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提取两幅图的相关信息。
左图展示了北约不断扩张的趋势。近来,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俄罗斯最为介意北约与乌克兰的关系,认为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将严重威胁俄罗斯的安全。俄乌冲突表面上看是俄乌利益之争,其根源却在于北约东扩对俄罗斯构成严重威胁。
课标要求:了解冷战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裂变: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渐变: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三、剧变: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结束
裂变: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问题1:冷战概念——什么是冷战?
问题2:冷战起因——为什么出现冷战?
问题3:冷战表现——冷战是怎样展开的?两极格局又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1:冷战概念——什么是冷战?
·冷战:
国际格局:指的是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80年代末90年代初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
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时间: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
对手:
涉及领域:
表现:
问题2:冷战起因——为什么出现冷战?
材料一: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1944年10月21日)
材料二: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 的讲话》
两则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有何不同?
全球扩张,称霸世界。
确保东欧,维护安全。
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保障
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了激烈碰撞
问题2:为什么出现冷战?(结合图片说一说)
译文:绝不使用,因为敌人会报复
美苏军事实力对比
雅尔塔会议(1945.2)
(6)根本原因:国家力量的变化,国家利益冲突。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4)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推波助澜。
(5)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级大国。
(3)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二)表现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
经济
军事
地缘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1947年提出“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
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封锁
1949年成立“北约”,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
1955年成立“华约”,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949年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
1949年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学习任务:阅读p110,梳理冷战的表现,完成表格。
问题3:冷战表现——冷战是怎样展开的?
材料四、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
思考:1.“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什么?为什么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1、目的: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称霸世界。杜鲁门主义:宣布世界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营垒,美国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外交上从孤立主义走向全球扩张主义;美苏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
问题3:冷战表现——冷战是怎样展开的?
材料五:二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这种状况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共产主义是在贫困和不满的土壤里蔓延和滋长的”,为了“遏制”苏联全球扩张主义,防止西欧 “变质”,无论如何也要稳定欧洲、复兴欧洲。于是美国政府出台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2、目的:复兴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达到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实现称霸世界战略。
2.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其本质还是遏制苏联。
(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55华约)
问题3:两极格局又是怎样形成的?
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框架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冷战产物
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下两极对抗主要形式,促进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
1945年雅尔塔体系
奠定两极格局
的框架
1946年铁幕演说
拉开美苏冷战
的序幕
1947年杜鲁门主义
美苏冷战开始
的标志
1945北约与1955华约
两极格局
正式形成
(3)两级格局形成过程:
(2)认识:
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
(4)雅尔塔体系、冷战和两极格局是什么关系?
渐变: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问题4: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是如何出现的?
1.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二、冷战的发展与国际力量的成长
1959年赫鲁晓夫夫妇与艾森豪威尔
赫鲁晓夫与记者们
访美
1972年在莫斯科签署《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1979年在莫斯科签署《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1958—1961第二次柏林危机
1962年柏林一片混乱
古巴导弹危机起因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访苏
访美
访苏
特点: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古巴导弹危机
1.冷战的发展:两极格局下的美苏争锋热点表现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华沙条约组织
经济互助委员会
朝鲜分裂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三次柏林危机
对峙下的紧张
苏联入侵阿富汗
(2)特点: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局部热战)
西方阵营的分化
西欧一体化
日本的腾飞
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中苏关系破裂
东欧反对苏联的控制
中国“两弹一星”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
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1961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第三世界的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亚非拉国家不结盟运动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多极并起
冲击 两极
2.多极力量的成长
渐变
强调: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同美苏两个军事大国结盟的国家结成同盟。不结盟运动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
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问题4: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是如何出现的?
剧变: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结束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问题5:冷战和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第一阶段:既缓和又紧张,美国占优
缓和: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①1961二次柏林危机
②1962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苏攻美守
①1979入侵阿富汗,标志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②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第三阶段:美国强硬,苏联全面收缩
①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
②签署限制武器、裁军条约
③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的变化
推翻柏林墙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
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形成东欧剧变。
②苏联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标志:
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3)影响:
2、两极格局的瓦解
①导致国际格局改变,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②导致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民族矛盾都凸显出来,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也随之兴起。
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各社会主义更加注重走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当今世界格局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美苏争霸结束了,美俄关系依然紧张;
冷战结束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俄乌冲突后,“新冷战”说已充斥西方舆论场。美国和西方国家鼓吹回归“平行世界”,主张退回狭小的西方世界,放任国际社会逐渐裂变为西方和非西方这两个“平行世界”。美国为了维护霸权地位,试图将这种“平行关系”塑造为冷战时的对峙状态,重新制造阵营对立。
——《俄乌冲突的历史经纬与时代警示》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冷战启示,合作共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一个国家的强大必然要牺牲他国利益吗?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会威胁他国安全吗?
两个大国必然会产生冲突、采取对抗吗?
①美苏“冷战”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②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客观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
③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相互借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整体发展
④促使亚非拉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⑤客观上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探究任务
问题5:冷战和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探究任务:思考该漫画的寓意,并指出其反应冷战的特征。
H-bomb 1亿吨TNT当量氢弹
军备竞赛激烈(核竞赛)
避免大战的自我控制机制
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
(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
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
两极格局是不完全的
(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
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大国之间的国家利益之争;
意识形态浓厚
小结1:本课知识体系
裂变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20世纪40年后期至50年代中期)
渐变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剧变
两极格局瓦解与冷战结束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柏林危机
北约与华约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
日本经济的起飞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
美苏关系的紧张与缓和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与多极化趋势加强
1945
1991
两极格局
欧洲中心
多极化趋势加强
1.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
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形成的主
要原因是(  )
A.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 B.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美国百姓对苏联敌视
A
随堂测验
2.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
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
(  )
A.履行“北约”成员的义务 B.缓和两大阵营的紧张局势
C.对抗“华约”集团的冲击 D.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
D
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某高一学生在历史课后整理了一
幅知识结构图,该学生整理的历史知识的主题是(  )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新兴力量的崛起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A
4.20世纪60年代,某次国际会议通过宣言,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
族独立,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这
一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不结盟运动会议 D.朝核六方会谈
C
随堂测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