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2014春)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精选)(打包4套) 新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金识源】(2014春)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精选)(打包4套) 新人教版

资源简介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趣味导读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中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其景其声,然而“蛙声一片”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有什么意义吗?通过蛙这种两栖动物,我们会洞悉它们生殖的点点滴滴。
智能点拨
例题: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上生活的动物,就叫两栖动物。(判断正误)
解析:上述说法是不对的。这种说法容易被误认为是对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特征,而单纯地认为凡是“水陆两栖”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从特征上讲,两栖动物是指:幼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年生活在陆上(也可回到水中,也有少数仍然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体外受精,生殖环境离不开水。据此特征而言,青蛙、蟾蜍、蝾螈等是两栖动物,而乌龟、象海豹等尽管能水陆两栖,但它们不属于两栖动物,因为它们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不符合两栖动物的特征。
答案:×
随堂反馈
一、画龙点睛
1.雄蛙与雌蛙不同,雄蛙的口角有一对????????? ,鸣叫声音洪亮。
2.雌雄蛙虽有抱对现象,但它们的受精方式却属于???????? 受精。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 中进行。
4.青蛙的受精卵产在???????? 中。
5.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属于???????? 发育。
二、慧眼识珠
1.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
A.乌龟、青蛙、鳄鱼? B.大鲵、小鲵、乌龟
C.蝾螈、大鲵、蟾蜍? D.蟾蜍、鳄鱼、水獭
2.下列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B.体内受精,土中发育
C.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D.体外受精,土中发育
3.对蝌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非常像鱼
B.外部形态像鱼,内部结构与鱼类根本不同
C.蝌蚪在成长的过程中,先长出前肢
D.有很多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夭折
4.两栖动物是指(? )
A.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B.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D.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三、明辨是非
1.水质污染可导致畸形蛙的出现。(? )
2.所有两栖动物的幼体都必须在水中发育。(? )
3.所有两栖动物的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 )
4.雄蛙和雌蛙都能鸣叫。(? )
课后勾通
一、资料分析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期。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
上表数据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
二、走进自然
1.小蝌蚪很像小鱼,这说明什么?
?
2.如果采集一些蛙卵放到鱼缸中培养,应当为蛙卵的发育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
课外阅读
不吃田鸡,保蛙护农
田鸡即青蛙,常被见利忘义之徒从水田中捕捉后到市场出卖,使之成为一些人的下酒菜。蛙类是益农动物,一只青蛙一个夏天可消灭害虫上万只。中国有一句农谚:“蛙满塘,谷满仓。”
另外,吃田鸡有碍身体健康。蛙肉中常常寄生一种曼氏裂头绦虫,其幼虫可随着人们食用蛙肉而进入人体的软组织和内脏,三周后便能发育成一米左右的成虫,使寄主腹痛、呕吐,软组织发炎、溶解、坏死,严重的还能导致瘫痪或失明。另外,由于农田中施用了大量农药,毒素在昆虫体内聚集,蛙吃虫后,又进一步将其富集于蛙体。
据卫生部门测定:蛙肉内的有机磷含量是猪肉的31倍,农药残存物毒性大大超过猪肉,以致近年频频出现畸形蛙。因此,不论从保护动物、农业生态,还是从身体健康方面看,食用田鸡都是错误的。
答案:
随堂反馈
一、画龙点睛
1.鸣囊  2.体外  3.水  4.水  5.变态
二、慧眼识珠  1.C  2.C  3.B  4.D
三、明辨是非  1.√  2.√  3.× 4.×
课后勾通
一、资料分析
上表说明,两栖动物由繁盛到衰弱,与环境的变迁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而成体需要在潮湿的陆地上生活,随着气候向干燥方向的变化,使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缩减,这直接影响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
二、走进自然
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在蛙的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蝌蚪生活在水中,具有外形像鱼、用鳃呼吸等特点,说明生物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还保留着水栖祖先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2.①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一些水草。②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还应饲喂煮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还应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③当蝌蚪长出四肢时,应在水中放置一块石块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陆到陆上生活。
第7单元 第1章 第3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学习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两栖动物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
2、阅读教材第13页内容,讨论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雄蛙的鸣叫、雌雄蛙抱对各有什么意义?
3、通过图示,青蛙的卵块什么样子?里面有什么?受精过程发生在什么地方?
四、达标测试
1、青蛙的发育是( ? )
A、经过完全变态的发育?????????B、经过由蝌蚪到成蛙的变态发育
C、经过由卵到蝌蚪的变态发育??? D、由卵到蝌蚪到成蛙的变态发育
2、下列是两栖动物的是( )
A、龟?? B、大鲵? ?C、鳄鱼? ?D、中华鲟
3、下列对青蛙生殖发育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B、 雌雄同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C、 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D、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4、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  )
A、陆地 B、水中 C、空中 D、水中或陆地上
5、青蛙将卵块产在( )
A、水中? B、青草上? C、泥土上 ? D、水底
6、在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先后出现的呼吸器官是( )
A、鳃、肺?? B、鳃、皮肤? C、肺、皮肤?? D、鳃、肺和皮肤
7、蛙鸣的生物学意义是( )
A、歌唱春天 B、招引昆虫? C、招引异性青蛙 ? D、吓退天敌
8、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最先消失的器官是(  )
A、外腮   B、尾    C、心脏    D、侧线
9、两栖动物不能成为完全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
A、体温不恒定       B、心室中有混合血
C、肺不发达        D、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课 题
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编 者
单 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及学生分析、判断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以及发育过程中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变化。
教学难点:雄性青蛙的鸣囊及其作用;雄性青蛙鸣叫的意义;体外受精的过程及意义。
教学关键: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 件
多媒体
教 具
大屏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过程
设计意图
批 注
复 习
1、说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
2、什么叫变态发育?
3、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检测上节知识掌握情况,巩固学过的知识。
导入新课
  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新 授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 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列表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整体感知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巩固训练。
结合录像片,组织学生观察青蛙的外形和运动方式。并结合书中图片来识别青蛙的生殖发育,并通过课件进一步巩固知识。
学会观察,掌握知识,突破难点。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引导学生完成资料分析:分析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影响。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
使知识形象、准确,培养学生思考、交流能力。
教师设疑并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激发兴趣,引导交流。
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问题:1、青蛙都能鸣叫吗?
      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
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
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并进行环保教育。
结束语:两栖动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它们我们应当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以点带面进行拓展延伸。
小 结
学生总结本节知识点,教师强调重点。
整体感知知识。
练 习
本节课件对应习题
反馈,巩固。应用知识,培养合作能力。
板书设计
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两栖动物
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鸣叫:鸣囊——雄性;作用——招引雌蛙
生殖 有性生殖
体外受精: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
3.发育 卵 受精卵→小蝌蚪→小蝌蚪→青蛙(有尾、头,无四肢)(有尾、头,有四肢)
精子
三、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
四、保护青蛙,爱护环境
教学反思

课件16张PPT。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有什么关系?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主要是在﹍﹍﹍﹍中完成的,幼体要经过﹍﹍﹍﹍才能上陆地生活。
2. ﹍﹍﹍﹍蛙鸣叫,雌雄蛙﹍﹍﹍﹍ ,精子和卵细胞在﹍﹍﹍﹍中完成受精。
3.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四个时期,这样的过程也是一种﹍﹍﹍﹍。
4.危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原因是﹍﹍﹍﹍。学案导学☆ ☆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感知青蛙的生殖合作学习一2、依据P14教材了解青蛙的生殖
繁殖季节
雄蛙鸣叫
雌雄蛙抱对
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有性生殖 体外受精 3、感知 青蛙的发育 4、青蛙的发育 青蛙的一生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
与昆虫的发育过程相似,也是一种变态发育。
幼体的发育也必须在水中进行。青蛙的发育过程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5、图解巩固青蛙的发育 ☆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青蛙的发育离不开水 合作学习二◆ 资料分析*讨论
1、上述事实说明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导致两栖动物生殖和繁育能力下降。
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水受到污染。
3、资料3可以说明生物因素
和非生物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
4、从上述事实中你受到哪些启示?
保护环境◆ 依据P15-17教材归纳
1、两栖动物生殖和幼体发育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2、危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3、怎样才能让两栖动物拥有良好的栖息环境呢?1、生殖方式 鸣叫
(求偶) 抱对
(提高受精率)
体外受精
(水中完成)卵蝌蚪
(用腮呼吸)幼蛙成蛙
(用肺呼吸,皮肤辅助)2、发育方式变态发育有性生殖你学到了什么3、生殖发育的环境条件水质优良的水域1、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 )
A.卵 胚胎 幼蛙 成蛙 B.卵 胚胎 蝌蚪 成蛙
C.受精卵 蝌蚪 成蛙
D.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2、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词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高声鸣叫的是( )
A、雄蛙 B、雌蛙 C、雄蛙与雌蛙在一起
D、有时是雄蛙,有时是雌蛙
3、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的公路上,曾出现过10万只青蛙集群行进。这是青蛙 ( )
A、在迁移 B、寻找食物 C、有集群行为
D、寻找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产卵场所 学案检测P17B水鱼尾长变态禁止喷施农药;?防治水污染;?禁止人工捕杀青蛙等 吃比它小的浮游生物 由体内的基因控制 说明青蛙是由鱼进化来的。它们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