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桂枝香·金陵怀古》(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案】《桂枝香·金陵怀古》(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案
【教学目标】
教学思路
目标梳理 教学思路、核心素养
研习准备 情景导入
题目剖析
知人论世 知人—王安石
论世—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听读正音
学生活动
文本研读
随堂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读懂诗歌,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并背诵。
思维发展和提升 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审美鉴赏和创造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和理解 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写景、咏史、抒情一体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把握怀古诗的赏析方法,由景入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古都一向都是文人墨客们的垂青之地,它们凝聚着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的丰富内涵。古都如星璀璨,散落在中华大地。而登临怀古之诗,也不知凡几,照耀着文学的世界。今天我们将走进王安石写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二、题目剖析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此调为北宋新声,多用入声韵,故于凝重之中含有激烈、感慨之情。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为创调之作。
据毛先舒《填词名解》记载:《桂枝香》这个词牌名出自唐朝人裴思谦,裴到长安参加殿试后,和同伴们到风月场所的平康里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时,有黄门来报喜说他高中状元,他欣喜作诗,诗歌里有“夜来新惹桂枝香”的句子。这一词牌的词作的代表作有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等。
金陵:亦称建康,今江苏省省会南京,为“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古都。
这座城市另有别名金陵、秣陵、越城、建康、应天等等。历史的沧桑,使得南京成为历代文人抒发感慨,怀古思念最多的地方。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怀古: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
知识卡片-怀古诗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明朝.李贽《焚书·杂说》。
手法:对比 烘托 用典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虚实相生 借古讽今
情感:感慨国运衰微-昔盛今衰、盛衰无常
抒发个人感慨-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爱国情怀,
揭露-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鉴赏步骤:弄清史实 揣摩意图 体悟情感 分析技巧
三、知人论世
知人—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曾给皇帝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前后两度为相。因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知人—王安石名句
诗: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词: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惆怅武陵人不管。清梦断。亭亭伫立春宵短。—— 《渔家傲·隔岸桃花红未半》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篇: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
——《兴贤》
知人——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这首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以后,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
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使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隐藏着种种的危机。因此,当他登上金陵高处,面对江山胜迹,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四、整体感知
1.听名家朗读正音,潜心感受。(播放朗读录音)
澄(chénɡ)  簇(cù) 棹(zhào)
矗(chù) 鹭(lù) 嗟(jiē)
2.学生自由朗读,分组讨论,用一句话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上片:登高望远,所见金陵晚秋雄伟壮丽
下片:怀古抒情,借六朝旧事告诫世人
五、文本研读
(一)上片研读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1.这三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给你怎样的感觉?
故国:点名地点
晚秋:点名时令
初肃:点明天气
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萧索,以“悲情”为基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簇:本义小竹丛生,此处为聚集之意。
2.这两句描绘了哪些风景?
化用了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运用比喻的手法:贴切、形象、逼真、明丽。
此句描绘江与山两大景致。“千里”见江之长,“澄”见清澈,“练”见水面平静与清亮。“翠峰”指山之苍翠,“如簇”,可见群山低缓起伏。(簇,本义小竹丛生,此处为聚集之意。)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棹:一种划船的工具,形似桨。
残阳:点出登高时间,乃黄昏时分。
背西风:背靠着秋风。
矗:直立,“斜矗”指倾斜地插着。
课内迁移:
《湘夫人》“桂棹兮兰桨”。此处“帆”与“棹”,借代手法,皆代指船。“残阳”点出登高时间,乃黄昏时分。“背西风”,背靠着秋风。“矗”,直立,“斜矗”指倾斜地插着。
北宋饮酒成风,皇帝为增加财政收入,获取酒税,鼓励人们饮酒取乐。船与酒反映北宋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繁荣。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彩舟: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
云淡:指淡薄的浮云。
星河:一曰天河之大,一曰繁星交辉。
画图难足:意为作画也难以完全表现出来。足表示“完全、足以”之意。
水天融为一体,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较,两者展现的雄壮气度与开阔视野不相上下。
3.上阙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金陵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酒旗、彩舟、淡云、星河、起鹭(繁华热闹)
澄江、翠峰、帆棹、残阳、西风(雄伟壮阔)
(二)下片研读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念往昔:起过渡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由现实转为想象。
繁华竞逐:指词人想象六朝的达官贵人竞相效仿攀比,过着奢侈的生活。
门外楼头: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指南朝陈亡国惨剧。门,指朱雀门。楼,指结绮阁。
韩擒虎,隋朝名将,原名擒豹,因十三岁时生擒一只猛虎,由此改名。韩擒虎相貌威武,智勇双全,史书记载突厥使臣们一见韩擒虎,浑身发抖、不敢直视。在魏征主持编撰的《隋书》中,韩擒虎死后做了阎罗王。当他带兵攻至金陵朱雀门外时,陈后主尚与其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寻欢作乐。见大势已去,陈后主带着张贵妃、孔贵嫔两人躲于宫中一口枯井中。后因一士兵口渴被捉住,押至韩擒虎帐前,陈亡于隋。
4.鉴赏名句“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点拨:
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豪华竞逐,荒淫误国;所叹者,是鄙夷他们到头来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
词人巧妙地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度,就极其精练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5.面对过去的历史,千古以来的文人骚客是如何做的?
点拨: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感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变法),很难从六朝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乏兴亡感慨。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六朝旧事像流水般逝去,如今只有被寒烟笼罩、凝成一片绿色的衰草留存。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商女:亦称“秋娘”“秋女”,酒楼茶坊的歌女。白居易的《琵琶行》的“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我国古人把五音——宫、商、角、徵、羽与四季相配,因商音相当于今天的re音,其凄厉之感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故以商配秋。
后庭遗曲:此曲传为陈后主所作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此三句化用杜牧的《后庭花》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树后庭花》,被看作是亡国之音,是荒淫误国的代名词。
6.词的最后三句化用杜牧的诗句,并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词用意是什么?
点拨:
这两个词是说从杜牧生活的唐末到王安石所生活的宋初,如此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繁华竞逐的生活依然不变,以此来提醒统治者,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应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7.在下片中,词人怀想的史实是什么?面对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史实:繁华竞逐,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六朝旧事随流水
现实: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8.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
词的上片写词人登临送目所见的金陵秋景。作者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山河图。寄寓了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而“晚秋”“残阳”“西风”等意象又给人以冷落、萧条的感觉,包含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为下面的抒情创造气氛。
词的下片怀古、抒情。借凭吊六朝遗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取历史教训,表达了词人的忧国之情。
艺术特色
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
用典贴切自然,思想深刻精辟
语言苍劲 笔力刚劲 意境开阔 风格豪放
【随堂练习】
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填空)。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 , ,

(2)《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 , 。
(3)《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 , 。
(4)《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 , 。
(5)《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写清澈的长江的诗句是: 。
(6)《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把水天上下融为一体,创设了旷远而清新,雄浑而壮阔意境的诗句是 , 。
【答案】
(1)至今商女 ,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
(2)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
(3)六朝旧事随流水 , 但寒烟衰草凝绿 。
(4)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
(5)千里澄江似练。
(6)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