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生的境界》课件(共27张PPT) 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人生的境界》课件(共27张PPT) 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本文是一篇学术随笔,议论性散文。文章从哲学角度,逐层深入的阐述了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提出了提升人生的境界。
作者简介
初读课文
研读课文
总结全文
1
2
3
4
拓展延伸
5
目录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思想家,对中国思想史、哲学史诸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伟大学者。1919年赴美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哲学教授。
著有《中国哲学史》,代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历史意义,奠定了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基础,是中国哲学由近代走向现代发展的里程碑。
初读课文
2
什么是哲学
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就是哲学家,重新定义所有的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当代哲学
在当代,由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意识科学的独立和迅速发展,哲学的研究对象又发生了变化。哲学不再研究世界某一范围、领域的问题了,而是研究整个世界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普遍的规律,如世界的本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世界的基本状态等问题。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什么是觉解?
“觉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划分标准:因为觉解程度的不同,人生也进入了不同的境界,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四种人生境界的理解。
最低的人生境界,这种人没有觉解或不甚觉解,以近乎本能的状态行动着。更多的表现出自然属性。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四重境界
四重境界
功利境界
第二等级,觉解程度较低,一切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他们会自觉地选择活动,选择的原因就是看这些活动对自己是否有利。即使他们做一些有利于他人的事,其最初的目的也是利己的。
觉解程度较高。这种人心目中有社会整体,自觉地为社会利益做事。他们选择活动的目的不是利己的,而是社会的需要,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是贤人。
人生的最高境界,觉解程度最高,也叫哲学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事,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自然境界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
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 ”
放羊娃答:“卖钱。”
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 ”
放羊娃答:“娶媳妇。”
记者问:“娶了媳妇呢 ”
放羊娃答:“生孩子。”
记者问:“有了孩子呢 ”
放羊娃答:“放羊。”
记者默然。
功利境界
万通集团的冯仑曾说过这样一件事:
好多年前,我和几个朋友开车去西部。走到半道,在一处戈壁滩被迫停了下来。为啥停下来?路两边是戈壁,大石头,路中间有一个大坑。
下了车,发现不远处有几个老百姓在阴凉地抽烟,地上还放着一些铁锹、铲子。我们看到他们在乐,但也不知道他们在乐什么。我们要想继续往前走,就得把路上的坑填起来。我们走过去,问他们,能不能借铲子用用,或者能不能帮忙把坑填起来。
对方说,“可以,但是,先给钱。”
给了钱,对方几个人开始填坑。之后,我们得以继续往前走。
后来才知道,这群人每天都在路上挖坑。开车路过的人想过去,就得给他们掏钱。收了钱,他们才把坑填上。过去之后,他们又把坑挖出来,等待下一拨路过的。他们就靠挖坑挣钱。
这就是他们的人生,靠给人挖坑过一辈子。这就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这是功利境界的最低级层次。当然,这也是有违道德的。
和填坑远行的人相比,挖坑的人永远停在那儿,靠挖坑挣点小钱,再不前进。花钱填坑的人呢?可以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不仅会顺利到达目的地,还可以看到一路的风景。
功利境界的人,以为靠利己主义获得一点绳头小利,其实是在毁灭自己的人生。永远只能赚一些小钱,赚不了大钱。
道德境界
《孔子家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楚王游玩时丢了一张弓,手下人想去寻找,楚王阻止说:“楚国的王丢了弓,得弓的也是楚国人,何必去找呢?”
而孔子听说这事后则不以为然,认为楚王的心胸尚不够宽广,他说:
“可惜楚王的胸襟还不够大,失弓的是人,得弓的也是人,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
在孔子的心目中,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无须分国别,这就是所谓的道德境界。
此境界中的人,出发点不是自己,而是社会,是大众,以社会之福祉为自己奋斗的意义。这类人,即是儒家所谓君子,君子喻于义,已天下为己任。
天地境界
按照庄子的说法,天人合一是一种状态,也就是一种虚无,被动的理解是顺应自然,喜怒哀乐,天地四时,春夏秋冬,冷暖交替,春生冬死,万物规律,有死有生,世之常情,实际上天人合一是一种练功状态,动到极致归于静,心中无物万事空,即得道,意即真正了解了自然法则。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庄生梦蝶就是例证。所以从包容万物的胸怀。那句最著名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的最直接意思是: 天很坚强劲健,人应该像他一样坚强。就是人要学大地一样宽厚,仁爱,有包容万物之胸怀,厚德载物,孕育万物。
人生的境界
自然境界 觉解指数无
功利境界 觉解指数较低
道德境界 觉解指数较高
天地境界 觉解指数最高
哲学的任务
(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
(2)“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结合原文谈 到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判断下面四句话论述的各是人生的哪一种境界。
研读课文
3
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中国历史上还是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他们舍私利而顾大家,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来列出一些这样的人物,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中国哲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林则徐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中国哲学---道德境界

中国哲学---天地境界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一种状态,也就是一种虚无,被动的理解是顺应自然,喜怒哀乐,天地四时,春夏秋冬,冷暖交替,春生冬死,万物规律,有死有生,世之常情,实际上天人合一是一种练功状态,动到极致归于静,心中无物万事空,即得道,意即真正了解了自然法则。例如道家和道教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

柏拉图———《理想国》
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最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也就是说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于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 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这正好印证了对话结尾的宣言,“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正义和智慧不仅是国家的主题,也可以说是整个宇宙存在的本质,因为国家的起点“就是永无止境的时间以及时间带来的变化”。
总结全文
4
总结全文
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应明确冯友兰先生指出了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可分为四种。在我们今后的人生当中,应尽量使我们的人生境界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发展。
拓展延伸
5
拓展延伸
延伸: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所要提高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还可以提高其他方面的境界,以加强完美人格的塑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向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追求);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顿悟)。
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3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求学者治学之初不知真知在何处的茫然与憧憬,此第一境也;(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描摹了求知者治学过程中的艰辛与坚定,此第二境也;(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经意间获得真知的惊喜与欢欣,此第三境也。(辛弃疾《青玉案》)
T
H
A
N
K
S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