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第271期)文化知识篇120个文言实词习题化记忆清单(三)五组41.间(1)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出师表》(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赤壁赋》(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曹刿论战》(5)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琵琶行》(6)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________《鸿门宴》(8)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42.见(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________《劝学》(2)项伯即入见沛公________《鸿门宴》(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________《游褒禅山记》(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________《师说》(7)有不见者,三十六年________《阿房宫赋》(8)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9)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________《滕王阁序》43.解(1)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________《满井游记》(2)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________《公输》(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师说》(4)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________《师说》(5)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________《隆中对》(6)好读书,不求甚解________《五柳先生传》(7)解衣欲睡,月色入户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44.就(1)金就砺则利________《劝学》(2)连辟公府不就________《张衡传》(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轲自知事不就________《荆轲刺秦王》(5)荆轲遂就车而去________《荆轲刺秦王》(6)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________《隆中对》(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____《过故人庄》(8)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________《陈情表》45.举(1)举类迩而见义远________《屈原列传》(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________《陈涉世家》(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________《张衡传》(4)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________《庄暴见孟子》(5)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鸿门宴》(6)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________《孔雀东南飞》(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________《过秦论》(8)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阿房宫赋》46.绝(1)而绝秦、赵之欢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桃花源记》(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劝学》(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赤壁赋》(6)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公输》(7)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________《口技》(8)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______《蜀道难》(9)口占一绝,为君送行________《长亭送别》(10)绝云气,负青天________《逍遥游》(11)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________《口技》47.堪(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雨霖铃》(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________《蜀相》(4)众不能堪,抶而仆之________《五人墓碑记》(5)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________《虞美人》(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________《声声慢》48.克(1)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________《祭十二郎文》(2)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论语》(3)彼竭我盈,故克之________《曹刿论战》(4)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________《隆中对》49.类(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兰亭集序》(2)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________《项脊轩志》(3)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________《公输》(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________《核舟记》50.怜(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____《阿房宫赋》(2)小姐之意差,张珙更敢怜谁________《长亭送别》(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________《渡荆门送别》(4)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________《陈涉世家》(6)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________《长恨歌》六组51.弥(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________《六国论》(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________《离骚》52.莫(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赤壁赋》(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______《蜀道难》(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________《赤壁赋》(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游褒禅山记》(5)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________《琵琶行并序》53.乃(1)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2)今君乃亡赵走燕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________《师说》(4)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5)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6)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鸿门宴》(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________《陈涉世家》(8)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____《示儿》54.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________《兰亭集序》(2)未登程先问归期________《长亭送别》(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陈情表》(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陈太丘与友期》(5)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________《陈涉世家》55.内(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________《鸿门宴》(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兰亭集序》(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离骚》(5)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________《阿房宫赋》(6)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7)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________《过秦论》56.奇(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________《游褒禅山记》(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________《张衡传》(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________《六国论》(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_______《与朱元思书》(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伤仲永》(6)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________《孔雀东南飞》(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核舟记》57.迁(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________《琵琶行并序》(2)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________《张衡传》(3)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________《琵琶行 并序》(4)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________《兰亭集序》(5)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六国论》58.请(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子犯请击之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________《五人墓碑记》(4)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________《滕王阁序》59.穷(1)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________《逍遥游》(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赤壁赋》(3)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________《滕王阁序》(4)复前行,欲穷其林________《桃花源记》(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________《滕王阁序》(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________《逍遥游》(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滕王阁序》(8)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________《祭十二郎文》(9)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60.去(1)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________《项脊轩志》(2)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________《鸿门宴》(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4)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________《琵琶行》(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________《琵琶行》(6)吾其还也。亦去之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8)脱身独去,已至军矣________《鸿门宴》41.答案:(1)中间,期间 (2)量词,房屋的间数 (3)区间,两者或几者之间的地方 (4)参与 (5)间关:形容鸟声婉转 (6)表时间,有时,偶然 (7)从小路 (8)其间,同时42.答案:(1)看见 (2)拜见,会见 (3)召见,接见 (4)看见的东西 (5)叩见,朝见 (6)看得出 (7)见面,相见(8)(自己)被…… (9)观察43.答案:(1)融解,融化 (2)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3)解答 (4)理解,懂得 (5)解释 (6)理解 (7)解开(衣服)44.答案:(1)靠近,引申为“磨” (2)赴任,就职 (3)靠近,接受 (4)完成,达到目的,成功 (5)登上,走上 (6)前往 (7)欣赏 (8)接受职位,上任45.答案:(1)举出,提出 (2)发动,举行 (3)推荐,推举 (4)全,皆 (5)尽 (6)发言 (7)并吞 (8)被攻占,被占领46.答案:(1)断绝 (2)消除 (3)隔绝,阻绝 (4)横渡 (5)断,消失 (6)穷尽 (7)消失 (8)翻越,跨越 (9)绝句,格律诗的一种体式 (10)超脱 (11)极点47.答案:(1)经得起,忍受 (2)能够,可以 (3)能够,可以 (4)忍受 (5)经得起,承受 (6)能够,可以48.答案:(1)能够 (2)克制 (3)战胜 (4)战胜49.答案:(1)种类 (2)像 (3)类推 (4)像50.答案:(1)复合词,可惜 (2)爱恋 (3)怜爱 (4)可叹 (5)爱戴 (6)复合词,可爱51.答案:(1)愈加 (2)更加52.答案:(1)没有 (2)不能 (3)不要 (4)没有谁 (5)不要53.答案:(1)才 (2)却 (3)竟然 (4)于是,就 (5)才 (6)才 (7)是,表判断 (8)你的54.答案:(1)至,及 (2)日期 (3)(jī)期服,穿一周年的丧服 (4)约定 (5)期限55.答案:(1)通“纳”,接纳,使进入 (2)与“外”相对 (3)里面 (4)内心 (5)时间的范围内 (6)空间的范围内(7)在内部,对内,常指国内、朝廷内56.答案:(1)罕见的 (2)以……为奇,惊异 (3)优异的,卓越的,不平常的 (4)奇异的,奇特的 (5)以……为奇,认为……很奇异 (6)好、佳、宜 (7)零数,多一点57.答案:(1)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贬官 (2)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3)调动官职,也指降职 (4)变更,变易 (5)复合词,迁灭,灭亡58.答案:(1)请求,请求别人做某事 (2)请求 (3)请示 (4)请求59.答案:(1)穷尽,无边无际 (2)穷尽,枯竭 (3)穷尽,走到尽头 (4)极尽,走到尽头 (5)不得志,困顿 (6)偏僻,荒凉 (7)消失 (8)完,结束 (9)穷尽,极尽,走到尽头60.答案:(1)离开 (2)(空间上)距离 (3)前往,向……去,表动作趋向 (4)“去来”,偏义复词,偏“去”,走了以后 (5)过去的 (6)离去 (7)离开 (8)逃脱作文素材篇作文素材|时文选粹(二)5、天府评论:致敬忠诚爱国报国的航天英雄逐梦九天数十载,中国人“上九天揽月”“手可摘星辰”的航天梦,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每一次的升空,满载希望,每一次的归来,举世瞩目,星空浩渺无垠,探索永无止境,英雄,再出征!(6月5日 新华社) 他们是心怀祖国英雄。细微之处彰显航天英雄的爱国之心,神舟十四号三人组昂扬出征,他们与出征太空的每一位航天英雄一样,都是“感觉良好”,在进舱前他们微笑着面对镜头,指令长陈冬向左臂的国旗竖起大拇指、点赞,二度出征太空的刘洋敬礼、比心,首次出征太空的蔡旭哲招手致意……这一个个小手势,感人至深,表达出他们祖国在心中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更表达出他们以满格的信心、满血的状态、满分的表现完成任务,为国争光的坚定决心。 他们是立志报国的英雄。从普通青年成为空军飞行员、中国航天员,一路走来,心中都有一个目标——飞向更高更远的太空。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太空,25岁的陈冬就产生了“我能不能飞得再高点”的想法。2009年5月,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启动,刘洋闻讯报名,她就表示:“我渴望飞得更高。”首次出征太空的航天员蔡旭哲,十二年如一日,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如今终于如愿。立志报国,心怀目标,注定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他们是忠诚爱国的英雄。从成为航天员那一刻起,就代表着一个团队,整个国家,身上也有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使命,“别人看到我们在飞船内,操作自如,看着容易。其实,背后的付出是非常多的。”在神舟十四号三人组出征前,指令长陈冬的一席话语,可以说是所有中国航天员忠诚爱国的内心表白,这也是中国航天员的精神所在,他们牺牲小家为大家,因此也才有了中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 航天事业是勇敢者的事业,每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每一次航天英雄的出征,都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那是对英雄崇高的致敬。我们坚信,他们一定能够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6、知网向个人提供查重服务,毕业论文何须“亲子鉴定”每年的毕业季,忙碌的不仅仅是应届毕业生,也包括那些与服务毕业生相关的产业,比如论文查重。在2022年度毕业论文查重即将告一段落时,知网的一则公告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6月12日,知网发布公告:即日起,中国知网向个人用户直接提供查重服务。此前,知网查重仅限于机构的管理流程,不向个人销售。知网的这个决定在社交媒体上吸引了许多用户的热烈讨论。然而,大多数人关注的是知网降价的时间节点问题,新老毕业生吐槽的是价格问题,声言多次购买毕业论文查重的用户不在少数。由此带出的问题是:现在的毕业生为何热衷于自费查重?按照常理,自己写的毕业论文中究竟引用了他人多少观点,作者应该心知肚明。稍微估计一下,也该推测出来论文的重复率。在参加学校组织的论文查重前先行自费去查重,暴露出的问题是作者分不清毕业论文中哪些是自己的原创文字,哪些是引用或摘录他人的文字。说得直白点,无非是自费查重者将粘贴复制成为一种习惯,当论文脱稿后面临学校的论文原创性监督之时,他们自己心里没底,不得不花钱鉴定。在这里,查重机构变成了毕业论文的“亲子鉴定”机构,申请查重者买的是论文DNA的归属主体。当然,对于查重标出的重复内容,论文作者可以“精准洗稿”,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他人的思想观点。查重热,表面上看是为了顺利毕业,实质上是论文的原创性严重不足的深层问题。再向前推论,反映出部分在校生的学风端正与否的问题。一个认真对待学业、对待毕业论文写作的应届生,在论文写作前必然重视独立思考,通过学位论文写作提升自己的能力,达到申请学位的真实水平。相反,把毕业论文当作没法躲过的一道坎儿,为毕业要求的规定动作被动撰写论文,将搜集到的文献当作自己毕业论文的主要“建筑材料”。惰性十足的作者,甚至干脆将粘贴复制当作论文速成的手段。这样的“论文”,自然连写作者自己都分不清哪些是原创哪些是拾的他人的“麦穗”。求助查重机构的服务也就顺理成章了。学风不端正,客观上成就了毕业论文查重这个产业,也成为相关机构的“财源”之一。从这个角度说,除了在网上吐槽知网如何狂赚查重者的钱,还应该反思一下造成论文查重热的根源。如果大多数毕业生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少壮不努力”,临近毕业答辩才将查重机构当作临时紧抱的“佛脚”,希望其指明洗稿的路子,相信他们就该重视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而不用去反复自行查重。相反,这样的“产业”越大越强,从一个侧面越是表明高校学风存在问题。要让服务毕业生的这类生意门庭冷落,靠的不只是期待服务机构的降价而是真正端正学风。在校学习期间踏踏实实读书写作,这才是顺利毕业最好的“护身符”。7、让青春在书香中绽放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应当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为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读书是培育心智、锻造本领的重要方式。身处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人们需要掌握的技能不断增多,读书学习的紧迫性更加凸显。广大青少年要形成爱读书的自觉,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过硬本领成就精彩人生。爱读书必须读好书。做到开卷有益,要重视阅读名篇佳作,汲取真知灼见。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书籍,能点亮智慧之光,引领人生之路,让人受益终生。何谓好书?好书是有品质的书,在各自领域专业可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好书是有内涵的书,不仅能增知识、长见闻,而且有助于净化心灵,塑造优秀品质;好书是适合自己的书,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结构,提供恰如其分的知识养分,让学习事半功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如何挑选好书是一门学问,需要练就一双“慧眼”,避免浪费光阴。读书是青少年的必备功课。做好这门功课不仅要有明确目标,还需要掌握有效方法,做到善读书。其一,“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读书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要遵循学习规律,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其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是一个不断思考、提升认知的过程,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相结合,通过动脑将书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其三,“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学到的知识最终要运用于实践,要坚持阅读和实践相统一,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书本所学用于解决问题。为青少年读书创造良好的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逐步升温,“书香中国”引领风尚,一系列优秀出版物相继推出,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群体开设的读书会、大讲堂等活动,引导更多年轻人将读书作为生活方式。下一步,应推动学校创新教育方法、学习形式,搭建更好阅读平台;号召家庭更好营造阅读氛围,打造书香之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提升阅读活动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更好满足阅读需求,提供更多读书指导,才能为青少年铺就读书成才的大道。数字时代,读电子书、听有声书成为新的阅读风尚。对于青少年而言,书的载体在变,阅读形式在变,但学习规律不会变化,需要一点一滴积累,需要用心用情投入。让浓浓书香引领更多年轻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更多幼小树苗必将在知识的浇灌下成长为参天大树,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期许。8、年轻人追捧的后备厢经济不仅是摆地摊俏皮可爱的布艺招牌,早C(咖啡)晚A(酒)的灵活搭配,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创产品……后备厢一打开,另有乾坤。最近,后备厢经济成为一种新兴业态。不管是在开往城市远郊的公路边,还是城市开放的集市空间,都能看到一些年轻人支开后备厢,摆好二维码,怡然自得地经营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商业小天地。虽说都是摆摊,但是与传统的流动商贩相比,后备厢经济不管是在经营人群还是服务风格上都有所区别。很多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想在闲暇时间做一些小生意,作为一份收入补充。“后备厢模式”移动便捷、运营较轻盈的特点,只要遵守相关的规定,刚好能够满足这类群体的需要。这也使得后备厢经济自带青年属性和“潮”的姿态。很多时候,他们不止于追求简单的物美价廉,而是颇具巧思地为商品赋予更多文化感和体验感。于是,在经济收益之外,充满活力的街区文化和社会互动也自然生发出来。这让我想起了一位朋友摆摊卖茶的经历。当时,她看到当地正在筹划一个传播乡村美学的周末市集,一直想要来一场商业奇遇的内心便蠢蠢欲动。最终,她决定支个茶摊,就卖源自北宋的擂茶。在她的带动下,全家都行动起来,妈妈请认识的书法家题写茶幡和擂茶介绍,外公主动帮她去打山泉水,她则负责准备各类原材料。他们的小茶摊终于有模有样地办了起来,招待了不少新朋旧友。在银行工作的她,工作虽然稳定,却也少了些波澜。在她眼里,摆摊不仅是为了经济收益,更是在分享美好的生活方式,体会开放交流的感觉。就像她在朋友圈里写的:“小时向往古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于是借着市集的机会,尝试将‘客厅’摆于乡野里,听风,听鸟鸣,听游人嬉戏;擂茶,观山水,与友人相会。”在这场市集中,有更多人了解了擂茶这种古老的文化,有诗人、网络主播等形形色色的游客与他们交流,父母见识了年轻人的新玩法,连年迈的外公外婆都通过这场活动交到了“忘年交”。朋友的这一经历,可以成为我们观察年轻人新型摆摊方式的生动样本。一是它实现了经济模式和商品品类的创新升级,提供了更加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选择。除了别具一格的擂茶茶水摊,不管是名称特别的自制特调咖啡,还是用心设计的蛋糕点心,都为顾客提供了同质化商品之外的新选择。对于有心以此为副业,甚至有创业计划的年轻人来说,这种试错成本低、灵活度高的轻量运营方式更加友好。二是它脱离了简单纯粹的交易逻辑,更具文化附加值,更有消费体验感。以朋友的茶水摊为例,顾客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喝着传承千年的古老茶水,看着“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这一赏心悦目的手写诗句,也会有种忘却时间和烦恼的惬意感。三是它充满人情味,为陌生人创造着彼此熟识、交互的友好场域。与“买后即走”的传统消费方式不同,新型摆摊模式由于创意度高,往往能够吸引不少顾客流连驻足。很多时候,购买商品的行为本身可以成为一种媒介,人们借此进行交谈,了解创意商品背后的故事,分享彼此对茶文化、咖啡文化的理解,甚至能因此成为朋友。这就是后备厢经济的乐趣所在:它跟经济有关,却又不止于经济。实战训练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的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因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因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欧阳修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明代画论专家李贽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究竟什么样的画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话给我们很好的启迪,他说:“世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很明显,可居、可游的画境,是笃爱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达出理想居住之境的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摘自刘沛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是与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异曲同工的。B.《诗经硕鼠》中表现的“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C.陶渊明追求的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园诗,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D.山水画若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画家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从海德格尔的名言写起,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较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这一观点。B.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智慧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C.文章第三段从山水田园诗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的角度,具体论述了古代中国人对“诗意栖居”的理想的追求。D.文章第四段是从山水画可居可游的画境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的角度来充分表达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诗经硕鼠》《桃花源记》《千里江山图》等成功的诗画作品,就不容易证明中国人几千年来拥有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B.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同时也直接证明了山水画能够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C.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居可游之境,与古代众多村居图的居住胜境一样,都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D.“诗意栖居”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人居理想,人们会借助山水田园诗、山水画来表达对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的理想。答案与解析篇1.C(A偷换概念,应该是“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与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的栖居”异曲同工/B不合文意“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有误,原文“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D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山水画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是针对整幅画的画境而言)2.B(不合文意,原文《诗经》“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3.B范围扩大(原文“可居、可游的画境,是笃爱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可知“可居、可游”的山水画才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