感情。好感和欣賞有相似之 处,多是因为对方身上有让人刮目相看的地方,比如个人能力或者个人魅力等等。如果喜 欢是分享喜悦,那么愛就是愿意共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建立家庭、养育子女、赡养 老人等。世间万物皆有时节,青苹果看上去虽美,吃起来却酸涩。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 朦胧情愫,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过早开放的花,也会过早的凋零。的确,虽然 有很多高中情侣携手走进了重点大学的校园,但也有的是因为早恋浪费了过多的心智,而最终没有走进理想大学校门的人。但也有人,把喜欢埋藏在心里,把喜欢的人当做自己的 动力。为了喜欢的人,变成更好的自己。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自己青春的路上,遇见 更好的自己,同时也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环节四:课堂小结,强化认知
【归航拾贝】归纳整理,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总体把握知识板块。
2. 【收获园地】请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以框架的形式呈现板书,既合理呈现本课的主要框架,又将知识点以简练 的图示展现出来,同时还展现了本课内容的知识逻辑关系,直观、简练,能够帮助学生更 好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