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大题专讲专练 第25讲 弦中点结论与端点弦结论(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大题专讲专练 第25讲 弦中点结论与端点弦结论(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25讲 弦中点结论与端点弦结论
弦中点结论
所谓弦中点问题就是直线和椭圆相交的弦的中点问题,我们在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时候,常用的方法是点差法,这是需要掌握的.但进一步地推导,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关于弦中点的二级结论,即是的中点),我们在解小题时可以直接用,而在解大题时,则需要先证明了才能用,下面进行一个具体的推导:
推导:以椭圆方程为例,设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是的中点,则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则可得到两个量之间的联系,
.
直线的斜率的中点的坐标为
对于双曲线来说,也是类似的推导方式,可得.
用弦中点结论求离心率
【例1】已知椭圆,点为左焦点,点为下顶点,平行于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且的中点为点,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解析】(1)一般方法:
设点,点,又因为的中点为点,则.
∵在椭圆上,∴.两式相减得.
∴.
∴,平方可得,∴,故选A.
(2)弦中点结论法:
∵.带入弦中点结论
【例2】已知椭圆的方程为),斜率为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且线段的中点为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解析】(1)一般方法设,则
两式作差得,
又,线段的中点为,

∴该椭圆的离心率为.故选C.
(2)弦中点结论法∵,
带入弦中点结论
用弦中点结论求方程
【例1】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且线段的中点为,求直线的方程.
【解析】点差法设点,点.
∵是上的点,联立,作差得,
而线段的中点为,∴.从而直线斜率.
直线的方程为,即.
用弦中点结论法验证答案.
∵,带入弦中点结论.
直线的方程为,即.
【例2】已知椭圆,点是椭圆上的两个点,点是线段的中点,求.
【解析】法一:方程联立法
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线段的中点在轴上,不符合题意.
故可设直线的方程为,并设.
联立方程,消去得,.
由点是线段的中点知,,∴,解得.
∴.∴.
法二:点差法
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线段的中点在轴上,不符合题意.
设点,点.
将其代入椭圆方程得,
由点是线段的中点知,,
直线斜率为,
直线方程为.
联立,消去得,
用弦中点结论法验证答案.
∵,带入弦中点结论.
∴直线方程为,和椭圆方程联立即可求出弦长.
端点弦结论
我们把椭圆上的点到端点的弦,称之为端点弦,我们在解题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圆锥曲线上的点到两个端点斜率乘积的问题,这类问题可归结为端点弦问题.如,椭圆上任一点到两顶点(同一轴上的)连线的斜率乘积为定值:.
一、椭圆的端点弦结论
结论一:椭圆长轴左、右两顶点分别为.椭圆上不同于点的任一动点,则.
证明:∵点在椭圆上,
∴,则.∴(定值).
同理可证椭圆短轴两顶点分别为.椭圆上不同于的一动点.
同理可证椭圆:长轴两顶点为.椭圆上不同于的任一动点,.
同理可证椭圆:短轴两顶点为.椭圆上不同于的任一动点,则为定值.
二、双曲线的端点弦结论
结论二:双曲线两顶点分别为,双曲线上不同于上一动点,则.
证明:∵点在双曲线1上,得,则.
∴(定值).
同理可证双曲线:上一动,点,两顶点分别为,..
我们把思路反过来,如果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连线的斜率乘积为定值,那么这个动点的轨迹方程是什么呢 很显然是一个椭圆或者双曲线,这就是圆锥曲线的第三定义,总结起来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不等于0和的常数的轨迹为椭圆(不含两定点)或者是双曲线(不含两定点).当斜率乘积为负分数时为椭圆(不含两定点),当斜率积为正数时为双曲线(不含两定点).特殊地,当斜率乘积为1时是等轴双曲线.
第三定义求轨迹方程问题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设直线的斜率分别为,且,记点的轨迹为,求的方程.
【解析】设点,则,.整理得.
∵斜率存在,∴,∴的方程:.
端点弦结论应用
【例1】若分别是椭圆1长轴的左、右端点,为椭圆上动点,设直线斜率为,且,求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题意得点,点,设,则.
∴.
∵在椭圆上,∴,∴,∴.
∵,∴,即.
用端点弦结论验证答案:
由端点弦结论得,∴.∵,∴,即.
【例2】如下图所示,若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端点,动点满足.连接,交椭圆于点,试问轴上是否存在异于点的定点,使得以为直径的圆恒过直线的交点.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由 圆方程得,可设.
,∴直线方程为:.
联立.
由韦达定理可知.
代入直线可得,.

设,∴.
若以为直径的圆恒过直线与的交点,则,
,∴恒成立,时,存在定点.
用端点弦结论验证答案:
由椭圆方程可知,设,
则.若以为直径的圆恒过直线与的交点,则.可得.
由端点弦结论:,得.第25讲 弦中点结论与端点弦结论
弦中点结论
所谓弦中点问题就是直线和椭圆相交的弦的中点问题,我们在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时候,常用的方法是点差法,这是需要掌握的.但进一步地推导,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关于弦中点的二级结论,即是的中点),我们在解小题时可以直接用,而在解大题时,则需要先证明了才能用,下面进行一个具体的推导:
推导:以椭圆方程为例,设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是的中点,则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则可得到两个量之间的联系,
.
直线的斜率的中点的坐标为
对于双曲线来说,也是类似的推导方式,可得.
用弦中点结论求离心率
【例1】已知椭圆,点为左焦点,点为下顶点,平行于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且的中点为点,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例2】已知椭圆的方程为),斜率为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且线段的中点为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用弦中点结论求方程
【例1】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且线段的中点为,求直线的方程.
【例2】已知椭圆,点是椭圆上的两个点,点是线段的中点,求.
端点弦结论
我们把椭圆上的点到端点的弦,称之为端点弦,我们在解题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圆锥曲线上的点到两个端点斜率乘积的问题,这类问题可归结为端点弦问题.如,椭圆上任一点到两顶点(同一轴上的)连线的斜率乘积为定值:.
一、椭圆的端点弦结论
结论一:椭圆长轴左、右两顶点分别为.椭圆上不同于点的任一动点,则.
证明:∵点在椭圆上,
∴,则.∴(定值).
同理可证椭圆短轴两顶点分别为.椭圆上不同于的一动点.
同理可证椭圆:长轴两顶点为.椭圆上不同于的任一动点,.
同理可证椭圆:短轴两顶点为.椭圆上不同于的任一动点,则为定值.
二、双曲线的端点弦结论
结论二:双曲线两顶点分别为,双曲线上不同于上一动点,则.
证明:∵点在双曲线1上,得,则.
∴(定值).
同理可证双曲线:上一动,点,两顶点分别为,..
我们把思路反过来,如果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连线的斜率乘积为定值,那么这个动点的轨迹方程是什么呢 很显然是一个椭圆或者双曲线,这就是圆锥曲线的第三定义,总结起来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不等于0和的常数的轨迹为椭圆(不含两定点)或者是双曲线(不含两定点).当斜率乘积为负分数时为椭圆(不含两定点),当斜率积为正数时为双曲线(不含两定点).特殊地,当斜率乘积为1时是等轴双曲线.
第三定义求轨迹方程问题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设直线的斜率分别为,且,记点的轨迹为,求的方程.
端点弦结论应用
【例1】若分别是椭圆1长轴的左、右端点,为椭圆上动点,设直线斜率为,且,求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
【例2】如下图所示,若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端点,动点满足.连接,交椭圆于点,试问轴上是否存在异于点的定点,使得以为直径的圆恒过直线的交点.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