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3.11《我是一张纸》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下册3.11《我是一张纸》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二年级下册
课题 《我是一张纸》 教材 部编版
教学目标
1.了解纸张的发明历史、现代的制作工艺和造纸的发展过程,进行课程的拓展和延伸。 2.通过实践活动和教材案例让学生体会纸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理解纸张的珍贵和实用性,节约用纸,不浪费纸张。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纸在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珍惜每一张纸。
教学难点: 1.理解节约用纸和保护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2.树立节约用纸、爱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谜语巧激趣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知识小课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我是一张纸》。现在我们要认识一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朋友”,先通过一个谜语来猜一猜它是谁吧!四角方方,又薄又光。写写画画,用途很大。传播知识,传播文化。大家有猜到它是谁吗?没错,它就是——纸。接下来让它跟大家打声招呼吧!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问引本节课的主题,引起学生思考。) 活动二:游戏设情境 纸:嗨,小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纸,很高兴能够天天陪伴你们的生活和学习。我有许多的超能力,我可以变成纸袋、风车、卫生纸,还有手工贺卡等等,现在我就在你们的身边,你能发现我吗?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观察一下教室,你发现它变成了哪些东西了吗?哦!它在桌子上,它成了一本书!接着它又变成了一个纸团,作业本,绘画本,箱子等等,由此可见它的“魔力”是如此的大啊!那在生活当中,还可以在哪里发现它呢?原来我们看的报纸,杂志,课外书还有一次性水杯等等都是它变的。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纸的影子,只要大家愿意寻找,善于思考,一定会发现纸就在我们的身边。 (设计意图:将“纸”拟人化,巧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寻找纸的踪迹。) 活动三:民族自豪感 师:那小朋友们可能会好奇了,纸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造纸了。他们把树皮、旧麻等切碎、洗净,用碱水浸泡。再用大火蒸煮至烂,舂捣后,在池中打成浆。然后用竹帘从池中抄起一层薄浆,晾干后揭下,就成了纸。后来,我国古代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呢。而我们现在的造纸就是由造纸工人把树木、芦苇等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工序,加工成各种纸张。大家都知道,纸张是可以再进行回收利用的,所以废报纸、用过的本子等,回收后送到造纸厂,就能够再加工成再生纸。 (设计意图:了解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的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方法。后来,造纸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四:实践识意义 师:我们可以看到造纸的过程十分复杂,需要通过漂白、压膜、烘干等许多工序,一张张小小的纸来之不易。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珍惜纸张,节约用纸。诶~这里有一个纸娃娃正在哭泣,让我们来问问纸娃娃遇到什么伤心事了吧。 纸:因为小朋友们不珍惜纸张,随意的浪费,我才伤心地哭了。如果大家把我当朋友,爱惜我,我就会很高兴;如果大家不爱惜我,我就会很痛苦。 师:为了不让纸娃娃继续伤心下去,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呢?没错,我们可以把旧报纸拿去换作业本开展一次“以旧换新”的活动;把旧的本子完全用完后再换新的。还可以将我们用完的旧作业本送到回收站去,进行回收二次利用。同时,收集还可以用的纸,把它们码好、装订,再把边剪齐,写上名字,就可以当作草稿本来用了。我们不应该随意地丢掉作业本,只用新的作业本,而且写两个字就不用了。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哦。 (设计意图:让学生和纸建立朋友般的对话,激发学生同情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加深刻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回收纸的含义。) 活动五:和纸交朋友 师:那我们怎么样才可以和纸做朋友呢?原来啊,和纸做朋友,我们只要做到节约用纸,保护纸张,不随意浪费,比如作业本书写合理布局,生活用纸每次少取,本着够用就好的原则,就可以和它们作朋友了。当然,还有很多方法和纸做朋友,等着你去发现哦!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以交朋友为导向,引导学生节约用纸,不浪费纸张。有爱心的生活,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