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热点素材:“大国重器,工匠精神”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热点素材:“大国重器,工匠精神”

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热点素材:“大国重器,工匠精神”(真题+金句+事例+时评)
一、事件导入
在去年11月下旬落下帷幕的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我国选手通过奋勇拼搏,共参加34个项目,获得21枚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和5个优胜奖,位列金牌榜第一。他们不仅展示了精益求精的技能水平、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也激励着广大青年学习技能、精进技能,成为能工巧匠,收获出彩的人生。在这次世赛特别赛上,“小木匠”李德鑫代表中国获得家具制作项目的金牌,也是中国自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家具制作项目的首枚金牌,因此备受关注。   
李德鑫出生于大山里,家乡南康有着“木匠之乡”等美誉。他几十年如一日追求家具之美、木工之专,他说:“中国独特的木工文化在灿若星河的世界文化里显得特别耀眼,是一颗光芒万丈的明星。我们以比赛为契机,不仅要向世人展示中国技能,更要向世人宣传中国传统木作文化的精神,这是一种工匠精神、鲁班精神。”“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这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情怀值得大力传承和弘扬。
二、概念理解
工匠精神:是指在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工匠精神”对于个人,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的敬业精神;对于企业,是守专长、制精品、创技术、建标准,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对于社会,是讲合作、守契约、重诚信、促和谐,分工合作、协作共赢、完美向上的社会风气。国内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经过初步归纳研究,“工匠精神”可以从六个维度加以界定,即:专注、标准、精准、创新、完美、人本。其中,专注是工匠精神的关键,标准是工匠精神的基石,精准是工匠精神的宗旨,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境界,人本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三、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赫尔岑说:“科学决不能不劳而获,除了汗流满面以外,没有其他获得的办法,热情,幻想,以整个身心去渴望都不能代替劳动,世界上没有一种轻易的科学。”新时代领路人在给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希望广大参赛选手奋勇拼搏、争创佳绩,展现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写作示范
新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时代飞速发展,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工业时代。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现在很多企业都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理念,忽略了“工匠精神”,导致如今中国人去日本等地大批量采批生活用品,甚至连马桶盖、剪刀等也求“日本制造”,却对中国制造敬而远之。
这类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现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风滋生蔓延,所以我们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它激励我们追求完美。荣宝斋的王玉良大师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图》木板复刻至今无人再能做出第二份。因为他所做的这份工艺品精妙难度太大:他用1667块木板,先打板打印,不合适的再修改,如此反复,一年半才做成。其坚守细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叹服。正因这样的工匠精神,才让我们获得如此精美的艺术精品。相信有了这样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制滥造的产品也就不复存在了。
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它来解放心灵,摒弃浮躁之气。著名拼布艺术家金媛善认为,工匠精神需要坚守、情怀和修行。她静心端坐,耗时七年才做出人人都叹精绝的《百花争艳》,在外国展览上备受称赞。她肯静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拼布艺术。假如有金大师一般的摒弃浮躁,只专心做自己的产品,我相信“中国制造”定会大放异彩。
可是,反观我们如今大多数的制造业,恨不得一个小时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长此以往,难道不会让国人对“中国制造”失去信心吗?逯耀东先生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米饭为主食的国家,我们有一只有内涵的碗吗?我们每天点灯生活,我们有一盏有感觉的灯吗?”
工匠精神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而标杆性人物、标杆性品牌和标杆性企业实际上是工匠精神的外化,也是中国制造所孜孜以求的文明特质。由于中国的工业文明姗姗来迟,因而现今我们提出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修补中国在早期工业文明时的缺失。在现代工业文明的重塑中,举起工匠精神的旗帜,就是营造社会氛围、累积心理沉淀、提升实业精髓,为工匠精神的崛起夯实基础。
是啊,如今文明推动太快,让我们来不及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做不出有国人情怀的东西,有时候即使有也是少数。所以我们要从今天开始。抛下浮躁做产品,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的工匠精神发扬起来,即使慢一点也不要紧,只要融入产品,总能拉回国人总“向外看”的目光,让中国制造有朝一日成为人人争先购买的产品。
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它!
五、素材集锦
【名言金句】
1.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周礼·考工记》)
2.工匠并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美国当代著名发明家 迪恩·卡门)
3.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第二代传人 乐凤鸣)
4.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也。(《大学》)
5.工匠精神,一种是创新发明开拓,攻克非凡的难题;一种是始终如一日,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中车长春轨道焊工 李万君)
6.不论是什么工作,做不好就是一个小工人,做好了就是一名大工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 魏红权)
7.技艺,是人在宇宙中为自己找到的位置。(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
8.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新时代领路人)
9.一份专注,淬炼出时光的品质;一份坚守,琢磨出情怀的精致;他们的手,有毫厘千钧之力;他们的眼,有秋毫不放之工;他们兢兢业业,让平凡有了梦想的温度。他们是大国工匠,是“中国制造”的时代精神。(《中国梦·大国工匠》)
10.当你不计功利地全身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投入时的愉悦、成就感,便是最大的收获与褒奖,正如写作是写作的目的,绘画是绘画的奖赏。(原始派画家 摩西奶奶)
11.工匠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活在当下,强在内心;打工者焦躁、忧郁、惶恐,永远为看不清的明天奔忙,外表强悍,内心空虚。(付守永《工匠精神》)
12.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士大夫以上至于公侯莫不以仁厚智能尽官职。(《荀子·荣辱》)
13.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 朱清时)
14.让自己拥有一颗素直的心吧,它会让你更坚强、更正直、更聪明。(松下幸之助)
15.一位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就无法安静,人们都需要尽其所能,这一需要就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人们竭尽所能,使自己日趋完美。(马斯洛)
【经典事例】
1.工师翰巧借工事讽谏
工师翰是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一名工匠。有一次,他奉命为齐桓公修建宫殿。宫殿修完后,齐桓公看到东边的宫门有一根柱子是用臭椿木做成的,因此责备工师翰道:“先生是著名的工匠,怎么不知道臭椿树不仅木质不坚固,而且还有臭味,连做门槛都不行,何况用它做宫门的梁柱呢?”工师翰假装委屈地说:“您看我把其他地方都修建得那么好,只是一根梁柱用了椿树,您就这样责备我,是不是有点过分了?”齐桓公告诉工师翰:“宫殿是靠柱子支撑的,一旦柱子断了,整个宫殿就有倒塌的危险,怎么能不特别重视呢?”于是工师翰就借机向齐桓公说道:“国家也和宫殿一样,人才就好比宫殿的柱子,如果奸臣当道,那国家就有倾塌的危险了。如今朝堂上掌权的雍巫、夷鼓初、寺人貂、开方四个人,都是危害国家的蠹虫,您不罢黜他们,任用贤良,反而过问一根宫柱来,这是不是有点‘察小而遗其大’了?”齐桓公听后恍然大悟,立刻免了这四人的官,招贤才管仲而任之,齐国由此大治。
2.开宝寺塔的“三离三合”
被誉为“天下第一塔”的开宝寺塔,其前身是一座木塔,系北宋著名建筑学家预浩所建。初落成时,望上去塔是向西北方向稍微倾斜的。有人问预浩缘由,预浩说京城地势平坦无山,而且总是刮西北风,不远处又有大河流过,由于受到风力与河水浸岸的影响,不用一百年,塔身自然就直过来了。如今,细心的游客在游览时总会发现,眼前的塔已向东南方向倾斜。预浩在建塔之初用心之精细由此可见一斑。比开宝寺塔还要早三百多年建成的西安小雁塔,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更有“三离三合”的神奇经历。所谓“三离三合”,就是在三次大地震时塔身分离,地震过后又渐渐自行“复合”。今人在修复小雁塔时发现,原来当时的工匠根据西安的地质情况用夯土将塔基筑成了一个半圆球体,这样受震后塔身所受的压力就会均匀分散,像个“不倒翁”一样,防震效果大大提高。
3.工匠的职业是神圣的
在中国古籍中,曾将工匠视为圣人,并把工匠的职业称为圣人之事。《礼记·礼运》中记载:“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在古人眼中,治麻丝这样的俗世职业,也成了侍奉神的一种神圣庄严的行为。《周礼·考工记》中也说:“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菲斯托斯,原本也是一名工匠。因为他技艺高超,能建造神殿和制作各种工具以及艺术品,被奉为工匠始祖,手工业者将他视作锻造的庇护神。
4.梓庆做鐻(jù)
《庄子·达生》中有个名叫梓庆的匠人,他可以把木头做成鐻(古代一种木制乐器),凡见过的人,都惊呼为鬼斧神工。鲁侯觉得很惊讶,就问他,你有什么诀窍吗?梓庆回答说:“我不过是一名匠人,哪里有什么诀窍?不过,我还是有一点自己的方法。每次我开始雕鐻时,都要靠斋戒静心养神。斋戒三天,不考虑赏赐、俸禄;斋戒五天,不考虑诽谤和技术的好坏;斋戒七日,我已不为外物所动,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形体。当进入忘我境界之后,我才走入山林,依循天性观察、选择与鐻最为相合的木料,此时鐻的外形已然呈现,这时我才开始动手,用木工纯真的本性,加上木料纯真的天性。我制作出来的鐻似鬼斧神工,大概原因也就在于此吧。”
【适用话题】
质量 技术 自主
创新 软实力 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靠实力“出圈”
中国制造为何“永不落幕”
面向世界打造中国质量闪亮名片
中国制造是全球高水平制造业的代名词
中国制造背后是中国人汗水和精神的凝结
“中国质量”有保证 “中国制造”叫得响
用品质打造口碑,用“中国品牌”讲好“中国好故事”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六、精选时评
【影视:《大国工匠》纪录片】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弘扬工匠精神,离不开文化支撑。唯有心无旁骛,把技艺的精准、精细视为艺术、视为生命,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坐得住、做得好,乃至至精至善。要铸匠艺,需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认真精神。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纪录片中讲述的24位大国工匠故事中,最令人深刻的细节就是他们对匠艺永无止境的追求与超越。比如匠人彭祥华,能够把装填爆破药量的呈送控制在远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之内;高凤林,我国火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不仅把焊接误差控制在0.16毫米之内,而且将焊接停留时间从0.1秒缩短到0.01秒……先修“心境”而后方达“技境”正是匠心文化的体现。厚植工匠文化,既要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又应将优秀工匠的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让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成为社会共识。
【数据:新时代青年对于“工匠精神”的看法】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和内涵。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654名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95.9%的受访青年认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要践行“工匠精神”。73.2%的受访青年指出,践行“工匠精神”能帮助自己摒弃浮躁,踏实奋进。
践行工匠精神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哪些意义?78.2%的受访青年认为能够树立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处事精神,77.2%的受访青年表示会更加专注精益,实现个人职业发展,65.7%的受访青年认为能够启迪智慧,提升个人精神追求,52.9%的受访青年认为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指引。
在本次调查中,70.2%的受访青年希望在全社会形成重工匠、铸匠心良好氛围,67.4%的受访青年期待树立并传扬各行各业的“工匠”典范,66.1%的受访青年希望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63.8%的受访青年认为当注重校企协同,从人才供需两方加强教育培养,60.7%的受访青年希望完善职业培养机制,培养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49.6%的受访青年建议完善激励保障制度,提高人才待遇地位。(《73.2%受访青年确认践行“工匠精神”能帮助自己摒弃浮躁、踏实奋进》)
【理论:新征程上的“三个精神”】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在新征程上,更需要大力弘扬“三个精神”,引导亿万劳动者自觉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祖国建设,以高涨的劳动热情、积极的劳动态度、昂扬的精神面貌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用劳动实现个人梦、托起中国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传承工匠精神 在平凡中坚持
中新网 孙凯琳
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专业、专注、一丝不苟且孜孜不倦。诚如所言,工匠精神的实质便在于对所从事的职业热爱、坚持和专注。“工匠”一词,狭义上是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而如今,这个称呼被时代赋予了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意义。即如今其广义上则是指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或行业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的人。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我们传承工匠精神,实质上也就是传承积极勤劳、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正所谓,劳动是人类幸福的源泉,中华民族更是自古秉承这一理念。
高尔基先生曾谈到:“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劳动史和勤劳史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辉煌,是我们永远的瑰宝,也要永远传承。人人都是靠劳动而生,社会靠劳动而进步发展,工匠精神也一样是靠劳动不断传承。因此,热爱劳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凝聚成工匠精神的底色,检验着工匠精神的成色。
传承工匠精神的道路,其实就是一条追求极致的道路、是一条心无旁骛的道路,也是一场孤独且单调的长途旅行。在工匠精神的传承道路上,我们唯有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才能耐住寂寞、守住繁华。“术到极致,几近乎道”。一流的心性方能锻造一流的技艺,一流的技艺方可成就一流的伟业,这就需要用追求极致来消解浮躁。对于新时代干部而言,工匠精神的种子则更需要去精心、细心、耐心、小心地滋养和呵护;要始终坚信,对极致的每一份坚持都不会白费,对工作的每一份热忱都不会无用;只要始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保有热爱、坚守和专注,那么,这颗工匠精神的种子终究会结出不甘平庸、不负光阴的累累硕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