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设计(第2次课)一、指导思想本课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选取正面双手垫球为主要教材。在排球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排球运动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运用合理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利用排球进行身体锻炼的兴趣,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得到锻炼,从而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公平竞争的态度。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内容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水平五(十至十二年级)排球章节。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是高中排球教学中最简单、最基础的技术,它通常被用作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等,垫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比赛胜负,因此掌握好垫球技术对于排球比赛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正面双手垫球技术中,学生手臂击球部位的准确性和击球正确姿势的把握以及上下肢的协调用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课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时学生对于正面双手垫球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建立正确的技术表象,使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的运用该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组合技术和比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高一将排球教学模块中的垫球分为6课时,本次课为第二次课:正面双手垫球。三、学情分析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当前的情况看:高中阶段是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与掌握体育与健康运动技能的重要时期。有的学生虽然在初中时有对排球技术的学习,但是只是很少一部分学生。他们很喜欢学习别人的运动技巧,且自信心较强,对动作技术的掌握日趋完善,渴望自己拥有正确的、完美的技术,但往往又具有一种不顺从性,或者有时过高评估自已的能力,对于教师一板一眼的“看教师示范——听教师讲解——模仿教师徒手练习——持球练习”的传统教法,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学练、利用平板电脑纠错、安排灵活多样的练习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公平竞争的气氛等多样教学方式和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结合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知道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掌握技术动作、以及练习方法。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4种垫球练习方法的学习,90%以上的学生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基本动作。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与球的位置关系和全身协调用力。难点:全身协调用力垫球。六、课的流程(复习准备姿势和手型1′) (课堂常规1′) (开始部分引起注意阶段)(课课练1′) (自主探究学练3′)(趣味慢跑2′) (徒手分解动作2′) (导入部分身体准备阶段)(排球操3′) (垫固定球2′)(排球垫球28′)(一抛一垫9′) (基本部分授新知识阶段)(对垫7′) (游戏5′)(音乐放松4′) (小组展示4′)(结束部分放松阶段)(本课小结、回收器材、师生再见1′)七、安全预设与措施1、预防学生运动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措施:语言提示和充分的准备活动。2、防止趣味慢跑时学生间碰到。措施:语言提示学生前后间距大一点。3、一抛一垫练习和“一对一”对垫练习时,尤其是对垫练习时,预防学生发生相互碰撞。措施:语言提示注意安全、学生练习时前后左右大一点、提醒学生难度大的球就不要再强求去接了。4、游戏时防止学生因比赛胜负观念太重出现过激行为。措施:游戏虽然是比赛形式,但不设奖惩措施。八、本课特色1、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学习→巩固技术。2、本课采用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相结合的教学,游戏和比赛时采用同质分组,练习时采用异质分组,以男生带女生,以优带差,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我能行、我会做”,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3、发挥学生能动性,采用模仿自学——个人展示——合作学练——合作比赛的学习形式,在不断的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渐次推进。4、充分利用电脑等数字产品,采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