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互联网为文艺创作架起“高速路”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互联网也是文艺创作灵感创意、题材内容等荟萃迸发的地方,已经成为文艺活动无法忽视的“关键词”。对于文艺高质量发展而言,网络平台既提供了传播新手段,也开辟了创作新空间。尤其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网络文学占据网络文艺绝对优势地位的格局,拓展了优质艺术作品的传播空间。包括直播、短视频、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在内的网络文艺,呈现出空前的想象力、创造力,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加持,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无法快速、便捷地抵达受众。过去三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种形式的“云演出”频频火爆出圈,带来了动辄数以百万、千万甚至上亿次的播放量,影响力远远超过线下演出。例如,202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70周年院庆之际,连续9天推出包括剧本朗读、经典剧目放送及导赏等在内的线上活动。整个院庆活动,全网超过1.4亿人次点击观看。其中,6月12日晚话剧《茶馆》的直播,全网刷屏,观看人次高达5000万。 互联网既扩大了经典剧目、名家大戏的传播范围,也为地方戏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22年8月13日晚,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在抖音独家举办个人首场演唱会,100分钟的直播共有414.5万人次观看。长沙市花鼓戏进驻抖音后,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有575万人次观看,收获了7万多条评论,粉丝从2000上涨至4万。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等戏曲名家网上开播,更是推动了传统戏曲的“破圈”传播。据《2022抖音戏曲直播数据报告》,在抖音平台上已有231种戏曲开通直播,过去一年共开播超过80万场,累计观看人次25亿。互联网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为传统戏曲创造了“新舞台”,为传统文化走近青少年架起了“高速路”,提供了“直通车”。 同时,互联网还极大地拓宽了文艺的参与度,使文艺创作在专业生产之外增加了用户生产的维度。借助直播等网络手段,千千万万拥有文艺天赋或爱好文艺的基层群众尽情展现才艺,与专业文艺创作者一起,把文艺的网络百花园浇灌得更加美丽动人。有关数据表明,2021年,抖音传统文化类直播同比增长100万场。其中,经典曲艺直播观看时长同比增长278%;抖音非遗类直播观看时长同比增长264%;音乐直播观看人次同比增长166%。主播收入方面,传统文化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101%,其中书法、国画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339%,曲艺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232%。 此外,直播平台的互动性还为艺术教育和艺术传承提供了“新教室”,成为培养文艺人才的沃土。比如,中国舞蹈家协会的冯双白、罗斌、黄豆豆、杨丽萍等著名艺术家领衔的“舞蹈传承计划”,就借助网络平台的技术优势,在相关平台扶持的“云上舞台”项目中顺利开展。可见,作为网络文艺新形态的直播已经实现了与多种艺术的深度融合,完成了从最初艺术传播的辅助、补充形式到成为新的媒介形态和新的艺术形式的阶梯式发展。 日前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视频、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当前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事件、重大消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接近半数未成年人通过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视频平台获取社会重大事件信息,高于各类传统媒体网站。这再一次提醒我们,更深更广地运用好互联网平台,推动高质量文艺创作与网络空间建设的双向奔赴,才能真正发挥文艺立心铸魂、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才能源源不断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文章来源:人民网涉及知识点: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途径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创新的源泉与途径当代文化生活的多样性练习题1.非遗海派剪纸传承人李守白,把工作室办成了传播海派生活方式的大舞台。在这里,嘉宾可以品一品法国红酒,学一学中国剪纸,尝一尝上海美食。这些意味隽永的活动直击人心,让人印象深刻。材料表明( )A.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有利丰富自身文化B.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世界文化繁荣C.创新恰当的传播形式有利于增强文化魅力D.文化交流增进各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2.为庆祝中国与阿根廷建交50周年,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于2022年10月举办“邂逅中国电影——经典与现代"电影节。此次电影节计划展映12部中国电影作品,其中包括《我和我的祖国》等6部近年来出品的国产高口碑电影和《大闹天宫》等6部中国经典影片。举办此次电影节( )①有助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促进民族文化繁荣②有助于中华文化充分吸收、借鉴和融合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③是促进两国文化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④有利于增进阿根廷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2年11月20日,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拉开帷幕。作为国际足联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建多频道、跨平台融媒体传播矩阵,充分释放“5G 4K/8K AI”技术优势,以“科技感”十足的智慧智能手段点亮世界杯报道,为亿万观众完美呈现这场足球视听盛宴。这表明( )①应用现代传媒技术使体育赛事更容易被传播②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③体育比赛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④现代科技的应用对文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4.目前,全球中文学习平台成为外国人学习中文的最“潮”课堂。只需打开电脑或点开手机应用,就能免费学习中文,中华文化等的在线课程。将中文课堂装进“口袋”,互联网科技有效助力中文走向海外。从中可以看出( )①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导 ②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③传播手段的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前提 ④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超越时空的局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平整的马路、漂亮的住宅、宜居的环境成为当下农村新“标配”,而农民在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时,却发现“乡愁”渐渐远去了。为了留住乡村的“根”,激发新一代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村史馆”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农村破土而出。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带着先辈们的温度和一个村落的文化记忆,展现着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底蕴,成为新一代村民的精神原乡。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呈现出来②“村史馆”是传播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③“村史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④“村史馆”有利于继承和传播优秀乡村文化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6.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的文旅服务专题展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融合优势,为观众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观众既可以感受以“蛟龙”号载人深海模拟体验器为代表的沉浸式体验,还可以看到北京人艺经典作品“云展演”等新业态。这说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大众传媒( )①是古往今来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②已取代口语、印刷等旧的传媒方式③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④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各式各样的新科技让人目不暇接。通过沉浸式XR虚拟录制系统,观众与虚拟人物同台出演成为可能;利用AI数字分身高度复刻真人声音和形象,观众很难分辨融媒体内容播报时的主播究竟是真人还是“分身”。这说明(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新媒体能超越时空,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③新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创新传播手段,扩大影响力④新媒体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丰富的传媒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以“阅读小康气象,奋进振兴征程”为主题的2022“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于2022年4月24日在京启动。今年商务印书馆将为全国各地农家书屋捐赠价值3000万码洋的图书,包括《习近平扶贫故事》红色气质》等图书。这表明( )①乡村振兴需要发挥文化的功能②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③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④文化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9.人民网推出短视频节目《财米油盐》,用情景短剧方式稳妥把握时政热点,以百姓关心的“小切口”带出“大主题”以网言网语、预埋包袱的问句标题吸引年轻网友,以通俗化文案、生活化场景、有感染力的演绎提高网友对政策的感知程度,降低网友对政策的理解门槛。由此可见( )①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共享②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③现代科技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证④现代科技能增强优秀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在“泛娱乐化”的网络文化背景下兴起的明星偶像盲目崇拜现象,悄悄助推着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此推动下,从理性形态向感性形态转变、从知识群体向普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渗透,呈现出新的形态和特征。为此应( )①重视传播手段的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传播体系②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风朗气清的网络空间③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推动思想认识问题政治化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指引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习近平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四点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共有110多项精彩活动。来自于世界各大新闻媒体全方位,多方面,深入报道,充分展示亚洲文明的多彩魅力和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体现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交融。大会让亚洲各国文明齐聚一堂,同时也成为亚洲各国深度了解中国文明的重要窗口。这场文明对话,既包括国家外交行动的宏大篇章,也深入百姓生活的细微肌理,更激荡起思想的共振和鸣,凝聚起命运与共的强烈共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相关知识,分析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举办对我国国际文化交流的启示。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的崛起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中国的一举一动无不成为外媒“烹调”的材料,但不少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仍戴着有色眼镜,采用不实信源,有意扭曲,导致很多国外受众不能真正了解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过去十年来,中国向国际社会有效宣传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切实提高国际传播的效果,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在大格局下讲好小故事,大道理用小故事讲述。要区分针对国外政府、社会、民众的传播,以符合现代传播规律的手段做好国际传播。提高对世界文化、多元文化的感知,提倡文明互鉴和人心相通。既要介绍中国独有经验,也要寻找中国故事与其他国家故事的共同点,还要讲述人类共同经验,以多元故事展示中国形象。要利用大数据、社交媒体、人工智能推进媒体融合,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融媒体传播矩阵。请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故事”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①综合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参考答案1.C【解析】C:在非遗海派剪纸传承人李守白工作室,嘉宾可以品一品法国红酒,学一学中国剪纸,尝一尝上海美食,让人印象深刻,表明创新恰当的传播形式有利于增强文化魅力,C应选。AB:材料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而不是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和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AB不选。D:说法错误,中华文化得到的是中华儿女的认同,而不是各国民众的认同,D不选。2.D【解析】①:材料中指出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邂逅中国电影——经典与现代”电影节,计划展映12部中国电影作品,强调的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未涉及到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故①不选。②: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华文化走出去,而不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故②不选。③④:材料中指出为庆祝中国与阿根廷建交50周年,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邂逅中国电影——经典与现代”电影节,计划展映12部中国电影作品,这是促进两国文化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进阿根廷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故③④正确。3.A【解析】①④:材料中指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建多频道、跨平台融媒体传播矩阵,以“科技感”十足的智慧智能手段点亮世界杯报道,为观众呈现高水平的足球视听盛宴,这表明应用现代传媒技术使体育赛事更容易被传播,现代科技的应用对文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①④正确。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故②不选。③: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依托科技手段为观众呈现高水平的足球视听盛宴,故③不符合题意。4.C【解析】①:从材料可以看出,互联网科技有效助力中文走向海外,而中华文化并没有成为世界文化的主导,①错误。②④:将中文课堂装进“口袋”,互联网科技有效助力中文走向海外,说明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超越时空的局限,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②④符合题意。③:传播手段的创新有助于文化传播,继承是文化传承的前提,③错误。5.D【解析】①④:“村史馆”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农村破土而出,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带着先辈们的温度和一个村落的文化记忆,展现着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底蕴,成为新一代村民的精神家园,说明文化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呈现出来,“村史馆”有利于继承和传播优秀乡村文化,①④入选。②:“村史馆”是传播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而不是主要途径,②不选。③:“村史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而不是关键力量,③不选。6.D【解析】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①错误。②:大众传媒不会取代口语、印刷等旧的传媒方式,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②错误。③④: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的文旅服务专题展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融合优势,为观众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这说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③④正确。7.A【解析】①③:新媒体大会上通过沉浸式XR虚拟录制系统,利用AI数字分身高度复刻真人声音和形象,各式各样的新科技让人目不暇接,这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推动文化发展,新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创新传播手段,扩大影响力,①③符合题意;②:新媒体仍属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②说法错误;④: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丰富的传媒,④说法错误。8.D【解析】①④:以“阅读小康气象,奋进振兴征程”为主题的2022“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于2022年4月24日在京启动。今年商务印书馆将为全国各地农家书屋捐赠价值3000万码洋的图书,包括《习近平扶贫故事》红色气质》等图书。这表明乡村振兴需要发挥文化的功能,文化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这有利于营造浓厚的乡村阅读氛围,引领新时代阅读风尚,借助现代传媒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文化振兴。①④符合题意。②:应是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②错误。③:材料体现的是推进乡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而未涉及发展文化产业,排除③。9.B【解析】①④:短视频节目《财米油盐》,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以百姓关注的小问题,能吸引年轻人的网言网语等方式传播文化,推动了文化交流与共享,增强了优秀文化的系盈利和影响力,①④正确。②: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②错误。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根本保证的说法夸大了现代科技的作用,③错误。10.D【解析】①③:在“泛娱乐化”的网络文化背景下兴起的明星偶像盲目崇拜现象,悄悄助推着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解决此问题与重视传播手段的创新无关;也不是推动思想认识问题政治化,故①③不选。②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此推动下,从理性形态向感性形态转变、从知识群体向普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渗透,呈现出新的形态和特征,为此应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风朗气清的网络空间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指引,故②④正确。11.①丰富文化传播途径,利用亚洲文明大会为亚洲文明的交流借鉴提供平台,加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和了解;②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通过大众传媒的强大传播功能,扩大中华文明的辐射范围,打造世界了解亚洲文明的重要窗口;③文化交流要求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大会倡导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学互鉴提高各国参会积极性,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中进步;④要将吸收各国优秀文明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相结合,凝聚各国文化共识,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题,要求考生分析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举办对我国国际文化交流的启示。知识限定为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须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大会让亚洲各国文明齐聚一堂,同时也成为亚洲各国深度了解中国文明的重要窗口——可联系丰富文化传播途径,加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和了解。关键词②:来自于世界各大新闻媒体全方位,多方面,深入报道,充分展示亚洲文明的多彩魅力和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可联系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通过大众传媒的强大传播功能,扩大中华文明的辐射范围。关键词③:习近平提出: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可联系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和要求。关键词④:激荡起思想的共振和鸣,凝聚起命运与共的强烈共识——可联系将吸收各国优秀文明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相结合,凝聚各国文化共识,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2.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其它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发挥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以符合现代传播规律的手段做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在讲中国故事的时候才能更有底气。【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论述类小论文主观题,注意论点明确,有理有据,观点正确。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①:切实提高国际传播的效果,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可联系要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好文化交流工作。有效信息②:提高对世界文化、多元文化的感知,提倡文明互鉴和人心相通。既要介绍中国独有经验,也要寻找中国故事与其他国家故事的共同点,还要讲述人类共同经验→可联系讲好中国故事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有效信息③:要区分针对国外政府、社会、民众的传播,以符合现代传播规律的手段做好国际传播→可联系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以符合现代传播规律的手段做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有效信息④: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可联系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在讲中国故事的时候才能更有底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