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社会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下社会导学案

资源简介

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1.4国土与人民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民族构成、分布,记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以及我国民族分布的总特点。 2了解中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我国的民族构成及分布。 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及分布。 教学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课前预学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 个民族, 个少数民族。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 %,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 %,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3.、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4、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 、 、 的边疆地区。5、在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 、 和 。课中导学1、读图5-8“我国民族的分布”,思考:①汉族主要分布在 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 、 、 地区。 ②分布最广泛的民族是 族,傣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省。③_________省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2、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从汉族、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分析) 3、你认为应该怎样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和睦相处?我国有哪些民族政策?三、课堂研学1、下列节日中,属于壮族传统节日的是 ( )A、古尔邦节 B、那达慕大会 C、三月三 D、泼水节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汉族 B.苗族 C.壮族 D.蒙古族3、泼水节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 )A.回族 B.满族 C.汉族 D.傣族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 )A.贵州 B.云南 C.广西 D.新疆5、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西北、华北、东北 B.西南、中南、东南C.西南、西北、东北 D.华北、华南、西藏6、下列民族与其传统文化、主要分布省区的简称,组合正确的是( )A、朝鲜族—长鼓舞—吉 B、维吾尔族—马头琴—新C、傣族—泼水节—川 D、壮族—开斋节—桂7、我省主要居住的少数民族以下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满族、朝鲜族 B、朝鲜族、蒙古族 C、汉族、满族 D、蒙古族、汉族8、下列少数民族中不属于云南省的是 ( )A、怒族 B、傣族 C、瑶族 D、哈尼族9、说出分别反映哪个民族的风俗A______族的______活动 B_____族的_______舞 C_____族的____舞 D______族的________运动 E_______族的________运动
PAGE
1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4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1.3国土与人民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2记住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3.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 教学重点: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课前预学1、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我国人口总数及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我国总人口为_________(2010年),占世界人口_________以上。2、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我国人口的两个基本特征。我国人口两个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我国关于人口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政府把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4、阅读P8教材,及“我国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的人口密度及人口分布状况。我国人口分布不均,__________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一些省区的人口密度更大;__________人口密度较小。课中导学1、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2、读“我国人口密度”图,找出我国人口地理界线,并分析我国人口东西部的分布状况。①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以黑龙江省 和云南省 市为界,呈 分布。这条线是 — 一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②回顾学过的人口密度公式: 我国人口最多的省是 ,面积最大的省是 。三、课堂研学1.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 A.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 B.人口开始减少 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 2.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A.新疆 B.内蒙古 c.西藏 D.江苏 3.现今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A 江苏 B 山东 C 河南 D 上海4.下例地理分界线中是我国人口线的是( )A秦岭---淮河 B黑河—腾冲一线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 D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5.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A积极发展人口 B逐渐增加人口 C设法减少人口 D实行计划生育6、我国人口地理界线是指从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一线,该线东南人口占_________, 该线西北人口占_________。7、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最少的省区是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省区是____________,面积最小的省区是___________,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是__________,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___________。
PAGE
1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3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2.1复杂多样的地形
课型: 2014年2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课堂笔记
学习目标:知道我国的五种基本地形;知道山区的含义和地势的概念;了解我国的地势高低起伏及特点; 学习重点:运用地图分析并总结出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 学习难点:分析我国的地形地势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一、课前预习读图5-13中国的地形,找出我国主要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四大平原: 三大高原: 四大盆地: 山脉: 丘陵: 2、读图2.1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的地势 高 低,呈 分布。3、读图2.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填写下列表格:项 目海 拔 高 度主要地形类型第 一 级 阶 梯分 界 线第 二 级 阶 梯分 界 线第 三 级 阶 梯二、课中导学问题探究:读图5-13中国的地形,找出我国主要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并且了解不同地形的特点。阅读书本P13页第1段和第2段,想一想:山区经济发展有什么优势和劣势?想一想:我国这样的地势特点,对人口分布、经济等方面有什么影响呢?三、课后研学1.我国地势总特征是 高 低,大致呈 分布。2.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河南省省会郑州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 和 为主。3.我国第二级阶梯上主要的地形为 和 。4.图形记忆是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关我国地势特征,下列图解中相对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拓展探究】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有什么地理意义?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5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6.1.1红松之乡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根据资料、地图,获取有用信息,分析红松之乡所处的地理位置。2、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小兴安岭林业的迅速发展。3、理解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红松之乡所处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理解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课前预学1.红松之乡在_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林区,位于________ 省的中北部。2.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在____________山区。3.__________市是红松故乡。4.小兴安岭的树木一般都有圆锥形或尖塔形的树冠,树叶又长又尖,称为_________林。 5.红松是世界上的珍贵树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良用材,提炼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6.凡是贴有__________标志的木制品,就说明这种产品来自经营良好的林区,它是可持续经营的。7.小兴安岭林区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新方法,实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目标。课中导学1.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特征?分析这种自然条件与当地植被的关系。2.小兴安岭对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3从小兴安岭的长期过量采伐的危害,思考怎样做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4. 小兴安岭林区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新方法,实现了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请你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原因。森林食品 森林旅游 木材深加工三、课堂研学1.小兴安岭山区松林千里,主要树种为( )A.马尾松 B.长白落叶松 C.红松 D.油松2.针叶林的树叶又长又尖,且针叶表面往往有厚角质层,这是为了( )A.减少蒸腾,耐寒抗风 B.增加散热,保持水分C.加快新陈代谢 D防止动物侵害3.我国第一大天然林区为( ) A.西南林区 B.东北林区 C.西北林区 D.东南林区4.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草原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5.下列属于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的生产方式有( )①模仿森林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②用锯末栽种木耳③将木材的枝丫、断木加工成木片和板材④禁止采伐森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PAGE
1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13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1.2国土与人民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 2在我国政区图上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3.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树立爱国主义信念。 学习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学习难点: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所在地在地图上 的位置教学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教学难点: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所在地在地图上 的位置课前预学1、请写出你自己的户口所在地:___ __,由此可知,我国最基本的三级行政区划是:___ _ 、_ ___、__ __。2、目前,我国共有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____个省, ____个自治区,____个直辖市和____个特别行政区。3、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____。4、直辖市有: 、 、 、 。课中导学写出自己的户口所在地。读教材P5的信封收件人地址,试着写出自己的户口所在地。姓名:户口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的分布以及少数名族自治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哪些省级行政区的全称与山脉、河流或者湖泊有关按照方位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位置包括的省区位于东北3个省区位于北部边疆1省区位于黄河中下游6个省区位于长江中下游7个省区 位于南部沿海7个省区  位于西南的5个省区位于西北的5个省区  三、课堂研学1、下列行政区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甘肃省 C、西藏自治区 D、 内蒙古自治区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那四个省区: ( ) A、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B、台湾、广西、广东、云南C、云南、广东、台湾、广西 D、云南、广西、广东、台湾3、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区是: ( )A、广东省 B、四川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河北省4、下列自治区中,濒临海洋的是: (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广西壮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读图分析题:(1)填写与简称或者行政中心相对应的的图中数码号:①黑( );②湘( );③皖( ); ④南昌( );⑤兰州( );⑥拉萨( )。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邻国名: ⑦ _______ ⑧_______ ⑨_______(3)⑩处是_______ 海。 (4)把下列地理事物前的字母序号,填在“中国政区”图上的相应位置处: A、江苏省;B、曾母暗沙;C、韩国。 (5)、在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北回归线经过的位置。
PAGE
1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2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3.3交流与互补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和组成。2、认识台湾的自然环境,台湾省的地形和气候类型、河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掌握台湾的主要地形区的分布。3、认识台湾的人文特色,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特色,台湾的居民和丰富的资源、发展状况以及风土人情。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特色。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类图型,掌握探究区域一般方法。课前预学1.台湾省位于我国________部,隔________海 与我国________省相望。由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许多小岛组成。其中________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面积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万。 2.台湾地形以____________为主,其中最高峰是________________。 3.北回归线穿过台湾_____ 部,还穿过我国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省区.。台湾南部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其北部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 4.湾森林资源丰富,有“________ ”的美誉,________ 是最著名的树种。台湾拥有的美称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台湾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部,其原因是___________(从地形地势上看) 6.我国东部最高峰是___________,“明珠上的明珠”是指阿里山中的___________。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的___________ 7.台湾的农产品中,具有世界意义的品种有_________、菠萝、________和________等。 8.台湾“高科技、高收入”的代名词是指___________科学园区,在亚洲,它与印度的___________齐名 9.台湾省北部的著名港口是___________,南部最南端名叫___________。 10.台湾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_族。课中导学认识台湾位置和自然环境 1.复习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了解探究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掌握认识区域特征的一般步骤。 2.利用地图,认识台湾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台湾省的范围和组成。 3.利用地图,分析台湾自然环境的特色,主要地形、河流以及主要的气候类型 认识台湾的特色 1 .了解台湾的美称及由来,了解台湾的美丽和富饶,从而能够热爱台湾。 2.利用图5—49.了解台湾矿产资源的分布, 3.利用图5—50,知道台湾的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以及与地形间的关系。 游历台湾 设计旅游线路,加深对台湾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认识。三、课堂研学1.台湾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 A.东部 B.西部 C.中部 D.北部2.我国的领土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   )www.中%考资源网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南面3.我国东部最高峰是( )www.中考*资源网A.黄岗山 B.玉山 C.长白山 D.阿里山4.我国的台湾海峡属于(  )www.中考资源网A.东海  B.黄海   C.南海   D.太平洋5.台湾岛的形成是由于( )www.中考资源网A.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 B.火山喷发而成 C.流水沉积作用而成 D.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流水侵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形成6.台湾居世界首位的物产是( )。A.水稻 B.黄金 C.蔗糖 D.樟脑7.下列有关台湾物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①森林树种丰富,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树种在平原地区均有分布②西部平原水稻、谷子、高粱种植普遍③处热带、亚热带,水果丰富,有“水果之乡”的美名④有丰富的矿产,如铜、金、硫、天然气、石油、煤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①④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台湾岛是我国第__________大岛,与大陆最近的省是___________。②图中数字代表的岛屿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域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④台湾岛西部地形为_______,盛产稻谷和甘蔗,有“_______”和“_______”(1)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降水少、沙漠分布广的是_______;气候高寒、人口
PAGE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12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2.3.1母亲河——黄河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地图、图片和资料提前掌握“母亲河”相应的知识要点。 引导学生能够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出“母亲河”对经济活动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黄河含沙量特别大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母亲河”的基本概况和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黄河、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它们的治理和开发。课前预学阅读课本P18、P19教材和图5-25,完成下列问题(1)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呈巨大的___字型,注入___海,全长_______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2)黄河流经省区(3)看下图填充①是 河,② 河,在图中用红笔标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桃花峪。(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A ,B ,C ,D 。课中导学问题探究: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干流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的名称 2、在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河口镇和河南省桃花峪3、知道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工程的名称及分布 4、黄河“母亲河”的奉献有哪些? 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危害? 住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是什么? 7、知道治理黄河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三、课堂研学1、黄河发源于 高原,依次流经 高原、 高原和 平原。 2、 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着之一,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 平原和 平原。 3、黄河 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4、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黄河长度和入海水量均居我国第二位 B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因此多支流和湖泊 C黄河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D黄河携带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下游 5、兼跨黄河中下游的省区是(?? ? )A山东 B陕西 C山西 D河南 6、下列平原中,属黄河主要塑造的是(??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成都平原 ?D东北平原 ?7、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入渤海?? ? ?A内蒙古 ?B河南 ?C山东 ?D河北 ?8、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 ?A洮河 ?B渭河 ?C汾河 ?D湟水9、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他有什么危害?10、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各是什么?
PAGE
1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7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3.1秦岭-淮河分南北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通过读图了解秦岭—淮河分界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差异。通过讨论分析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重点: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课前预学在图上找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并填出下表(表二)主要地形单元主要气候类型主要省级单位南方北方南北方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差异 北方南方民居特色饮食习惯交通工具特色活动课中导学问题探究:1.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和界线问题1:我们通常所说的南方、北方是不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问题2:我们通常说的南方、北方都位于东部季风区内,南北的分界线是哪一条?问题3:为什么以秦岭—淮河来划分我国的南北方呢?2.气候对南北方差异的影响(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问题4:冬季南北方之间最大的温差是多少?(48度)冬季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显著)在图上找一找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0度等温线)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问题5:夏季我国的平均温度是?夏季南北方气温的差异?(不明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问题6:①哪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分界线?(800毫米)②南方北方在降水上的差异? (显著)③中国的降水量在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4.请同学们结合我国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分析南北方生产和生活的差异,认真讨论并填写下表。活动:小组讨论填表格 (表二)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1月均温和结冰情况年降水量少于 毫米多于 毫米干湿状况半湿润湿润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成熟情况小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水稻、一年两熟或三熟温度带三、课堂研学1.秦岭主要位于( )
A.山西省 B.河南省 C.陕西省 D.湖北省
2.秦岭——淮河线大致是( )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一月0℃等温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3.我国四大区域的界线不包括( )
A.秦岭——淮河线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 D.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
A.自然环境 B.地理景观 C.居民主食 D.人种宗教
5.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分界线
B.黄河冬季不结冰,海河、淮河冬季结冰
C.秦岭——淮河以北的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油菜、甘蔗在秦岭——淮河以北也有大面积分布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
A.历史沿革 B.民族构成 C.人口多少 D.区域特征
PAGE
1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9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2.2季风的影响
课型: 2014年2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课堂笔记
学习目标:知道我国多样性的气候类型及特点、了解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通过合作探究比较夏、冬季风的区别,分析季风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同影响 。 学习重点: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及成因。 学习难点: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及成因。一、课前预习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及成因。课中导学我们这边夏季和冬季的风向的不同,为什么会不同?问题探究: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人们生产与生活有什么影响?季风具有哪两个特点? 季风气候显著带来的影响有哪些?试举例说明。3、中国的广州和阿拉伯半岛上的利雅得两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什么异同?夏季气候特点和景观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三、课后研学1、浙江省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2、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山气候 D、季风气候3、拉萨和杭州大致都位于北纬30摄氏度附近,但是七月平均气温拉沙比杭州低十多度,造成两地气温差异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洋流因素 D、地形地势4、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气候非常干燥,而大致同纬度的京津地区气候相对比较湿润,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洋流因素5、 (2012·广州)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北京气候特征的是 ( )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国与世界其它同纬度地区的冬、夏气温比较:地点北京纽约汉口杰克逊维尔纬度39°48′N40°46′N30°38′N30°30′N经度116°28′E73°54′W114°04′E31°13′W温度1月-4.7℃ -0.5℃ 2.8℃11.6℃7月26.0℃ 24.6℃ 29.0℃28.1℃(1)从表中可知我国与世界同纬度地区冬季和夏季气温有何不同?这反映了我国气候的什么特点?这种气候特点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试举例说明。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6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3.2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及典型事例,了解我国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东西部地区在各自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劣势的比较,学会分类比较的学习方法,学会辩证地看待区域差异,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3、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现状和重要意义。教学重点:认识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教学难点:掌握造成东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原因课前预学1、读图5-36,说一说西部地区有哪些省级行政区?2、结合课本26-28页内容自读课本,完成表格项目东部西部自然环境地形 面积广阔 、 面积广大气候降水 、气候 降水 、气候 土壤比较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资源 和 相对短缺 和 丰富环境工业污染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人 文环境人口 ,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 城市交通、通信、教育、技术人才、资金市场广阔繁荣相对狭窄经济发展课中导学新闻中出现的名词——西部地区,那么西部地区到底指的是哪些地方?说一说:东西部各自的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由此你可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1)东部的优势:东部的劣势:(2)西部的优势: 西部的劣势:(3)你的结论(结合实例说明):三、课堂研学1、 下列省区属于西部地区的有(  ) ①广西 ②陕西 ③山西 ④江西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 下列所列各项西部比不上东部的有(  ) ①矿产资源贮藏量  ②交通通讯发展状况 ③科技教育发展水平 ④城市化程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4、 小李爸爸所在的北京某医院与西部某省区的一个县级医院挂钩。双方互派若干医生到对方医院工作。这属于东部对西部的(  ) ①资源调配 ②技术支持 ③资金支援 ④人才支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④5、从我国西部地区地势和河流的因素考虑,你认为下列哪项能源工业有发展优势( ) A、水力发电 B、核能发电 C、风能发电 D、火力发电二、材料一: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比较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国土面积(%)28.671.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1600610高等学校(%)75.324.7 材料二:我国西部的矿产储量占全国储量的比例矿 种天然气煤炭铅矿铬矿钾矿锌矿西部储量(%)57.661.256.389.499.664.5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东、西部地区分别具有哪些忧势 (2)国家为实现东西部乏间的优势互补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 请举例说明。(3)这些措施对于东西部发展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PAGE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10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1.2国土与人民
课型: 2014年2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课堂笔记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 2在我国政区图上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3.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树立爱国主义信念。 学习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学习难点: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所在地在地图上 的位置一、课前预习1、请写出你自己的户口所在地:___ __,由此可知,我国最基本的三级行政区划是:___ _ 、_ ___、__ __。2、目前,我国共有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____个省, ____个自治区,____个直辖市和____个特别行政区。3、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____。4、直辖市有: 、 、 、 。 二、课中导学写出自己的户口所在地。读教材P5的信封收件人地址,试着写出自己的户口所在地。姓名:户口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的分布以及少数名族自治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哪些省级行政区的全称与山脉、河流或者湖泊有关按照方位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位置包括的省区位于东北3个省区位于北部边疆1省区位于黄河中下游6个省区位于长江中下游7个省区 位于南部沿海7个省区  位于西南的5个省区位于西北的5个省区  三、课后研学1、下列行政区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甘肃省 C、西藏自治区 D、 内蒙古自治区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那四个省区: ( ) A、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B、台湾、广西、广东、云南C、云南、广东、台湾、广西 D、云南、广西、广东、台湾3、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区是: ( )A、广东省 B、四川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河北省4、下列自治区中,濒临海洋的是: (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广西壮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读图分析题:(1)填写与简称或者行政中心相对应的的图中数码号:①黑( );②湘( );③皖( ); ④南昌( );⑤兰州( );⑥拉萨( )。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邻国名: ⑦ _______ ⑧_______ ⑨_______(3)⑩处是_______ 海。 (4)把下列地理事物前的字母序号,填在“中国政区”图上的相应位置处: A、江苏省;B、曾母暗沙;C、韩国。 (5)、在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北回归线经过的位置。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2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1.1国土与人民
课型: 2014年2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课堂笔记
学习目标:1.运用半球图和世界政区图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学会根据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优越性。3.通过认识我国优越的位置和辽阔的领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兴邦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学习重点: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学习难点: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一、课前预习(一)位置优越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_______ 半球、_______ 半球。
  2.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 带,少部分位于___带,没有_____带。
  3.海陆位置,我国位于_____洲东部, _______ 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国土辽阔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_____平方千米,仅次于_____ 和_____ ,居世界第_____ 位。
  2、自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有_____海、_____ 海、_____ 海、_____ 海。(其中_____海是我国的内海) 
  3、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_____千米,相邻的国家有_____个;大陆海岸线长_____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_____个。4、我国领土四至点:最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中导学1、中国在哪里?哪位同学能够详细而有准确的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2、与中国相邻的陆上邻国,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3、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并分析原因。4、看课本P3图5.4,与蒙古、英国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三、课后研学1、我国的邻国有____个2、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 ( )
A、南温带 B、南寒带 C、热带 D、北温带
3、新疆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洒满了阳光。说明我国( )
A、领土面积广大 B、临海面积大
C、跨纬度度广 D、跨经度度广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
A、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C、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D、黄海、渤海、南海、东海
5、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 B、我国有南回归线通过C、从经度来看,全属东经度 D、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6、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
A、.渤海、黄海 B、黄海、东海C、南海、东海 D、渤海、琼州海峡  二、读图分析题:(读下图,完成填图内容)请在图中填写我国四个边缘海的名称及台湾岛、海南岛。在图中填写邻国俄罗斯、蒙古的名称。3、在图中填写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的名称。4、在图中填写我国最东、最西、最北点名称。 5、在图中填出我国首都北京(40° N、116° E),北回归线。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1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2.3.2母亲河——长江
课型: 2014年2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课堂笔记
学习目标:知道、记住并落实到图上:发源地、注入海、流经地、主要支流湖泊、河段分界处的城市、干流沿岸的主要城市。 能利用地图、资料等分析长江的“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作用,初步探究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了解长江流域以洪水为首的各种自然灾害,探究针对洪水灾害的解决措施,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学习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 学习难点:长江面临着的问题,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一、课前预习(1)长江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为什么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长江为什么被称为“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 (3)长江洪涝灾害频繁原因是什么? 二、课中导学活动一:(展示图片)读“长江流域”水系,回答下列问题:1.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2.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活动二:读江水系图和长江干流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流经哪些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2.长江上、中、下游划分的界点分别是什么?3.长江主要支流和湖泊有哪些?4. 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为什么?长江为什么称为“水能宝库”?长江干流上已建哪些水利枢纽和水电站?与地形地势有什么关系?活动三:(读图)让学生读课文P54“长江航运”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运能力强的原因,长江为什么被誉为“黄金水道”?2.长江哪些河段航运受到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活动四:结合课文P55—P58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是什么?2.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说一说导致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有哪些?3.如何治理长江洪水灾害?4.(探究)如何更好地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5.三峡大坝修建后,对上游和中下游地区有什么影响?三、课后研学1、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分别是( ) A.巴颜喀拉山、渤海 B.巴颜喀拉山、黄海 C.唐古拉山、东海 D.唐古拉山、南海 2、兼跨长江中上游的省区是( ) A.青海 B.四川 C.云南 D.湖北 3、长江水能蕴藏量极其丰富,但90%集中在( ) A.宜宾至宜昌 B.源头至宜宾 C.宜昌至湖口 D.三峡段 4、长江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河段是 ( ) A.金沙江 B.川江 C.荆江 D.通天河 5、有关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 B.长江上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 C.长江下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D.三峡水利工程位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6、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 ③流域内降水丰富 ④ 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了植被 ⑤支流众多,雨季降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8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2.1复杂多样的地形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知道我国的五种基本地形;知道山区的含义和地势的概念;了解我国的地势高低起伏及特点;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分析并总结出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的地形地势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课前预学读图5-13中国的地形,找出我国主要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四大平原: 三大高原: 四大盆地: 山脉: 丘陵: 2、读图2.1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的地势 高 低,呈 分布。3、读图2.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填写下列表格:项 目海 拔 高 度主要地形类型第 一 级 阶 梯分 界 线第 二 级 阶 梯分 界 线第 三 级 阶 梯课中导学问题探究:读图5-13中国的地形,找出我国主要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并且了解不同地形的特点。阅读书本P13页第1段和第2段,想一想:山区经济发展有什么优势和劣势?想一想:我国这样的地势特点,对人口分布、经济等方面有什么影响呢?三、课堂研学1.我国地势总特征是 高 低,大致呈 分布。2.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河南省省会郑州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 和 为主。3.我国第二级阶梯上主要的地形为 和 。4.图形记忆是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关我国地势特征,下列图解中相对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拓展探究】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有什么地理意义?
PAGE
1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5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2.3.2母亲河——长江
课型: 2014年2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课堂笔记
学习目标:知道、记住并落实到图上:发源地、注入海、流经地、主要支流湖泊、河段分界处的城市、干流沿岸的主要城市。 能利用地图、资料等分析长江的“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作用,初步探究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了解长江流域以洪水为首的各种自然灾害,探究针对洪水灾害的解决措施,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学习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 学习难点:长江面临着的问题,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一、课前预习(1)长江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为什么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长江为什么被称为“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 (3)长江洪涝灾害频繁原因是什么? 二、课中导学活动一:(展示图片)读“长江流域”水系,回答下列问题:1.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2.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活动二:读江水系图和长江干流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流经哪些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2.长江上、中、下游划分的界点分别是什么?3.长江主要支流和湖泊有哪些?4. 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为什么?长江为什么称为“水能宝库”?长江干流上已建哪些水利枢纽和水电站?与地形地势有什么关系?活动三:(读图)让学生读课文P54“长江航运”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运能力强的原因,长江为什么被誉为“黄金水道”?2.长江哪些河段航运受到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活动四:结合课文P55—P58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是什么?2.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说一说导致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有哪些?3.如何治理长江洪水灾害?4.(探究)如何更好地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5.三峡大坝修建后,对上游和中下游地区有什么影响?三、课后研学1、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分别是( ) A.巴颜喀拉山、渤海 B.巴颜喀拉山、黄海 C.唐古拉山、东海 D.唐古拉山、南海 2、兼跨长江中上游的省区是( ) A.青海 B.四川 C.云南 D.湖北 3、长江水能蕴藏量极其丰富,但90%集中在( ) A.宜宾至宜昌 B.源头至宜宾 C.宜昌至湖口 D.三峡段 4、长江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河段是 ( ) A.金沙江 B.川江 C.荆江 D.通天河 5、有关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 B.长江上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 C.长江下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D.三峡水利工程位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6、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 ③流域内降水丰富 ④ 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了植被 ⑤支流众多,雨季降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8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2.3.1母亲河——黄河
课型: 2014年2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课堂笔记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地图、图片和资料提前掌握“母亲河”相应的知识要点。 引导学生能够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出“母亲河”对经济活动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 学习重点:黄河含沙量特别大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母亲河”的基本概况和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学习难点:黄河、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它们的治理和开发。一、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18、P19教材和图5-25,完成下列问题(1)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呈巨大的___字型,注入___海,全长_______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2)黄河流经省区(3)看下图填充①是 河,② 河,在图中用红笔标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桃花峪。(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A ,B ,C ,D 。课中导学问题探究: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干流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的名称 2、在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河口镇和河南省桃花峪3、知道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工程的名称及分布 4、黄河“母亲河”的奉献有哪些? 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危害? 住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是什么? 7、知道治理黄河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三、课后研学1、黄河发源于 高原,依次流经 高原、 高原和 平原。 2、 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着之一,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 平原和 平原。 3、黄河 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4、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黄河长度和入海水量均居我国第二位 B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因此多支流和湖泊 C黄河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D黄河携带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下游 5、兼跨黄河中下游的省区是(?? ? )A山东 B陕西 C山西 D河南 6、下列平原中,属黄河主要塑造的是(??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成都平原 ?D东北平原 ?7、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入渤海?? ? ?A内蒙古 ?B河南 ?C山东 ?D河北 ?8、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 ?A洮河 ?B渭河 ?C汾河 ?D湟水9、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他有什么危害?10、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各是什么?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7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1.1国土与人民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运用半球图和世界政区图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会根据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优越性。3.通过认识我国优越的位置和辽阔的领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兴邦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课前预学(一)位置优越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_______ 半球、_______ 半球。
  2.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 带,少部分位于___带,没有_____带。
  3.海陆位置,我国位于_____洲东部, _______ 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国土辽阔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_____平方千米,仅次于_____ 和_____ ,居世界第_____ 位。
  2、自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有_____海、_____ 海、_____ 海、_____ 海。(其中_____海是我国的内海) 
  3、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_____千米,相邻的国家有_____个;大陆海岸线长_____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_____个。4、我国领土四至点:最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中导学1、中国在哪里?哪位同学能够详细而有准确的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2、与中国相邻的陆上邻国,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3、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并分析原因。4、看课本P3图5.4,与蒙古、英国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三、课堂研学1、我国的邻国有____个2、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 ( )
   A、南温带 B、南寒带 C、热带 D、北温带
  3、新疆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洒满了阳光。说明我国( )
   A、领土面积广大 B、临海面积大
   C、跨纬度度广 D、跨经度度广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
   A、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C、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D、黄海、渤海、南海、东海
  5、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 B、我国有南回归线通过C、从经度来看,全属东经度 D、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6、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
   A、.渤海、黄海 B、黄海、东海C、南海、东海 D、渤海、琼州海峡  二、读图分析题:(读下图,完成填图内容)请在图中填写我国四个边缘海的名称及台湾岛、海南岛。在图中填写邻国俄罗斯、蒙古的名称。3、在图中填写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的名称。4、在图中填写我国最东、最西、最北点名称。5、在图中填出我国首都北京(40° N、116° E),北回归线。
PAGE
1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1 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3.3交流与互补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根据资料、地图,获取有用信息,分析红松之乡所处的地理位置。2、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小兴安岭林业的迅速发展。3、理解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红松之乡所处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理解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课前预学1.红松之乡在_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林区,位于________ 省的中北部。2.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在____________山区。3.__________市是红松故乡。4.小兴安岭的树木一般都有圆锥形或尖塔形的树冠,树叶又长又尖,称为_________林。 5.红松是世界上的珍贵树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良用材,提炼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6.凡是贴有__________标志的木制品,就说明这种产品来自经营良好的林区,它是可持续经营的。7.小兴安岭林区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新方法,实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目标。课中导学1.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特征?分析这种自然条件与当地植被的关系。2.小兴安岭对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3从小兴安岭的长期过量采伐的危害,思考怎样做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4. 小兴安岭林区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新方法,实现了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请你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原因。森林食品 森林旅游 木材深加工三、课堂研学1.小兴安岭山区松林千里,主要树种为( )A.马尾松 B.长白落叶松 C.红松 D.油松2.针叶林的树叶又长又尖,且针叶表面往往有厚角质层,这是为了( )A.减少蒸腾,耐寒抗风 B.增加散热,保持水分C.加快新陈代谢 D防止动物侵害3.我国第一大天然林区为( ) A.西南林区 B.东北林区 C.西北林区 D.东南林区4.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草原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5.下列属于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的生产方式有( )①模仿森林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②用锯末栽种木耳③将木材的枝丫、断木加工成木片和板材④禁止采伐森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PAGE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13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3.1秦岭-淮河分南北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通过读图了解秦岭—淮河分界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通过讨论分析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重点: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课前预学在图上找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并填出下表(表二)主要地形单元主要气候类型主要省级单位南方北方南北方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差异 北方南方民居特色饮食习惯交通工具特色活动课中导学问题探究:1.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和界线问题1:我们通常所说的南方、北方是不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问题2:我们通常说的南方、北方都位于东部季风区内,南北的分界线是哪一条?问题3:为什么以秦岭—淮河来划分我国的南北方呢?2.气候对南北方差异的影响(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问题4:冬季南北方之间最大的温差是多少?(48度)冬季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显著)在图上找一找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0度等温线)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问题5:夏季我国的平均温度是?夏季南北方气温的差异?(不明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问题6:①哪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分界线?(800毫米)②南方北方在降水上的差异? (显著)③中国的降水量在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4.请同学们结合我国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分析南北方生产和生活的差异,认真讨论并填写下表。活动:小组讨论填表格 (表二)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1月均温和结冰情况年降水量少于 毫米多于 毫米干湿状况半湿润湿润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成熟情况小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水稻、一年两熟或三熟温度带三、课堂研学1.秦岭主要位于( )
A.山西省 B.河南省 C.陕西省 D.湖北省
2.秦岭——淮河线大致是( )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一月0℃等温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3.我国四大区域的界线不包括( )
A.秦岭——淮河线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 D.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
A.自然环境 B.地理景观 C.居民主食 D.人种宗教
5.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分界线
B.黄河冬季不结冰,海河、淮河冬季结冰
C.秦岭——淮河以北的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油菜、甘蔗在秦岭——淮河以北也有大面积分布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
A.历史沿革 B.民族构成 C.人口多少 D.区域特征
PAGE
1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9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3.3交流与互补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以及影像资料,了解我国的几项大工程。2、通过分析比较,我国的这几项工程之所以要实行的原因。3、通过对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教学重点:几大工程的基本情况及实施的原因教学难点:分析工程建设的原因课前预学1.我国东部地区________广阔,气候较为________,有利于发展________。此外,东部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达,________众多,________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这里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资源相对短缺, ________________也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发展。2.我国西部内陆地区________、________面积广大,________资源丰富,________生产发达。此外,这里拥有丰富的________,发展潜力很大,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3.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________战略。4.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区域之间进行________与________,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5.我国正在实施的区域之间资源和能源调配的重要工程有:________、________。课中导学目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于我国东西部地区带来了哪些好处?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我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意义?三、课堂研学1.我国政府为了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了( )A.改革开放政策 B.科教兴国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2.下列不属于我国东西部地区交流合作项目的是 ( ) A.西电东送 B.北煤南运 C.西气东输 D.沿海省市支援西藏建设3.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有利于 ( ) ①东部地区的商品进入西藏 ②铁路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③西藏的大量资金、人才向东部输出④促进西藏自治区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下列工程中,属于为解决我国区域之间能源分布差异而实施的一组工程是 ( ) A.西气东输、生态林地建设 B.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C.南磷北运、神舟飞船上天D.神舟飞船上天、西气东输工程5.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几项大工程的实施有利于 ( ) ①解决我国能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②促进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③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④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的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当前东部和西部地区碰到的共同问题是 ( ) A.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B.交通和通信落后 C.环境问题 D.人才资源极其缺乏7.下列不属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交流合作项目的是 ( ) A.青藏铁路 B.沿海省市支援西藏建设 C.西电东送 D.南水北调8.观察“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问题。(1)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降水少、沙漠分布广的是_______;气候高寒、人口稀少的是 _______;受海洋影响大、以水田为主,是全国最重要的稻米产区的是_______;我国最主要的小麦产区是_______。(2)目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PAGE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11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1.3国土与人民
课型: 2014年2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课堂笔记
学习目标: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2记住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3.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 学习重点: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学习难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一、课前预习1、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我国人口总数及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我国总人口为_________(2010年),占世界人口_________以上。2、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我国人口的两个基本特征。我国人口两个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我国关于人口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政府把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4、阅读P8教材,及“我国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的人口密度及人口分布状况。我国人口分布不均,__________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一些省区的人口密度更大;__________人口密度较小。 二、课中导学1、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2、读“我国人口密度”图,找出我国人口地理界线,并分析我国人口东西部的分布状况。①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以黑龙江省 和云南省 市为界,呈 分布。这条线是 — 一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②回顾学过的人口密度公式: 3、我国人口最多的省是 ,面积最大的省是 。三、课后研学1.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 A.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 B.人口开始减少 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 2.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A.新疆 B.内蒙古 c.西藏 D.江苏 3.现今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A 江苏 B 山东 C 河南 D 上海4.下例地理分界线中是我国人口线的是( )A秦岭---淮河 B黑河—腾冲一线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 D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5.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A积极发展人口 B逐渐增加人口 C设法减少人口 D实行计划生育6、我国人口地理界线是指从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一线,该线东南人口占_________, 该线西北人口占_________。7、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最少的省区是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省区是____________,面积最小的省区是___________,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是__________,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3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和组成。2、认识台湾的自然环境,台湾省的地形和气候类型、河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掌握台湾的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3、认识台湾的人文特色,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特色,台湾的居民和丰富的资源、发展状况以及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特色。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类图型,掌握探究区域一般方法。课前预学1.台湾省位于我国________部,隔________海 与我国________省相望。由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许多小岛组成。其中________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面积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万。 2.台湾地形以____________为主,其中最高峰是________________。 3.北回归线穿过台湾_____ 部,还穿过我国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省区.。台湾南部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其北部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 4.湾森林资源丰富,有“________ ”的美誉,________ 是最著名的树种。台湾拥有的美称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台湾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部,其原因是___________(从地形地势上看) 6.我国东部最高峰是___________,“明珠上的明珠”是指阿里山中的___________。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的___________ 7.台湾的农产品中,具有世界意义的品种有_________、菠萝、________和________等。 8.台湾“高科技、高收入”的代名词是指___________科学园区,在亚洲,它与印度的___________齐名 9.台湾省北部的著名港口是___________,南部最南端名叫___________。 10.台湾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_族。课中导学认识台湾位置和自然环境 1.复习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了解探究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掌握认识区域特征的一般步骤。 2.利用地图,认识台湾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台湾省的范围和组成。 3.利用地图,分析台湾自然环境的特色,主要地形、河流以及主要的气候类型 认识台湾的特色 1 .了解台湾的美称及由来,了解台湾的美丽和富饶,从而能够热爱台湾。 2.利用图5—49.了解台湾矿产资源的分布, 3.利用图5—50,知道台湾的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以及与地形间的关系。 游历台湾 设计旅游线路,加深对台湾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认识。三、课堂研学1.台湾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 A.东部 B.西部 C.中部 D.北部2.我国的领土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   )www.中%考资源网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南面3.我国东部最高峰是( )www.中考*资源网A.黄岗山 B.玉山 C.长白山 D.阿里山4.我国的台湾海峡属于(  )www.中考资源网A.东海  B.黄海   C.南海   D.太平洋5.台湾岛的形成是由于( )www.中考资源网A.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 B.火山喷发而成 C.流水沉积作用而成 D.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流水侵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形成6.台湾居世界首位的物产是( )。A.水稻 B.黄金 C.蔗糖 D.樟脑7.下列有关台湾物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①森林树种丰富,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树种在平原地区均有分布②西部平原水稻、谷子、高粱种植普遍③处热带、亚热带,水果丰富,有“水果之乡”的美名④有丰富的矿产,如铜、金、硫、天然气、石油、煤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①④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台湾岛是我国第__________大岛,与大陆最近的省是___________。②图中数字代表的岛屿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域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④台湾岛西部地形为_______,盛产稻谷和甘蔗,有“_______”和“_______”
PAGE
1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12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2.2季风的影响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知道我国多样性的气候类型及特点、了解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通过合作探究比较夏、冬季风的区别,分析季风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同影响 。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及成因。 教学难点: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及成因。课前预学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及成因。课中导学我们这边夏季和冬季的风向的不同,为什么会不同?问题探究: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人们生产与生活有什么影响?季风具有哪两个特点? 季风气候显著带来的影响有哪些?试举例说明。3、中国的广州和阿拉伯半岛上的利雅得两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什么异同?夏季气候特点和景观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三、课堂研学1、浙江省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2、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山气候 D、季风气候3、拉萨和杭州大致都位于北纬30摄氏度附近,但是七月平均气温拉沙比杭州低十多度,造成两地气温差异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洋流因素 D、地形地势4、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气候非常干燥,而大致同纬度的京津地区气候相对比较湿润,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洋流因素5、 (2012·广州)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北京气候特征的是 ( )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国与世界其它同纬度地区的冬、夏气温比较:地点北京纽约汉口杰克逊维尔纬度39°48′N40°46′N30°38′N30°30′N经度116°28′E73°54′W114°04′E31°13′W温度1月-4.7℃ -0.5℃ 2.8℃11.6℃7月26.0℃ 24.6℃ 29.0℃28.1℃(1)从表中可知我国与世界同纬度地区冬季和夏季气温有何不同?这反映了我国气候的什么特点?(2)这种气候特点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试举例说明。
PAGE
1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6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3.3交流与互补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以及影像资料,了解我国的几项大工程。2、通过分析比较,我国的这几项工程之所以要实行的原因。3、通过对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教学重点:几大工程的基本情况及实施的原因教学难点:分析工程建设的原因课前预学1.我国东部地区________广阔,气候较为________,有利于发展________。此外,东部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达,________众多,________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这里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资源相对短缺, ________________也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发展。2.我国西部内陆地区________、________面积广大,________资源丰富,________生产发达。此外,这里拥有丰富的________,发展潜力很大,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3.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________战略。4.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区域之间进行________与________,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5.我国正在实施的区域之间资源和能源调配的重要工程有:________、________。课中导学目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于我国东西部地区带来了哪些好处?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我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意义?三、课堂研学1.我国政府为了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了( )A.改革开放政策 B.科教兴国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2.下列不属于我国东西部地区交流合作项目的是 ( ) A.西电东送 B.北煤南运 C.西气东输 D.沿海省市支援西藏建设3.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有利于 ( ) ①东部地区的商品进入西藏 ②铁路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③西藏的大量资金、人才向东部输出④促进西藏自治区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下列工程中,属于为解决我国区域之间能源分布差异而实施的一组工程是 ( ) A.西气东输、生态林地建设 B.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C.南磷北运、神舟飞船上天D.神舟飞船上天、西气东输工程5.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几项大工程的实施有利于 ( ) ①解决我国能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②促进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③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④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的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当前东部和西部地区碰到的共同问题是 ( ) A.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B.交通和通信落后 C.环境问题 D.人才资源极其缺乏7.下列不属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交流合作项目的是 ( ) A.青藏铁路 B.沿海省市支援西藏建设 C.西电东送 D.南水北调8.观察“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问题。(1)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降水少、沙漠分布广的是_______;气候高寒、人口稀少的是 _______;受海洋影响大、以水田为主,是全国最重要的稻米产区的是_______;我国最主要的小麦产区是_______。(2)目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PAGE
1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11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1.4国土与人民
课型: 2014年2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课堂笔记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的民族构成、分布,记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以及我国民族分布的总特点。 2了解中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我国的民族构成及分布。 学习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及分布。 学习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一、课前预习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 个民族, 个少数民族。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 %,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 %,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3.、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4、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 、 、 的边疆地区。5、在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 、 和 。二、课中导学1、读图5-8“我国民族的分布”,思考:①汉族主要分布在 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 、 、 地区。 ②分布最广泛的民族是 族,傣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省。③_________省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2、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从汉族、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分析)你认为应该怎样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和睦相处?我国有哪些民族政策?三、课后研学1、下列节日中,属于壮族传统节日的是 ( )A、古尔邦节 B、那达慕大会 C、三月三 D、泼水节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汉族 B.苗族 C.壮族 D.蒙古族3、泼水节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 )A.回族 B.满族 C.汉族 D.傣族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 )A.贵州 B.云南 C.广西 D.新疆5、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西北、华北、东北 B.西南、中南、东南C.西南、西北、东北 D.华北、华南、西藏6、下列民族与其传统文化、主要分布省区的简称,组合正确的是( )A、朝鲜族—长鼓舞—吉 B、维吾尔族—马头琴—新C、傣族—泼水节—川 D、壮族—开斋节—桂7、我省主要居住的少数民族以下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满族、朝鲜族 B、朝鲜族、蒙古族 C、汉族、满族 D、蒙古族、汉族8、下列少数民族中不属于云南省的是 ( )A、怒族 B、傣族 C、瑶族 D、哈尼族9、说出分别反映哪个民族的风俗A______族的______活动 B_____族的_______舞 C_____族的____舞 D______族的________运动 E_______族的________运动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3份校训:新鲜生活每一天
桐乡市南日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5.3.2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课类:新授课 2014年 2月 日 主备:程玲玲 审核:王晓萍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及典型事例,了解我国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东西部地区在各自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劣势的比较,学会分类比较的学习方法,学会辩证地看待区域差异,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3、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现状和重要意义。教学重点:认识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教学难点:掌握造成东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原因课前预学1、读图5-36,说一说西部地区有哪些省级行政区?2、结合课本26-28页内容自读课本,完成表格项目东部西部自然环境地形 面积广阔 、 面积广大气候降水 、气候 降水 、气候 土壤比较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资源 和 相对短缺 和 丰富环境工业污染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人 文环境人口 ,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 城市交通、通信、教育、技术人才、资金市场广阔繁荣相对狭窄经济发展课中导学新闻中出现的名词——西部地区,那么西部地区到底指的是哪些地方?说一说:东西部各自的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由此你可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1)东部的优势:东部的劣势:(2)西部的优势: 西部的劣势:(3)你的结论(结合实例说明):三、课堂研学1、 下列省区属于西部地区的有(  ) ①广西 ②陕西 ③山西 ④江西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 下列所列各项西部比不上东部的有(  ) ①矿产资源贮藏量  ②交通通讯发展状况 ③科技教育发展水平 ④城市化程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4、 小李爸爸所在的北京某医院与西部某省区的一个县级医院挂钩。双方互派若干医生到对方医院工作。这属于东部对西部的(  ) ①资源调配 ②技术支持 ③资金支援 ④人才支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④5、从我国西部地区地势和河流的因素考虑,你认为下列哪项能源工业有发展优势( ) A、水力发电 B、核能发电 C、风能发电 D、火力发电二、材料一: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比较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国土面积(%)28.671.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1600610高等学校(%)75.324.7 材料二:我国西部的矿产储量占全国储量的比例矿 种天然气煤炭铅矿铬矿钾矿锌矿西部储量(%)57.661.256.389.499.664.5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东、西部地区分别具有哪些忧势 (2)国家为实现东西部乏间的优势互补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 请举例说明。(3)这些措施对于东西部发展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PAGE
1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总第 10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