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5课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懂得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2.道德修养:愿意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初步树立公共意识,愿意做一名有教养的人,增强社会责任感。3.责任意识:能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尝试运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具有理性思维。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懂得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了解创建有序公共生活的意义。(重点)2.通过开展为争创文明社区建言献策的活动,尝试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运用所学解决问题。(难点)3.感受有序的公共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树立规则意识和公共意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1.游戏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看哪一组能既顺利又快速地取出瓶中所有的小球。(学生分组进行教科书第29页的“秩序小实验”)2.交流请说说你们组能够在最快时间内取出所有小球的秘诀是什么?预设:取球时按照顺序依次把球取出来。3.揭示主题游戏需要秩序,参与公共生活同样需要秩序。上节课,我们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共建和谐公共生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节课,让我们从公共秩序的角度再次走进我们的公共生活,探究公共秩序在争创文明城市、构建和谐公共生活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板书课题)二、价值辨析,理解秩序在公共生活中的意义1.聚焦典型案例,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1)案例聚焦:出示共享单车案例,思考:有必要制订“单车需停放在规定区域”的规定吗?预设1:有必要。将车停在指定区域,既可以避免人们乱停乱放,又能方便人们在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顺利找车。预设2:没必要。共享单车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的,随骑随停才是真正的方便,如果强制要求大家停在一个指定区域的话,不就违背“便利”的初衷了吗?预设3:我觉得还是需要遵守这个规定的。我发现有些时候人们会把共享单车停在人行道上,占用了行人走路的空间。我觉得不能只顾着骑车人方便,也得考虑行人的利益吧。预设4:我也同意设定停车区,而且我还认为应该要求人们停车时把单车摆放整齐,这样才能让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不影响市容市貌,保障城市的整洁和美观。(2)交流:听了大家的发言,现在请你再来想一想,制订共享单车停放规则的意义是什么呢?预设1:制订这样的规则可以保证行人和骑车人都能享受出行的便利。预设2:这样的规定能保证人们在享受出行便利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维护公共环境的美观和整洁。(3)小结:公共生活中,只有制订一定的公共秩序,才能平等地保障每个人都能享有舒适便利的生活,让我们能真正“共享”美好生活。2.放眼社会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意义(1)过渡:共享单车“指定停车区”的规定让我们出行更加舒适便利。那么,当我们参与其他公共生活时,又需要遵守哪些公共秩序呢? (出示教科书第28页活动园"图片)(2)小组汇报: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公共场所,结合自身经验,讨论在参与公共生活时需要遵守哪些公共秩序,这些秩序的作用是什么,共同完成“公共生活秩序单”。公共生活秩序单公共生活场景 需要遵守的公共秩序 秩序的作用预设1:当我们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不闯红灯,走斑马线,车辆要注意礼让行人。我们认为交通秩序的作用是保证行人和车辆都能顺畅通行,这样行人在过马路的时候也会感到很安全。预设2: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我们要遵守的公共秩序是排队上下车先下后上,买票乘车不逃票,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不在车上吃东西,不携带易燃易爆的物品等。我觉得排队上下车先下后上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大家能快速有序地乘车;乘车买票和不携带危险物品是法律规定,我们每个人都得遵守;而主动让座和不在车上吃东西则是为了保障每个人乘车时感觉舒适,同时也是在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预设3:参加社区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听社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擅自行动,行为举止要注意文明礼貌。我们觉得遵守这些秩序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只有每个人都有秩序地参与活动,大家才能在活动中感受到乐趣,产生美好的体验。(3)交流:再来看一看同学们撰写的秩序单。你发现这些不同的公共秩序的作用有什么共同之处吗?预设:这些公共秩序都是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享受安全快乐的生活。(4)小结: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也会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板书: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三、情境分析,了解创建有序公共生活的意义1.认识公共标志,了解公共标志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1)提问: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中,还有很多随处可见的公共标志,你认识它们吗?课前同学们也搜集了一些,请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公共标志吧!预设1:我给大家介绍禁止吸烟的标志。这个标志很常见,特别是在医院、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地方都能看到“禁止吸烟”的提醒,它提示我们此地不能吸烟。预设2:我找到的是“注意行人”标志。一般在学校附近或者人流、车流比较密集的马路边会出现。设置这个标志是为了提醒来往的司机注意避让行人。预设3:这是请勿大声喧哗的标志。这个标志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要打扰他人,一般出现在图书馆、电影院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地方。预设4:这个标志是安全通道的标志。它为人们指明了在发生危险时安全的逃生通道。预设5: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无障碍通道”标志。无障碍通道是方便残疾人出行的专用通道,体现了社会对残疾人士的关怀。我们在商场门口和医院门口能看到这个标志。(2)连线:请你想一想,在下列场所中,需要设置哪些公共标志,为什么要设置这些标志呢?场所:医院、社区电影院、商场。公共标志:禁止吸烟、禁止拨打电话、无障碍通道、请勿大声喧哗、安全通道。预设1:在医院里需要设置禁止吸烟、无障碍通道和请勿大声喧哗的公共标志。因为无障碍通道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便利,禁止吸烟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健康,不大声喧哗可以为医生和病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预设2:在电影院中需要设置禁止吸烟、禁止拨打电话和安全通道这几个标志。因为电影院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而且容易产生火灾隐患。打电话会影响人们的观影心情。电影院里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安全通道的标志可以将人们带到安全的地方。预设3:在社区,我们应该设置禁止鸣笛和无障碍通道等标志。它们都能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预设4:商场里需要设置禁止吸烟和安全通道的标志。商场是公共场合,吸烟会影响他人的休闲体验,二手烟也有损他人健康。设置安全通道标志能够在遇到紧急事件时,为大家指引正确的逃生方向,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3)交流:从同学们的发言中,你发现我们在公共场合设置公共标志的目的是什么呢?(4)小结:我们在公共场所设置公共标志是为了提醒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同时也是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2.情景分析,理解维护公共秩序需要每个人的自觉行动(1)提问:有了公共标志的提醒,人们就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吗?让我们看看这幅漫画。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出示行人闯红灯漫画)预设1:我看到由于行人乱闯红灯,导致人行横道上人和车乱成一团。我觉得这样很危险,如果这样的情境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说不定还会导致交通事故。预设2:请大家注意司机的表情。司机是一副很生气的样子,我想这是因为行人闯红灯的行为干扰了他们的正常行驶,也给他们带来了危险。我觉得闯红灯这样的行为很自私,也很不守规矩。(2)阅读思考:可见,有时即使有了公共标志的提醒,人们也不定会遵守公共秩序。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读一读,你如何评价他们的想法呢?想法1:反正马路上现在也没车,过去了也不会有事的。想法2:我有急事,着急赶路。过马路的时候小心一点就行了。想法3:大家都闯红灯,我也跟着过去吧。预设1:他们的想法太自私了。只想着自己出行方便,却没有想到自己不守秩序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麻烦。预设2:他们认为只要不出事儿就万事大吉,遵不遵守公共秩序不重要。我觉得他们没把公共秩序放在心上。(3)交流:结合刚才的感悟,请你继续思考,除了设置公共标志外,维护公共秩序更需要依靠什么呢?预设:维护公共秩序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对公共秩序的自觉遵守。我们不仅要将公共秩序记在心中,更要落实到行动上。(4)小结:在公共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养成文明习惯。(5)阅读材料:接下来,请你读一读这段材料,说说你对闯红灯这种行为有什么新的认识。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预设:闯红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交通违法行为。(6)小结:可见,遵守公共秩序体现着我们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时也是法律对我们的约束。(板书: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3.角色体验,感悟个人行为与社会文明的关系(1)角色体验:生活中还有一些现象,不仅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也破坏了文明和谐的公共生活。如果你就是场景中的一员,遇到人们乘车不排队、有人随意插队、有人在火车上大声喧哗时,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呢? (出示教科书第31页“活动园”)预设1:如果人们在乘车时不排队,我可能就上不去车了,只能等下一辆。如果我有什么急事 ,没准就会耽误我的行程。预设2:如果我们小区里有人不文明遛狗,我会觉得这个人很没有公德心,他这种不文明的行为破坏了我们小区的环境卫生和秩序。预设3:如果我排队时有人插队,我会觉得很不公平。我都排了这么久了,凭什么他就能抢先呢!守规矩的反而吃亏,就没人愿意排队了,那秩序就更乱了。预设4:我在乘坐火车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那次我本来想休息一会儿,可有人一直在大声打电话,我们整节车厢的人都休息不了,大家都很不高兴。(2)提问:在公共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注意个人的行为呢?预设:因为我们个人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事,还会影响他人的生活。我们要心中有他人。(3)角色扮演:今后,如果你在生活中看到或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采取什么态度?不同的态度又会产生什么结果?请同学们任选一个情境,演一演。(4)讲解:同学们都认识到,在遇到不文明行为时,我们可以用礼貌用语和温和的态度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用更合理和智慧的方法妥善解决问题。必要时,也可以请求相关工作人员协助我们。(5)播放视频:当人人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观看视频,思考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你会有什么感受?预设1: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我感到我们的生活特别温馨,特别幸福。预设2:我会觉得每个人都很有礼貌,这也会激励我更加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我为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感到骄傲。(6)小结: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文明行为和秩序意识,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更反映了一个社会乃至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板书: 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四、撰写建言,由知导行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公共秩序有新的认识吗?如果让你从遵守公共秩序的角度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共建和谐公共生活”建言献策,你会提出哪些建议呢?课后,同学们可以从公共秩序的角度观察身边生活,用文字、图画或任何自己喜欢的方式提出建言,并带头践行,养成文明习惯,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贡献我们的力量!板书设计5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需要秩序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