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积极心理学--做一个幸福的老师积极心理学实验希望的故事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会拼命地挣扎求生,而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一只大白鼠,在它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个可以让它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一只大白鼠得以活下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真的令人吃惊:这只大白鼠竟然可以坚持24分钟,3倍于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积极心理认为:前面的一只大白鼠,因为没有逃生的经验,它只能凭自己本来的体力来挣扎求生;而有过逃生经验的大白鼠却多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它相信在某一个时候,一个跳板会救它们出去,这使得它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积极的心态,或者说是内心对一个好的结果心存希望。一、积极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认为20世纪心理学存在不足:民族和宗教冲突上,心理学介入不足;强调和理解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积极心理学不足。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心理学从1879年独立以后,完成三项使命: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发现并且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成为类似病理学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哈佛大学公开课首选课程产生与发展1998年确定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三大支柱: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的社会组织体系。2002年《积极心理学手册》的出版标志积极心理学的形成。什么是积极?积极既包括人外显的积极,也包括人潜在的积极,一般是指正向的,主动的。社会提倡的正确观念不仅符合现实社会实际,而是要有一种客观上的规范力量。关注人类健康,幸福,如关心、爱、公正、移情,考虑他人权利等。中间状态,负方向的最消极状态,正方向的最积极状态。正能量产生必然性积极是人类固有的一种重要本性。漂亮女孩子可以对男孩子做俯卧撑有促进作用,男孩子在旁边,女孩子做俯卧撑起促退作用,因为女性需要表现柔弱,宁静的美。中国式父母:孩子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不得了。人类就是在最黑暗时代,仍然有积极心理。21世纪人类已经开始进入比较富裕和稳定的时代,我们已经有积极心理的条件。小康社会的标志,和谐社会的标志!研究必要性从实践的角度。消极心理学过去为人类作了贡献。但是美国的抑郁症,40年增加了10倍。Dsm诊断的精神疾病从60种,增加到300种。社会发展了,人类更不幸福了,这些是人类20世纪的最大悲剧。为什么我们不能换一个思维,一个方法。从理论角度。如果我们中国现在强调公平,就是经济发展慢一点,但是社会更加安定。我们需要强调竞争,强调公平之间取得和谐,积极心理学就是这样的平衡点。一个社会只有以积极作为自己的根本价值,社会才能变成为有效,公正,人道。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是过去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幸福。健康的两个标准:生存标准和发展标准好死不如赖活?消极心理学1以矫正社会或存在的问题为中心的心理学为病理心理学。预设心理学是治疗问题的科学,人的心理问题等于身体疾病,消除心理问题就是消除疾病。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放大人类身体上的问题,成为消极心理学的毛病。医院不是每个人愿意去的,也不是享受的地方,但是现在的社会成为医院。消极心理学是修补功能,工作重点在社会少数人身上,忽视了大多数成员,忽视培养社会成员的勇气、乐观、理想、和睦、信念、热情、诚实、从容。消除痛苦的人就一定幸福吗?消极心理学2进化论的观念,人类的某些消极特征有利于人类进化,自我保护,促进警惕,不知不觉偏消极。二战以后,大量破坏了人类的幸福,修复为任务。工具主义思想,把眼前即时利益看成为生活核心。工具主义的观念总是按照最小努力原则,强调怎么样方便怎么样做。解决问题成为心理学的最简单,最有效的任务。疾病的价值,痛苦的价值!被精神病与贴标签!社会问题疾病化,精神病化积极心理平衡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人性论,消除消极心理学的片面性,恢复心理学的使命。积极心理学不是把人的优点作为克服缺点的工具,而是把培养社会成员积极品质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本身的根本目的。克服缺点没有错误,如果是工作重点就是问题。不是所有的缺点需要克服的,有时候相关的优点就没有了。如嫉妒可以削减快乐,导致不良品质,但是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有时候,社会保存成员的某些缺点方面的重要性要对于克服这些缺点。积极是人类本性其他婴儿哭泣,自己也哭泣,是同情心!产生的背景积极心理学是对当前人类社会愈演愈烈的种族和宗教冲突反思的结果。人性的共同部分就是人性的积极,不论什么种族,宗教信仰,都有自尊,满意,快乐等积极品质;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困惑。人类的幸福满意增加,心理疾病却增加了;西方民众对增加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西方人调查,如果每天多出3小时,才能使自己更加满意,三分之二的民众选择与家人平安在一起,11%选择与朋友在一起。心理学调查,中国人出现心理危机,第一是选择与家人在一起!四川大地震后的心态变化!佛教与幸福苦难,轮回,因果报应是佛教文化的基本框架。佛教文化的四个基本原理:人的苦难,人的欲望,苦难中的涅槃,摆脱苦难的途径。中国称为:苦,集,灭,道。苦难。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本性都是苦难。欲望。人类之所以苦难是因为人存在本性弱点,就是欲望,使我们脆弱。一是想得到的欲望,二是想逃避痛苦的欲望。心理学的基本生理需要欲望,自我需要的欲望,社会文化方面的需要。社会的需要逐步成为我们内心的欲望,而且需要跟上时代步伐,人就非常累了。饥饿产生痛苦?涅槃。涅槃思想的核心是改变我们自己的生活状态,改变心理欲望,减少,缩小,消失,从而摆脱痛苦。如美容。获得涅槃的途径。一是对事物或者事件要正确地理解;二是要有正确的思想,不要有伤害别人的思想,别人出现冒犯行为,不要产生报复心理;三是要有正确的表达方法;四是要有正确的行为,不杀生,非暴力,多做善事;五要正确谋生,工作尽心尽力,不能投机取巧;六要正确努力,克服5个障碍,懒惰,焦虑,疑心,恶意,贪婪;七要小心谨慎多反省,谨慎说,谨慎想,谨慎做;八要经常沉思,冥想。中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1-2是人类智慧,3-5是道德规范,6-8是心理训练。有人说佛教是无神论的宗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服务学的满意度管理!欲望的管理?!好一个忙字!积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新标准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没有心理疾病并不是健康,所谓心理健康应是能不断主动追求幸福并体验到这种幸福,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理没有病和心理健康是二个发展方向,没有病最多也只能算作是0状态。去除问题之后并不能自然增加一个人健康的程度。因此,人类走向心理健康有特定的技术要求和方法,不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健康的生存标准,发展标准!二、积极心理体验目前人类命名了200多个情绪,情绪四个唯度:积极与消极,单一与综合,两极性,强度。8种基本情绪:高兴,接受,害怕,惊奇,悲痛,憎恨,愤怒,期待。消极情绪是适应性情绪,积极情绪是发展性情绪。害怕就是消极情绪痛苦也是适应情绪,也是必要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是能够激发个体产生接近性行为或者行为倾向的情绪。积极情绪感受性高的人工作会产生更多乐趣,工作快乐多的人又进一步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情绪感受性。积极情绪分类:积极情感(依靠,欣喜若狂),积极心境(福乐,心醉神迷)。积极情绪分类:感官愉悦,心理享受。当然积极心理学不排除感官愉悦。当然感官愉悦与心理享受也是有联系。现代人开心的概念错误!积极情绪扩展一是逃避倾向,二是接近倾向。与逃避倾向的情绪为消极情绪,可以限制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形成特定行为,如逃跑,攻击,回避,起生命保存作用,因为选择比较少,其他选择也是危险的。人类解决生存以后,就发展了积极情绪。而积极情绪扩大了一个人在特定情景的思想和行为系统,产生冲破限制的思想,出现更多行为倾向。可以表现社会行为,身体行为,智力行为,艺术行为。如一个人成功以后,可以手舞足蹈,可以载歌载舞,这些没有规律,只要表达高兴就可以,产生新思想,新行为。积极情绪扩展行为,消极情绪缩小行为。人类的艺术就是积极情绪的产物。一个人在危险时,跑得快重要,一个人在高兴时,跑就产生美丽,游戏,花样,就产生了舞蹈,因为艺术的核心就是带来愉悦和享受。人来自悲痛时,行为是差不多的,哭泣,沉默,少动。人是在快乐时,方法是千姿百态,跳舞,喝酒,唱歌等。现代社会的葬礼的方式永远赶不上结婚的方式多或者新。消极情绪是保护人类,积极情绪是发展人类。艺术在西方也是酒神!心理紧张消除积极情绪能够使人释放由消极情绪造成的心理紧张,使人保持健康和活力。长期处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对健康非常有害。国外到处发现81%的恶性肿瘤患者曾经有过失业,离婚,失去亲人的消极生活事件。长期情绪压抑容易患消化道癌症,长期悲观失望容易患宫颈癌……。如何摆脱消极情绪?如果我们一味纠缠消极情绪,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积极心理学认为消除消极情绪可以通过扩展积极情绪来实现。什么是幸福?《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定义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研究幸福的阶段:古代期。儒家文化认为人的幸福是“内圣外王”是完美人格的追求和实现。“内圣”是主体心性修养方面,追求“仁”,“圣”为目的,核心是善的德性。孔子说的“恭、宽、信、敏、惠”是“仁”。“外王”就是治国平天下的事功,就是一个人社会政治教化方面,核心是实现“王道”和“仁政”。古罗马。幸福感认为分理性主义幸福观和感性主义幸福观,是以道德和精神为核心。承认肉体快乐的同时,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精神是人类最大的生活乐趣。现代期。强调幸福的本质在于生活质量和生活意义,更加现实,更加科学。现实+浪漫的生活态度主观幸福感?幸福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体验。特点:一是主观性,每个人标准不同;二是积极性,不是主体没有消极情绪体验,更是能够体验到积极情绪;三是整体性,不是个体对某一单独生活的评估体验,而是个体对整体生活评价以后的体验。幸福感原因必然选择。后物质社会的影响,物质财富的增加,使人产生更高层次,精神层次,形而上的追求;以人为本。是人类民主,是政治权力,是民众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方法选择。我们不能指望消除消极情绪来增加积极情绪,人类不能通过消除不幸福的情绪来获得幸福。幸福感指标频率加强度。体验到快乐的情绪,比较低水平的消极体验和比较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频率+强度。频率重要,就是经常做幸福的事情,就能够幸福。(快乐需要经常,痛苦是一次性)幸福后痛苦。往往强烈的积极情绪体验后,产生失落感,甚至痛苦感。幸福感理论实现论。压力解除,需要满足后幸福感。信息加工判断理论。认知影响幸福感。基因或人格特质论。天生乐观,天生悲观。性的快乐及功能!影响主要因素金钱能否决定我有更多的积极体验?经济与幸福感关系不大。积极心理学认为经济条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不大。经济标准。人均收入超过8000美元,二者关系就没有了,平等,人权的影响明显增加。(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感觉)富裕与幸福。富裕的人不见得比一般人更幸福,金钱能够增加小,也能够减少幸福,关键看怎么样去使用。发展与幸福。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幸福的增加,有的甚至下降,美国的财富虽然增加1倍,但是离婚率增加1倍,青少年自杀增加1倍,暴力犯罪增加4倍,美国这样,世界这样。得大奖的人可以产生一时快乐,但是大部分后来更痛苦。金钱的作用。因为金钱在这个社会几乎具有一切物品的属性,就是金钱的心理作用被夸大了。就象上帝的万能的,但是上帝发挥了真正作用吗?金钱是第二位的重要!?城市与幸福感城市比较。杭州市最高,武汉市最低;收入比较。幸福感与人均收入没有关系,上海人均收入高,主观幸福感低,成都人均收入低,主观幸福感高;一个城市。同一个城市,个体的收入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收入高,幸福感高。幸福比较。财富对民众的幸福影响是相对的,财富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幸福。幸福与比较有关。幸福与期望值有关(选择什么人做邻居,富人区和穷人区)。幸福与城市文化有关。文化模式影响体验?文化与幸福感文化是指除了物质文化稳定精神文化,包括风俗习惯,道德行为,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婚姻家庭,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等。文化模式分:个体主义文化模式,集体主义文化模式,中介者。个体主义文化模式是注意个体,强调个体的独立性,独特性,自主性,西方文化就是这样的。集体主义文化模式注意在群体或者社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相互依赖,提倡个人为集体利益做出牺牲,个人对社会或集体尽义务和责任,强调个人对集体的忠诚和依赖,东方文化模式就是这样模式。中国人的面子,西方人的个性。同居在不同文化有不同幸福。机体健康影响?健康与幸福感健康的人更幸福。幸福的人更健康。主观幸福感通过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一个主观幸福感强的人,免疫系统工作更加有效,身体更加健康。乐观主义的寿命平均比悲观主义长19%。幸福的人65岁以后的寿命时间几乎是不幸福的1倍。健康状况的标准。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关系紧密。10分钟的散步,可以保持2小时的精力充沛。1小时的锻炼,普遍感到紧张,烦恼,抑郁,愤怒和疲劳感就减轻和消失。每周4次,持续10周锻炼身体,人就产生更多持久的积极心理状况。我们平时体验,开始锻炼身体时,也许纯粹是为了使自己身体健康,坚持一些时间以后,锻炼身体的目的就开始转变成为乐趣和享受。人际交往影响?亲情、友情、爱情!人际与幸福感人际关系:夫妻关系,家人关系,亲戚关系,同事关系,领导关系,朋友关系等。良好的朋友关系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生成。朋友多,说明本身健康,幸福,快乐;朋友好,满足归属感需要,随时随地可以得到一定的社会支持和关怀;朋友亲,减少孤立;朋友玩,一个人与好朋友在一起常常参加一些共同兴趣的活动,带来愉快。人天生就是社会性非常强的动物,需要友谊和朋友。做义工使人幸福!居住与幸福感:一碗汤的距离!应对空巢什么人做朋友?物以类聚。选择那些兴趣,能力,地位,生活习惯比较接近的人做朋友,研究显示,个体之间越相似,之间的友谊就越深;给你支持。能够支持你的人做朋友,感情支持+工具性支持。所谓感情性支持是认同你,赞扬你,欣赏你,鼓励你。工具性支持是主要能够给你提供一定的物质和信息;全天候朋友可以共患难的人。季节性朋友可以同安乐的人。患难见真情。婚姻需要性格互补、兴趣相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