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红松之乡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1红松之乡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2张PPT。区域教学的一般步骤:激趣引入(认知矛盾、典型特点)
问题引导学习(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完成问题的分析。明确位置范围,突出典型自然、人文特征,探寻分析典型特征的关系或原因。)
总结得出结论(突出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角度)区域教学的基本要求:突出整体性、和人文性;强调材料的分析和使用红松之乡小兴安岭运用地图知道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自然特点(地形、气候、资源等)
了解伊春经济的特点和变化
明确生产与自然环境和思想观念的关系小兴安岭在哪里?(位置)小兴安岭自然条件?小兴安岭的这种自然条件与当地植被的关系。山地地形适合林木生长四季分明,低于0℃的月份较多适合针叶林的生长红松的生长森林宝库——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

东北林区三宝:人参、貂皮、鹿茸黑龙江丰林是我国重要的红松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议一议:森林破坏会带来什么? 森林破坏导致的恶果是非常严重的。以小兴安岭所在的黑龙江省为例,上世纪8、90年代,它致使气候恶化,平均大风日数每年增加22天。蒸发量是降水量的四、五倍,十年九旱。
杜蒙、大庆、齐齐哈尔等地,有沙地面积1200万亩,现在洼地盐碱化、岗地沙化、草原退化。杜蒙现有土地,70%是沙地,风剥现象连年发生。1980年5月27日的一场大风,70%的耕地受灾,24万亩毁种。
全省的耕地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质含量以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的速度递减,耕地黑土层厚度以每年一厘米的速度递减。近年来,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已达7500万亩,超过全省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每年流失土量2.5亿立米。
黑龙江的森林资源严重破坏,不但往日的经济繁荣已经不再可见,而且原先的老虎、梅花鹿、山参等珍贵的生物资源也成为昨日黄花。探究:现在当地人们采取哪些措施保护与开发森林呢?你还有新的想法吗(p38课文)
1、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总是跟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4、……一句话概括红松之乡告诉我们:课堂作业:
作业本P25-26第2、6、7、11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