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氨气 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近东的中东后,希腊文化就传播到这些地区,建立了一座新的庙宇。被命名为宙斯——阿摩庙宇。 骆驼粪是沙漠中普遍使用的燃料。由于长期烧骆驼粪,使阿摩庙宇的墙和天花板蒙上一层烟灰。这种烟灰里包含着一些白色晶体,不时散发出一阵阵刺鼻的气味。当地人把这种白色晶体称作sal ammonic(阿摩神之盐)。 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收集了这种气体,对它进行研究,发现这种气体可溶于水,并表现出碱性,因而把它称为“碱气”。可是这个名词没有为化学界所接受,最后人们还是从这种气体的来源“阿摩神之盐”中,给它取了个名字“am-monia”(阿摩尼亚) 你知道阿摩神之盐和阿摩尼亚水是什么吗?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沸点 ____ __________气味 气体 比空气 的___ _____溶于水(常温常压1∶700) 较低,易液化 无色 有刺激 性 小 极易 二、氨及铵盐 1、收集氨气用什么方法?有哪些注意事项? 【思考】 2、若用水吸收氨气应该注意什么? 3、氨气可以用于制冷剂,为什么? 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吸收氨气 防倒吸(若液体与气体反应速率太快,则需要防倒吸) 二、氨及铵盐 易液化 制冷剂为液态 画出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从物质和分类的角度讨论氨气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物质分类 化合价 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5 +4 +3 +2 0 -3 NH3 NH4+ N2 N2O3 N2O4 N2O5 NO NO2 HNO3 HNO2 NH3?H2O NO-3 NO-2 二、氨及铵盐 【实验5-6】 氨气的喷泉实验 二、氨及铵盐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NH3,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 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引发操作 现象: 结论: ①氨极易溶于水 ②氨水显碱性 喷泉实验 二、氨及铵盐 NH3 + H2O NH3·H2O NH4+ + OH- 思考 喷泉实验 1.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三要 ①装置气密性——要好; ②烧瓶和气体——要干; ③烧瓶内的气体——要满。 2.产生喷泉的条件 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 思考 喷泉实验 3.常见喷泉实验装置 挤压滴管,气体溶解,P内捂住烧瓶(用热毛巾), 气体逸出溶解,松手后,P内锥形瓶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气体,P下>P上 气体 液体 原理 NH3 水或酸 NH3、HCl均属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常温下,NH3的溶解度为1∶700,HCl的溶解度为1∶500 HCl 水或碱 CO2 NaOH 溶液 均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2NaOH+Cl2====NaClO+NaCl+H2O 2NaOH+2NO2====NaNO3+NaNO2+H2O SO2 Cl2 NO2 4.常见喷泉实验试剂组合 思考 喷泉实验 【实验】 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 二、氨及铵盐 现象: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产生白烟 原理: NH3+HCl NH4Cl (白烟) 【思考】 这个实验还体现氨水什么性质? 二、氨及铵盐 氨气遇到浓硝酸、浓硫酸也会产生白烟吗? NH3 + HCl ==== NH4Cl (现象:白烟) NH3 + HNO3 ==== NH4NO3 (现象:白烟) 2NH3 + H2SO4====(NH4)2SO4 NH 3·H 2O ==== NH3↑ +H2O △ 与挥发性的酸反应才有白烟 【实验】 氨气的催化氧化 二、氨及铵盐 (工业制硝酸) 催化剂 ? 还原性 2. 氨化学性质 蓝 NH3+HCl===NH4Cl 大量白烟 还原性 二、氨及铵盐 NH3 硝酸 铵盐 纯碱 有机合成工业原料 用稀氨水治疗 蚊虫叮咬 消除二氧化氮 的污染 吸收硫酸生产中的二氧化硫 致冷剂 二、氨及铵盐 3. 氨用途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 (2)氨水呈碱性,是因为NH3溶于水发生反应:NH3+H2O +OH- ( ) (3)氨溶于水,溶液可以导电,因此NH3为电解质( ) (4)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硫酸有白烟产生( ) (5)氨水与液氨一样都是混合物( ) (6)新制饱和氨水中含氮粒子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 × 正误判断 √ × × × × 应用体验 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图示装置探究氨的性质。 (1)①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②中滴入浓盐酸,现象为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变蓝 NH3+H2O NH3·H2O 产生白烟 NH3+HCl===NH4Cl (3)将灼热的铂丝伸入③中锥形瓶,可观察到铂丝保持红热,有红棕色气体及少量白烟生成。该过程会同时发生多个反应,写出NH3和O2催化氧 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填 “吸热”或“放热”),锥形瓶中出现白烟,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放热 NH4NO3 2.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装置图1中的气体a可能为①氯气、②氢气、③氨、 ④氯化氢、⑤二氧化碳。打开装置中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若液体b为水时,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a可能是_____(填序号,下同);若液体b为浓氢氧化钠溶液时,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a可能是_______。 ③④ ①④⑤ (2)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气体为氨,液体为水),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热毛巾 (3)某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在圆底烧瓶中盛放不同的气体 进行喷泉实验。 请帮助分析实验后圆底烧瓶中所得溶液的浓度(假设是在 标准状况下完成实验,且溶质不扩散)。 ①若用HCl气体,则c(HCl)=_____________。 ②若用NO2气体,则c(HNO3)=_____________。 铵盐 植物缺氮症状: 叶片黄化,植株瘦弱 1.铵盐 (1)概念:由铵根离子( )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 (2)物理性质:绝大多数铵盐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且___溶于水。 (NH4)2SO4 NH4HCO3 NH4NO3 易 二、氨及铵盐 【活动一】 了解铵盐的不稳定性 二、氨及铵盐 NH4H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铵盐(3)化学性质 ①受热易分解 NH4Cl _____________(生成的NH3和HCl遇冷又结合生成NH4Cl); NH4H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氨及铵盐 NH3↑+HCl↑ NH3↑+H2O+CO2↑ 【注意】 铵态氮肥要避光保存在阴凉处 不稳定性 并不是所有的铵盐都会分解生成氨气和相应的酸受热易分解 △ 2NH4NO3 2N2↑+O2↑+4H2O 高温或 猛烈撞击 是升华吗 铵盐的检验 实验探究 二、氨及铵盐 1.铵盐(3)化学性质 ②与碱反应 与碱溶液在不加热条件下反应: +OH-===_________; 与碱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OH- ____________。 如NH4Cl和Ca(OH)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3·H2O NH3↑+H2O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二、氨及铵盐 现象: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红 结论: 生成一种碱性气体 △ 【注意】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如草木灰)混合施用,否则会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二、氨及铵盐 铵盐的检验 NH4+检验 思路: 二、氨及铵盐 (1)铵盐都易溶于水,且都易分解( ) (2)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生成NH3( ) (3)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无 ( ) (4)NH4Cl受热分解,所以可用加热的方法分离NH4Cl和NaCl( ) (5)NH4HCO3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OH- NH3↑+H2O( ) × 正误判断 √ × × × 应用体验 1.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 ②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 ③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④铵盐都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⑤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 ⑥铵盐受热分解一定都会产生氨气 ②③④ 2.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加热氮肥样品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NH4HCO3 1.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 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 C.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除水外) D.1 mol·L-1的氨水指在1 L溶液中含NH3、NH3·H2O、 物质的量之和 为1 mol 1 2 3 4 √ 2.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溶液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石蕊溶液 √ 1 2 3 4 3.(2022·沈阳高一期中)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四个不同的喷泉装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图1烧瓶中充满HI(与HCl水溶性相似)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中加入AgNO3溶 液,则挤压胶头滴管可以产生黄色喷泉 B.若向图2锥形瓶中加水,烧瓶中充满NH3,引发喷泉的操作是捂热上方的圆底烧瓶 C.向图3装置的水槽中加入冰块或慢慢滴入浓硫酸都可以形成喷泉 D.图4所示的装置,若要在该 装置中产生双喷现象,其操 作方法可以是关闭活塞c, 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 滴管,当产生大量的白烟时, 再打开活塞c 1 2 3 4 √ 4.物质A是一种白色晶体,它与浓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气体B。按如图所示组装仪器,打开 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后,可以得到蓝色喷泉。向放出气 体B的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 白色沉淀。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 1 2 3 4 NH4Cl (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碱石灰(或生石灰、 向下排空气法 (3)溶液显蓝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1 2 3 4 (4)取实验后烧瓶中的溶液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溶液由蓝色又变为紫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