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 学 设 计课题 3.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1) 单元 三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下核心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近代史,知道外国侵害对中国造成的屈辱和危害 道德修养: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等方式,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法治观念:感受中华民族遭遇外敌侵害时的抗争精神 健全人格:通过阅读资料等方式,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责任意识:培养爱国意识,树立为祖国奋斗的意识重点 通过学习懂得落后就压挨打的道理难点 感受民族正气和反抗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观察图示,结合所知知识,谈谈你读出的信息。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烧鸦片》 师:上述图片反映的事件,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观看图片并思考交流,如:这说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 由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烧雅》引入,形象直观的图片,激发思考热情。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虎门销烟 读图,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思考: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 小小分析师: 鸦片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小结:白银外流、国库空虚、烟毒泛滥。 连环画赏析《虎门销烟》 (1)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他是怎样禁烟的? (2)这次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 相关链接: 林则徐从小发奋读书,志向远大。他为官清廉、爱国爱民,不仅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民族英雄,也是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在清朝闭关自守的年代,林则徐却放眼世界,聘请精通外文的人才编译了《四洲志》,其中记载了许多国家的地理、历史情况。 (3)人们为什么要把这幅图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4.历史再现:鸦片战争 林则徐在虎门销毁2万箱鸦片,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0余艘、陆军4000人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尽管官兵们如此顽强抵抗,不畏生死,牺牲了很多人,但是鸦片战争还是失败了,说一说是什么原因? 5.话题探究:《南京条约》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为什么说中英《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条约? 小结:鸦片战争之后,1842年,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历史再现:三元里抗英 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众大规模自发保卫家园抵抗外来侵略的战斗。 图片赏析: “联系昨天,感受今天,畅想明天”小讲坛评价单 8.知识窗——邓小平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 目标导学二:火烧园明圆 小活动: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修建了150年,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精华。园内风景秀丽,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小资料:万园之园的毁灭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他们见物就抢,拿不动的就砸得粉碎。无数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被他们洗劫一空。为了销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竟下令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园林艺术杰作、世界上最豪华瑰丽的宫殿之一 ,就这样被侵略者焚毁了… … 思考:(1)他们是谁,在干什么? (2)他们怎么敢这么做? (3)你有什么感想? 数据说明: 据估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有秦代的青铜器,还有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文物被抢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你想到了什么? 小调查 圆明园流失的文物如今在哪里?我们一起收集资料,制作资料卡吧! 5.辨析活动:到底要不要重建圆明园 小组讨论: 如今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断壁残垣,只有几根石柱还矗立在那里,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时刻警示我们曾经经历落后挨打的教训,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奋发图强,树强国之志。 6.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也有一个类似于圆明园的地方,外国侵略者还敢来掠夺,破坏吗?为什么? 相关介绍: 2019年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漂泊百余年的圆明园马首铜像终于“回家”。 强调:中国周围依然存在危机…… 7.链接生活:国家兴亡 人人有责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结合图示和教材,举手回答,如: 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从中国运走大量白银。 学生分析交流,如:白银外流、国库空虚、烟毒泛滥…… 学生举手交流,如: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将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0多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内容,根据理解回答问题,例如:鸦片战争之后,1842年,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表格任务单,并在班级交流展示。 学生阅读“万园之园”和“万园之园的毁灭”,交流感想,例如:英法联军肆无忌惮的火烧园明圆是因为 帝国主义本性贪婪、野蛮,清政府腐败,国力衰退…… 学生参与小调查活动,根据自己所学所知,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分享资料卡。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分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 学生阅读相关介绍,结合当前国家发展情况,回答问题,例如:不敢了,因为祖国强大了……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英国向中国走私雅片的原因,为分析林则徐虎门销烟奠定背景基础。 通过连环画赏析《虎门销烟》,引导学生分析林则徐禁烟的原因、做法以及意义,使问题逻辑性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连环节的形式,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历史再现环节,通过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使学生从情感上受到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南京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更深刻的理解条约的丧权辱国性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情感。 “小讲坛评价单”活动,借助香港回归的盛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评价单,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祖国如今的强大,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小资料,分析别介绍万明园的盛况以及园明园的毁灭状况,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较鲜明的对比,更深刻的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励志报国的情感。 小调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大事,同时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也有一个类似于圆明园的地方,外国侵略者还敢来掠夺,破坏吗?为什么?”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经历了园明圆的兴衰,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时刻警示我们曾经经历落后挨打的教训,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奋发图强,树强国之志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