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揭示社会现实(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揭示社会现实(含答案)

资源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揭示社会现实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的一天
马尔克斯
星期一清早,天气暖和,无雨。唐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六点钟就敞开了诊所的门。他是一位没有营业执照的牙科医生,每天总起得很早。他从玻璃橱里取出一只还在石膏模子上装着的假牙,又把一束工具放在桌上,像展览似的由大到小摆好。他上穿一件花衬衫,颈部扣着一只金扣儿;下穿一条长裤,裤腰扎一根松紧带儿。他腰板硬实,身材细瘦,目光不轻易东张西望,像个聋子似的。
把所用的东西准备好后,他把磨床拉向弹簧椅。坐下来磨假牙。他好像没有考虑他在做的事情,手脚一直在不停地忙碌着,即使不使用磨床也一刻不停地蹬着踏板。
八点过后,他停了一会儿,从窗口望了望天空,看见两只兀鹰在邻居家的屋顶上沉静地晒太阳。他一面想着午饭前可能又要下雨,一面又继续干他的活计。他的十一岁的儿子的反常的叫声把他从专心致志的神态中惊醒:
“爸爸!”
“干吗?”
“镇长问你能不能给他拔个牙?”
“告诉他,我不在。”
他正在磨一只金牙,把牙拿到眼前,眯着眼睛察看着。他儿子的声音又从小小的接待室里传来。
“他说你在家,他听见你说话了。”
牙科医生继续察看着那颗金牙,直到把活儿做完,把牙放在桌上后才说:
“好多了。”
他又踏动了磨床。接着从一个小纸盒里取出一个安着几颗牙齿的牙桥,开始磨金套。那纸盒里盛着等着他做的活儿。
“爸爸!”
“什么事?”
他的神情依然如故。
“他说你要是不给他拔牙,他就让你吃子弹。”
他停下蹬踏板的脚,把磨床从椅子前推开,把桌子下面的抽屉拉出来,驳壳枪就放在抽屉里。
“哼!”他说,“让他进来对我开枪好了。”
他转了一下椅子,让自己面对大门,一只手按着抽屉沿儿。
镇长出现在门口。
镇长已经把左脸刮光,右脸却有五天未刮了,看去又肿又疼。牙科医生从他那双黯淡无光的眼睛里看出,他准有许多个夜晚疼得不曾合眼了。他用手指把抽屉关上,温和地说:
“请坐吧。”
“早晨好!”镇长说。
“早晨好。”牙科医生说。
当用具在沸水里消毒的时候,镇长把脑袋靠在了椅枕垫上,觉得好多了。他闻到一股冰冷的气息。这是一间简陋的诊室:一把旧木椅,一台脚踏磨床和一个装着圆形的瓷把手的玻璃橱。椅子对面的窗上挂着一幅一人高的布窗帘。当听到牙科医生走到他身边的时候,镇长脚后跟蹬地,张开了嘴。
唐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把他的脸扳向亮处。察看过损坏的臼齿后,用手谨慎地按了按下颌。
“你不能打麻药了。”
“为什么?”
“因为牙床化脓了。”
镇长望了望他的眼睛。
“好吧。”他说,露出一丝苦笑。牙科医生没有说话。他把煮用具的浅口锅端到手术台上,用凉了的镊子把用具夹出来,动作还是不慌不忙。然后用脚尖把痰盂挪过来,又在脸盆里洗了手。做这一切时,他一眼也不看坐在椅子上的镇长。但是镇长却紧紧地用眼睛盯着他。
那是一颗下牙床上的智齿。牙科医生叉开双腿,用热乎乎的拔牙钳夹住臼齿。镇长双手抓着椅子的扶手,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脚上,觉得腰部一阵透心凉,但是他没有叹气。牙科医生只是扭动着手腕。他没有怨恨,更准确地说,他是怀着一种酸楚的心情说:
“中尉,你在这儿杀了二十个人了。”
镇长感到下牙骨上发出一阵咯吱声,他的双眼顿时涌满了泪水。但是直到确知牙齿拔下来他才舒了一口气。这时,他透过朦胧泪眼看见了拔下来的牙。在痛苦之中,他觉得那颗牙齿是那么古怪,他怎么也不理解那五个夜晚会使他受到那般折磨。他把身子俯向痰盂,嘴里喘着粗气,身上渗出了汗水。他解开了军衣扣,又伸手到裤兜里摸手帕。牙科医生递给他一块干净布。
“擦擦眼泪吧。”他说。
镇长擦了擦眼。他的痛苦减轻了。牙科医生洗手的时候,他看见了残破的天花板和一个落满灰尘、挂着蜘蛛卵和死昆虫的蜘蛛网。牙科医生一面擦手一面走回来。
“你要记住,”他说,“回去要用盐水漱口。”
镇长站起来,没精打采地行了个军礼,大步向门口走去,军服的扣子也没扣。
“给我记上账吧。”他说。
“给你还是给镇公所?”
镇长没有看他,关上门,在铁栅栏外面说:
“都一样!”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300篇》,有删改)
1.作者借由“镇长拔牙”事件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小鸟
(科威特)法赫德·杜威利
一辆市政洒水车正在市场里洒水作业。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为避开喷洒而出的水球,径直冲进了老人的店铺。
老人望着小心翼翼猫在天井中的少年,见他左手提着新衣服的边,从右手中垂下一根细线,线的另一端拴在一只小鸟的腿上。那只小鸟在尝试了各种逃跑的方式后,已经绝望地屈服于男孩的折磨之下了,它耷拉着脑袋,低垂着翅膀。每次汽车疾驰过男孩身旁,小鸟就像淋了一场毛毛雨,拍打着翅膀,重新尝试着逃生的努力,直到精疲力竭。接着,它便抬起头,转动脑袋,似乎对这场淋湿它全身的“雨水”感到诧异。它的羽毛湿湿地黏在一起,颤抖时,从羽毛的分际处显出红红的肉色。
老人开始仔细地打量这只可怜的小鸟,他感到仿佛有一只有力的手紧捏着他的心。老人不忍心再任由男孩儿继续折磨他的俘虏,他把男孩儿唤到身边,说:“小朋友,你能把这只小鸟卖给我吗?”
小孩儿似乎没听懂他在说什么,诧异地望着他。大人们要买小鸟?这令他颇感惊奇。他答道:“啊?好的。”
老人爱怜地捧着小鸟回到自己的铺子,用布为它擦去羽毛上的水和污泥,擦拭干净后,老人悲伤地发现小鸟的一只翅膀折断了,他便找来一根火柴棍绑在它受伤的翅膀上,为它接骨。
第二天早晨,却发现小鸟失踪了。老人不停地寻找,正在用力地拍打一个大洋铁罐,突然小鸟从铁罐中跳了出来。老人心中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快乐,好似一个长期离家远行的亲人又回到了身边。
这样几天过去了,老人一直精心照料着小鸟的翅膀。两周后,小鸟的伤口愈合了。老人为它拆开翅膀上的细线,取下火柴棍,用手托起小鸟的翅梢,对它说:“你现在自由了,我的朋友。啊……快飞吧!”小鸟从老人手里跳出来,却落在大铁罐的木塞上。它张开翅膀,又在老人面前垂落下。老人很诧异,盯着它说道:“难道你还飞不起来?过来让我瞧瞧哪里有毛病,老人两只手捧着小鸟,检查了一下它的翅膀,发现骨头没有接回原位,是他在接骨时搞错位了。因自己的过失而让小鸟受罪,老人感到如鲠在喉,又强忍住了泪水。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过了一年。这只折断翅膀的小鸟一直生活在瘸腿老人的铺子里,他们已经习惯了彼此陪伴的生活,但有时两者之间又会剑拔弩张,往往是老人被小鸟的顽皮嬉闹气得咬牙切齿。不时袭来的悲伤的情绪,使小鸟变得不再是主人喜爱的温顺安静的模样。那天,老人的诗人朋友带来一只灰色掺杂着几根暗红色羽毛的小鸟,它的腿上支着一根火柴棍。诗人把它放进老人的杂货铺,说道:“我从街上一个小男孩儿那里买了这只小鸟,你看它的腿断了,翅膀上的羽毛也被揪掉了,你就让它与你的小鸟一道过活吧,说不定它们能互相减轻对方所受的痛苦。”
两只小鸟面对面站着,愤怒地对望了一眼,旋即短兵相接地厮杀起来。开头几天,整个店铺都笼罩在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中。一个星期过去了,老人觉得两只小鸟间似乎开始出现了友好的关系。每当老人打开店铺的门,它们就齐声欢唱迎接他,然后一起落到老人肩头。“新客人”来了一个月以后,老人有一天发现它翅膀上的羽毛已经长全了,于是对着瘸腿的小鸟说:“朋友啊,你现在已经能够在空中飞翔了。我们交了这么些天的朋友,你想要离开我们了么吗?我想你不会的,你是我们的朋友,你说呢?”
第二天早晨,老人打开店铺,老人看到两只小鸟躲在长凳上,紧紧地依偎在一起,一看到老人就像往常一样欢叫着,热烈欢迎他。老人也如同每天早晨那般喂它们吃小麦和米粒,又把水盆添满,但是它们却不吃也不喝。老人开始观察起两只小鸟来,发现原来那只小鸟一步不离地紧紧跟随着它的伙伴,然后它们又一次依偎在一起。突然,瘸腿的小鸟张开翅膀在店铺里飞了一阵,像是最后一次向朋友告别似的,接着迅速穿过大门飞到了空中。
苦恼和愤怒同时向老人袭来,而那只小鸟则缩在罐子中间的角落里,它也张开了两只翅膀,任凭它们垂落在地上。老人依稀看到了小鸟眼角的泪水!
一天过去了。第二天,小鸟仍然忧伤不已,不吃不喝。第三天,当老人打开店铺时,发现小鸟已然离开尘世,身子躺在米篮当中,一动不动。
老人再也忍不住,流下了痛苦的眼泪。
(有删改)
2.作者有科威特“第一位小说家”之称,其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揭示独居老人生活状态这一社会现实的。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橱窗里的幸福
【意大利】莫拉维亚
(1)每天傍晚时分,退休的老公务员米隆内就带上体态肥胖的老伴儿埃尔米妮,以及已是青春年华但心情忧郁、脸色苍白的女儿乔万娜,到大街上去溜达。
(2)一家三口随着埃尔米妮笨重、蹒跚的步子,从他们居住的自由广场出发,沿着长长的安佐大街的人行道慢慢悠悠逛去,认真地欣赏每一家商店的橱窗。踱到复兴广场,便转向对面的人行道,仍然很仔细地观赏着商店的橱窗,折回到自由广场。
(3)这样的散步每次大约持续2小时,回到家恰好是晚饭时间。对于经济拮据、久已未有福分进电影院和咖啡店的米隆内一家来说,这种散步委实是他们生活中的唯一乐趣。
(4)有一天像往常那样,他们沿着安佐大街遛达。快走到复兴广场时,他们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被一家新开张的商店吸引住了。奇怪!这儿昨天分明还是一片尘上飞扬的破木栅,而今橱窗里射出炫目的光辉,使人难以瞧清楚陈列的商品。三人忙走几步,一言不发,在这家商店橱窗前摆下了半圆形的阵势。
(5)现在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出售的商品了——幸福。和世上所有人一样,米隆内一家对这种货物闻名已久,却至今未有缘真正见过。
(6)万万没有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在这家商店里,人人都可随意买到幸福了,好像买皮鞋、锅碗一样平常方便。米隆内一家三口在橱窗前伫立时流露出痴痴呆呆的神情,这确实是不难理解的。
(7)这家商店宽敞的玻璃橱窗,四周用华丽的大理石镶边,闪烁出异样的光彩;招牌、柜台是最摩登式样,所有的内部装饰都亮闪闪的。在橱窗里边,幸福犹如无数复活节的鸡蛋,花色繁多,品种齐全;每一只幸福的样品都附着精致的标签,上面用优雅的笔迹标明售价。
(8)终于,米隆内老头用长辈的口气,说:“唉,我……无论如何没有想到……”
(9)“为什么,爸爸?”女儿幼稚地问。
(10)老头儿有点生气了说道:“多少年了,我们听人说,意大利没有幸福,幸福在我们这儿供不应求,从国外进口又贵得要命……现在却突然开了一家专门出售幸福的商店。”
(11)“也许是发现了新的幸福产地。”女儿说。
(12)“什么新的产地?在哪里?”老头发火了,“不是一直向我们宣传什么意大利地下资源贫乏吗?没有石油,没有铁矿,没有煤炭,没有幸福……不,这样的事情瞒不了人的。你想想,要真是那样,报纸不早就吹开了。不,这一定是外国货。”
(13)“不过,”母亲温和地说,“这有什么不好呢?他们那里的幸福太多,而我们一点也没有,所以向我们输出……不是很平常的事吗?”
(14)老头子愤怒地耸了耸肩膀:“女人家的浅薄之见……如今大家在饿肚子……粮食是最急需的东西……不,太太,不能这样,才积累了这么一星半点的外汇,却糟蹋掉去换这种商品!”
(15)“可是幸福我们也需要啊。”女儿从旁提醒,“我多想买一个小小的幸福。”
(16)“走!”老头阴沉而又坚决地说道。
(17)埃尔米妮和乔万娜驯服地迈动了脚步。
(18)“乔万娜,我实在没有料到,你竟会这样放肄。”
(19)“为什么?爸爸。”
(20)“你也知道,像幸福这类货只有投机商人、大亨、百万富翁才买得起,一个小小的公务员无力也不该贪图幸福。你说你想买一个,这证明你至少是太无知了。再说,我们的房子是花钱租的,退休金总是到下月初才能领到。而你……唉!你一点儿也不知道体贴我,丝毫不懂人情世故。”
(21)女儿的眼睛慢慢润湿起来。母亲开始为女儿打抱不平:
(22)“你瞧,你这是干什么?你老是伤她的心。她年纪轻轻的,什么世面都没见过,想买个幸福,又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23)“自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可她的爸爸没有幸福也对付着过了一辈子,她没有幸福也照样能活下去。”
(24)他们走到了复兴广场。老头子一反惯例,硬要顺着原来的人行道走回去。再一次踱到幸福商店跟前的时候,他停了下来,久久地盯视着橱窗,然后断然说道:
(25)“你们可知道,我在想什么?这是假冒的商品!”
(26)“我昨天刚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是最小号的幸福在美国,价值数百美元……在这儿用这样低贱的价格出售,怎么可能呢?光运费也比这贵上好几倍。这是假的幸福,人造货,一点儿也不错。”
(27)“可是许多人都在购买。”母亲怯生生地说。
(28)“世上有什么东西不能拿来做买卖?买到家里过几天,他们就会后悔的。”
(29)散步在继续。乔万娜在悲伤地哽咽,可是她心里仍然坚持着:她需要幸福,纵然它是假的。
(有删改)
作家简介:阿尔贝托 莫拉维亚(1907-1990)是意大利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他以写实的笔法,通过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平常故事,揭示社会问题,触到了人的心灵深处。他的作品在意大利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小说第12段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分条简要回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照相机皮套
【保加利亚】登·伏拉迪米罗米
让人开心的可爱天气,我和好友一起去郊游拍照。当我们畅快地把自然界的植物们、动物们请进镜头之后,却不慎划坏了我的照相机皮套,我唯一的照相机皮套。
是的,我的照相机皮套坏了,我决定去配个新的。在当时,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值得讲出来的事情。我以为这件事,简单得像去客厅喝一杯白开水,简单得像打开冰箱取出一片面包。
我走进了一家店铺。它的招牌上写着:便民服务联合公司——皮革制作修理店,“便民”两个字的字号明显比别的字的字号放大了一倍。
“我能在您这儿定做一个相机皮套吗?”我问一位师傅。脸上尽可能地保持着谦和的微笑,虽然我觉得这件事易如反掌。
“不行。”那位师傅说,“制作相机皮套的全年任务我们已经完成了。但是其他种类的皮件任务,我们到现在还差一些。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为您定做一个狗项圈怎么样?”
“为什么要定做狗项圈呢?”
“因为制作项圈的定额我们还差得很多。我们可以为您制作一个优质的皮项圈。我们保证质量您会非常满意。”
“可是我没有狗啊,要皮项圈干什么?我只有一部照相机。”
“您真是死不开窍!”那位师傅有些着急了,“我们是给您做相机皮套,但在订单上要写上皮项圈。”我同意了,填写了订单。我不认为这有什么,甚至我为自己的善于变通而沾沾自喜。我决定找机会和朋友们分享,如果他们也需要买皮制品,或许会用得上。第二天,忽然有人按我的门铃。
“我是本区家狗防疫检查员。”一个头戴大壳帽、身穿制服的人站在我面前,“您的狗在哪儿?”
“我没有狗啊。”
“昨天,您在便民服务联合公司做了一个狗项圈。”检查员很明确地说出了上面的话。他眼皮不眨地盯着我,刺人的目光似乎洞察到我的内心活动,似乎用这种方法,他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一切信息。“只有这样办,我们检查站才能准确无误地查出没有登记过的狗。您给什么狗定做的皮项圈?”
“相机。”我老实地承认。
“‘相机’?我还从来没有碰到过叫这个名字的狗。不过,每一个主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愿望给狗取名。您的‘相机’是什么品种的?”
“雷依卡。”
“您可能是说拉依卡吧?”
“不,不是!是雷依卡。我已经对您说过,我并没有狗,只有一部相机。”
家狗防疫检查员做了个带有讽刺意味的鬼脸。
“您没有狗?这倒有趣了 那么您家里的哪一位需要皮项圈呢?您,还是您的家人?”
“我对您说了,只是相机需要。”我无可奈何地回答。
“相机戴狗项圈!”检查员恼怒地皱了皱眉头,“这像话吗?不要再胡搅蛮缠了!请您还是把狗找来,把罚款付了吧,因为您没有按时登记。”
我把照相机放在了桌子上。
“您还是这么固执!”检查员高声说,“这样的话,有您好受的!”
感觉自己的权威遭到了挑战,他怒气冲冲地走了。我随后也马上跑到了订货的店铺。
“请您把我的订单撤掉吧。”我向那位师傅请求道,“我也不要您退钱了,但请您通知本区家狗防疫检查站我没有狗。”
“行。”师傅说,“这样吧,我们给您修改一下订单,把狗项圈改成马嘴兜。在这方面我们的计划也完成得不太好。”
第二天,在我的门前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戴相同式样大壳帽的人。
“我是本区骡马防疫检查员。”他自我介绍说,“昨天,您订做了一副马嘴兜,但关于您养的马的情况我们还不太清楚。”
“我根本就没有马。”我无可奈何地摇着头。
检查员的目光在房间里环顾了一遍。
“问题很清楚,”他不慌不忙地说,“谁也不会在卧室里养马。我想知道马厩在哪儿。”
“我没有马厩。”
“那就是说您在大街上养马。这是违章的。”
“我对您说过了,我没有马。”
“马死了?”检查员平静地说,“您为什么不通知我们?死因是什么?马鼻疽,鼠疫,流感?或者是您把它杀死了,还是把病马赶到街上去了?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您知道这是违法的。您想象不出等待您的将是什么后果……”
就在那一刻,一种潜意识在我的身上发生了作用。就像有人把我身后拉的车卸了下来,把网住我的嘴的兜拿掉了。我靠近检查员,我不能在他管理的范围内被诬陷,受到无辜的指责,我斩钉截铁地说道:“尊敬的先生,我已经回答几遍了,我根本没有马,没有狗,也没有任何一只没登记过的动物。马嘴兜和狗项圈是我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才订做的。那个店在这两种产品上没有完成任务。我出于好心,决定帮助这些同志们。你们为什么要对我罚款呢?就因为我有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吗?”
“这太荒唐了!”骡马防疫检查员高声说。然后,他悄悄溜出了房门。
几天以后,我接到了皮革制作修理店让我去取货的通知单。他们递给我一个崭新的照相机皮套。“请您签字。”那位师傅把收据放在我面前。
我签了字,确认收到了一个狗项圈和一副马嘴兜……
(有删改)
4.本篇小说巧妙地运用讽刺艺术揭示了社会弊病,请结合小说具体情节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①牙医开始拒绝给镇长拔牙,对身为权力代表的镇长态度冷漠、厌恶,表现了民众与政府的不满;
②镇长扬言要打死牙医,专横残忍,可见社会的黑暗;
③镇长拔牙过程神情紧张,既是生理的反应,也是心理的反应,担心牙医乘机伤害他,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怨之深
③镇长把拔牙的私帐记在镇公所,并认为镇公所就是他的,他就是镇公所,反映了政府的腐败黑暗。
2.①小说通过老人对两只小鸟的如亲人般的关怀照顾,表现了老年人的慈祥仁爱和需要慰藉的内心。
②小说通过瘸腿小鸟的离去和断翅小鸟的悲剧结局,映照了老年人晚年因亲人相继离去后缺乏陪伴的孤独的生活状态。
③小说通过一个在城市中独守店铺的无名老人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独居老人这一社会群体内心精神生活的关怀。
3.①生活贫困;
②意大利政府利用报纸等新闻媒体钳制民众思想,欺骗民众,扼杀民众对幸福追求的权利;
③表现了意大利民众对现状的强烈不满。
4.①皮革制作修理店的招牌上,“便民”两个字格外显眼,但之后的一系列事情证明“便民”不便民。讽刺了只喊口号、不做实事的社会弊病。
②因为任务完成情况,定做照相机皮套却在订单上写狗项圈或马嘴兜;两位检查员的到访使造假被发现,但结果“我”还是收到了新的照相机皮套。讽刺了形式主义盛行的社会弊病。
③家狗防疫检查员的询问和骡马防疫检查员的询问这两处情节,讽刺了机械教条、简单事情复杂化的社会弊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