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6.4 二力平衡》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6.4 二力平衡》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6.4 二力平衡》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为,某重物的质量为,一个普通中学生
A. 拿不动这样一个重物 B. 至少能拿起一个这样的重物
C. 至少能拿起两个这样的重物 D. 有可能拿起八、九个这样的重物
2.(3分)下列运动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 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 B. 皮球落地后又被弹起
C. 公共汽车到站减速停下 D. 降落伞匀速直线下降
3.(3分)以下措施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 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 B. 注射器的针头做的很尖
C. 推土机宽大的履带 D. 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
4.(3分)年月日,神舟号飞船将陈冬、刘洋、蔡旭哲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进行科学研究。航天员们生活的空间站内气压最接近的是
A. B. C. D.
5.(3分)将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力相互平衡的是
A. 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 B. 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课桌的重力
6.(3分)为减小空气阻力,汽车的外观一般是流线型的。快速行驶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会减小,容易造成事故。为此,很多跑车在车的尾部设计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它能让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更大,行驶更加稳定。以下能表示偏导器横截面形状的结构图是
A. B.
C. D.
7.(3分)对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体积有关 B. 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质量有关
C. 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D. 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8.(3分)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柱形容器中盛有体积相同的水或盐水,将重为的圆柱体依次放入这三个容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乙和图甲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之差大于
B. 图丙和图乙中容器底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之差等于
C. 图丙中盐水的密度是
D. 圆柱体的密度是
9.(3分)如图甲,玻璃管两端开口处蒙上相同的橡皮膜,且橡皮膜的绷紧程度相同,做成密封装置。将此装置放在水中,观察到出现了如图乙的情况,橡皮膜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为、,橡皮膜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为、,则
A. B. C. D.
10.(3分)如图中,用手握住重力为的杯子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手与杯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
B. 杯子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
C. 杯子受到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D. 增大手对杯子的握力,则杯子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11.(3分)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此时在两个正方体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无法判断
12.(3分)用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铝块分别打制成形状不同的、二个容器,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装有同样多水的水缸中,都能浮在水面上,且水未溢出,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和,若把两个容器都完全浸没在两个水缸中,两水缸的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分别为和,则
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3.(5分)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 ______、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为了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 ______对经典物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力的单位。
14.(5分)自行车安装轴承是通过 ______来减小摩擦;刀口经常磨得很薄,这是通过 ______的方式来增大压强的;火车轨道铺设较宽的枕木是为了 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压强。
15.(5分)如图所示,某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两辆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追尾”,虽然车驾驶员紧急刹车,仍撞击了车。
小明根据物理知识解释“追尾”原因:虽然车驾驶员紧急刹车,但由于汽车具有 ______,不能立即停止,因此仍然发生了撞击事故。
小红认为:由于是车撞击车,且车损坏更严重,因此撞击发生时,一定是车对车的作用力先发生,且比车对车作用力大。小红的解释不合理,理由是、两车之间的力是一对 ______力。
16.(5分)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说明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 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 ______,所以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无法煮熟食物。
17.(5分)将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装深度相同的水,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______;然后再分别放入质量相同的小木块图中未画出,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______。
18.(5分)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两小球分别受的浮力______;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__;两容器分别对水平面的压力______填“”、“”或“”
19.(5分)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之比为:,把它们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甲物体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长为的物体,并平稳放入容器乙中,用力使物体刚好浸没在液体中不与容器乙接触,液体无溢出,截取后,甲、乙对桌面的压强随截取长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容器乙的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则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质量之比为 ______,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为 ______,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为 ______。取
20.(5分)年月日,我国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将第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既定轨道。火箭升空时,根据 ______的原理,使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______填“空气”或“喷出的气体”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1.(10分)如图所示,王明和张华两同学一起做探究“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的实验,其中:
他们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的程度来比较,这运用了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
为得出在 ______相同时,______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应选乙图和 ______图。
为得出在 ______相同时,______越小,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应选乙图和 ______图。
四 、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2.(10分)如图所示,一木块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该木块所受重力以及木块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五 、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3.(10分)如图所示,一个重力为 的物块在水平压力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画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所受力的示意图。
24.(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的小强同学骑着质量为的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的速度匀速行驶,车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其所受总重力的倍。取求:
小强骑行通过的路程。
小强骑车时对地面的压强。
骑行时小强提供的动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一般教室的长、宽、高分别为、、,所以容积为,
教室中空气的质量,
所以物体的质量为。此质量即使大力士也拿不动,更不用说一个普通中学生。
故选:。
根据学习经验得到教室的容积,再利用教室容积和空气的密度得到教室中空气的质量;根据一般人的力量判断能否拿起物体。
此题属于易错题,出错的地方的认为空气密度很小,所以质量很小,原因是忽视了教室容积较大这一事实。
2.【答案】D;
【解析】解: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平衡状态,即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A.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故不符合题意;
B.皮球落地后又被弹起,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速度的大小也时刻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故不符合题意;
C.公共汽车到站减速停下,速度不断变小,由运动变为静止,处于非平衡状态,故不符合题意;
D.降落伞匀速直线下降,运动状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故符合题意。
故选:。
平衡状态一共有两种情况,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平衡状态的判断和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3.【答案】C;
【解析】解:、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错误;
、注射器的针头做的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错误;
、推土机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正确;
、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错误。
故选:。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 ,航天员生活的空间站的气压与标准大气压相近,故正确。
故选:。
航天员生活的空间站的气压与标准大气压相近。
此题主要考查标准气压的值,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5.【答案】B;
【解析】解:
A、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的方向相同,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用在同一物体上,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课桌的重力,力的方向相同,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
判断两个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要看它们是否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我们必须要牢记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判断时缺一不可。
6.【答案】C;
【解析】解:分析题意可知,要让汽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更大,应该让偏导器上方的压强大于下方的压强,即气流通过下方时流速更快,在相同时间内气流经过下方的路程更长一些,所以应设计成上平下凸的形状,则能表示偏导器横截面形状的是。
故选:。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难易程度适中。
7.【答案】D;
【解析】解: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与其它因素都无关,故错误,正确。
故选:。
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
此题主要考查对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否有清楚的了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是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甲图根据称重法求出浮力的大小;\(F_{浮甲}=G-F_{甲}=3.0N-2.7N=0.3N\);
根据浮力的产生的原因,\(F_{下甲}=F_{浮甲}=0.3N\);
乙图称重法求出浮力的大小;\(F_{浮乙}=G-F_{乙}=3.0N-2.0N=1.0N\);
根据浮力的产生的原因,\(F_{下乙}>F_{浮甲}=1.0N\);
\(F_{下乙}-F_{下甲}>1.0N-0.3N=0.7N\),故\(A\)正确;
\(B\)、由于图丙和图乙中容器未说明液体深度,缺少条件,不能计算容器底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不能判断压力之差,故\(B\)错误;
\(CD\)、由图乙可知:圆柱体体积\(V=\)排开水的体积\(V_{排水}=\dfrac{F_{\text{浮}}_{\text{乙}}}{\rho_{\text{水}}g}=\dfrac{1.0N}{1.0\times 10^{3}kg/m^{3}\times 10N/kg}=10^{-4}m^{3}\);
圆柱体的密度\(ρ=\dfrac{m}{V}=\dfrac{G}{gV}=\dfrac{3N}{10N/kg\times 10^{-4}m^{3}}=3.0×10^{3}kg/m^{3}\);
在图丙中,当物体浸没在盐水中,物体排开盐水的体积\(V_{排盐}=\)圆柱体体积\(V=10^{-4}m^{3}\);
\(F_{浮丙}=G-F_{丙}=3.0N-1.9N=1.1N\);
盐水的密度\(ρ_{盐}=\dfrac{F_{\text{浮丙}}}{gV_{\text{排盐}}}=\dfrac{1.1N}{10N/kg\times 10^{-4}m^{3}}=1.1×10^{3}kg/m^{3}\);故\(C\)、\(D\)正确。
故选:\(B\)。
\((1)\)甲图根据称重法求出甲和乙的浮力的大小,再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压力之差,分析甲图可知下表面压力和浮力相等,分析乙图可知下表面压力大于浮力,然后比较图乙和图甲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之差;
\((2)\)由于图丙和图乙中容器未说明液体深度,缺少条件,不能计算容器底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故不能判断压力之差;
\((3)\)图乙中物体完全浸没,物体体积和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算出排开水的体积,然后再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密度\(.\)在图丙中,物体体积和排开盐水的体积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算出盐水密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和应用、浮力产生的原因。具有一定难度。
9.【答案】D;
【解析】解:、橡皮膜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强相同,故,故错误;
、橡皮膜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强相同,故,故错误;
、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橡皮膜受到的向下的压强小于橡皮膜受到向上的压强,故错误、正确。
故选:。
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掌握和运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0.【答案】D;
【解析】解:、瓶子处于静止状态,属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是平衡力。手与杯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静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瓶子的重力的大小为,所以静摩擦力也是,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故正确;
、当压力增大时,瓶子受到手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始终等于瓶子的重力,不会随握力的增大而增大,故错误。
故选。
瓶子静止悬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符合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瓶子受到手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始终等于瓶子的重力。
本题首先判断物体处于哪种状态,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的特点进行判断。
11.【答案】C;
【解析】解:地面上放置的正方体物体,地面受到的压力,则压强:,
已知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相同,则,即:,
由图知,所以,;
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由于,
则根据可知截去的高度关系:

减小的压强:


所以,,
因为原来压强相等,所以剩余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故正确、错误。
故选:。
由于两个物体都是规则的实心正方体物体,可利用先判断出两个物体的密度大小;沿水平方向截去后,判断得出变化的压力,知道底面积关系,根据可知压强大小关系,由于原来压强相等,可得剩余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大小关系。
此题主要考查压强公式的运用,难度较大。
12.【答案】A;
【解析】解:
铁块和铝块漂浮,质量相等,
受到的浮力:

,铁块和铝块的质量相等,,

二者浸没时铝块制成的容器排开水的体积大,此时两水缸的水面高度,

两水缸的底部所受水的压强:

故选:。
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
已知铁块和铝块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可求体积的大小关系,完全浸没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可求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求出两水缸的水面高度大小关系,再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得出两水缸的底部所受水的压强。
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要利用好隐含条件“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13.【答案】物质的结构 牛顿;
【解析】解: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的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为了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对经典物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力的单位。
根据物理学研究的对象、牛顿在力学的贡献进行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了物理学的研究的对象、物理学家及其贡献,难度较小,是一道基础题目。
14.【答案】用滚动代替滑动 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
【解析】解:自行车安装轴承是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
刀口做的很薄,即在压力一定时,减小了受力面积,增大了压强;火车轨道下铺设枕木,即在压力不变时,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
故答案为: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受力面积;减小。
减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此题主要考查了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属于基础题。
15.【答案】惯性 相互作用;
【解析】解:发生“追尾”事故时,虽然车驾驶员紧急刹车,阻力使汽车运动速度减慢,但由于汽车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能立即停止,因此仍然发生了撞击事故;
撞击发生时,车撞击车,给车一个撞击力,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车同时也给车一个反作用力,二力同时发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小红的说法不合理。
故答案为:惯性;相互作用。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同时发生,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此题主要考查了惯性知识和相互作用力知识的应用;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6.【答案】水会重新沸腾 降低 降低;
【解析】解: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使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瓶内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瓶中水重新沸腾;气压降低,液体的沸点也随之降低;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高山上气压比较低,使水的沸点降低,用普通的锅无法煮食物,要用高压锅。
答案为:水会重新沸腾;降低;降低。
瓶内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气压与海拔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压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气压和沸点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17.【答案】等于 大于;
【解析】解:放入木块前,装入水的深度相同,根据可知,水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又因为底面积相同,由可知,放入木块前,两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相等,;
甲容器中水的体积大于乙容器中水的体积,根据可知甲容器中水的质量大于乙容器中水的质量,两容器的质量相同,然后再分别放入质量相同的小木块,根据可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受力面积相同,根据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故答案为:等于;大于。
放入木块前,装入水的深度相同,根据可知,水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大小关系,又因为底面积相同,由可知,放入木块前,两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的大小关系;
从图中可知甲容器中水的体积大于乙容器中水的体积,根据可知甲容器中水的质量与乙容器中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两容器的质量相同,然后再分别放入质量相同的小木块,根据可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的大小关系,受力面积相同,根据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与的大小关系。
此题主要考查压强大小的比较,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关键是公式的灵活运用。
18.【答案】= > >;
【解析】解:由图可知,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在乙液体中悬浮,所以两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各自的重力,而两个小球是相同的,重力相等,所以。
因为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所以,
因为小球在乙液体中悬浮,所以,
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又因为两容器液面等高,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两容器分别对水平面的压力,因;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则根据可知;
所以,。
故答案为:;;。
甲、乙两种液体中放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根据漂浮和悬浮时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重力,由此可知两小球受浮力大小关系;
根据漂浮和悬浮时液体密度和球的密度关系,找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又知道两容器液面等高深度相同,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
两容器分别对水平面的压力应根据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液体压强公式公式和浮力的应用,关键知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影响浮力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本题影响因素是液体的密度。
19.【答案】3:1 3600 1.2×103;
【解析】解:由图像可知,截取前圆柱体甲对桌面的压强,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强,
由得,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质量之比:

设截取前圆柱体甲的高度为,则圆柱体甲对桌面的压强:

圆柱体甲截取长度后,圆柱体甲对桌面的压强:

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可解得:,
所以,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

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时,对桌面的压强等于液体的压强,
即:---①
圆柱体甲截取长度时,则物体的体积,
将物体浸没在液体乙中,液面上升的高度:
---②
物体刚好浸没在液体中时,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强等于此时液体的压强,
即:---③
联立①②③可解得:,
由可知,,
由得,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

故答案为::;;。
由图像可知,截取前圆柱体甲对桌面的压强和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强,根据求出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质量之比;
设截取前圆柱体甲的高度为,根据表示出圆柱体甲截取前后对桌面的压强,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可解得圆柱体的高度,进而得出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
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时,根据表示出容器乙中放入前后对桌面的压强,圆柱体甲截取长度时,其物体的体积,联立可解得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时液体的深度;
由可知,,根据求出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
此题主要考查压强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要明确可以用求出柱体对桌面的压强,能从图像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即可正确解题,有一定的难度。
20.【答案】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喷出的气体;
【解析】解:火箭发射时,高温高压的燃气从尾部喷出,火箭对气体产生一个向下的力,气体对火箭产生一个向上的力,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这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推动火箭向上加速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喷出的气体。
故答案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喷出的气体。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同步卫星的掌握和了解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属基础题,难度不大。
21.【答案】转换法 受力面积 压力 甲 压力 受力面积 丙;
【解析】解:在实验中,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用到了转换法;
分析图甲和图乙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海绵凹陷程度越大,故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分析图乙和图丙可知,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凹陷程度越大,故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故答案为:转换法;受力面积;压力;甲;压力;受力面积;丙。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采用转换法,通过海绵的形变来体现的;
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的大小是相同的,压力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由此得出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关系;
比较乙、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压力的大小是相同的,受力面积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由此得出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关系。
此题是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关系,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这两种方法也是物理实验中的常用方法。
22.【答案】解:
(1)过物体的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方向竖直向下,符号为G;
(2)在斜面上选取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过压力作用点画垂直于斜面向下、带箭头的线段,符号为F;
如图所示:
;
【解析】
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力,因此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物体的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即可;
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因此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即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然后根据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并过压力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即可。
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压力和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并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注意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要小于物体所受重力。
23.【答案】解:物体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摩擦力,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标出G=5N;摩擦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标出f=5N,如图:
;
【解析】
首先应知道物体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摩擦力,其次应找到两个力的三要素:作用点均在重心上,大小均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最后会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两个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4.【答案】解:(1)小强骑行5min通过的路程s=vt=5m/s×5×60s=1500m;
(2)小强骑车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人和自行车总重力,F=G总=(+)g=(48kg+12kg)×10N/kg=600N;
小强骑车时对地面的压强p===6×104Pa;
(3)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f=0.05G总=0.05×600N=30N;
匀速行驶时,小强提供的动力等于受到的阻力,F动=f=30N。
答:(1)小强骑行5min通过的路程是1500m;
(2)小强骑车时对地面的压强是6×104Pa;
(3)骑行时小强提供的动力是30N。;
【解析】
根据可得小强骑行通过的路程;
小强骑车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人和自行车总重力。根据可得小强骑车时对地面的压强;
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其所受总重力的倍可得阻力大小,再根据匀速状态下,小强提供的动力等于受到的阻力可得动力大小。
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压强和二力平衡的相关计算,难度不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