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创作主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创作主张(含答案)

资源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创作主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吕
汪曾祺
小吕是果园的小工。这孩子长得清清秀秀的。原在本堡念小学。念到六年级了,忽然跟他爹说不想念了,要到农场做活去。他爹想:农场里能学技术,也能学文化,就同意了。后来才知道,他还有个心思。他有个哥哥,在念高中,还有个妹妹,也在上学。他爹在一个医院里当炊事员。他见他爹张罗着给他们交费,买书,有时要去跟工会借钱,他就决定了:我去做活,这样就是两个人养活五个人。
这样,他就到农场里来做活了。他用一个牙刷把子,截断了,一头磨平,刻了一个小手章:吕志国。每回领了工资,除了伙食、零用,全部交给他爹。
小吕已经在农场里长大起来了。在菜园干了半年,后来调到果园,也都半年了。
调他来果园时,征求过他本人的意见,他像一个成年的大工一样,很爽快地说:“行!在哪里干活还不是一样。”乍一到果园时,他不大插得上手,有点别扭。但没过多久,他就发现,原来果园对他说来是个更合适的地方。果园里有许多活,大工来做有点窝工,一般女工又做不了,正需要一个伶俐的小工。登上高凳,爬上树顶,绑老架的葡萄条,果树摘心,套纸袋,捉金龟子,用一个小铁丝钩疏虫果,接了长长的竿子喷射天蓝色的波尔多液……在明丽的阳光和葱茏的绿叶当中做这些事,既是严肃的工作,又是轻松的游戏,既“起了作用”,又很好玩,实在叫人快乐。这样的活,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不论在身体上、情绪上,都非常相投。
小吕很快就对果园的角角落落都熟悉了。他知道所有果木品种的名字:金冠、黄奎、元帅、国光、红玉;烟台梨、明月、二十世纪;密肠、日面红、秋梨、鸭梨、木头梨;白香蕉、柔丁香、老虎眼、大粒白、秋紫、金铃、玫瑰香、沙巴尔、黑汗、巴勒斯坦、白拿破仑……而且准确地知道每一棵果树的位置。有时组长给一个调来不久的工人布置一件工作,一下子不容易说清那地方,小吕在旁边,就说:“去!小吕,你带他去,告诉他!”小吕有一件大红的球衣,干活时他喜欢把外面的衣裳脱去,于是,在果园里就经常看见通红的一团,轻快地、兴冲冲地弹跳出没于高高低低、深深浅浅的丛绿之中,惹得过路的人看了,眼睛里也不由得漾出笑意,觉得天色也明朗,风吹得也舒服。
小吕原来在家里住。七月,果子大起来了,需要有人下夜护秋。组长照例开个会,征求大家的意见。小吕说,他愿意搬来住。一来夏天到秋天是果园最好的时候。满树满挂的果子,都着了色,发出香气,弄得果园的空气都是甜甜的,闻着都醉人,这时节小吕总是那么兴奋,话也多,说话的声音也大,好像家里在办喜事似的。二来是,下夜,睡在窝棚里,铺着稻草,星星,又大又蓝的天,野兔子窜来窜去,鸹鸹悠叫,还可能有狼!这非常有趣。
他愿意自己也像一个真正的果园技工。可是自己觉得不像,缺少两样东西:一样是树剪子。这里凡是固定在果园做活的,每人都有一把树剪子,装在皮套子里,挎在裤腰带后面,远看像支勃朗宁手枪。他多希望也有一把呀,走出走进——赫!可是他没有。他也有使树剪子的时候。大的手术他不敢动,比如矫正树形,把一个茶杯口粗细的枝丫截掉,他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像是丁个头什么的,这他可不含糊,拿起剪子叭叭地剪。只是他并不老使树剪子,因此没有他专用的,要用就到小仓库架子上去拿“官中”剪子。这不带劲!“官中”的玩意儿总是那么没味道,而且,当然总是,不那么好使。净“塞牙”,不快,费那么大劲,还剪不断。看起来倒像是你不会使剪子似的!气人。
组长大老张见小吕剪两下看看他那剪子,剪两下看看他那剪子,心里发笑。有一天,从他的锁着的柜子里拿出一把全新的苏式树剪,叫:“小吕!过来!这把剪子交给你,由你自己使:钝了自己磨,坏了自己修,绷簧掉了——跟公家领,可别老把绷簧搞丢了。小人小马小刀枪,正合适!”周围的人都笑了:因为这把剪子特别轻巧,特别小。小吕这可高了兴了,十分得意地说:“做啥像啥,卖啥吆喝啥嘛!”这算了了一桩心事。
自从有了这把剪子,他真是一日三摩挲。除了晚上脱衣服上床才解下来,一天不离身。没有事就把剪子拆开来,用砂纸打磨得锃亮,拿在手里都是精滑的。
今天晚上没事,他又打磨他的剪子了,一直在细细地磨。磨完了,涂上一层凡士林,用一块布包起来——明年再用。葡萄条已经铰完,今年不再有使剪子的活了。
另外一样,是嫁接刀。他想明年自己就先练习削树码子,练得熟熟的,像大老刘一样!也不用公家的刀,自己买。用惯了,顺手。他合计好了:把那把双箭牌塑料把的小刀卖去,已经说好了,猪倌小白要。打一个八折。原价一块六,六八四十八,八得八,一块二毛八。再贴一块钱,就可以买一把上等的角柄嫁接刀!他准备明天就去托黄技师,黄技师两三天就要上北京。
(有删改)
1.“苦心经营的随便”是汪曾祺的创作主张,本文是怎样体现这一主张的?请在文中举出一例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猴
——平分杂记
孙犁
大官亭是饶阳县有名的富村,这村里有很多地主和财东。平分时候,这村的浮财,远近都嚷动。大官亭附近有个小官亭,小官亭的浮财,账单不到一尺长,有几个妇女坐在炕头上,一早晨的工夫就分清。分清了,可是人们还有意见,妇女们为一尺二尺洋布争吵起来。你的细,我的粗,她的花样好……新农会主席就说:“别争了,你们到大官亭去看看,人家那里,丝棉绸缎,单夹皮棉,整匹和零头的绢纺,堆满五间大屋子,间间顶着房梁。要像你们这么争起来,就一辈子也分不清了!”
“在那里主事的,可得有两下子,账房先生也得有一套!”妇女们说。
“一套还不够!总得有好几套。”主席说,“工作组是县级干部,账房是过去给七班管事的侯先生!”
“保管也得是行家!”妇女们说。
主席说:“那是。先别说牲口、车辆、红货木器、农具粮草,都有专门男保管;衣服布匹、锡铜瓷器、大镜花瓶还有两位女保管。”
小官亭的人们正议论大官亭的红花热闹,大官亭的贫农团却出了问题。
出了什么问题?原来在大官亭做平分的干部是县联社的老侯,这人从小是个买卖底,家里现在的成分,有的说是中农,有的说是富农,土地会议上也没弄清楚,表上也没填明白。
这个老侯二十六七岁,长得细眉细眼,见人就笑,很有个外表上的人缘。穿得时兴干净,脑袋上的毛巾总是新的,衬衣小褂的尖领总露在外面,鞋总是小圆口,紫花白镶边,一切穿戴都是冀中人看来顶漂亮的。
工作组刚从土地会议上下来,人们都是兢兢业业,只怕犯错误,出偏向。渐渐政策越来越宽大,干部的作风也就松懈下来。不久,小区联席会上,大官亭一个代表反映老侯有男女问题,小区区委书记老邴追问,老侯只承认求妇女部做过一双鞋。过了几天,小区工作组开会的时候,老侯掏出烟荷包抽烟,那真是一个非常鲜亮精致的玩意,蓝缎子白花,还有一个用黑丝绳系着的小小的石猴儿。
那小猴儿弓着身子吃着偷来的仙桃。工作组的同志们抢着看,老侯只是眯着眼笑。
传看一遍,人人夸好。夸针线活儿做得好,也夸小猴儿雕刻得巧,老侯赶紧抢回装到口袋里去了。
老邴却把脸一板说:“哪里来的?”
因为老邴这么一问,人们的脸也都板起来,老侯也不笑了。他说:“求人做的。”
“谁做的?”
“妇女部。“缎子是谁的?”
“贫农团的,是一块不成材料的零头。”
“小猴儿呢?”
“是在贫农团乱东西里捡出来的。”
“你动手捡的?”
“是女保管捡出来,我看了看说好,她们就说:老侯正求人做烟荷包儿,再送给你个小猴做坠儿吧!”
“这就成了你的坠儿,累坠儿!”老邴说,“同志,你要反省一下。”
“我反省什么?”老侯紧张起来。
“我要你反省:侵占了农民的斗争果实!”
“没有那么严重!”
“没有那么严重?我问你,缎子和猴儿是不是果实?”
“是果实,可是像这个鸡毛蒜皮的东西,农民并不在乎,是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送给你吧,老侯,你为我们忙上忙下,这么点东西没人反映!”
“想想吧,同志!”老邴说,“他们是为了报答你的恩情,才送给你;你倒说是鸡毛蒜皮!”“你要往深里想嘛,我也没有办法。”老侯说。
“他们不会忘记这点东西的,他们要祖祖辈辈传说:哪年哪月村里闹平分,工作组老侯从我们这里拿走一个玉石猴儿!”
“这不是玉石的,”老侯说,“我没卖过古董,我也懂这个眼,这是化石的;化石猴儿,不信,你们看!”他拿着小猴儿在桌面上一划,留下一道白印。
“我们这里没有珠宝商人,我只是请你想想:你给党造成了什么影响?”老邴说。
果然,不久就听见群众传说:大官亭贫农团斗争出来一件宝贝,是个玉石猴儿。说这是七班的传家之宝,是七班的老祖宗从云南做官得来的。后来又说:这个猴儿你别看那么小,可古董得怪。天要刮风,它的身上就发热;天要下雨,它的身上就发湿。这猴儿能算卦,能避邪,能治病,长疙瘩长疮,叫它一磨就好。夜里能放宝光,能变戏法,能骑羊做戏,能把石头桃变成深州大蜜桃。
有人问:这宝贝不知要落到谁手?就传说:工作组老侯强要了去。后来县里又要去送给冀中了,边区又派人要去了。咳,听说各村值钱的果实,边区都要拿走。
谣言比什么也传得快。没人在街上说,却有人在集上讲,不久整个的饶阳县都传遍。天不下雨,有人说:你看要有大官亭那猴儿多好;哪村死了人,人们就说:摸不着大官亭那猴儿,那猴儿比什么中医西医全顶事,他这病,要遇见人家那猴儿就死不了……
县委听到这谣言,说谣言明显地表露着政治问题,叫老邴查明报告,调老侯到党校整风。老侯临走哭了一场,把荷包和小猴儿交给老邴,老邴倒出荷包里的烟,把荷包和小猴儿亲自送到大官亭,交到贫农团。贫农团正副主席和各位代表,当场把荷包和小猴儿,丢在保管股的铁柜里,从今以后,谁也不敢动这个祸害了。
老邴在代表面前做了检讨,代表们说“邴同志:这真是叫人哭不得笑不得。这是从哪里说起,老侯同志要为这个受处分,可真冤枉!邴同志还得和上级把这个情由提说提说。全是一派谣传!这村的老年人,也从来没听见七班有过什么猴儿,能这么兴妖作怪!”
老邴说:“兴妖作怪不是猴儿,是我们的敌人,村里有看不见的无线电。老侯同志作风不好,叫人家借尸还魂,受点处分也不算冤枉。”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四日
(选自孙犁小说集《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2.孙犁认为:“真实的小说就是能够真实地传达出现实生活的小说。”请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主张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幽冥钟
汪曾祺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过怀疑,认为夜半不是撞钟的时候。我从小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夜半不是撞钟的时候呢?我的家乡就是夜半撞钟的。而且只有夜半撞。半夜,子时,十二点。别的时候,白天,还听不到撞钟。“暮鼓晨钟”。我们那里没有晨钟,只有夜半钟。这种钟,叫做“幽冥钟”。撞钟的是承天寺。
关于承天寺,有一个传说。传说张士诚是在这里登基的。张士诚是泰州人。泰州是我们的邻县。张士诚在承天寺登基,找人来写承天寺的匾。来了很多读书人。他们提起笔来,刚刚写了两笔,就叫张士诚拉出去杀了。接连杀了好几个。旁边的人问他:“为什么杀他们?”张士诚说:“你看看他们写的是什么?‘了’,是个了字!老子才当皇帝就‘了’了!”后来来了个读书人。他先写了一个“王”字,再写了左边,再写上边,然后一竖到底。张士诚一看大喜,连说:“这就对了!——先称王,左有文臣,右有武将,戴上平天冠,皇基永固,一贯到底!——赏!”
我小时候的小学就在承天寺的旁边,每天都要经过承天寺,曾经细看过承天寺山门的石刻的匾额,发现上面的“承”字仍是一般笔顺,合乎八法的“承”字,没有先称王、左文右武、戴了皇冠、一贯到底的痕迹。我也怀疑张士诚是不是在承天寺登的基,因为承天寺一点也看不出曾经是一座皇宫的格局。
承天寺在城北西边,挨近运河。一进山门,哼哈二将和四大天王的颜色都暗淡了。大雄宝殿的房顶上长了好些枯草和瓦松。大殿里很昏暗,神龛佛案都无光泽,触鼻是陈年的香灰和尘土的气息。一点声音都没有,整座寺好像是空的。偶尔有一两个和尚走动,衣履敝旧,神色凄凉。
大殿西侧,有一座罗汉堂。罗汉也多年没有装金了。长眉罗汉的眉毛只剩了一只,那一只不知哪一年脱落了,他就只好捻着一只单独的眉毛坐在那里。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
罗汉堂东南角有一口钟,相当高大。钟用铁链吊在很粗壮的木架上。旁边是从房梁挂下来的撞钟的木材。钟前是一尊地藏菩萨的一尺多高的金身佛像。地藏菩萨戴着毗卢帽,跏趺而坐,低眉闭目,神色慈祥。地藏菩萨前面点着一盏小油灯,灯光幽微。
为什么在钟前供着一尊地藏菩萨呢?因为这钟在半夜里撞,叫“幽冥钟”,是专门为难产血崩而死的妇人而撞的。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以为血崩而死的女鬼是居处在最黑最黑的地狱里的,——大概以为这样的死是不洁的,罪过最深。钟声,会给她们光明。而地藏菩萨是地之神,好心的菩萨,他对死于血崩的女鬼也会格外慈悲的,所以钟前供地藏菩萨,极其自然。
撞钟的是一个老和尚,相貌清癯,高长瘦削。他已经几十年不出山门了。他就住在罗汉堂里。大钟东侧靠墙,有一张矮矮的禅榻,上面有一床薄薄的蓝布棉被,这就是他的住处。白天,他随堂粥饭,洒扫庭除。半夜,起来,剔亮地藏菩萨前的油灯,就开始撞钟。
钟声是柔和的、悠远的。
“东——嗡……嗡……嗡……”
钟声的振幅是圆的。“东——嗡……嗡……嗡…”,一圈一圈地扩散开,就像投石于水,水的圆纹一圈一圈地扩散。
“东——嗡……嗡……嗡……”
钟声撞出一个圆环,一个淡金色的光圈。地狱里受难的女鬼看见光了。她们的脸上现出了欢喜。“嗡……嗡……嗡……”金色的光环暗了,暗了,暗了……又一声,“东——嗡……嗡……嗡……”又一个金色的光环。光环扩散着,一圈,又一圈……
夜半,子时,幽冥钟的钟声飞出承天寺。
“东——嗡……嗡……嗡……”
幽冥钟的钟声扩散到了千家万户。
正在酣睡的孩子醒来了,他听到了钟声。孩子向母亲的身边依偎得更紧了。
承天寺的钟,幽冥钟。
女性的钟,母亲的钟……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四日中午,飘雪。
(节选自汪曾祺《桥边小说三篇》)
文本二:
近来有人写文章,说我的小说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怀恋,我看后哑然。当代小说寻觅旧文化的根源,我以为这不是坏事。但我当初这样做,不是有意识的。我写旧题材,只是因为我对旧社会的生活比较熟悉,对我旧时邻里有较真切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我也愿意写写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
《幽冥钟》几乎连人物也没有,只有一点感情。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
(节选自汪曾祺《桥边小说三篇·后记》)
3.文本二汪曾祺说“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作者的这一小说的创作主张。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水洗尘
迟子建
礼镇的人每年只洗一回澡,就是在腊月二十七这一天,而郑家则把洗澡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了。
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天灶从未拥有过一盆真正的清水来洗澡,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家人用过的水洗,那种感觉一点也不舒服。
天灶不喜欢过年。过年不光要给屋子扫尘,人最后还得为自己洗尘;他也不喜欢过年时所有人都穿扮一新,折衣震使人们显得古板可笑、拘谨做作。
奶奶第一个洗完澡出来说:“天灶烧的水真热乎,一年的乏全解了。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
天灶并未搭话,他只是把柴禾续了续,然后提着脏水桶进了屋子。湿浊的热气在屋子里像癞皮狗一样东游西蹿着。天灶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颈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
外面又黑又冷,他摇摇晃晃地提着水来到大门外的排水沟前。
在那里,他遇到了同班同学肖大伟。“你今年就着谁的水洗澡?“肖大伟问。
“我自己用一盆清水!”天灶理直气壮地说。
“别吹牛了!”肖大伟说,“你家年年放水时都得你烧水,你总是就着别人的脏水洗,谁不知道呢?”
天灶万分恼火地提着脏水桶往回走,走了很远的时候,他又回头冲肖大伟喊道:“今年我用清水洗!”
天灶说完抬头望了一下天,觉得那迤逦的银河“刷”地亮了一层,仿佛是清冽的河水要倾盆而下,为他除去积郁在心头的怨愤。
天灶拉开锅盖,一舀舀地把热水往大澡盆里倾倒。
天云从她的房间冲了出来,左右摇晃着脑袋,发丝就像鸽子的翅膀一样起伏着,她颇为认真地对父亲说,“以后我得在你前面洗,你要是先洗了,我再用你用过的澡盆,万一怀上个孩子怎么办?算谁的?”
父亲笑得把一口痰给喷了出来,而天灶则笑得撇下了水瓢。
天云无忌的话使天灶先前沉闷的心情为之一朗,因而他很乐意地为妹妹服务。
炉火的映照和水蒸气的熏炙使天灶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他不由蹲在锅灶前打起了盹。然而没有多一会儿,天云使用一只湿手把他搡醒了。
“我洗完了,你就着我的水洗吧。”天云说。
“我才不呢。”天灶说,“你跟条大臭鱼一样!”
天云就带着哭腔对母亲说,“妈妈呀,你看天灶呀,他说我是条大臭鱼!”
“他再敢说我就缝他的嘴!”母亲说着,示威性地做了个挑针的动作。
天灶知道父母在他与天云斗嘴时,永远会偏袒天云,他已习以为常,所以并不气恼。
天灶把脏水提到外面倒掉。夜色已深,星星因黑暗的加剧而显得气息奄奄,微弱的光芒宛如一个人在弥留之际细若游丝的气息,无边的寒冷也催促他尽快走回户内。
天灶又往锅里填满了水,他将火炭拨了拨,拨起一片金黄色的火星像蒲公英一样地飞。母亲只洗了半个小时就出来了,说:“我今年洗的时间短,你就着妈妈的水洗吧。”
天灶坚决地说:“不!”
父亲推门而至,天灶往热水里对了一些凉水,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父亲洗恰好。
天灶把锅里的水再次添满,然后又饶有兴致地往灶炕里添柴。这时母亲走过来问他:“还烧水做什么?”
“给我自己用。”
“你不用你爸爸的水?”
“我要用清水。”天灶强调说。
母亲没再说什么,她进了天云的屋子了。天灶没有听见天云的声音,以往母亲一进她的屋子她就像盛夏水边的青蛙一样叫个不休。天灶正诧异着,母亲出来了,她说:“天云真是的,手中拿着头竣子就睡着了,要过年把她给兴过头了,兴得都乏了。”
天灶笑了,他拨了拨柴禾,再次重温金色的火星飞舞的辉煌情景。在他看来,灶炕就是一个永无白昼的夜空,而火星则是满天的繁星。这个星空带给人的永远是温暖的感觉。
屋门“吱扭”一声响了,跟着响起的是母亲喜悦的声音:“天灶,该你洗了!”父母帮助天灶把脏水倒了,然后又清洗干净了澡盆,把清水一瓢瓢地倾倒在澡盆中。
天灶关上屋门,他脱光了衣服之后,把灯关掉了。他蹑手蹑脚地赤脚走到窗前,轻轻拉开窗帘,然后返身慢慢地进入澡盆。他先进入双足,热水使他激灵了一下,但他很快适应了,他随之慢慢地屈腿坐下,感受着清水在他的胸腹间柔曼地滑过的温存滋味。天灶的头搭在澡盆上方,他能看见窗外的隆隆夜色,能看见这夜色中经久不息的星星。他感觉那星星已经穿过茫茫黑暗飞进他的窗口,落入澡盆中,就像课文中所学过的淡黄色的皂角花一样散发着清香气息,预备着为他除去一年的风尘。天灶觉得这盆清水真是好极了,他从未有过的舒展和畅快。他不再讨厌即将朝他走来的年了,他想除夕夜的时候,他一定要穿着崭新的衣裳,亲手点亮那对红灯笼。还有,再见到肖大伟的时候,他要告诉他,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还特意化成皂角花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
4.迟子建说“如果诗意是艺术的话,那么小说家当然不能放弃对诗意的追求”。作者的这一创作主张在本文中有何体现?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作者在写果园中果木的品种时,共罗列了二十四种之多,乍看似信手拈来,可谓随便之极;
②细加咀嚼,却能感知作者经营文字的苦心:列举果木品种,一方面能细致呈现小吕眼中的果园环境——果树繁茂,品种繁多,让人如临其境;另一方面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小吕对果园工作的用心、热爱和好学,以至能一一辨认各种果木及它们所在的位置。
2.①小说贴近时代,反映真实的农村生活。通过分浮财时石猴所引发的种种事件,再现了建国初期农村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②小说塑造了真实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浮财的种种事件。塑造了老邴讲原则,有党性,老侯政治警惕性不高的形象,以及部分百姓落后、迷信的形象;
③小说语言生活化。如运用“主事的”“有一套”“烟荷包”“提说提说”等充满口语化、地域化色彩的词语再现了真实的生活情境。
3.①《幽冥钟》不以故事、矛盾为中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理论界限,因此不是编故事;
②《幽冥钟》取材于作者个人沉淀过的生活见闻,体现了扎根于生活的创作态度;
③《幽冥钟》以作者的记忆片段来组织全篇,寄托了作者真实的生活情感。
4.本文体现了诗化小说的特点:
①淡化情节。以天灶一家“放水”的生活片段组合成文,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②虚化人物。对人物多简笔勾勒,对天灶、妹妹和父母的刻画都只侧重一面,不求全面、立体。
③意境优美。多处用“清水”“皂角花”等美好意象,多处描绘夜色星星,营造出静谧空灵的意境。
④意蕴丰富。通过描写天灶一家的真朴生活,展现天灶成长中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家庭的温情。
⑤语言有诗意。“细若游丝的气息”“蒲公英”等修辞细腻而充满想象;文章用语质朴凝练、纯净婉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