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明确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
2.明确法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基本观点,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我国法治建设历程,分析生活中的相关案例。
3.简述新中国发展简述成就,明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法的本质。
难点:法的阶级本质。
【基础感知】
(一)结合提纲提示,认真阅读课本74-80页内容,使用双色笔勾、画、圈、点、注。
第一目: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74-75页)
1.法律的产生、作用
2.我国法律发展历程
第二目: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75-77页)
1.法的决定因素
2.法的类型
3.法的特征
4.法的职能
第三目: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77-80页)
1.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深入学习】
案例一 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期徒刑。
案例二 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粮油公司按照农户的诉讼请求支付购粮款。
结合案例,说说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与联系。
【迁移运用】
材料一 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
材料二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思考]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道理?
2.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总结】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4)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练习】
1.回望古老中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古老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着眼今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关于我国法治发展的“历史和今天”,说法正确的是()
①古代中国关于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中华法系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
③今天我国的法治状况是由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特点所决定的
④今天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对于法治的理解,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B. 法治历史悠久,在法律产生以后,人类就走上了法治的道路
C. 建设法治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D. 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自原始社会末期至近代,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它以中国传统思想为理论基础,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学说的精华。下列中华法系发展的传导历程正确的是()
①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并为历代所传承
②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④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A. ①→②→④→③B. ④→①→②→③C. ③→④→① D. ②→①→③
4.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其原因在于()
①法治是各国人民的向往和追求 ②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③他们试图移植的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不适合中国 ④一国的法治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最终都以“振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为结局。其根本原因是()
A. 只注重实现形式上的法律近代化B. 立法在某些方面脱离司法实践和社会实践
C. 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 未注重利用中国本土资源,忽视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实际
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这要求领导干部()
①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 ②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把树立法律敬畏意识作为“必修课” ④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我国的法治是()
①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②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的
③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决定的④由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决定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法治新纪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下列选项是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的是()
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③把依法执政确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④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成功移植到了中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回眸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法治发展进程,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有(  )
①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②根本上消除了我国法律的阶级性
③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政府依法执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水平不断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法治建设已取得的成就是(  )
①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形成
③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④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法治建设新成就。
第一,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创新立法体制机制,实现立法民主化和科学化。
第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经济社会建设坚持民生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并持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依法行政稳步展开,探索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为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夯实基础。
第四,司法改革不断深化,在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司法职业制度和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防止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维护司法权威、健全司法权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举措。
结合上述总结,谈谈你对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的认识。
答案
【深入学习】
【答案】案例一体现了法的政治职能,案例二体现了法的社会职能。法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内涵不同。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但二者又有联系。法维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实行对敌专政、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的有力武器,法维护社会稳定。法的政治职能、社会职能统一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统一于国家治理中。
【迁移运用】
【答案】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居干统帅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练习】
1-10CBCDC ABABB
11.答案: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④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