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导学【单元线索建构】【核心素养透视】唯物史观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正确的历史观;知道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为救亡图存作出的努力,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能够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时空观念 通过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能够复述戊戌变法的经过;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知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概况史料实证 搜集有关洋务运动的历史图片,如《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轮船招商局》等,观看相关纪录片,学会读取信息的方法;识读课文插图、相关史事等多种历史资料,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初步掌握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收集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及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的资料,做到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历史解释 全面分析评价洋务运动,提高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够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历史理解能力;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逐条分析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家国情怀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念;了解维新人士谭嗣同等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知道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了解八国联军的罪行,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 教案教学 目标 1.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2.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重点 难点 1.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2.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说一说1840-1860年清政府经历了哪几次打击? 教师总结: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内忧外患的残酷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所要学习的内容:第4课 《洋务运动》。 教师随笔新课讲授 板块一 内忧外患,变局迫来——洋务运动的兴起 1.理解概念,明确“洋务”“洋务派”的含义。 (1)洋务:指涉及外洋的一切事务,它包括军事、民用工业的创办、训练新军、派遣留学生等,后又扩展到修路、开矿、办厂等。 (2)洋务派: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开明官员。 2.展示史料,明确洋务派的主张。 材料一: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弓矛、小枪、土炮,不敌彼后门进子来福枪炮;向用之帆篷、舟楫、艇船、炮划,不敌彼轮机兵船,是以受制于西人。 ——叶曙明《李鸿章大传·一人敌一国》 材料二:“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日戒谕将士虑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结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3.展示史料,明确洋务派的目的。 材料三:灭发捻(农民起义军的一支)为先,治(抵御)俄(国)次之,治(抵御)英(国)又次之。 ——奕诉《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四:今日和议……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结论: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4.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结论:在中央以恭亲王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5.通过教材中“人物扫描”相关辅助栏目,着重介绍李鸿章的生平事迹。 板块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内容 1.补充史料,引导学生思考洋务派为何首先兴办军事工业? 材料五: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置器为先。 ——《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六: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急……中国欲自强之道,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筹办夷务始末》 结论:一是认为发展军事力量见效最快,能够很快实现自强的目的;二是自认为清朝仅仅在军事上落后,其他方面远胜于西方。 2.让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表格,汇总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分别进行探究、交流、讲解: (1)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①结合教材及史料,让学生理解后期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辅助军事工业,以求富反哺自强,为军事工业提供燃料、运输、原料、资金等支持。 ②通过读图,引导学生思考:洋务派创办的工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结论: 特点:为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多为通商口岸,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较早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③巧记洋务派创办的三大军事工业和四大民用工业。 (2)兴办近代教育 ①展示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②重点介绍京师同文馆。 ③介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的情况。 (3)海防与塞防——建立新式海陆军 ①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19世纪70年代中国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形势严峻。 ②通过介绍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塞防与海防之争,穿插介绍创办新式海陆军的具体概况。 板块三 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评价洋务运动 1.教师讲述洋务运动的结果:1895年2月17日,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2.展示史料,让学生归纳思考洋务运动难以摆脱破产厄运的原因有哪些? 结论:外国势力的挤压;清政府内部腐败;洋务派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3.展示史料,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全面的评价: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进步性: ①中国近代化的军事、民用、交通运输业逐渐发展起来;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3)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4)引导学生阅读史料,思考:李鸿章说的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 结论: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5)展示史料,引导学生讨论洋务运动给予我们的启示: 结论:①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地主阶级不能挽救民族危亡。板书 设计当堂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教学 反思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节点。通过对文字、图片等资料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的脉络,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