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外阅读训练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外阅读训练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
课外阅读训练题
(一)石头书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
“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看说。
“书 哪里有书哇 ”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
川川不禁笑了起,说“这书上有字吗 ”
“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 ”
叔叔说:“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化石 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用处可大了,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聚精会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刨根问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石头书上的“字”指的是 ;石头书上的“画”指的是 。
(2)“学问”的意思是 ;“石头书里的学问”指的是 。
3.阅读了这篇短文,谈谈你有什么启示或者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石
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们的遗体,保留了它们的外形甚至内部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作“化石”。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离现在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泥土龟裂的现象……
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帷幕的一角而已。
1.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中“所有这些”指的是什么,用“√”选出。
A.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 )
B.琥珀中的昆虫。( )
C.和泥沙埋在一起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的生物遗体。( )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三叶虫生活在海洋中。( )
(2)“寒武纪”时,地球上全部是海洋。( )
(3)“第四纪”时,天气寒冷,冰河时期来临。( )
3.有的同学说,可以根据化石上裂开的缝隙,推断出那个时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石炭纪”时代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乡村的傍晚
①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 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去的山岗。
②眺望远处,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夕阳之下,重重叠叠的远山次第向天边延伸过去,近处清晰可辨,远方渐渐模糊起来,消失在遥远的天边。
③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 一阵晚风吹来,稻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 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中。稻田边的丝瓜架上开满了金黄色的花,勤劳的小蜜蜂正 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架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里,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 有着丰收的喜悦。 瞧, 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抚摸着它们,催它们入眠。
④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头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 草,还不时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的快乐。那浑厚的余音在广阔的田野上回荡,让人听了感到兴奋。
⑤我多么喜欢这乡村迷人的傍晚,多么喜爱这乡村恬静的生活啊!
1.作者观察乡村傍晚景色的顺序是从_______到____________。用“○”圈出文中三个能体现观察顺序的词语。
2.第③段中,( )是作者看到的,( )是作者想到的。(多选)
A.稻穗一起一伏B.一片金色的海洋C.一个个胖娃娃D.一个个大西瓜
3.用“ ”画出直接抒发作者对乡村及乡村傍晚情感的句子。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读文中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一)1.(1)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2)追究底细。
2.(1)雨痕、波痕、矿物 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
(2)知识 石头中包含的知识
(二)1.A√B√C√2.√ ×√
3.天气干旱
4.因为这个时期发现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高大树木需要温暖潮湿的气候才能成长。
(三)1. 远 近 远 处 近处 身边的山坡上
2. AD BC
3. 我多么喜欢这乡村迷人的傍 晚,多么喜爱这乡村恬静的 生活啊!
4. 示例: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和 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丰收的景象,赋予了画 面活力和温情,体现出了作者 喜悦的心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