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8《我们受特殊保护》2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8《我们受特殊保护》2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8.我们受特殊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未成年人,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特殊保护?
2.保护未成年 人 成长的有关法律有哪些?
3.我们都受到了哪些方面的保护?
能力目标
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通过学习, 知道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提升幸福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图片,引出主题 ----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读目标: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 一起了解一下,国家为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制定了那些法律法规。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一)讨论交流: 我们是未成年人。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交流: 什么是未成年人?
2.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有什么不同?
(二)讨论: 活动园
你如何看待未成年人做家务问题?
正反方辩论
三、合作探究:
1.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2.我们享受那些方面的保护?(出示课件图片)
家庭 学校 社会 司法
3.国家为什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了解未成年人犯罪及相关法规。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1.在我国,未满 18 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2.未成年人作为家庭的一员,也应尽一份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国家制订了很多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未成年人受到的保护
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 必做题 ]
一、填空题
1.在我国,未满 的公民为未成年人。美国的成年年龄是 ,英国,德国,法国的成年年龄是 周岁。
2.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 ,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议题。
3. 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全面提高 ,不仅有助于促进,而且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判断 题
1.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 ( )
2.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 )
3.10 岁是准许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的最低年龄。 ( )
4.小学生在家可以不做家务。 ( )
5. 6——7 岁是义务教育小学入学年龄。 ( )
三、简答题
1.列举 我们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法规。国家为为未成年人制定这些法律有什么意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规定有哪些内容 ?
选做题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解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特别关怀,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2.能力目标
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心体贴家人。能回报社会,做有价值的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家人的付出,初步培养家庭责任感。明确社会各界的关怀,初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新课导入:
照片欣赏,调动激情。
1.欣赏一组幼童时期和成长历程的照片。
2.揭示课题
(设计说明:照片源于学生生活,唤起幼时记忆,初步感知成长道路上一直与家人同行。)
2.目标解读: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 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解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特别关怀,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 故事回忆,体验亲情
1.分享故事: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到家。她见我神情痛苦地躺在床上,赶紧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呀,烧得好厉害!”妈妈望了望窗外的大雨,二话没说,披上雨衣抱起我就向医院跑去。
一路上,风吼得厉害,雨也越下越大。妈妈怕我被雨水淋着,就把雨衣的一大半给了我,把我裹得严严实实。我躺在妈妈的怀中,心里有说不出激动。渐渐地,我发现妈妈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脚步也好像放慢了,每挪动一步都那么费力。我着急地想:“医院啊医院,以前觉得你离我家挺近的,可现在为什么变得这么遥远?”
2.幻灯片播放家人关爱孩子事例, 引发回忆:回忆一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 感受 到了哪些来自家庭的关爱 讲述自己感触最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设计说明:以身边同学的故事为例,真实地讲述家人疼爱子女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共鸣,想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有感而发,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悉心照顾和培养。)
3.学生小组内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应听从父母的教导,孝敬父母。子女在成年后,还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二)阅读角:了解国际家庭日和《儿童权利公约》
1.简要讲述 P78 国际家庭日的由来和意义。
2.同学们,听完这些故事,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 小 结:国际社会也一直致力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未成年人承载着世界的美好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前行,不负厚望。
(三)知识窗: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请同学们讨论,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与 家人 相处,或 家庭和睦 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
1.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幻灯片出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
2.补充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3.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一 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来自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怀
(五)关爱留守儿童
1.简介留守儿童成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全社 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在此过程中,一些人选择将未成沪未 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
2.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 902 万人。(完成 81 页阅 读角)。
谈一谈你认为留守儿童在成长中会面临哪些些问题?
3.就如何更好地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提出合理的建议。
4.教师小结: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一)感恩家人 感情升华
1.家人需要关心和体贴
家人这么爱我们,他们是否也需要我们去关心、体贴呢?上一周我们已经开展了“我爱我家”第一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观察记录了父母一天的活动,现在先请你们先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同学们,我们在享受家人关爱的同时,也要试着学会关心、体贴自己的家人。平时,你有主动关心过家人吗?请你说一说。
2.学着关心、体贴家人。
接下来我们就做一个“关爱家人”的闯关游戏,想参加的同学马上请你准备好。
(1)第一关:知道家人生日
我知道 的生日是 月 日;
我知道 的生日是 月 日;
我知道 的生日是 月 日;
我知道 的生日是 月 日;
同学们,每年家人都为我们过生日,我们也应该记住他们的生日,心中有他们,这就是关心家人的表现。
(2)第二关:为家人庆祝生日
先说一说你以前是怎么给家人庆祝生日的。
假如今天就是妈妈的生日,我就是寿星妈妈,你还有其他庆祝的办法吗?
(3)第三关:我会做,我能行!
开饭了,我会( )。
妈妈不高兴了,我会( )。
( ),我会( )。
( ),我会( ) 。
……
(设计说明:通过游戏的形式,检测学生关爱家人的行为,告知学生关爱家人的方式,在游戏中分享快乐,体会到关心、体贴家人也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培养家庭责任感。)
(二)感恩社会,明理导行
思考:我能为社会做什么?
出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辨析导行。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该如何保护自己?你该如何感恩家人,回报社会?
出示梁启超和毛泽东的名言,对学生提出希望。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