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体育学科游泳教学之自我救护展示课教案学习 目标 1.通过各种体验学习,激发学生对游泳运动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体验乐趣与成功; 2.通过递进式教学,让学生初步体验水中自我救护的方法,培养救生意识,提高生存技能; 3.通过各项内容的练习,发展肌肉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提高心肺功能,塑造良好体型; 4.培养合作意识、自我学习的能力、积极探究的精神,培养对水中遇险事故处理的综合意识,提高 自信心和解决问题能力,令其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学习 内容 1.自救技术 2.学习自救的方法 3.拓展体验重点 自我救护的方法 难点 自我救护方法的应用场地 器材 1.游泳池 2.浮板、球、绳等 3.音响一套安全 措施 1.发烧、头晕、女生经期等身体不适同学安排见习或进行陆上项目练习。 2.认真做好准备运动,防止水中痉挛;如遇痉挛,保持镇静,采用痉挛自我处理办法。 3.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体力不支或身体不适者,请即停止运动,报告老师,不要过于坚持。 4.严格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监控、课堂上如遇到安全隐患及时制止或纠正。教学 流程 课堂常规—热身运动-热身游戏—踩水—漂浮—反蛙泳—遇水草缠身的自救—被人缠身的自救-水中间接救护—着装落水体验—着装畅游—放松—评价—下课课的结构 达成目标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组织方式 教师活动 练习时间 练习次数 运动量热 身 导 入 1.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使身体微热,防止运动损伤,培养运动习惯。 3.缓解入水不适。 4.调动学生情绪,营造学习氛围,进入学习状态。 1.课堂常规:宣布本课目标、内容(图一) 2.热身运动 热身操 陆上模仿动作练习 3. 热身游进: 4. 热身游戏:(图二) 水球大战 1.精神饱满。 2.积极参与,充分活动各关节、肌肉。 3.遵守规则,投入游戏。 4.调节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 ********* (图一) (图二) 1.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2.教师带领、语言激励进行热身运动。 3.讲解规则及注意事项,组织学生游戏。 4.语言激励引导,实时监督,防止意外。 7’ 小课的结构 达成目标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组织方式 教师活动 练习时间 练习次数 运动量巩 固 学 习 1.进一步掌握踩水动作。 2.发展协调、灵活、下肢力量等身体素质。 3.增强水感。 4. 发展学生平衡的能力。 5.初步学习反蛙泳技术动作。 6.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掌握自我学习方法。 4.自救技术 4.1自救技术之一:踩水(图三)(图四) 4.2自救技术之二:漂浮(图五) 4.3自救技术之三:反蛙泳(图六) 1.模仿、思考、练习。 2.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踩水的方法。 3.练习中注意安全。 4.学生开拓思维,思考问题, 5.组长带领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积极参与,体验合作。 (图三) (▲) (图四) (图五) (图六) 1.教师统一组织、示范、讲解,带领学生进行踩水练习。 2.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3.渗入实用介绍。 4.提问式引导教学。 5.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教师巡视进行分层教学,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8’ 中课的结构 达成目标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组织方式 教师活动 练习时间 练习次数 运动量了 解 体 验 1.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热情。 2.初步掌握几种自救的实用方法。 3.发展学生反应、灵敏等身体素质。 4.培养自我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5.自救的方法 重点:自我救护的方法 难点:自我救护方法的应用 5.1水中肌肉抽筋的自救(图七) 5.2呛水的自救 5.3遇到风浪的自救 5.4遇水草缠身的自救 5.5被人缠身的自救 (图八) 5.6利用周边器材的自救 1.积极参与,体验身临其境。 2.体验水中自我救护的方法。 3.根据已学技术,灵活运用。 4.小组交流学习。 5.根据自己能力,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6.开动脑筋,体验、合作学习。 (图七) (图八) 1. 教师组织分组体验学习。利用器材,设计情景。 2.将肌肉抽筋、呛水、遇到风浪的自救方法深入到遇险缠身的内容中进行教学。 3.观察、指导各组学生水中自我救护的实用方法。 4.点拨学生可以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来灵活运用。 5.引导不同水平学生有不同解决办法。 6.教师引导体验学习、合作学习。 10’ 中课的结构 达成目标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组织方式 教师活动 练习时间 练习次数 运动量拓 展 提 高 1.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力。 2.联系生活,防范于未然。 3.培养救生意识,提高生存技能。 4..提高实用游泳能力。 5.发展心肺功能、增强肌肉耐力。 6.水中间接救护介绍(图九) 7.着装落水体验 8.着装畅游 (图十) 1.大胆体验,发挥想象力。 2.注意安全。 3.有“临危不乱”的能力。 4.积极参与。 5.根据自己能力把握练习。 (图九) (图十) 1.语言鼓励。 2.安全提示。 3.鼓励学生。 4.巡视、观察。 12’ 小 大 大身 心 放 松 1.放松心情,缓和紧张情绪。 2.培养评价能力。 9.放松:牵拉 10.评价下课,收拾器材。 1.主动牵拉彻底放松。 2.互评。 (图十) 1.示范、讲解。 2.引导评价。 3’ 小平均心率预计 120-130次/分 强度指数预计 1.5-1.6 练习密度预计 45%-50%运 动 心 率 曲 线 图 预 计课 后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