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源简介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A、知识导航
1.了解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的原因。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怎、重要发明及其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3、知道内燃机和汽车、飞机的发明之间的关系,分析内燃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认识科学技术对推进社会进步发挥的巨人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知识解读
一、 “科学的世纪”
1.科学发展的原因
(1)上业革命期间,两欧各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人力鼓励科学研究。
(2)大学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镇。以人学为中心.形成了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群体。他们有稳定的科研经费来源和工资收入。还发行期刊、组织学会、进性学术交流。
2.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1)表现:19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完善了热能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基础。
(2)影响: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电力的应用
背景
19世纪后半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技术发明屡出不穷,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时间
19世纪70年代。
标志
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点
与蒸汽机相比,电力功效高;亏染小、应用范围大、使用便利。
发明
时间
姓名
国家.
发明
1831年
法拉第
英国
磁铁产生电的实验
1866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70年
格拉姆
比利时
电动机
1879年
爱迪生
美国
电灯
19世纪中期
莫尔斯
美国
有线电报
1 9世纪晚期
马可尼
意大利
无线电报
1892年
贝尔
美国
电话
影响
电力在工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开采,并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电力在工厂和家庭一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人类迈进了电气时代.
应用
有了电力作新能源,电车、电活.电灯等新发明大量涌现出来。各种电动生产工具和家用电器的出现,引发时电力的巨大需求。随后,大型的发电厂在各地出现,远距离的输电网络也建立起来
2.内燃机的出现
出现
l9世纪8O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内燃机,它使用液体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

发明
时间
姓名
国家
发明
l885年
卡尔·本茨
德国
汽车
1903年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影响
①在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内燃机日益重要,带来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②促进了石油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煤炭成为三大能源
3.工业的发展
(1)新变化:
①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以及化学工业等新的工业部门纷纷兴起,并开始在上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l 9世纪后期,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
(2)流水线生产方法:
①目的:为了提高牛产效率。工厂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方式,流水线牛.产成为一种趋势。
②表现:20世纪初.美国人亨利·福特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
③评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同时增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害健康。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欧洲、北美国家借助第一.次丁业革命的强劲东风.把工业文明引向了更高的发展阶段。
(2)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感受着科学技术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魅力。
C、知识探究
一、比较梳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前提
l7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社会稳定,经济迅速发展
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普遍确立,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资金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大量积累的资金

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到工场做工,进而成为自由劳动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充足劳动力
市场
英国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动力
蒸汽
电力
发明者
工匠、技师
科学家、工程师
科技含量
基于技术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密切结合
科学理论指导技术发明,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发生时空
首先发生于荚囤.然后向欧美_蔓延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部分国家如德、俄、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起始部门
(棉纺织业)轻工业
重工业
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大企业兴起.垄断组织产生
新工业部门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
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事工业等
二、活动与探究
1.想一想,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假如没有电,将是一幅什么景象?
2003年8月14日下午,包括纽约、底特律、新泽西等地在内的几乎整个美国东部地区和加拿大东南部遭遇的一场罕见的大断电。通信、交通一片混乱,曼哈顿街道上的红灯全部熄灭,道路上拥堵着装满乘客的汽车和奔跑着追逐汽车的人们。这说明现代工业生产、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
2.谈一谈,流水线生产有什么利弊。
(1)流水线生产方法,也叫福特制,1913年由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首创,最先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
(2)它的主要特点是:在实行生产自动化和产品标准化的基础上,利用高速传送装置,把生产过程组成流水作业线,连续不停地运转,强制工人快速操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迅速增加产品的数量。
(3)这是通过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管理方法的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项成就。这种制度,由于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可降低生产成本,但劳动强度增加。所以这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流水线。
D、学以致用
一、选择题
1.近代以来,大大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重要发明是 (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内燃机 D.汽车
2.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你知道是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 ( )
A.爱迪生 B.卡尔·本茨 C.法拉第 D.贝尔
3.19世纪末,不同地点的人们各自在家里就可以和对方相互交谈,这主要归功于 ( )
A.贝尔发明了电话 B.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
C.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D.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4.1896年为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德国汉堡商会邀请李鸿章访德。接待人员可能会向他推荐购买本国发明家发明的产品是 ( )
A.飞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坦克
5.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今天我们可以①乘火车出门旅游;②乘公共汽车上学;③使用电灯照明;④通过电脑上网查资料。其中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在前两次科技革命中,美国人的发明是 ( )
①汽船 ②碳丝灯泡③内燃机 ④计算机
A.①② B.⑧④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图四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材料三:(美国)仅 1865年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1)根据材料一中的前三幅图片,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比较l870年与19l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从美英两国经济地化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什么识?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l8世纪中期到1 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一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固生活。……l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3)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谈淡你的认识。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C 5.A 6.A
二、非选择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