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认识科学,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2. 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3. 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探索科学发现的乐趣。了解科普文科普文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科普文一般用轻松、活泼的笔调,解说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既有科技的技术性,又有内容的生动性,还有题材的广泛性,以及篇幅的简短性。科普文题材十分广泛,从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宇宙,无论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找到科普文章的题材。作者简介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作为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加来道雄把自己的工作不仅定位在科学研究方面,也重视科学普及。他出版了包括《超越时空》、《平行宇宙》、《超越爱因斯坦》和《不可思议的物理》等科普书籍,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并且爱上物理。02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以生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作者自己成为一个物理学家的历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和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启迪作者走上了科学探索的道路,启示读者,要想在科学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有想象力和实验精神等基本素质。1、内容提要整体把握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结构如图:本文的基本结构童年 青年 (成年)______(想像)______(理论)实验(理论物理学家)鲤鱼世界的幻想爱因斯坦故事行文结构一.(1 段) 全文总括:记叙了作者在童年的两件趣事,以及作者是如何由这两件趣事来激发自己的科学兴趣的。二. (2~11 段)由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推知人类认识的局限性。1.幻想鲤鱼“科学家”研究的局限性。2.推知人类对多维空间研究的局限性。三.(12~18 段)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与学习研究。1. 探究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2. 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字词检测刨根究底( páo ) 撒手人寰( huán)湮 没 ( y n ) 栅 栏 ( zhà ) 畏葸不前( xǐ ) 五彩斑斓( lán ) 杜 撰(zhuàn) 怪 诞 ( dàn)2、词语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鸣:表示,以为。撒手人寰huán:指离开人间,即死亡。人寰:人间。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问事问根本,看事看内在。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畏葸xǐ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葸:害怕,畏惧。文本分析一、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1.第1自然段,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对应考点:开头的作用]明确:总领全文,借此表明自己的科学追求,引出自己“感兴趣”的两件事,进而引出全文。二、阅读课文2~11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1.第3自然段,如何理解小孩提出的“傻乎乎”的问题?[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提示:这样的问题表现了小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好奇心产生快乐,快乐引出遐想,激发作者少年时代的探索精神。2.第5自然段,能否把“我曾想”“可能”“我想”这样的词语删掉?为什么?[对应考点: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提示:不能。“我曾想”“我想”表明是作者的揣测与推断。“可能”说明作者并未武断地下结论,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品读鉴赏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品读鉴赏(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3.第9自然段,这个故事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提示:(1)此“故事”正是人类面对种种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时的表现。(2)鲤鱼“科学家”的心理活动,正展示了人类的固定甚至僵化的思维,作者也正是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他能从实际出发反思人类在思维上的缺陷,从而进入科学的更高层次。(3)这也同时培养了他敢于向传统挑战的性格和勇气。三、阅读课文12~18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5.第12自然段,“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一句中“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指的是谁?“这个理论”是什么?[对应考点:分析关键词语和语句的内涵]提示:(1)指的是“爱因斯坦”;(2)是下文提到的“统一场论”。6.第16自然段,“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这个“优点”对你有何启示?[对应考点:探究文章内容]提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如果年轻人像大多数成年人那样过多地考虑所要涉及的困难,就很难有所突破。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是怎样启迪作者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的呢?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使作者产生对同一场理论的兴趣,好像侦探一样给予找到故事的线索和结局。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品读鉴赏四、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8.本文题目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既为历程,一般当以时间为序,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来写。那为什么本文只选取童年两件趣事和高中建立实验室的事件来写呢? [对应考点:文章的选材特点]提示:在作者这位物理学家教育历程中一定有很多值得写的事件,但本文不仅仅是简单地向大家讲述其成长故事的,它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在作者看来,想象力、兴趣和实验精神对科学家的成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者便打破常规方式,只选择三个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三层内涵的事件来写。9.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对应考点:总结归纳主要信息]提示: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参考资料加来道雄说:“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从加来道雄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过程来看,你认为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的科学家来说最为重要?合作探究观点一: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 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 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合作探究观点二: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 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玩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 “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合作探究观点三:实验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课堂总结对科学的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艰苦枯燥,但不断地探索与发现定会充满无限的乐趣。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热爱科学。人要想有所成就仅仅空想是不行的,要有严谨、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从基础做起,重在实践。艺术鉴赏1 形象的描述作者借助于想象,采用了拟人化的笔法,让鲤鱼“科学家们”会看会想,会提出问题会说话,这样就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2 语言准确.严密作者讲究选词,讲究用恰如其分的词句来表达周密严谨的意思。【提问】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