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年物理中考30个亮点难点专题查缺补漏专题08 航天航空与经济发展的中考物理1. 中国航天从“天宫”建站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羲和”追日,一步步迈进探索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下列星球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A. 地球 B. 月球 C. 火星 D. 太阳2.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的霍尔推力器腔体,采用了氮化硼陶瓷基复合材料,该材料具备耐热耐蚀性、低密度、高强度、易加工、绝缘性能好等优点。关于该材料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发电机线圈内芯 B. 该材料可减轻卫星的质量,降低发射成本C. 该材料可用于制作宇宙飞船的外壳 D. 该材料可用于制造飞机的零部件3. 2022年3月23日,中国第一位“空间老师”王亚平再度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授课。空间站与地面之间信息传递是依靠( )A. 激光 B. 次声波 C. 超声波 D. 电磁波4. 2022年6月5日,长征2F火箭顺利将载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飞船送入预定轨道,飞船变轨后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B. 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飞船仍然具有惯性C. 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核心舱里做实验时,仍然可以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5.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减速下降过程中( )A. 动能增加 B. 重力势能增加 C. 机械能增加 D. 机械能减少6.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唱红歌”比赛。同学们正在认真排练,校园里传出阵阵“洪亮”的歌声,这里的“洪亮”主要是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频率 D.音调7. 保护环境是全球性重大课题,下列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最小的是( )A. 煤炭 B. 木柴 C. 太阳能 D. 石油8.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用知识为滇西北山区女孩创造美好未来,如图,张老师带领师生宣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师生宣誓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C. 师生的声音音色相同 D. 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速度很大9. 我国在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中,重视环境保护和新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废旧电池可以随意丢弃B. 太阳能既可以转化为内能,也可以转化为电能C. 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D. 积极利用绿地和湖泊加快城市建设10. 我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到居民小区劳动。“小广告”粘在建筑物上不易被清除掉,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用钢丝球清除“小广告”,过了一会儿钢丝球发热,这是通过______方式改变内能的,其能量转化方式与热机中的______冲程相同。11.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相互配合进行了授课。如图乙所示是王亚平老师正抛出“冰墩墩”,如图甲所示是“冰墩墩”向叶光富老师运动的情境:(1)以空间站为参照,王亚平老师抛出的“冰墩墩”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王亚平老师抛出的“冰墩墩”直观展示了它________(选填“具有”或“没有”)惯性;(3)在地面上水平抛出“冰墩墩”,由于重力作用,会改变它的________,使其沿曲线运动到地面。12. 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运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问一号相对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B.天问一号相对火星处于静止状态C. 天问一号通过声波将信息传回地球D. 天问一号通过电磁波将信息传回地球13.今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和地面通讯通过的是( )A. 红外线 B. 超声波 C. 次声波 D. 电磁波14. 如图是由飞船和核心舱等组合而成的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时的示意图,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载人飞船是______的。2022年3月23日王亚平等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开设了第二次“空中课堂”,他们是利用_______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实现天地通话的。15. 图所示的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时的情境。打开降落伞后,若返回舱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可看作是竖直向下的匀速运动,则关于返回舱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返回舱的动能不变 B. 返回舱的重力势能不变C. 返回舱的机械能不变 D. 返回舱所受重力不做功16. 2022年4月16日,摘星妈妈王亚平和航天员耀志刚、叶光富三人乘坐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下列关于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返回舱下落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 返回舱加下落过程中其动能增大C. 返回舱下落过程中与大气摩擦,外表面温度升高,其内能增加D. 返回舱下落过程中,航天员相对地球是运动的17.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减速下降过程中( )A. 动能增加 B. 重力势能增加 C. 机械能增加 D. 机械能减少18. 图所示的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时的情境。打开降落伞后,若返回舱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可看作是竖直向下的匀速运动,则关于返回舱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返回舱的动能不变 B. 返回舱的重力势能不变C. 返回舱的机械能不变 D. 返回舱所受重力不做功19.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箭发射前内能为零 B. 火箭的燃料热值大C. 火箭燃料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D. 加速升空过程中火箭的机械能增大20. 2022年6月5日,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关于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的燃料热值较小B. 大量“白气”涌向四周是扩散现象C. 燃料燃烧时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D. 燃气主要通过热传递使周围的空气内能增大21.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如图所示,起飞前以发射塔架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_的。航天员在太空依靠________与地面通信。22. 2022年6月5日,“神州十四号”火箭发射成功,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________较大;火箭向下喷射燃气获得推力加速上升,是________能转化为机械能。23.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24.2019年1月3号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析月球车“玉兔二号”顺利抵达月背表面如图所示,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展开探测工作。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月球车是利用超声波与地面保持联系的B.太阳能帆板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红外成像光谱可调查月表物质成分,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D.“玉兔二号”的轮子做的较为宽大是为了减小对月表的压力25.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 )A.嫦娥四号 B.月球表面C.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 D.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年物理中考30个亮点难点专题查缺补漏专题08 航天航空与经济发展的中考物理1. 中国航天从“天宫”建站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羲和”追日,一步步迈进探索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下列星球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A. 地球 B. 月球 C. 火星 D. 太阳【答案】D【解析】根据生活常识可知,地球的直径为12756km,月球的直径约3476.28km,火星的直径为6779km,太阳的直径为1392000km,综上可知,太阳的直径最大,因此星球空间尺度最大的是太阳,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的霍尔推力器腔体,采用了氮化硼陶瓷基复合材料,该材料具备耐热耐蚀性、低密度、高强度、易加工、绝缘性能好等优点。关于该材料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发电机线圈内芯 B. 该材料可减轻卫星的质量,降低发射成本C. 该材料可用于制作宇宙飞船的外壳 D. 该材料可用于制造飞机的零部件【答案】A【解析】A.发电机线圈内芯需要是良好的导体,而该材料缘性能好,故A错误,符合题意;B.该材料低密度,根据可得,相同体积,使用该材料质量更小,所以该材料可减轻卫星的质量,降低发射成本,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该材料耐热耐蚀性和高强度,所以可用于制作宇宙飞船的外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该材料低密度、高强度,所以可用于制造飞机的零部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3. 2022年3月23日,中国第一位“空间老师”王亚平再度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授课。空间站与地面之间信息传递是依靠( )A. 激光 B. 次声波 C. 超声波 D. 电磁波【答案】D【解析】空间站在太空,太空是真空,次声波和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传递是依靠电磁波中的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的,并不是用激光,故ABD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4. 2022年6月5日,长征2F火箭顺利将载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飞船送入预定轨道,飞船变轨后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B. 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飞船仍然具有惯性C. 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核心舱里做实验时,仍然可以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答案】D【解析】A.火箭升空过程中,火箭速度增大,高度增大,因此动能和势能都增加,即机械能增大,而消耗了燃烧,因此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而质量与位置无关,因此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质量不变,飞船仍然具有惯性,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飞船相对于核心舱是静止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航天员在核心舱里做实验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无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故D错误,D符合题意。5.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减速下降过程中( )A. 动能增加 B. 重力势能增加 C. 机械能增加 D. 机械能减少【答案】D【解析】返回舱在减速下降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小,动能变小,所以机械能减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6.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唱红歌”比赛。同学们正在认真排练,校园里传出阵阵“洪亮”的歌声,这里的“洪亮”主要是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频率 D.音调【答案】A【解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听声能辨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校园里传出阵阵“洪亮”的歌声,这里的“洪亮”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大。【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是声现象重要的知识点,但难度不大,容易解答。7. 保护环境是全球性重大课题,下列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最小的是( )A. 煤炭 B. 木柴 C. 太阳能 D. 石油【答案】C【解析】ABD.煤炭、木柴、石油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甚至有毒气体会污染环境,故ABD不符合题意;C.太阳能使用过程中没有废气等产生,不会污染环境,故C符合题意。故选C。8.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用知识为滇西北山区女孩创造美好未来,如图,张老师带领师生宣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师生宣誓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C. 师生的声音音色相同 D. 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速度很大【答案】B【解析】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师生宣誓的声音是由师生们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音色是由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人的声带结构不同,音色也不相同,故C错误;D.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B。9. 我国在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中,重视环境保护和新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废旧电池可以随意丢弃B. 太阳能既可以转化为内能,也可以转化为电能C. 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D. 积极利用绿地和湖泊加快城市建设【答案】B【解析】A.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故A错误;B.太阳能热水器把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C.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D.绿地和湖泊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能为了城市建设而减少绿地和湖泊,故D错误。10. 我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到居民小区劳动。“小广告”粘在建筑物上不易被清除掉,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用钢丝球清除“小广告”,过了一会儿钢丝球发热,这是通过______方式改变内能的,其能量转化方式与热机中的______冲程相同。【答案】 引力 做功 压缩【解析】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小广告”粘在建筑物上不易被清除掉,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清除“小广告”时,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内能的。四冲程热机工作循环中,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能量转化方式与热机中的压缩冲程相同。11.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相互配合进行了授课。如图乙所示是王亚平老师正抛出“冰墩墩”,如图甲所示是“冰墩墩”向叶光富老师运动的情境:(1)以空间站为参照,王亚平老师抛出的“冰墩墩”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王亚平老师抛出的“冰墩墩”直观展示了它________(选填“具有”或“没有”)惯性;(3)在地面上水平抛出“冰墩墩”,由于重力作用,会改变它的________,使其沿曲线运动到地面。【答案】 运动 具有 运动状态【解析】(1)抛出的“冰墩墩”相对于空间站的位置在改变,故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冰墩墩”相对于空间站是运动的。(2)在空间站中抛出的“冰墩墩”在沿着原来抛出的方向一直做近似匀速运动,这说明了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3)在地面上抛出“冰墩墩”,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处于非平衡状态,不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会沿曲线运动到地面,它的运动状态在改变。12. 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运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问一号相对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B.天问一号相对火星处于静止状态C. 天问一号通过声波将信息传回地球D. 天问一号通过电磁波将信息传回地球【答案】D【解析】A.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运行过程中,是在做曲线运动,故A错误;B.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运行过程中,以火星为参照物,天问一号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相对火星处于运动状态,故B错误;CD.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传播速度快,所以天问一号通过电磁波将信息传回地球,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3.今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和地面通讯通过的是( )A. 红外线 B. 超声波 C. 次声波 D. 电磁波【答案】D【解析】A.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大气是不均匀的,光不能沿直线传播,不容易传到地面,故A不符合题意;BC.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故BC不符合题意;D.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航天员与地面之间的通讯是依靠电磁波完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14. 如图是由飞船和核心舱等组合而成的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时的示意图,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载人飞船是______的。2022年3月23日王亚平等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开设了第二次“空中课堂”,他们是利用_______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实现天地通话的。【答案】 静止 电磁波【解析】天和核心舱与神舟载人飞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载人飞船是静止的。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航天员在空间站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可以利用电磁波实现天地通话的。15. 图所示的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时的情境。打开降落伞后,若返回舱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可看作是竖直向下的匀速运动,则关于返回舱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返回舱的动能不变 B. 返回舱的重力势能不变C. 返回舱的机械能不变 D. 返回舱所受重力不做功【答案】A【解析】A.因为返回舱是匀速运动,且质量未改变,所以返回舱的动能不变,故A正确;B.返回舱的质量未变,但其高度在不断减小,所以返回舱的重力势能变小,故B错误;C.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D.重力竖直向下,返回舱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返回舱所受重力做功,故D错误。故选A。16. 2022年4月16日,摘星妈妈王亚平和航天员耀志刚、叶光富三人乘坐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下列关于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返回舱下落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 返回舱加下落过程中其动能增大C. 返回舱下落过程中与大气摩擦,外表面温度升高,其内能增加D. 返回舱下落过程中,航天员相对地球是运动的【答案】A【解析】A.返回舱下落过程中,高度减小,速度变大,质量不变,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错误,符合题意;B.返回舱加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大,质量不变,所以其动能增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返回舱下落过程中与大气摩擦,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外表面温度升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返回舱下落过程中,航天员相对地球的位置不断的变化,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7.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减速下降过程中( )A. 动能增加 B. 重力势能增加 C. 机械能增加 D. 机械能减少【答案】D【解析】返回舱在减速下降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小,动能变小,所以机械能减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8. 图所示的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时的情境。打开降落伞后,若返回舱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可看作是竖直向下的匀速运动,则关于返回舱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返回舱的动能不变 B. 返回舱的重力势能不变C. 返回舱的机械能不变 D. 返回舱所受重力不做功【答案】A【解析】A.因为返回舱是匀速运动,且质量未改变,所以返回舱的动能不变,故A正确;B.返回舱的质量未变,但其高度在不断减小,所以返回舱的重力势能变小,故B错误;C.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D.重力竖直向下,返回舱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返回舱所受重力做功,故D错误。故选A。19.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箭发射前内能为零 B. 火箭的燃料热值大C. 火箭燃料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D. 加速升空过程中火箭的机械能增大【答案】D【解析】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火箭发射前也有内能,故A错误;B.相比于我国目前最新的火箭采用的液氢作为燃料,长征二号火箭采用的偏二甲肼燃料的热值并不是很大,故B错误;C.火箭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高温高压燃气推动火箭上升,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整个过程中有能量损失,只有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D.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火箭在加速升空过程中,速度和高度都变大,所以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变大,机械能变大,故D正确。故选D。20. 2022年6月5日,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关于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的燃料热值较小B. 大量“白气”涌向四周是扩散现象C. 燃料燃烧时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D. 燃气主要通过热传递使周围的空气内能增大【答案】D【解析】A.运载火箭的燃料一般选择热值比较大的,这样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可以释放更多的热量,故A错误;B.“白气”属于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而扩散是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所以大量“白气”涌向四周不是扩散现象,故B错误;C.火箭发射升空时,首先燃烧燃料,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故C错误;D.喷出燃气时,会释放大量热量,主要通过热传递使周围的空气内能增大,故D正确。故选D。21.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如图所示,起飞前以发射塔架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_的。航天员在太空依靠________与地面通信。【答案】 静止 电磁波(或无线电波或无线电)【解析】起飞前飞船相对于发射塔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起飞前以发射塔架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航天员在太空中便是利用电磁波与地面通信的。22. 2022年6月5日,“神州十四号”火箭发射成功,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________较大;火箭向下喷射燃气获得推力加速上升,是________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 热值 内【解析】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比较大,相同质量的燃料,液态氢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多。火箭向下喷射燃气获得推力加速上升,是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实现了火箭升空。23.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答案】A【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需要媒介,真空不能传声。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故选:A。24.2019年1月3号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析月球车“玉兔二号”顺利抵达月背表面如图所示,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展开探测工作。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月球车是利用超声波与地面保持联系的B.太阳能帆板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红外成像光谱可调查月表物质成分,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D.“玉兔二号”的轮子做的较为宽大是为了减小对月表的压力【答案】AD【解析】(1)卫星信号都是通过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的;(2)玉兔号月球车上太阳能帆板的作用是为月球车提供能量,根据能量守恒,能量的来源只能是太阳能,故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叫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4)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面积有关。A.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因此月球车把月球上获取的信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地球上;故A错误;B.太阳能帆板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C.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故C正确;D.玉兔二号的轮子比较宽大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月球表面的压强,故D错误。25.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 )A.嫦娥四号 B.月球表面C.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 D.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答案】B【解析】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以嫦娥四号、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为参照物,嫦娥四号与它们之间均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对于月球表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所以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月球表面。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8 航天航空与经济发展的中考物理(原卷版) .doc 专题08 航天航空与经济发展的中考物理(解析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