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 思品阶段性检测答题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 (1)下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请你补写出图中缺项的内容。(2分)①②(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 (5分)(3)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怎样的?(4分)(4)请你谈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什么意义?(3分)⑸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面小康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2分)22.(1)请结合镜头内容,归纳该村出现和谐景象的原因。(至少3点,计3分)(2)列举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要求回答两点,共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3分)和其他原因(要求两点,2分)。(4)从我国所取得的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启示?(4分)23.(1)上述两则材料涉及哪两件历史事件(要求写出朝代及事件)(4分)(2)这两件历史事件从目的角度上看有什么相同点?当时的统治者在对待儒家的态度上有何不同?(5分)(3)除了材料中顾炎武所提事件之外,明朝统治者在加强思想专制及专制皇权方面还有什么举措?(6分)24.(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乾隆统治时期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4分)(2)列举一个反映材料三所说的文字狱的案件(2分)(3)根据材料四的现象,按照范例,归纳总结,探索中国逐步落伍的原因(9分)领域 落伍原因分析外部环境 1.西方进行工业革命及资产革命,使工商业、科技迅速发展,实力增强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威胁经济 内部2分对外政策2分政治2分科技文化思想3分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 思品阶段性检测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C D A D B A C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D A B C B D C C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 (1)下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请你补写出图中缺项的内容。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 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3分(3)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怎样的?人均收入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消费水平普遍提高,生命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人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等。(4)请你谈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什么意义?目标指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⑸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面小康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①调整产业结构②西部大开发③中部崛起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⑤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⑥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2、(1)结合镜头内容,归纳该村出现和谐景象的原因。(要求回答两点,共2分)该村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引进科学技术和人才等措施促进了本村经济的发展。该村扎实推行了民主管理。充分发扬民主,让村民参政议政,当家做主。该村注重了和谐文化建设(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教育开展得好,农民素质得到提升。党的惠农政策落实得好,维护和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如免除农业税、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的落实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协调了各种利益关系。(2)列举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要求回答两点,共2分)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建成;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成功举办奥运会;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嫦娥” 系列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两点以上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2分)和其他原因(要求两点,2分)。根本原因: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他原因:(要求回答两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认真执行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依法治国等基本国策;全国人民发扬民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4)从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启示?(2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贯彻落实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亳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23、(1)上述两则材料涉及哪两件历史事件(要求写出朝代及事件)4分明朝的八股取士 秦朝的焚书坑儒(2)这两件历史事件从目的角度上看有什么相同点?当时的统治者在对待儒家的态度上有何不同?5分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明朝:尊崇儒家 秦朝:压制儒家(近义词亦可)(3)除了材料中顾炎武所提事件之外,明朝统治者在加强思想专制及专制皇权方面还有什么举措?6分答清朝的不给分:文字狱;废除丞相、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对中央负责;设置殿阁大学士,内阁制度;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廷杖24(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乾隆统治时期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材料一反映了清朝人口增长过快,耕地资源不足(人多地少)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官场腐化、奢靡、黑暗(2)列举一个反映材料三所说的文字狱的案件乾隆年间,有人在著作中引用《黑牡丹》诗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结果被杀;胡中藻“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句,结果与族人被杀,祸及师友。(3)根据材料四的现象,按照范例,归纳总结,探索中国逐步落伍的原因领域 落伍原因分析外部环境 1.西方进行了工业革命及资产革命,使工商业、科技迅速发展,实力增强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对外进行殖民扩张,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威胁经济 内部2 自给自主的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清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政策2 推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海禁,使中国对外贸易、航海事业衰落政治2 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点,使得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科技文化思想3 轻视科学技术,阻碍科学技术发明的进步。八股取士及文字狱,读书人不敢研究现实,不讲究实际学问,导致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万马齐喑的景象。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许村中学2013学年下第一期阶段性试卷八年级社思答卷第3页(共2页)许村中学八年级(下)阶段性检测试题卷2014 3历史与社会 思品温馨提示:1.本次测试为阶段性学习成果测试,为有效呈现你在第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及积累的能力,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注意审清题中所问,联系课标要求、知识体系、课本,挖掘题目中的材料)。2.考卷分为试题卷与答题卷,请将你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漏答少答、错答均不给分。)一、选择题(请认真思考,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能直接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是( )A 2013年6月,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升空 B 我国与俄罗斯联合举行军事演习C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尽快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D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行2、2013年,嘉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36元,比上年增长15.3%,增幅连续十年超城镇居民,这说明嘉兴市 ( )A已经实现全面小康 B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C城乡居民逐年走向共同富裕 D已经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小勇的妈妈下岗后开了一个服装店,对于这个服装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个体经济性质的经济 B有利于解决就业,增加收入,繁荣经济C有利于体现共同富裕,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D国家的政策是鼓励、支持和引导4、网络上流行一种说法:“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5S,我只能买一袋苹果,要解决这种说法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最根本的是要 ( )A禁止奢侈消费,提倡勤俭节约 B开展扶贫救助,保障改善民生C落实分配政策,保进同等富裕 D集中力量进行社会现代化建设5、三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召开,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确的是 ( )A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和最高任免权B是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 C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6、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再就业、扶贫帮困、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等政策,这反映了①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④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 )①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②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努力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一切文化成果 ③加快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右图漫画“足迹”,说明了( )A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B我国已经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C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D我国存在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9、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对于改革,正确的理解是(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②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0、“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亦贫,天下皆富我亦富,此为真富”。这种致富观体现了( )①先富要带动后富,走向共同富裕 ②允许和鼓励先富,但要防止两极分化③防止贫富分化,实现贫富均等 ④只有同时、同等富裕,才是真富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③④11、明初,国子监宋纳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日不悦,还拿出了一张描写宋纳表情的画,宋纳大惊,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A.君臣关系亲善 B.君权的强化 C君臣关系紧张 D 明朝的军机处无孔不入12、如果有机会到台湾旅游,在台南市有一个赤嵌城的历史古迹,这里敬奉着一个民族英雄,他是( )A戚继光 B 郑和 C 郑成功 D 邓世昌13、《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A 使用机器生产 B 手工工场生产规模大C 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D 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14、清代深刻揭示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是( )A 《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15、清朝的闭关政策(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 D.推行了近五百年16、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文字狱 B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C八股取士 D允许发表个人见解17、下列属于清代在西北地区所采取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是?( )A改土归流 B平定回部贵族的叛乱 C设驻藏大臣 D修筑长城18、明末清初的学者黄宗羲,大胆提出的思想有( )A君权神授 B民贵君轻 C天赋人权,个性自由 D君主为天下之大害19、 下列哪一本书被西方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 )A《水经注》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史记》20、1368年至1840年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总的历史特点可以概括为(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并存二、非选择题(共四大题,合计60分)21、我市某校初二(N)班的同学召开了一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 ( http: / / zk. / " \o "全品中考网 )的讨论会,如果你是本班的一员,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 http: / / zk. / " \o "全品中考网 ):(1)下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请你补写出图中缺项的内容。(2分)① ②(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 (5分)(3)同学们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小王认为小康是不愁吃、不愁穿;李明说小康是家家有汽车;张华说小康是安居乐业,社会舒适。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怎样的?(4分)(4)请你谈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什么意义?(3分)⑸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面小康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2分)22、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去王家村采访考察,记录了以下镜头:镜头一 村主任说:“去年俺村发展了农家乐生态旅游,聘请技术员开发了冬暖式大棚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经济效益可观,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村容村貌实现了净化、绿化和亮化。”镜头二 村务公开栏里公示着新当选的村委会和民主议事会成员名单。很多村民边看边说:“这些人是我们自己选出来的信得过的当家人!”镜头三 文化大院的墙上张贴着“八荣八耻”宣传画,“好婆媳”上了光荣榜,网页上致富信息频频闪动,唱京剧的、拉二胡的、扭秧歌的热热闹闹……镜头四 一个村民高兴地说:“如今,俺得到的实惠可多了:农业税免了,娃娃上学也不交学杂费了,看病花的钱也可以报销一部分了。”看到这一派和谐景象,小组成员都思绪万千……。(1)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请结合镜头内容,归纳该村出现和谐景象的原因。(要求回答3点,共3分)(2)列举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要求回答两点,共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3分)和其他原因(要求回答两点,2分)。(4)从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启示?(4分)23、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市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材料二:“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使御使悉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知之,以惩后”——《史记》(1)上述两则材料涉及哪两件历史事件(要求写出朝代及事件)(4分)(2)这两件历史事件从目的角度上看有什么相同点?当时的统治者在对待儒家的态度上有何不同?(5分)(3)除了材料中顾炎武所提事件之外,明朝统治者在加强思想专制及专制皇权方面还有什么举措?(6分)24、结合材料回答:材料一:康熙时全国人口1亿,乾隆6年,全国人口1.4亿,乾隆59年,全国人口约3.7亿,全国耕地约9亿亩,每人平均耕地不到3亩,乾隆发出了“朕甚忧之”的感叹。材料二:乾隆时,国泰等总督侵吞公款“动至数十百万之多,为他代所罕睹”,官员是只有十之一二是为民办事的人,而这些官员还被讥笑为迂腐笨拙,不会做官。材料三:乾隆二十年之后,连年出现文字狱,延续二十多年,办案七十余起,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为前朝所未有,也是世界历史上所少见。材料四:按人口计算的工业化水平来看,1750年中英两国相差并不大,而到乾隆末年,也就是18世纪末,中英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开。(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乾隆统治时期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4分)(2)列举一个反映材料三所说的文字狱的案件(2分)(3)根据材料四的现象,按照范例,归纳总结,探索中国逐步落伍的原因领域 落伍原因分析外部环境 1.西方进行工业革命及资产革命,使工商业、科技迅速发展,实力增强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威胁经济 内部对外政策政治科技文化思想许村中学2013学年下第一期阶段性试卷八年级社思试卷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社思答题卷.doc 许村中学八年级(下)阶段性测试卷2014.3_唐照华.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