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心中,警钟长鸣——主题班会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法在心中,警钟长鸣——主题班会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法在心中,警钟长鸣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
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
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
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3、法律知识知多少?
第一组:必答题
规则: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A
(2)任何青少年不得破坏学校场地设备是( )法的规定?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经济
C.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 )未成年人。
A.学习成绩差的 B.有残疾的 C.生活能力差的
B
(3)、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中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 )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C
(4)死刑案件必须报请哪家政法机关()?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国务院
A
(5)劳动教养的对象包括()。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C
(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早在( )时代提出?
A.古希腊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8)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很弱,甚至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需要法律给予( )
A、 特殊保护 B、 特殊关注
C、 特殊照顾 D、特殊援助
A
(7)、我国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 )的原则
A、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B、从轻处罚
C、从重处罚 D、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D
(9)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 )
A、未满16周岁的我国公民
B、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
C、未满20周岁的我国公民
D、未满22周岁的我国公民
(10)有的家长规定,儿子可以上学,女儿不给读书,帮做家务。这种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 )
A、 家庭保护 B、 学校保护
C、 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A
B
11、据报载,洛阳市3名小学生在金某违法经营的电脑游戏厅打游戏机时,因欠交2.5元,竟被金某用刀杀害。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金某死刑。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A、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未成年人既要依法自律,又要学 会自我保护
C、我国刑法惩治犯罪,保护人民
D、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应受到法律特殊保护
ABC
12、 据报载,某乡政府将两位不让子女上初中的家长推上了被告席。对这一案例的正确说法是( )
A、子女上学与否是家长的权利
B、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C、乡政府不应该干涉家庭关系 D、国家保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BD
13、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表现 在( )
A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特殊保护
B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
C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 给予特殊关注
D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AC
14、 下列事例中属于违反学校保护规定的有( )
A 某小学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对成绩差的学生在其课上摆上“差生”的标牌
B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C 某校校长仍坚持让学生在已是“危房”的教室中上课
D 某校校长规定每学期要给学生进行一次体检
AC
15、在加强来自社会的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小学生( )
A 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B 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C 要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D 要依法自律
ABCD
第二组:抢答题
规则:答对加5分,答错倒扣5分
( √ )
( √ )
( × )
( × )
( × )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是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条款,是要求大人的,我们知道了也没用。
4. 违反了校纪,但我没有违反法律,学校对我没有办法进行处理,如果学校对我进行处理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6.当”我”独自在家时,要锁好防盗门;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入夜开灯后要拉好窗帘;如果窃贼已进屋,没有发现”我”时,要迅速躲好,伺机逃走求救。
7. 我被人家抢过钱,所以我必须再从他人身上抢回来,这也是一种正当防卫的手段。
8.同学在公共场交谈时,千万不要将自己家地址、电话号码等一些具体情况大声说出来,更不要轻易把家里的电话号友告诉陌生人。
9.李刚经常欺负我同学并把我同学打伤,同学让我帮助解决,我才去打了李刚,这应该说是见义勇为。
10.放学路上遇到有人拦劫,尽量不要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可以先把钱物给他们,然后报告老师、家长。同学们上下学最好结伴一起走。
(× )
(√ )
(√ )
( ×)
( √)
二、正确对待父母
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用法律的
武器保护自己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一: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二: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七年级学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
案例二:
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殷切的希望
1、勤奋学习,掌握必要的政治、文化、科学、法律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2、遵守社会公德,爱相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敬爱父母、尊重老师、敬老爱幼,艰苦朴素,不做有害国家、社会、集体的事情,应当诚实谦虚,接受別人的帮助教育,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3、遵纪守法,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骂人、不赌博,不早恋,不逃学、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仅向成年人开放的娱乐场所、不观看不良的影视、不做其它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
4、努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5、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学互助,共同进步。
珍爱生命,远离犯罪
感谢聆听,再见!
法在心中,警钟长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