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学案(含答案)2023届高中思想政治时政热点二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学案(含答案)2023届高中思想政治时政热点二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多位专家表示,相关举措将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推动产业发展。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配套举措和设施,推动新能源汽车持续跑出发展“加速度”。
  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启动
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力争达到80%;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明确,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在完善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支撑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政策标准法规完善等方面积极创新,先行先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吴松泉认为,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是促进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加快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以公共领域车辆为突破口加快全面电动化“一举多得”。一是加快转型升级、带动绿色消费,二是带动技术发展、提升创新能力,三是促进节能减排、助力环境改善。
  一些业界人士同时认为,这是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出以后,通过扩大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保持发展势头的有力举措。
多维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深圳,公园接驳巴士被市民称为“小黄鱼”,双层观光巴士被叫作“红胖子”,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巡游出租车被称为“深圳蓝”……纯电动公共交通车辆已成为深圳一道靓丽风景线。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深圳共在900多条公交线路上投入了纯电动公交车15896辆,实现公交100%纯电动化;年均节约34.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量135.3万吨。
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将从多维度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认为,目前,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整体渗透率不足9%,其中新能源货车仅为7%左右,通知指出部分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力争达到80%,对试点城市的工作开展提出了较高要求。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开展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的试点将实现“补短板”的重要作用。过去,公共领域电动车成本高、价格贵,现在国家大力推动、积极发展,市场机会大、企业参与度高,因此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关政策还有利于打通全国统一大市场。“商用车过去部分地方‘一地一市场’,甚至‘一村一市场’。”崔东树认为,政策的大力推广将会把优秀车型优胜劣汰地推荐出来。
此外,相关业界人士认为,通知综合考虑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推广应用情况等因素,将试点区域分为三类,分别给出区域试点城市10万、6万、2万辆不等的车辆推广目标,体现了政策的公平性。
持续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多位业界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配套举措和设施,推动新能源汽车持续跑出发展“加速度”。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认为,试点城市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充分协调产业链各方资源,积极推动解决试点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堵点问题。建议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需求,聚焦特色场景、特色领域、主要新技术新模式,探索创新发展案例,打造试点“典型标杆”。
重庆市经信委汽车工业处副处长王昭杰表示,当前还应注重融合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监测平台相关数据,提升车联网、充电网与能源网的融合、互动,同时还应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
不少业界人士认为,相关产业链企业应积极跟进,提供系统性方案。如结合试点城市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提供产品、技术和服务等综合解决方案,促进智能网联、车网互动等新技术应用,共同做好相关创新模式的落地应用。
文章来源:人民网
涉及知识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
国家财政的作用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练习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此,我国要( )
①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
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先进制造业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④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当前,我国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会加速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也会全面支撑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等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需要企业( )
①鼓励产学研创新,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②加强科技攻关,推进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
③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④深化需求侧改革,增强需求对供给的适应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大量出口英、德等欧洲发达国家,说明我国新能源整车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使中国汽车产业拥有了取得产业主导权的机会。这启示我们( )
①以创新为高质量发展的主线
②由“制造”到“智能”,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③以创新驱动传统产业的升级
④用新能源高科技产业全面替代传统产业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4.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确保能源安全”。2021年我国能源的消费量和产量分别为52.4亿吨和43.3亿吨标准煤,能源自给率为83%。从未来发展看,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为此,国家需要( )
①降低能源进口依存度,建设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内循环机制
②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
③助力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创新,发展新能源
④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9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30%,达到31.8%(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新能源汽车这一指标超过30%,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在经济型和中大型新能源汽车销量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 )
①我国作为制造强国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独特影响力
②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③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
④绿色发展理念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围绕小沙果,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做起了产业“大文章”,新鲜沙果可以加工成果汁、果脯、果酱等产品,保鲜库的建设让沙果实现了反季节销售,赏花节、采摘节的举办让更多人吃上了旅游饭。沙果产业,既让群众口袋鼓了起来,也让当地乡村环境美了起来。小果子之所以能撬动大发展,得益于( )
①立足地方特色,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②稳定供应链,持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③延伸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④推动产业融合,不断补短板、强优势、畅渠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能否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事关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建设( )
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②创新引领、同步发展的产业体系,发展虚拟经济以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③多元平均、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宽度、提高速度方向转变
④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无废城市”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的建设有利于( )
①推进新旧动能的转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③维护绿色产业的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
④培养市民绿色消费观念,弘扬勤俭节约的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背景,是我国经济已经转向高速发展阶段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构建以国外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22年12月9日,全球首架C919正式交付中国东方航空。C919首架机交付是继C919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后,我国大飞机事业征程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意味着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我国民航运输市场将首次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C919首架机交付表明( )
①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②我国的制造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进入创新型国家
③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④拥有新产品、新业态是一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立身之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基建主要是指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建设,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等。截至2020年3月底,全国已建成5G基站达19.8万个,套餐用户规模超过5000万,5G推进速度不断加快。网络建设加快的同时,售价在2000元以下的5G手机已经面市。多家国内手机厂商通过加强信息技术来优化应用体验,争取市场。
加强“新基建”不仅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成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加以说明。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2017年到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2.9%提升至39.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数字化转型将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研发与生产流程,逐步打造数字化供应链。以生产制造业环节为例,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参数,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快速迭代,相关产业持续升级,进一步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动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与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深入融合发展,“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凭借自身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数字经济与公共服务融合能够切实打破区域束缚,有效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增强。我国数字经济现正步入与实体经济融合范围不断拓展、程度不断深化、结构不断优化的新阶段。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数字经济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这对于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具有重要意义,①④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强调的是环境保护,而没有涉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不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的说法错误,故③不选。故选B。
2.C
【解析】鼓励产学研创新,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是从国家角度提出的举措,不是企业角度,①不符合题意。企业应深化供给侧改革,而非需求侧改革,④不符合题意。加快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需要企业加强科技攻关,推进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②③正确。故选C。
3.B
【解析】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①错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我国新能源整车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启示我们要以创新驱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②③符合题意。我们应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并不是要全面替代传统产业,④错误。故选B。
4.D
【解析】2021年我国能源的消费量和产量分别为52.4亿吨和43.3亿吨标准煤,能源自给率为83%。从未来发展看,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为此,国家需要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助力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创新,发展新能源,以提高能源自给率,③④符合题意。要建设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双循环机制,而不是内循环机制,①错误。材料强调国家如何确保能源安全问题,不强调企业或个人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等,②与题意不符。故选D。
5.D
【解析】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绿色发展理念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导向作用,得益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③④符合题意。我国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①错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是高速增长,②错误。故选D。
6.A
【解析】该地区围绕小沙果做起产业“大文章”,利用本土资源延长产业链,促进乡村振兴,立足地方特色,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①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通过延长产业链促进乡村振兴,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为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提供各种服务,材料中并未体现稳定供应链,持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②不符合题意。该地区对新鲜沙果进行深加工,保鲜库的建设让沙果实现了反季节销售,并发展了相关旅游产业,体现出以市场为导向延伸产业链,实现供需有效对接,促进乡村振兴,③符合题意。该地区对新鲜沙果进行反季节销售,深加工,并发展了相关旅游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但并未体现补短板、畅通渠道的问题,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7.B
【解析】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①④正确。我们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的产业体系,发展实体经济(而不是虚拟经济)以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②说法错误。我们要建设多元平衡(不是平均)、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不是宽度)、提高效益(不是速度)方向转变,③说法错误。故选B。
8.B
【解析】 “无废城市”的建设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这一城市发展模式有利于弘扬勤俭节约的精神,培养绿色消费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①④符合题意。“无废城市”的建设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没有体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维护绿色产业的市场秩序,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9.C
【解析】我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是高速发展阶段,①错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②③正确。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④表述错误。故选C。
10.B
【解析】C919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具有里程碑意义,说明我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成果,①③符合题意。我国制造业当前还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是对C919首架机交付的夸大说法,②排除。实体经济是一国的立身之本,我国经济已经有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错误,④排除。故选B。
11.①从当前来看,“新基建”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复工复产、增加就业、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②从长远来看,“新基建”有利于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经济社会持续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设问指向是说明加强“新基建”不仅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成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本题切口较大,通过分析,具体可从创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角度回答。第二步, 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新基建包括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全国已建成5G基站达19.8万个,套餐用户规模超过5000万→可从有利于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动复工复产,增加就业、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角度分析。关键词②:融合基础设施,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建设,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基础设施→可联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关键词③:创新基础设施,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等→可联系创新发展理念;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第三步,整合信息、政治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12.①数字经济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数字产业发展,提高我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②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实现供需双方有效对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③能够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④有效增加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供给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普惠性的公共服务。⑤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数字经济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数字经济地位作用,正在成为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有效信息②: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研发与生产流程,逐步打造数字化供应链,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信息③:新兴技术快速迭代,相关产业持续升级,进一步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信息④:数字经济与公共服务融合,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供给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普惠性的公共服务。有效信息⑤:我国数字经济现正步入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阶段,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