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素质检测历史与社会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素质检测历史与社会卷

资源简介

201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素质检测社会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可见,当时清朝实行的是( )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发展贸易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2.2013年5月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英议会接受质询时表示,英国政府并未改变英长期以来的对华及涉藏政策,即英国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独立”,尊重中国主权:历史上,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而设置了( )
A.宣政院 B.达赖喇嘛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3.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 特务统治的强化 B. 思想控制的加强 C. 文化专制的强化 D. 专制集权的加强
4.“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 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史记》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5.大胆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学者是(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羲之 D、朱熹
6.据史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皇帝八天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皇帝自己也说,“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废除宰相制 B.大兴文字狱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7.康熙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康熙帝评价的是( )
A.班禅五世接受册封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 D.渥巴锡率众回归祖国
8.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9.21世纪以来,“非典”、“H7N9”等肆虐全球。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可以参考的“东方医学巨典”是( )
A B C D
10.2012年6月28日~7月8日“十三行艺术珍品展”在广东文津古玩城、荔湾博物馆举行。“广东十三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产物( )
A.册封政策 B.开放政策 C.闭关政策 D.八股取士政策
11.聚焦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12.大陆泉州旅游协会与台南市观光协会,于2012年3月28日签署《郑成功史迹双向游》合作协议书,使两岸旅游交流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 )
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 D.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13.世界著名品牌“老人头”引领了欧洲典雅与庄重的男装潮流。其商品标志(右图)是以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的头像为蓝本设计的。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人物的代表作是( )
A.《神曲》 B.《蒙娜丽莎》
C.《罗密欧与茱莉亚》 D.《西斯廷圣母》
14.“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这主要是因为( )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早期的殖民活动 D.资产阶级革命
15.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是个“恶魔”,欧洲人说哥伦布是一个“有功之臣”。你认为下列哪个观点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哥伦布的远航活动( )
A.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B.哥伦布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将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
C.哥伦布给印第安人带来巨大灾难,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体现了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16.“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对恩格斯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它没能融入时代潮流之中 B.它实际上并没有使古典文化复兴
C.它没能准确地提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打着弘扬古罗马文化的旗帜
1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东西。”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大西洋上兴盛的三角贸易 B、火车运行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C、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经营活动 D、美洲种植园中黑奴艰苦劳作
18.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19.有人说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总统制 D.民主共和制
20.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文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都体现了本国的时代特征,它们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 )
A.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B.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C.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D.建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
21.1776年,一群律师、商人、教士、种植园主、手艺技师们在被称为“现代世界中最富革命性的文件”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们保证要把生命贡献给美洲独立事业,贡献给“一切人生而平等”的理想。他们签署的这个文件是:( )
A.《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独立宣言》
22.1785年,约翰·亚当斯被任命为第一任驻英大使。当他抵达伦敦赴任时,英国外交部的一位官员问道:“怎么只有你一人来到伦敦?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这说明( )
A.英国不承认美的独立地位 B.当时美国还未能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C.美国宪法规定各州有独立的外交权 D.美国驻外使节由各州选派
23.他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民法典》将永垂不朽。”“他”指的是( )
A.克伦威尔 B.林肯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24.某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拿破仑的“功”与“过”展开了讨论。他们对拿破仑的下列评价,不准确的是( )
A.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打败欧洲反法同盟,解除外来威胁
C.建立军事帝国,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发动侵略掠夺战争,导致帝国崩溃
25.这幅纹章一般被视为法国的国家标志。其中绘有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束棒——古罗马高级执法官象征权威的权标,在饰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平等、博爱”。与之联系最为直接的政治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50分)
26.达·芬奇(1452-1519)和哥伦布(1451-1506)是同时代的人,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 达·芬奇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一次,他作为助手和老师合作一幅画卷,老师跳不出宗教神学的束缚,所绘作的部分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达·芬奇所绘的一个天使,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两者成鲜明对比,老师看后自叹不如。
材料二 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海岸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三 近代以前的世界史,基本上是地区史或国别史的拼凑;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历史学家们无能,而是由于那时的世界尚未连成一片。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1)材料一表明,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并请列举其一幅代表性的美术作品。(4分)
(2)最先实现材料二中“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是谁?材料二反映了他去的目的是什么?(4分)
(3)结合此材料三,谈谈哥伦布远航对美洲的影响。(4分)
2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材料二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 右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
材料四 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4分)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6分)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2分)
28.2012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与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二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贵国”是哪个国家?(2分)
(2)材料二中“罗刹”是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4分)
(3)材料中的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2分)
29.材料一 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材料二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⑴上述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当时政府特许什么机构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4分)
⑵实行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⑶材料二说明这一政策有什么危害?(2分)
⑷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4分)
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八年级社会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50分)
26(1)材料一表明,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并请列举其一幅代表性的美术作品。(4分)
(2)最先实现材料二中“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是谁?材料二反映了他去的目的是什么?(4分)
(3)结合此材料三,谈谈哥伦布远航对美洲的影响。(4分)
27(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4分)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4分)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2分)
28(1)材料一中“贵国”是哪个国家?(2分)
(2)材料二中“罗刹”是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4分)
(3)材料中的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2分)
29⑴上述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当时政府特许什么机构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4分)
⑵实行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⑶材料二说明这一政策有什么危害?(2分)
⑷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4分)
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D C B A B B C C B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C B B B B D B D C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50分)
26(1)人文主义(或重视人、人性,2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2分)。
(2)哥伦布(2分)。渴望得到黄金等(2分)。
(3)打破了美洲与外部世界的隔绝状态,加强了美洲与世界的联系;但也给美洲带去了殖民侵略和掠夺(4分)。
27(1)皇帝:明太祖(或朱元璋)。(2分)变化: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设锦衣卫。(任答两条即可,照抄材料者不得分,2分)
(2)机构:军机处。(2分)评价: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答加强了君主专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官员没有政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可适当给分,2分)
(3) 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4分)加强思想控制;禁锢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等。(2分)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2分)
28(1)荷兰(2分)
(2)沙俄或俄国(2分);清军进攻雅克萨或发动雅克萨之战(2分)。
(3)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杰出的民族英雄。(2分)
29⑴闭关锁国。( 2分)广州十三行。(2分)
⑵原因:清政府推行“重农抑末”政策;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以为物产丰富,不需对外交流;担心受到外国侵犯,防止沿海人民对外交往,维护统治。(两点即可,4分)
⑶闭关政策使沿海对外贸易无从发展;使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生活贫困,社会动荡不安。(2分)
⑷评价:对西方殖民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与世隔绝,不能适时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使中国逐渐落伍。(4分)
考号 班级 姓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