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一步体验摇篮曲平稳的旋律,抒情、宁静、优美、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圆润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2.指导学生运用深情、轻柔、圆润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3.通过学习歌曲,感受、体验妈妈为我们付出的劳累和艰辛,懂得体贴妈妈,并能用实际行动去回报妈妈对我们付出的爱。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深情、轻柔、圆润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用歌声表达对妈妈的爱。难点:唱好切分音和唱足延音线音符的节拍。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一件外套 。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1.出示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图片。(1)在这幅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妈妈在做什么?妈妈坐在哪里哄宝宝睡觉?师:是的,妈妈坐在摇篮边,一边哼着摇篮曲,一边摇着摇篮,看着宝宝甜静的睡容,她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2)简介摇篮曲。师:为什么宝宝听着摇篮曲能够快速入睡呢?(摇篮曲又称催眠曲,是母亲抚慰孩子入睡的歌曲;旋律轻柔而优美,节奏中带着摇篮的动荡感,所以宝宝能够快速地入睡。)师:请你们也来给宝宝唱一首摇篮曲,让他睡得更香甜吧!2.播放音乐,师生齐唱《小宝宝睡着了》。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看,宝宝听着你们甜美的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甜美的微笑。二、新课教学1.观看动画、提出问题。(1)接下来,请同学们先来看一组动画,看看这里面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歌曲中谁得到了幸福?又是谁给谁送去了幸福?(3)这首摇篮曲和《小宝宝睡着了》有什么不同 师:是的,这首摇篮曲是孩子唱给妈妈听的,而《小宝宝睡着了》是妈妈唱给孩子听的。小结:夜深了,妈妈屋里静悄悄,我打开门,原来妈妈伏在桌子上睡着了;我把灯熄了,心里想,如果桌子变成摇篮摇,我愿摇妈妈到太阳照;我轻轻走上前,给妈妈披上我的小花袄,妈妈在梦中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对妈妈这份体贴的爱,多么让人感动啊!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让我们也怀着这份爱一起来学习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2.出示歌谱(1)齐读课题。(2)师生随音乐齐读歌词,解决难点。板书讲解:切分音和延音线。 中有两组节奏型比较难掌握,一个“切分节奏”和一个含有“延音线”的节奏型,请跟老师来学习这两组节奏型。切分音 延音线 ⅹⅹⅹ︱ⅹ-︱ⅹ.O︱(指导读这三句“妈妈屋里静悄悄”、“桌子变成摇篮摇”、“披上我的小花袄”)(3)随音乐齐读歌词。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和老师一起随音乐深情地、有节奏地朗读一遍歌词。三、学唱歌曲。1.播放音乐,用“呣”模唱。师:歌词同学们都会念了,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很想唱了是吗?让我们跟着录音里面的小朋友一起用“呣”来模唱一遍!注意:轻抿嘴巴,让声音从我们的鼻腔里面穿透出来。2.分段学唱。(1)师弹奏教唱第一段。(重点指导唱“妈妈屋里静悄悄”、“桌子变成摇篮摇”、“披上我的小花袄”)设问:歌曲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在这宁静的夜晚,妈妈伏在桌子上睡着了,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才能体现夜晚的宁静?还可以让妈妈睡得更香甜?(深情、轻柔、圆润)(2)生跟琴演唱第一段(3)生自己跟琴演唱第二、第三段。(4)跟琴完整演唱歌曲。5.演唱形式(1)分小组演唱。(生互评,从情感和声音上评价)(2)个别唱师:你们觉得他唱得怎样?有没有觉得有什么地方唱得不好 演唱要求:a:心中一定要有故事的画面。b:演唱时把自己当做故事里的主人翁。c:声音深情、轻柔、圆润,唱出夜晚的宁静及孩子对妈妈的爱。6.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师:唱的真好,我想妈妈听到你们这样的歌声,一定会被感动的。四、活动延伸1.歌表演。2.小结学习了这首摇篮曲,老师相信你们心中一定有所感触,也相信你们回去后会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爱!请同学们回去后把这首摇篮曲唱给你们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听,他们一定会被你们的歌声所感动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