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依法行使权利》教案1.【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本单元重在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公民意识。本节课是在承接上节课介绍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强调权利应如何正确行使的问题。第一目侧重介绍公民行使权利的范围和界限,第二目介绍了依程序行使权利和几种正确的维权方法。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树立了权利意识,从而为本框题《依法行使权利》的学习打下基础。2.【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领域不断扩展,往往会面临如何处理他人与社会、国家及国家机关的情况。学生不仅需要知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要按照权利义务的关系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上一节公民基本权利的学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权利意识和观念,但因为阅历和经验知识的不足,对于行使权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还认识不够,容易产生自以为是的权利观念,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后也往往不懂得如何处理,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正确行使权利以及维护权利等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懂得珍视公民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帮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懂得生命的尊严、懂得自立自强;帮助学生加强对法律规则的理解和领悟,不断构建自已的价值观,逐步树立法治理念;引导学生依法参与社会生活,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所以学习本课非常有必要。3.【教学目标】法治观念: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明确宪法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国家基本制度和国家机构,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法治教育: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行使权利有界限教学难点:维护权利的途径和方式【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体验法、讲授法、互动探究法、案例分析法。6.【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新闻导入:谎称五天内连续两次感染不同毒株,苏州一网民被行拘教师提问:我国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为什么该男子却被行拘?教师讲授:自由有一定的界限,要依法行使权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3.2依法行使权利》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一)公民应如何行使权利?1.多媒体展示新闻——装修那些事教师提问:叶某有对自己房屋进行装修的权利,但是他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公民应该如何行使权利?教师总结: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多媒体展示关于野蛮装修的相关法律规定。教师提问: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怎样行使权利?教师总结: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目标导学二:维护权利守程序(一)维护权利的方式1.多媒体展示小品《装修》——男子因债务关系心生不满,使用弹弓打坏债主两辆车。教师提问:巩某装修过程中把林某家的墙砸坏了,你认为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解决?巩某提议把墙砌回来,恢复原样,林某同意了。这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叫什么?教师总结:(1)和解①含义:和解是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②适用情形: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③实施方法: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2.观看小品《装修》续写,回答问题。巩某把墙恢复原样后,林某发现自己家的壁橱也被损坏了,便要求巩某赔偿自己家的壁橱钱两万和自己被惊吓的精神损失费五千元,巩某觉得林某要价过高,不同意。两人便闹到社区,在居委会的人民调解委员的调解下,最终两人达成协议,巩某给予林某两万壁橱钱和一千元精神损失费。教师提问:这里涉及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叫什么?教师总结:(2)调解①含义: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②实施方法: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③具体方式: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个调节要解释一下)3.观看小品《装修》续写,回答问题。 巩某的房子经过一番波折终于装修好,经过了一年的散味期,他准备入住,但是通过测试他发现屋里的甲醛还是超标,他怀疑装修公司“偷工减料”,便去找装修公司理论,主张退回半数装修款,但是装修公司不同意,坚持自己的材料没有问题,向他提议,可以根据合同里的“仲裁”方式来解决,巩某不同意,提出要向法院起诉装修公司。教师提问:这里涉及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分别是什么?教师总结:(3)仲裁①含义: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②适用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可以申请仲裁。③实施方法: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决约束。(4)诉讼①含义: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②实施方法: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③适用情形:a.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b.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c.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里要对比一下诉讼和仲裁的区别,以及四种方式的区别。)(二)维护权利的作用和要求1.多媒体展示新闻。——某小区业主不满楼上装修扰民 双方起冲突两败俱伤教师提问:据此新闻思考,为什么维护权利要守程序,我们行使权利时要注意什么?教师总结:①作用: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②要求: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三、课堂总结同学们,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的权利意识、法治观念肯定又增强了。那么与此同时,我也希望我们能够增强公民意识,学会体谅他人、关心集体、与人为善,尊重他人权利。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今天,让我们自觉珍惜权利,依法行使权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引领文明风气,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守法的好少年。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