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扩展之德国统一(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资本主义的扩展之德国统一(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7.3.1 德国统一(练习)
一、选择题:
1.斯大林说:“如果不摆脱分裂割据和诸侯纷争的状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指望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真正发展经济和文化。”以下哪个国家的发展最符合这样的观点(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国家在维也纳召开国际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德意志邦联”,这一国家(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高度统一 B.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C.还处在严重分裂状态 D.有统一的国内市场
3.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严重分裂状态,其中最强大的是( )
①奥地利 ②匈牙利 ③普鲁士 ④丹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推动德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动力是( )
A.强有力的人物领导统一 B.“铁血宰相”俾斯麦坚持推行军事改革
C.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强大的军事力量
5.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的目的是( )
A.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B.使普鲁士势力得到加强
C.将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联邦 D.打败法国,取得欧洲大陆霸权
6.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是指( )
A.阻止奥地利的回归 B.打消俄罗斯的觊觎
C.抗击法兰西的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7. 1871年实现德国统一时,在位的普鲁士国王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俾斯麦 B.毛奇 C.威廉一世 D.加富尔
8. 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开始工业革命。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先导是( )
A.冶金业 B.纺织业 C.电力 D.铁路建设
9.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当前的各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依靠铁和血来解决。“他”是( )
A.威廉一世 B.毛奇 C.加富尔 D.俾斯麦
10.1862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在议会演说中疾呼,“今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人的建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这里的“重大问题”是指( )
A.阻止奥地利回归 B.戳穿俄罗斯的觊觎
C.抗击法兰西的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11.下列关于德国统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普鲁士取得统一德国的领导地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奥地利和普鲁士团结起来,共同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C.为实现统一,普鲁士先后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三次“王朝战争”,均取得胜利
D.德国的统一是通过“铁血道路”实现的,奠定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的传统
12.普鲁士民族成分单一,是取得统一德国的领导地位的原因之一。这一单一民族是( )
A.日耳曼人 B.希腊人 C.吉普赛人 D.阿拉伯人
13.下列有“铁血宰相”之称的是( )
A.加富尔 B.俾斯麦 C.威廉二世 D.拿破仑三世
14.如果要给19世纪末的德国历史概括一个主题的话,最全面恰当的是( )
A.结束分裂 B.迅速崛起 C.陷入战争 D.和平统一
二、非选择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5.简述德国统一的影响。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的各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依靠铁和血来解决。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铁”和“血”指的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怎样评价这里的“铁和血”的政策?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历史逻辑的推论,随着对奥地利的战争,接踵而来的必须是对法国的战争。” ——俾斯麦
材料二 韩麦尔先生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都德《最后一课》片段
(1)材料一中,俾斯麦运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了什么战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材料二中提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C
A
D
C
D
D
D
11
12
13
14
B
A
B
A
二、非选择题:
15.
(1)积极影响:德国的统一实现了德意志民族长期以来的梦想,对德意志民族的进一步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消极影响:德国的统一是通过“铁血道路”实现的,奠定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的传统,同时,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并未得到充分实现。这一切都给20世纪德国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课件36张PPT。导入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乱的集体记忆。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在近两百年来追求国家统一的曲折历程中,在这片一再让世人惊叹的土地上,曾经上演了怎样的悲喜剧?
——《大国崛起·帝国春秋》第1课时德国统一统一前的德国1.德意志邦联的建立:①建立:拿破仑帝国覆灭后,英、俄、奥地利、普鲁士等欧洲国家在维也纳召开国际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德意志邦联”,由德意志的30多个邦国和自由市组成。
②特点:邦联各国在政治上、外交上都有独立性,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还处在严重分裂之中。
③代表:其中最强大的是南部的奥地利和北部的普鲁士。一年有多少天,就有多少个德意志邦国。——德国谚语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状态结成松散的联盟,保持四分五裂的状态 它由38个独立的主权单位拼凑而成:4个自由市,1个帝国,5个王国,1个选帝侯国,7个大公国,9个公国,10个侯国,1个伯爵领。
——《世界通史》 当拿破仑的军队在1806年悍然入侵时,这个所谓的帝国根本无力抵挡,帝国中两个最大的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遭遇惨败,普鲁士还被迫割让了一半的国土,支付1.5亿法郎战争赔款。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轰然解体。
当这片土地上连一个名义上的国家都不复存在时,人们想起了德意志诗人席勒的一声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席勒的朋友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德意志在哪里?这个历史性的问题,拷问着每一颗德意志的心灵。
——《大国崛起》解说词①19世纪,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向德意志扩展,德意志经济取得显著发展。但是,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各邦有自己的工商业法令,有不同的货币、度量衡,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德意志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
②由于国家不统一,在输往国外商品和追求殖民地的竞争
中,德意志资产阶级感到缺乏强有力的后盾。
③国家的分裂状况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经济的发展要求把统一问题提到日程,又为统一创造了条件。2.国家分裂阻碍经济发展: 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开始了工业革命。有人说,铁路以惊人的急剧方式把德意志从经济停滞中拖曳出来。1835年,德意志的第一条铁路开通,从纽伦堡到富尔特,长约6 000米。到1872年,铁路总长度达到22 426千米,超过了法国和英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德惠志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工业革命期间的德意志铁路建设阅读卡 铁路建设是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发动机,它促进了德意志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煤炭——炼铁——炼钢——机械工业的发展与统合,成为德意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资料1 1835-1845年,普鲁士大多数铁轨是进口的,到19世纪50年代,大多数铁轨都是德意志制造的。
资料2 1839年德意志制造了第一台机车,到19世纪中叶,德意志大多数邦国都发展了机车制造业。
资料3 铁路建设的发展也加速了炼铁工业的技术进步。普鲁士生铁产量1851年为14.8万吨,l860年为39.5万吨,1866年为80.4万吨。 在汉堡的关税博物馆中,陈列着当年德意志各邦国使用的一些货币。最多的时候,这片土地上使用的货币种类达到过6000种。
除了混乱的货币,邦国之间还设立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关税,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
——《大国崛起》解说词 普鲁士改革之后,在普鲁士的奋斗下,1834年创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李斯特这样评价关税同盟:“彼此肢体相连,只有一个思想和一个感官,它们相互支持,支持同一个伟大目标,即把德意志各个部族联合成一个伟大、文明、富足和不可侵犯的民族。”
——普鲁士经济学家李斯特 “38条关税界限窒息了内部商业。它们无异于捆绑着人躯体各部的38条绳索,使血液不得流畅。”
——普鲁士经济学家李斯特 不同的邦有不同的国籍法,这大大限制了邦与邦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从而使煤铁资源丰富的少数工业中心难以得到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各邦不同的货币、不同的度量衡制度和不同的工商业法律阻碍着商品的流通,由于诸邦林立,缺乏集中而强大的国家政权去保护海外贸易,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分裂阻碍德意志开拓海外市场,建立海外殖民地。 因此,德意志资产阶级对于统一的要求是十分强烈的。什么成为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封建割据封建割据下的德意志最需要什么?统一德国的统一1.和平统一方式的尝试(3)认识:通过议会和民主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道路,
在德意志行不通了。 (1)召开各邦代表大会:1848年夏,德意志各邦代表在法兰克福开会,讨论统一问题。由于各邦君主的反对与干扰,这次会议时断时续。(2)结果:
①到1849年春,会议通过了一部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打算推举一个邦的君主为统一的德意志的皇帝。
②但是,对于推举哪一个邦国的君主为全德意志的皇帝,各邦争执不下。德意志帝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2.武力实现统一①长期以来,奥地利和普鲁士一直在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
②奥地利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日耳曼人,还包括很多其他民族的人。
③普鲁士是一个纯粹由日耳曼人组成的国家。日耳曼民族统一运动的旗帜,逐渐由奥地利转到普鲁士手中。(1)领导权的争夺:普鲁士PK 普鲁士贵族地主容克阶层拥有强大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梦想把自己统治扩张到整个德意志。此外普鲁士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其现役军人在人口总数中比例占欧洲第一位…还有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军事力量强大
民族成分单一
统一决心坚定
统治阶级野心勃勃 普鲁士取得统一德国的领导地位③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官宣布自己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德国统一完成。(2)德国统一的经过:①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宰相。俾斯麦坚持推行军事改革,主张依靠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实现德意志的统一。②他运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三次“王朝战争”,均取得胜利。“铁血宰相”俾斯麦(1815年—1898年 )依靠武力,发动战争依据以上俾斯麦的言论,他主张采用什么方式统一德国? 作为宰相,俾斯麦与议会长期斗争。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德意志的希望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它的武力,当前的各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依靠铁和血来解决。由此,他获得“铁血宰相”的称号。
俾斯麦是杰出的政治家。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清朝重臣李鸿章,曾经跋涉万里前往德国拜访他;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第一任内务卿大久保利通也曾自比为“东洋俾斯麦”。“铁血宰相”俾斯麦阅读卡 在要求力量平衡的欧洲各国中,俾斯麦进行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外交表演。他通过各种方式保证英国的袖手旁观;他支持俄国镇压波兰起义,以换取俄国的沉默;他口头同意把卢森堡、比利时等土地并入法国,以换取法国的中立。
……
在外交上用足了政治智慧之后,俾斯麦终于可以实践他的铁血誓言了。
  1866年,普鲁士的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仅仅两年前他们还共同打败了北方强敌丹麦。对于这场战争,俾斯麦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他带着毒药走向战场。最终,普鲁士取得巨大胜利,奥地利从此脱离德意志邦联。俾斯麦拍着桌子大叫,我把他们全都打败了,全部!
  四年后,普法战争爆发。德军长驱直入,直抵巴黎郊外,法国皇帝兵败被俘。德国统一的最后一个障碍被扫除。

——《大国崛起》解说词1.必要性: 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发展,
但分裂阻碍了其发展。 (1)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
(2)强大的军事实力
(3)民族成分单一。
(4)统治阶级野心勃勃 2.可能性:①推行“铁血政策”
②灵活的外交活动普鲁士掌握统一运动的领导权德国统一的历史条件(5)俾斯麦的作用我会归纳铁血政策1864对丹战争1866普奥战争1870普法战争德意志统一(1871)王


争萨多瓦战役色当战役1864年,普联合奥 丹麦
1866年,普 奥(萨多瓦)
1870年,普 法(色当)
三次王朝战争 王朝战争是战争的一种形式,因参与者是王国与王国或发起国是君主制国家而得名。  韩麦尔先生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习只许教德语了。新教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都德《最后一课》片段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了德意志统一。 在这幅图画中,画家将俾斯麦置于画面的中心,并配上白色的衣服,使他成为画面的真正主角。 德意志帝国由普鲁士,萨克森,巴伐利亚,符腾堡等22个邦和汉堡、不来梅、律贝克等三个自由市组成。各邦国均保留各自的君主和议会,保有一些自治权,如教育、宗教、部分司法征收直接税、水上运输,南德诸邦还可以独立管理邮政、电讯、征收啤酒、烧酒消费税。但是,它们只是帝国中的地方政府,内政、外交,军事、财政、税法以及民法,刑法的立法权和行政权都集中在中央国家机构手中。德国统一的影响①德国的统一是通过“铁血道路”实现的,奠定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的传统。
②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并未得到充分实现。这一切都给20世纪德国的发展埋下了隐患。1.积极方面:①德国的统一实现了德意志民族长期以来的梦想,对德意志民族的进一步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②在统一后的30年内,德国在经济、军事、科学方面一跃为世界强国。2.消极方面: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统一战争性质:德意志统一的影响不利:有利:结束分裂
统一的市场
打败法国,得到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资本
阿尔萨斯、洛林的矿藏
    资源
打败法国,奥地利,改变欧洲国际格局
成为新兴的强国
 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君主政体,强化了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侵略性的国家,德国逐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
  在1871年统一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德国的煤炭和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到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
       ——《大国崛起》 军国主义,是指以武装力量统治全国,实行军阀独裁和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军国主义国家对内镇压反战革命运动,宣传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强行征兵参战;对外则穷兵黩武,进行国土扩张,屠杀被占领地人民。 看油画《德意志帝国宣告建立》,从画中人物的服饰、表情等方面分析此画体现出的历史信息。材料:“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 德国军队在帝国中占有重要地位,说明德意志帝国具有很强的军国主义特色,军国主义思想在社会中影响深刻,最终将德国和别国人民推入战争的深渊。有。教育能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进而提高国家的实力。 资料 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而国家则必须为它 的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免费教育从I9世纪中期就已开始,德意志统一前夕,适龄儿 童入学率超过90%。战胜法国并俘虏了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曾经记过:“普鲁士的胜利 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观点1 德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强国,主要依靠武力。
观点2 普鲁士对教育的重视,才是德国强盛的主要原因。毛奇的见解是否有道理?提示:德国强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经济、教育、军事等多个角度来解释 。课堂小结请不要转载!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