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含解析)

资源简介

标点符号
复习目标
1.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2.讲练结合,熟悉标点符号的考题及解答方法。
基础存盘
一、要点概览
二、知识归纳
知识点一: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实例
(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例: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例: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例: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例: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例: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例: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例: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例: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例: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9.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处也用分号。
例: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二)问号的使用
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例: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例: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例: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
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
“怎么啦,你?”
[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例:你放着罢,祥林嫂!
(三)冒号的使用
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例: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2.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
例: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
例: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
例: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号、破折号或不用。
例: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5.表领起的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
例:考文科各系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中文系已达1230人,历史系已达986人。
6.“XX说”的形式放在句首,用冒号;放在句中,用逗号;放在句末,用句号。
例: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 “真个姓唐,”我说。“哦, 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7.冒号不能和表示提示性的词同时使用。
例:这位老“巴尔干”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即协议虽签,维和部队开始“维和”,但科索沃的危机并没有消除。(冒号应改为逗号)
(四)引号的作用
1.引文独自成句,且意思完整,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里面,且引号前用冒号。
例: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
例: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例: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4.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
例: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5.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
例:三峡工程、京广铁路 “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
(五)破折号的使用
1.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作用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语同时使用。
例: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
2.破折号和冒号的区分:
(1)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果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部分注释,则应用破折号。
例: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大会理事。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2)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的则不行。
如上面的第二个例子可以说成: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而第一个则不能省去,否则意思就不明确了。
(3)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末,而破折号则可以只管到句中的一部分。
例: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3.破折号和括号的区分:
双破折号的作用与句内括号的作用基本相同,都是在句中插入解释或补充;但句内括号中的内容在诵读时不读出来,而两个破折号之间的部分是正文的一部分,必须要读出。
(六)括号的使用
1.句内括号
注释句中的某些词语,紧贴在被注释或说明的词或句子后面。如所注词语后面有标点,要标在括号的后面;括号内的语句之间可加标点,但末尾不用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直接用括号收住。
例:推行“三证”(即机手合格证、机具检验证、供油证)供油制度,阻塞了油料漏洞。
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 序》
2.句外括号
注释整个句子,在句末标点后面;它的内部可用标点,句末标点可用可不用,要用时要标在括号内。
例:“吸翠霞而夭妖”出自晋代郭璞的《江赋》(见《文选》卷十二)。
(七)书名号的使用
1.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
2.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例: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 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3.注意书名号的统管范围。
例:1933年到1934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的《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申报副刊》”应改为“《申报》副刊”,“《自由谈》”应改书名号为双引号)
4.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例:《读〈石钟山记〉有感》 《〈中国工人〉发刊词》
5.书名和篇名连用,或词牌曲牌名与题目连用时,中间用间隔号,外面用书名号。
例:《荀子 劝学》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八)省略号的使用
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例: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要删去省略号)
2.一般情况下,句末的省略号连同标点符号一同省略。
例: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逗号应省略)
知识点二:标点符号的误用
1.问号的误用。
(1)非疑问句使用了问号。有些句子,句中虽然用了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等,或有疑问语气词“吗”“呢”等,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却用了问号。
(2)一般来说,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项的末尾用问号,其余选项用逗号隔开。
2.引号的误用。
(1)间接引语中使用引号。转述他人的话时,不应该用引号。
(2)引号与相邻标点的误用。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要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还是句子的一部分。但如果引文末尾是问号或叹号,无论是直引还是夹引,引文末尾的问号或叹号都放在引号之内。例例: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3.顿号的误用。
(1)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了分清层次,有的用顿号的地方就可以提升为逗号。
(2)连词前面误用顿号。在表示并列的连词前面,如“或”“和”“及”“与”等,其前面均不能用顿号。
(3)相邻的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误用了顿号。
例:她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这句话中“十七八”表概数,其间的顿号应该去掉。
(4)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这句话中并列的各项带有语气词“啊”,由于这些词语的使用延长了停顿的时间,使得这些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加长,因此应用逗号表示停顿,而不能用顿号。
4.分号的误用。
(1)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例: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在此句中,“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对前文的总结,因此句中的分号应改为冒号。
(2)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例: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这句话中并没有逗号,并不是并列的分句,却直接用了分号。可改为:“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3)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
例: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这是意义鲜明的一句话,因此,在此句中,句号应改为逗号。“学习贵在刻苦。要有……”同理。并且分号连接的是并列的成分,“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与“学习贵在刻苦”很明显并不是并列关系。
5.冒号的误用。
(1)冒号后面管辖的范围不清。冒号一般管到句子的结尾,不能管到句子的中间。
例: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范围。其实不然,冒号在这里提示的只是那两句诗。 因此可将冒号改为逗号或将“我从中”前的逗号删去,在“更无豪杰怕熊罴”一句的后引号内加句号。
(2)引文不独立成句而误用冒号。
例:同学们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离开了军训场地。
这句话中的“日落西山红霞飞”只是句子中的一部分,并且不能独立成句,因此应将冒号删去。
6.书名号的误用。
(1)不是书名却误用了书名号。
例:大家都知道赫赫有名的《铁道游击队》,但你知道它的真实的政委是谁吗?
上句中的书名号的使用是不对的,从后半句可以看出,此处的“铁道游击队”并非电影名称或者小说名称,而是指“铁道游击队”这支队伍,因此应该把书名号换成引号。
(2)专题名、活动名称、丛书名、单位名误用书名号。
例: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2016年确立的地球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活动名称、主题名等不能用书名号,只能用引号,故句中的书名号都应改成引号。
7.破折号的误用。
(1)破折号误用为冒号。
例:我们必须随时去寻找这个有机的联系:这个看来似乎矛盾,但却正是与人性相吻合的联系。
很明显,在这句话中,“这个看来似乎矛盾,但却正是与人性相吻合的联系”是对前一句话的补充说明,所以应该用破折号。
(2)破折号位置不当。
例:谁都会犯错误,我在有关场合已经指出过自己的错误比较大的——错误。
这句话中,破折号应该用在“比较大的错误”前面,因为“比较大的错误”是对第一个“错误”的补充说明。
8.省略号的误用。
(1)省略号与“等”“等等”叠用。
例:早上,妈妈去超市了,回来后,苹果、香蕉、鸡蛋、饼干、饮料……等装了满满一篮子。
省略号在这句话中表示列举的省略,而“等”也是表示列举的省略,二者不能放在一起使用,删去其一即可。
(2)省略号误用为逗号。
例:面对老师的质问,戴军支支吾吾:“老师,我,我,我真,不知道呀!”
这句话中,戴军说话断断续续,应该用省略号,而不是用逗号。
知识点三 :标点符号的位置
1.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这七种点号在书写时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并占一个字格。
2.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并占一个字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3.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部,占两个字格。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现前行末尾占一格,后行开头占一格的情况。
4.间隔号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间,书写时占一个字格。连接号在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志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字格。
5.着重号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知识点四:标点符号的转行
1.除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外,标点不能写在顶格,如果一行正好写完需要写标点符号,可以挤在最后一格的右下方;
2. 除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不能写在最后一格,后半部分不能写在第一格;
3.省略号,破折号不能分别写在一行的最后一格和下一行的第一格。
深度讲练
【解题锦囊】
(一)标点符号试题的解答步骤与方法
1.明确题型。中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近年来也有部分省市出现了填空题及纠错题,而选择题也有辨析正误和选择恰当的一组填空两种类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解题时首先要明辨。
2.通读选项或语段。标点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意。我们在判断标点、使用是否恰当时,要考虑标点对文意的表达是否有妨碍,要注意分析文意对标点使用的限制,也就是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正确使用标点。
解答时要依次认真阅读四个选项或语段材料,理解材料内容,分析句间语意关系及语段结构,把握文段思路,明确句子语气。
3.分析结构
解答标点题时要分析句子的结构,不能让标点影响句子的结构而造成语病,或因层次不清而影响句意的表达。如单句内部不能用句号、问号,复句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
4.运用语感。通读理解之后,即可用语感作出初步的判断或选择。无论什么题型,这都是具体解题的第一步。先易后难,认定正误的认定一算一个,填入一个算一个,将拿不准的放到下一步仔细辨析。
5.仔细辨析。反复试读,仔细分析句间语意关系,揣摩句子语气,领会命题意图。运用积累的标点知识和解题经验,集中力量攻破难点,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6.检验正误。再次通读选项或语段,辨析正误题,确认错误选项的具体错误之处;选择恰当的一组填空和填空题,将标点符号依次代入或填入确认是否正确。
(二)辨析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经典例题】
1.(2022·湖北黄冈·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C.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D.“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触类旁通】
1.(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夏”,原本指中原地区的人。《说文解字》说:“夏,中国之人也。”段玉裁注:“引申之义为大也。”“夏”是象形字,表示堂堂正正、高高大大的人。
C.“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
D.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强调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为进一步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2.(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开眼是最难的,开好了,泥娃娃精神焕发,开坏了,就无精打采。做个泥娃娃,比怀个真娃娃的时间还要久。
B.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
C.“长得好,口感也好,超市排着队来收购。”他摘下一颗西红柿塞过来,“种下5个月就能挂果,每半月收一茬。”
D.“不时不食”出自《论语》,意思是吃东西要应时令,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这与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契合。
3.(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行动方案》,推动川渝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
C.“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植物学家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D.学校通过打造红色教学点、推出红色研学线路、开展党建活动……等措施,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经典例题】
例1.(2022·天津·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主要是来自博物馆丰富多彩的藏品□自然标本、考古遗物、艺术珍品、革命文物……不同类型的藏品记录着自然和人类文明的多元信息,蕴含着提升审美水平、厚植家国情怀、促进文明交流等多种力量。
A.”。 ? : B.。” 。 :
C.”。 。 、 D.。” ? 、
【触类旁通】
1.(2022·天津红桥·二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家林语堂说( )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 )而当你真正拿起一本书时,你会立刻接触到一个渊博而健谈的人,并被带进一个思考和自省的境界。那些你脚步丈量不到的远方,文字可以( )那些你困惑、迷茫的问题,书中都有答案。只要你翻开书,就能找到绝大多数问题的出口。而你读过的每一页书,也会铺成脚下的路,铺到任何你想要去的远方。
A.:“ ”。 。 B.,“ 。” ;
C.:“ 。” ; D.,“ ”。 ,
2.(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在文中( )内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 )生命能不能合成?未来世界将走向何方?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
A.? 。 B.? ! C., ? D., 。
3.(2021·广西贺州·中考真题)下面依序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①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 ② 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③ 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④
A.①感叹号 ②逗号 ③句号 ④问号
B.①句号 ②分号 ③句号 ④句号
C.①句号 ②逗号 ③省略号 ④句号
D.①感叹号 ②分号 ③省略号 ④问号
(四)改正使用错误的标点符号
【经典例题】
例1.(2022·辽宁大连·中考真题)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非标点符号题未呈现,下同)
①―枚贝壳,遗落在海里是那么平淡无奇,可一旦遇到懂它的人,就会焕发出意想不到的光彩。②贝雕,是用贝壳制作成的雕塑,是自然的(1)(A.鬼斧神工 B.巧夺天工)与人类的奇思妙想完美结合之作。③中国出土的第一条“龙”;仰韶文化的蚌龙,就是用贝壳堆起来的。④大连贝雕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先民们就在贝壳上展现出非凡的智慧。⑤2019年,大连贝雕入选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大连贝雕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
【触类旁通】
1.(2022·陕西·中考真题)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②生逢盛世,青年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③青春是用来奋斗的。④对中国青年来说,今天,以生逢这个伟大时代为荣,明天,应该通过奋斗让时代以自己为荣。⑤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中国青年将以________、________,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2)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2022·陕西西安·一模)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诗意人生,不仅要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在,更要有“书卷多情似故人”的精神体验。②为什么要读书?一位网友的回答有意思:看到美景时,其他人只会说“厉害了”,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却因为心头闪现的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动。③诚如所言,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④书籍不应是任人摆布的装饰品,也不该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品,而要成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第②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2022·山东临沂·二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程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②09时06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09时30分,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③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现场并及时发现目标。④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⑥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进行了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3)文中的⑤⑥两句话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专题6:标点符号
复习目标
1.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2.讲练结合,熟悉标点符号的考题及解答方法。
基础存盘
一、要点概览
二、知识归纳
知识点一: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实例
(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例: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例: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例: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例: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例: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例: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例: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例: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例: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9.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处也用分号。
例: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二)问号的使用
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例: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例: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例: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
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
“怎么啦,你?”
[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例:你放着罢,祥林嫂!
(三)冒号的使用
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例: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2.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
例: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
例: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
例: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号、破折号或不用。
例: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5.表领起的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
例:考文科各系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中文系已达1230人,历史系已达986人。
6.“XX说”的形式放在句首,用冒号;放在句中,用逗号;放在句末,用句号。
例: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 “真个姓唐,”我说。“哦, 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7.冒号不能和表示提示性的词同时使用。
例:这位老“巴尔干”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即协议虽签,维和部队开始“维和”,但科索沃的危机并没有消除。(冒号应改为逗号)
(四)引号的作用
1.引文独自成句,且意思完整,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里面,且引号前用冒号。
例: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
例: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例: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4.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
例: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5.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
例:三峡工程、京广铁路 “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
(五)破折号的使用
1.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作用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语同时使用。
例: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
2.破折号和冒号的区分:
(1)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果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部分注释,则应用破折号。
例: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大会理事。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2)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的则不行。
如上面的第二个例子可以说成: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而第一个则不能省去,否则意思就不明确了。
(3)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末,而破折号则可以只管到句中的一部分。
例: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3.破折号和括号的区分:
双破折号的作用与句内括号的作用基本相同,都是在句中插入解释或补充;但句内括号中的内容在诵读时不读出来,而两个破折号之间的部分是正文的一部分,必须要读出。
(六)括号的使用
1.句内括号
注释句中的某些词语,紧贴在被注释或说明的词或句子后面。如所注词语后面有标点,要标在括号的后面;括号内的语句之间可加标点,但末尾不用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直接用括号收住。
例:推行“三证”(即机手合格证、机具检验证、供油证)供油制度,阻塞了油料漏洞。
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 序》
2.句外括号
注释整个句子,在句末标点后面;它的内部可用标点,句末标点可用可不用,要用时要标在括号内。
例:“吸翠霞而夭妖”出自晋代郭璞的《江赋》(见《文选》卷十二)。
(七)书名号的使用
1.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
2.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例: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 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3.注意书名号的统管范围。
例:1933年到1934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的《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申报副刊》”应改为“《申报》副刊”,“《自由谈》”应改书名号为双引号)
4.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例:《读〈石钟山记〉有感》 《〈中国工人〉发刊词》
5.书名和篇名连用,或词牌曲牌名与题目连用时,中间用间隔号,外面用书名号。
例:《荀子 劝学》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八)省略号的使用
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例: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要删去省略号)
2.一般情况下,句末的省略号连同标点符号一同省略。
例: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逗号应省略)
知识点二:标点符号的误用
1.问号的误用。
(1)非疑问句使用了问号。有些句子,句中虽然用了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等,或有疑问语气词“吗”“呢”等,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却用了问号。
(2)一般来说,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项的末尾用问号,其余选项用逗号隔开。
2.引号的误用。
(1)间接引语中使用引号。转述他人的话时,不应该用引号。
(2)引号与相邻标点的误用。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要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还是句子的一部分。但如果引文末尾是问号或叹号,无论是直引还是夹引,引文末尾的问号或叹号都放在引号之内。例例: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3.顿号的误用。
(1)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了分清层次,有的用顿号的地方就可以提升为逗号。
(2)连词前面误用顿号。在表示并列的连词前面,如“或”“和”“及”“与”等,其前面均不能用顿号。
(3)相邻的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误用了顿号。
例:她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这句话中“十七八”表概数,其间的顿号应该去掉。
(4)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这句话中并列的各项带有语气词“啊”,由于这些词语的使用延长了停顿的时间,使得这些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加长,因此应用逗号表示停顿,而不能用顿号。
4.分号的误用。
(1)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例: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在此句中,“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对前文的总结,因此句中的分号应改为冒号。
(2)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例: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这句话中并没有逗号,并不是并列的分句,却直接用了分号。可改为:“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3)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
例: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这是意义鲜明的一句话,因此,在此句中,句号应改为逗号。“学习贵在刻苦。要有……”同理。并且分号连接的是并列的成分,“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与“学习贵在刻苦”很明显并不是并列关系。
5.冒号的误用。
(1)冒号后面管辖的范围不清。冒号一般管到句子的结尾,不能管到句子的中间。
例: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范围。其实不然,冒号在这里提示的只是那两句诗。 因此可将冒号改为逗号或将“我从中”前的逗号删去,在“更无豪杰怕熊罴”一句的后引号内加句号。
(2)引文不独立成句而误用冒号。
例:同学们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离开了军训场地。
这句话中的“日落西山红霞飞”只是句子中的一部分,并且不能独立成句,因此应将冒号删去。
6.书名号的误用。
(1)不是书名却误用了书名号。
例:大家都知道赫赫有名的《铁道游击队》,但你知道它的真实的政委是谁吗?
上句中的书名号的使用是不对的,从后半句可以看出,此处的“铁道游击队”并非电影名称或者小说名称,而是指“铁道游击队”这支队伍,因此应该把书名号换成引号。
(2)专题名、活动名称、丛书名、单位名误用书名号。
例: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2016年确立的地球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活动名称、主题名等不能用书名号,只能用引号,故句中的书名号都应改成引号。
7.破折号的误用。
(1)破折号误用为冒号。
例:我们必须随时去寻找这个有机的联系:这个看来似乎矛盾,但却正是与人性相吻合的联系。
很明显,在这句话中,“这个看来似乎矛盾,但却正是与人性相吻合的联系”是对前一句话的补充说明,所以应该用破折号。
(2)破折号位置不当。
例:谁都会犯错误,我在有关场合已经指出过自己的错误比较大的——错误。
这句话中,破折号应该用在“比较大的错误”前面,因为“比较大的错误”是对第一个“错误”的补充说明。
8.省略号的误用。
(1)省略号与“等”“等等”叠用。
例:早上,妈妈去超市了,回来后,苹果、香蕉、鸡蛋、饼干、饮料……等装了满满一篮子。
省略号在这句话中表示列举的省略,而“等”也是表示列举的省略,二者不能放在一起使用,删去其一即可。
(2)省略号误用为逗号。
例:面对老师的质问,戴军支支吾吾:“老师,我,我,我真,不知道呀!”
这句话中,戴军说话断断续续,应该用省略号,而不是用逗号。
知识点三 :标点符号的位置
1.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这七种点号在书写时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并占一个字格。
2.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并占一个字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3.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部,占两个字格。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现前行末尾占一格,后行开头占一格的情况。
4.间隔号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间,书写时占一个字格。连接号在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志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字格。
5.着重号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知识点四:标点符号的转行
1.除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外,标点不能写在顶格,如果一行正好写完需要写标点符号,可以挤在最后一格的右下方;
2. 除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不能写在最后一格,后半部分不能写在第一格;
3.省略号,破折号不能分别写在一行的最后一格和下一行的第一格。
深度讲练
【解题锦囊】
(一)标点符号试题的解答步骤与方法
1.明确题型。中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近年来也有部分省市出现了填空题及纠错题,而选择题也有辨析正误和选择恰当的一组填空两种类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解题时首先要明辨。
2.通读选项或语段。标点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意。我们在判断标点、使用是否恰当时,要考虑标点对文意的表达是否有妨碍,要注意分析文意对标点使用的限制,也就是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正确使用标点。
解答时要依次认真阅读四个选项或语段材料,理解材料内容,分析句间语意关系及语段结构,把握文段思路,明确句子语气。
3.分析结构
解答标点题时要分析句子的结构,不能让标点影响句子的结构而造成语病,或因层次不清而影响句意的表达。如单句内部不能用句号、问号,复句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
4.运用语感。通读理解之后,即可用语感作出初步的判断或选择。无论什么题型,这都是具体解题的第一步。先易后难,认定正误的认定一算一个,填入一个算一个,将拿不准的放到下一步仔细辨析。
5.仔细辨析。反复试读,仔细分析句间语意关系,揣摩句子语气,领会命题意图。运用积累的标点知识和解题经验,集中力量攻破难点,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6.检验正误。再次通读选项或语段,辨析正误题,确认错误选项的具体错误之处;选择恰当的一组填空和填空题,将标点符号依次代入或填入确认是否正确。
(二)辨析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经典例题】
1.(2022·湖北黄冈·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C.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D.“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答案】C
【解析】A.改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并列谓或者并列补,中间不能用顿号);
B.改为: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两个单独的问句,连续发问。);
D.改为:“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叙述语言在人物语言之间,“说”后用逗号。);
故选C。
【触类旁通】
1.(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夏”,原本指中原地区的人。《说文解字》说:“夏,中国之人也。”段玉裁注:“引申之义为大也。”“夏”是象形字,表示堂堂正正、高高大大的人。
C.“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
D.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强调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为进一步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答案】B
【解析】A.“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在提示下文“主题”的具体内容,所以后面要用冒号;
C.“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与“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是单句中的并列关系,不应用分号,要改为逗号;
D.“求是”在句中是杂志的名称,应该用书名号;
故选B。
2.(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开眼是最难的,开好了,泥娃娃精神焕发,开坏了,就无精打采。做个泥娃娃,比怀个真娃娃的时间还要久。
B.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
C.“长得好,口感也好,超市排着队来收购。”他摘下一颗西红柿塞过来,“种下5个月就能挂果,每半月收一茬。”
D.“不时不食”出自《论语》,意思是吃东西要应时令,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这与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契合。
【答案】A
【解析】A.“开好了,泥娃娃精神焕发”与“开坏了,就无精打采”构成并列关系,且句子中已经使用了逗号,所以“开好了,泥娃娃精神焕发”后的逗号应该改为“分号”。故选A。
3.(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行动方案》,推动川渝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
C.“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植物学家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D.学校通过打造红色教学点、推出红色研学线路、开展党建活动……等措施,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答案】D
【解析】D.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可删去省略号;
故选D。
(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经典例题】
例1.(2022·天津·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主要是来自博物馆丰富多彩的藏品□自然标本、考古遗物、艺术珍品、革命文物……不同类型的藏品记录着自然和人类文明的多元信息,蕴含着提升审美水平、厚植家国情怀、促进文明交流等多种力量。
A.”。 ? : B.。” 。 :
C.”。 。 、 D.。” ? 、
【答案】A
【解析】“博物馆的力量”是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名称,应用双引号表示,且方框一前面的句子表示完整的意思,故方框一依次填双引号和句号。“博物馆的力量来自哪里呢”是一个疑问句,故方框二应填问号。“自然标本、考古遗物、艺术珍品、革命文物”是丰富多彩的藏品的具体举例,故方框三处应填冒号。
故选A。
【触类旁通】
1.(2022·天津红桥·二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家林语堂说( )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 )而当你真正拿起一本书时,你会立刻接触到一个渊博而健谈的人,并被带进一个思考和自省的境界。那些你脚步丈量不到的远方,文字可以( )那些你困惑、迷茫的问题,书中都有答案。只要你翻开书,就能找到绝大多数问题的出口。而你读过的每一页书,也会铺成脚下的路,铺到任何你想要去的远方。
A.:“ ”。 。 B.,“ 。” ;
C.:“ 。” ; D.,“ ”。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第一空:“作家林语堂说”交代说话者,“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是直接引用林语堂的话,所以此处应填写“冒号及前引号”。
第二空:引用林语堂的话到此结束,此处应填写句号及后引号。因为是独立引用,所以“句号应在后引号的里面”。
第三空:“那些你脚步丈量不到的远方,文字可以”与“那些你困惑、迷茫的问题,书中都有答案”是从两个方面表述读书的作用,为并列关系,所以此处应填写“分号”。
故选C。
2.(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在文中( )内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 )生命能不能合成?未来世界将走向何方?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结合后文看,“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是疑问句,应该使用“?”号;“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是陈述句,且在句末,应该使用“。”号。故选A。
3.(2021·广西贺州·中考真题)下面依序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①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 ② 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③ 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④
A.①感叹号 ②逗号 ③句号 ④问号
B.①句号 ②分号 ③句号 ④句号
C.①句号 ②逗号 ③省略号 ④句号
D.①感叹号 ②分号 ③省略号 ④问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标点运用的能力。
第一空:完整引用某大国一名上将的话,且语气强硬,所以应为“叹号+后引号”,第一空应填感叹号;第二空和第三空:“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在语义上并列的关系,且已经出现了逗号,所以第二空应填分号,第三空应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情形;第四空:反问语气,应填问号。
故选D。
(四)改正使用错误的标点符号
【经典例题】
例1.(2022·辽宁大连·中考真题)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非标点符号题未呈现,下同)
①―枚贝壳,遗落在海里是那么平淡无奇,可一旦遇到懂它的人,就会焕发出意想不到的光彩。②贝雕,是用贝壳制作成的雕塑,是自然的(1)(A.鬼斧神工 B.巧夺天工)与人类的奇思妙想完美结合之作。③中国出土的第一条“龙”;仰韶文化的蚌龙,就是用贝壳堆起来的。④大连贝雕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先民们就在贝壳上展现出非凡的智慧。⑤2019年,大连贝雕入选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大连贝雕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
【答案】(2)“;”(分号)改为“——”(破折号)
【解析】
(2)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语句中的“仰韶文化的蚌龙,就是用贝壳堆起来的”是对“中国出土的第一条‘龙’”的解释说明。所以应该使用破折号。
【触类旁通】
1.(2022·陕西·中考真题)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②生逢盛世,青年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③青春是用来奋斗的。④对中国青年来说,今天,以生逢这个伟大时代为荣,明天,应该通过奋斗让时代以自己为荣。⑤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中国青年将以________、________,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2)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
(2)对中国青年来说,今天,以生逢这个伟大时代为荣;明天,应该通过奋斗让时代以自己为荣。
【解析】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今天,以生逢这个伟大时代为荣”与“明天,应该通过奋斗让时代以自己为荣”是两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句,故两句之间逗号应该改为分号。
2.(2022·陕西西安·一模)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诗意人生,不仅要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在,更要有“书卷多情似故人”的精神体验。②为什么要读书?一位网友的回答有意思:看到美景时,其他人只会说“厉害了”,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却因为心头闪现的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动。③诚如所言,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④书籍不应是任人摆布的装饰品,也不该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品,而要成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第②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
(2)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加上双引号。
【解析】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结合第②句“你却因为心头闪现的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动”可知,这里是引用了古诗句,引用的诗句需加上双引号,即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加上双引号。
3. (2022·山东临沂·二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程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②09时06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09时30分,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③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现场并及时发现目标。④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⑥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进行了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3)文中的⑤⑥两句话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3)第⑥句,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解析】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标点符号,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⑥句中“天宫课堂”不符合书名号的使用,是特定称谓,应使用书名号。故要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