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生活与健康第一节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知识点:1.现代健康观念;2.何谓健康的生活方式;3.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危及人类健康;4.健康的四大基石;5.体育与生活方式的关系;6.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7.终身体育思想。一、现代健康的观念什么是健康?现代健康观念:传统的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这源于医学实践对健康的朴素的理解。完整意义上 的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全(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14条标准(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大事小都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5)能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背的位置协调BMI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BMI 分类 Who标准 亚洲标准 中国标准 发病危险性体重过低 <18.5 <18.5 <18.5 低正常范围 18.5~24.9 18.5~22.9 18.5~23.9 平均水平超重 ≥25 ≥23 ≥24 增加肥胖前期 25.0~29.9 23~24.9 24~26.9 增加1度肥胖 30.0~34.9 25~29.9 27~29.9 中度增加2度肥胖 35.0~39.9 ≥30 ≥30 严重增加(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据中华眼科网统计:全国近视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30%,城市近视人口比率达33%,其中,在校的小学生佩戴眼镜的比例为30%,中学生为50%,大学生达到了75%。居世界第二位。统计数字显示全国近视眼发病人数达到3.6亿 (现在大约4亿)(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病感、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和皮肤富于弹性,走路轻松、协调;(11)有良好的道德和修养;(12)对自己对他人的健康负责,工作生活娱乐等以不损害他人利益和健康为前提;(13)不侵占、偷窃他人钱财物品、作品及研究成果;(14)不吸烟,不淫乱。2.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社会文化、经济、风俗、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的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可以将生活方式理解为不同阶层的人群在其生活圈、文化圈内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其构成要素有生活起居、节奏、饮食、行为爱好等。谚语: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跟好人学好人,跟坏人学坏人跟他老子一个德性3.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危及人类健康:当前,世界范围内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称生活方式病)逐渐在各国蔓延,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例如:手机控:近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2098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71.8%的受访者认为过分依赖手机而忽视当面交往的现象普遍存在。调查显示,36.8%的人出现过手机铃声幻听,36.4%的人表示手机从不离手,30.2%的人坦言经常漫无目的地对着手机,24.0%的人听到过“不要再玩手机了”类似的忠告。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心脏病、癌症、中风是世界各国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不良生活方式在死因中的作用(%)死 因 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环境因素 不良遗传因素 不良医疗条件心脏病 54 9 2512癌 症 37 24 2910中 风 50 22 2175据调查,目前我国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 5%,完全健康的人只有20%,其余约 6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就是机体无明显病变,生命体征完全正常,但经常感觉疲惫、精神不振,呈现出生活能力低下、适应能力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根据现代医学的分析,疾病的形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1)环境因素。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约占10~15%;现在雾霾……、焚烧秸秆……,化工厂……(2)遗传因素。家族基因遗传造成的疾病约占20%;(3)卫生服务因素。设施不足、技术、服务、误疹或延误时间造成无病变有病、小病变大病约占10%;(例如:在我们身边常发生误诊……)(4)生活方式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占65~70%主要表现为:① 饮食不科学、不均衡;(学生常胃疼……)②缺少运动或运动方法不对;③吸烟;④酗酒;⑤长期作息无规律、心理压力过大等。4.健康的四大基石: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1)即平衡膳食、(2)适度运动、(3)规律生活、 (3)心理平衡。第一方面合理饮食:平衡膳食、良好饮食行为(1)紫癜:指皮肤粘膜以及内脏器官出血所形成的瘀点瘀斑。可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过敏性紫癜两大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因血小板减少造成血液凝固障碍而发生的。过敏性紫癜是由过敏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二者的临床表现常为皮肤粘膜的出血瘀斑、关节肿痛、腹痛等过敏性紫癜:主要与链球菌感染、病毒感染、药物、食物、虫咬等有关。食物不应该吃……(1)路边的小商店……(2)路边的烧烤:老鼠肉加明胶再腌制(3)路边小火锅店:十几种化学原料+调味剂+止泻药勾兑汤底,冒充骨头汤,用真骨头汤边成本都收不回来。长期食用损伤肝肾,严重可致癌!第二方面经常锻炼:每天1小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运动量适宜、多做有氧运动,选择良好的运动场地,避免伤害事故,避免在雾天、受污染的环境中运动不良的社会现象:应 该:青少年强身、中年人健体、老年养身而现在:老年人强身、中年人健体、青少年在养身这就是为什么中国青少年体质在全球倒数的原因!第三方面良好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拒绝毒品(后面再讲)第四方面健全的心理:正确评价自己、调控情绪5.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起调节生活的作用,所以,国家提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其与健康的关系具体体现在:(1)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们接近自然,丰富社会交往,使人和睦相处;(2)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健康行为,防止疾病发生;(3)体育运动可以调节生活节奏,舒缓竞争的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4)体育运动可以提供健康、休闲的生活方式。6.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吸烟对人体危害:(一)吸烟对人体的危害(1)增加死亡的危险性。若以不吸烟的危险度为1,调查资料证明吸烟者的危险度都在1.5以上。即吸烟者的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50%;(2)诱发癌症。烟草燃烧后的烟焦油中含有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质,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倍,吸烟还能诱发口腔癌、喉癌、咽癌等;(3)增加呼吸系统疾病。使呼吸器官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易发生急性支气管炎。长期吸烟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进而发生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4)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吸烟短时间可引起血压增高,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增加2.2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90%。(二)吸毒对人体的危害:(1)使循环、呼吸、消化、神经等系统受到严重损害;(2)使情绪低落,意志消退,行为变异、失控导致身心功能紊乱,全身衰竭甚至死亡;(3)静脉注射可传染艾滋病,我国艾滋病病毒携带者70%以上是吸毒者;(4)形成依赖性后,一旦停药,发生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5)大量用药或停药一段时间后使用原来的剂量,可能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抑制而死亡。毒品共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毒品,另一类是合成毒品。毒品的种类分类 镇 静 类 兴 奋 类天 然 毒 品 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待因、罂粟碱、 大麻(小剂量)等 古柯叶、可卡因大麻(大剂量)等合 成 毒 品 美沙酮、杜冷丁、 镇痛新、安定、 硝基安定等 甲基苯丙胺(冰毒)、利他林等吸毒者在忍受毒瘾发作带来的痛苦,那是在忍受自然的生命之外一种欲望的折磨。吸毒者说:吸毒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于常人来说,这样的场景是恐怖的,也伴随些许不解。有两句话在吸毒者中间被普遍流传,一句是“毒瘾好戒,心瘾难除。”于是, 有一戒、再戒、三戒……直到把这句话戒成借口。我们想说,人有享受生命的权利,但这种生命的含义必须是一种自然的、不被扭曲的生命,而且你要尊重才能被尊重;我们想说,把这句话彻底地忘掉吧,去面对真实、本来的生活。还有一句话:“试试吧,没关系……”多数吸毒者就是这样试上了瘾,一发而 不可收拾。恰恰是,当一个人面对毒品愚蠢地掉以轻心时,毒品便把人拉向痛苦的异域。千万别试!!!不管你对自己的毅力和控制能力有多大的把握,都不要轻信这第二句话。其实,有所畏惧,并非是一件坏事,面对毒品时,尤其如此。根据以上材料:(1)说说你评时所见到吸毒者受折磨的情景。(2)我们如何远离毒品,列出具体的远离毒品的办法。毒贩引诱青少年吸毒的五大毒招毒招之一:谎称“毒品吸一两次不会上瘾。”但众多吸毒者的亲身经历是:一 日吸毒,永远想毒,终身戒毒。毒招之二:免费尝试。几乎所有吸毒者初次吸食毒品,都是接受了毒贩或其他 吸毒人员“免费”提供的毒品。此后,毒贩们再高价出售毒品给上瘾的青少年。毒招之三:声称“吸毒治病”。毒贩们利用人们对毒品的无知和对疾病的恐 惧,引诱青少年吸毒。但实际情况是吸毒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损害人的 大脑,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还会降低生殖和免疫能力,甚至导致死亡。毒招之四:鼓吹“吸毒可以炫耀财富,现在有钱人都吸毒。”毒贩们瞄准一些 青年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积攒了一定财富的机会,向这一群体的人们兜售“吸 毒是有钱人的标志”这样极其荒唐的错误观念。毒招之五:利用女青年爱美之心,编造“吸毒可以减肥”的谎话。实际情况 是,吸毒不仅损害面容和身体,还摧残人们的意志。7.终身体育思想: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我作起,从现在做起,让学生充分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意义。教科书提出拒绝第一枝烟的诱惑,这是远离毒品的第一步。拒绝时要有礼貌、婉转,态度要坚定。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