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1.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明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增强对文化强国战略的认同 2.科学精神: 认清全盘西化及文化复古的错误,感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必由之路;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公共参与: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感知文化的理论,坚定了文化自信命题预测 1.从命题内容上看,文化发展,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等是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査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试题的综合性较强; 3.试题材料多为有影响的文化作品、中外文化现象和具有人文特色的文化素材、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现象以及社会热点问题【思维导图】【基础知识】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1.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为了民族复兴、再铸 ,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 。(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 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 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 。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 、民族解放、 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 为指导,坚持 、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决定因素:是由人民群众 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 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 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2)重要性: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 相匹配。提示:中华文化的辉煌 重要转折点 积极引领者 忠实传承者 革命文化 精神标识 国家独立 人民幸福 马克思主义 为人民服务 百家争鸣 科学的 根本利益 性质宗旨 发展道路 革命文化 发展道路 五位一体 文化资源第二框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1.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 为指导、坚定 理想信念,坚持以 为中心,把增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 。要坚持以 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 ,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 ,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3)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 和受益者。不断满足人民 、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 。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 ,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 ,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2.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1)每一种文化都是 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 的展现。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 ,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2)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 。问题是 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 。3.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 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2)我们要坚持 、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 ,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提示: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 人民 人民福祉 依靠人民 人民为中心 精神生活 伟大实践 享有者 多样化 根本目的 基本文化权益 人民群众 特定时代 时代精神 时代潮流 时代特征 时代任务 时代 时代号角 古今中外 不忘本来 综合创新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1.建设文化强国(1)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 ,传播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 ,坚决抵制 ,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2)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 、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 和 。(3)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人民有 ,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广泛开展 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 、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加强社会公德、 、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 ,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 。要弘扬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4)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把 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2.坚定文化自信(1)意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 、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 、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 。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 。(2)含义: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 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 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3)措施:文化自信离不开 和政治制度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我们在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 。提示:主旋律 正能量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凝魂聚力 国民教育 引领作用 精神动力 道德滋养 信仰 理想信念 历史观 职业道德 传统美德 忠于人民 科学精神 社会效益 文化事业 更深沉 国运兴衰 独立性 伟大复兴 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经济的发展 基础【重难点分析】一、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1.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 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决定因素: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2)重要性: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二、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1.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3)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2.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1)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2)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3.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2)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1.建设文化强国(1)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2)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3)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4)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2.坚定文化自信(1)意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含义: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3)措施: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我们在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易错辨析】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党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⑥建设文化强国,创造中华文化发展的新辉煌,,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⑦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深入实践( )⑧努力抵制、依法取缔落后文化,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 )⑨建设文化强国最根本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看教材73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 建设文化强国,推进文化发展要以经济效益为重。( ) 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决定着科学文化修养。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了人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①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③提示: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④提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⑥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⑦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⑧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⑨建设文化强国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⑩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提示:建设文化强国,推进文化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提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不会提高 提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自助练习】一、单选题1.(2021·河北·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模拟预测)网友通过拆“考古盲盒”体验考古工作的艰辛与喜悦,游客购买惟妙惟肖的“文物雪糕”拍照留念……近年来,一款款别出心裁的文创产品不仅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了起来,更培养着年轻人对考古文博领域的兴趣。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融合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主要途径 ②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得到传承③文化遗存能够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实现对接 ④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8·河北承德·一模)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城市场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和农村礼堂(农村文化礼堂、村级文化活动室等),不仅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而且丰富了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人文内涵,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提供丰润的文化滋养。由此可见,我国( )①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培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新型文化产业③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④增强文化软实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1·河北·模拟预测)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有利于( )①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在新征程中筑牢信仰之基②传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坚定“四个自信”③全面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④保持团结统一 ,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2021·河北·模拟预测)行走潮州,穿越古今,与文化遗产相遇重逢,在古香古色中感知新的韵味。这里既有韩祠橡木的历史遗存,又有精美绝伦的潮绣潮瓷;既有潮味隽永的千年文脉,又有兼收并蓄的城市性格。为把潮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好、呵护好、建设好,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应该( )①促进各民族文化在包容互鉴中融合 ②重视文化产业,在开发的基础上保护③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 ④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1·河北衡水中学模拟预测)近年来,某区不断建立健全文化网络,完善“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在原有乡镇社区综合 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的布局基础上,在全区范围内设置了12个区文化馆分馆、16个区图 书馆分馆。该区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①能够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②有利于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市场③有利于共享文化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④是提高居民文化素养的最佳载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1·河北衡水中学模拟预测)某市立足当地深厚的文化积淀,坚持梳廉脉、编廉文、演廉戏、铺廉路、建廉馆“五廉并举”,强化“不想腐”的自觉,大力做好清廉文化弘扬和传承文章,打造高识别度的清廉文化品牌, 深入推进清廉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下列对此做法评价正确的有( )①在历史人文中探寻清廉价值理念②用传统弦音奏响新时代清廉新曲③丰厚的清廉文化积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④融通文化资源是弘扬和传承清廉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1·河北·模拟预测)近五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人物,为表彰他们的突出贡献,2020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1689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8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此次表彰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为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提供丰富资源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根基③讴歌人民、讴歌劳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发展先进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19·河北衡水中学一模)在生活中,有些人通过抹黑英雄人物颠覆历史事件等来制造“笑料”。此类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民族尊严,伤害了公众感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作为新时代的公民应①规范个人行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②尊重历史,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③利用大众传媒,积极传播英雄事迹 ④弘扬民族精神,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9.(2018·河北衡水·一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历史感,指向的都是文化的自信,是中国人共同拥有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增强文化自信,应该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②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繁荣世界文化③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先进文化④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0.(2014·河北保定·一模)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作为公民,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选择有个性又新潮的文化 ④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11.(2019·河北·武邑宏达学校三模)近年来,基于信任的移动互联社交方式迅速崛起,人们很容易因传播者的亲友身份而轻信其转发的内容,以致于有些似是而非的“科学流言”广泛传播。材料启示我们,必须A.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B.提高思想道德修养C.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2.(2018·河北·鸡泽县第一中学一模)(2016·北京文综)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下列认识正确的有①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的成功案例②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22·北京延庆·一模)近两年“国潮”文化兴起,年轻人越来越热爱“国潮”文化,衣食住行都有国潮元素的影子。“国潮”的核心底蕴是国,表现形式是潮,是结合当下新人群、新需求、新技术、新场景后产生的新事物、新的展现方式。“国潮”文化的流行( )①是建立在与其他文明比较之后的自觉自信之上②说明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融合才能体现其价值③助力中华文化传承,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④映射了传统文化是民族之基,应该回归传统文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4.(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成立于1949年的新华书店,是几代人心中的书香记忆。如今,这座与新中国同龄的“国字号”老书店主动求变(如下所示),拥抱新时代。◆某书店内设置童书区、文创区、文具区、阅览区等,每个专区都独立安静; ◆某红色主题书店设计如战火中的一封家书,将读者带入一段苦难辉煌的历史; ◆微信扫码进入某智能书店,选好了书放在付款台上自动识别,购书方便快捷;过去“千店一面”,如今“一店一面”,新华书店正从卖场功能向学习、社交、阅读等多功能转变。这表明新华书店( )①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职能②引领阅读风尚,发挥国有品牌优势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③创新经营业态,转变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事业单位④发展特色模式,促进以读者为核心的立体式、多维度文化消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2·北京朝阳·一模)纪录片《勇敢者的征程》以国外探险家和中国嘉宾实地探险求生的形式,带领观众沉浸式感知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的奋斗历程,重现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开创了国内此类纪录片先河,在网络平台上引起了广泛热议。这部纪录片( )①能够促使各国观众接受红色精神的思想指引②传递的是全人类所共同推崇的优秀精神品质③是探索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的有益尝试④承载、表达和展现着中国古代丰富的精神文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1·北京·模拟预测)琉璃展览、古法小荷包制作、古法描金扇面制作……通过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石景山文化E站”或者“石景山文E”APP,百姓就可足不出户了解全区最新、最全的文化资讯,线上挑选、报名参与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此举( )①借助“互联网+”模式,创新文化传播渠道,满足大众文化需求②是政府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生动体现③有利于助推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④用全新形式替代原有的文化内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1·北京门头沟·一模)“无古不成今,观今宜鉴古。”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蕴含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致胜密码。近日,全国各地开展的学习“四史”活动,让我们真正体悟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之美、使命之重、来路之艰。开展此活动有利于( )①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认真领会,进一步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②党员干部立志笃行,通过直接经验,用历史思维洞察理论创新的深意③汲取历史的经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④汲取真理的力量,使坚定的理想信念发挥践行初心使命的决定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2020·北京·清华附中模拟预测)2020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电影《攀登者》根据中国登山队队员1960年和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的史实改编,讲述中国登山队完成世界首次北坡登顶并实地勘测出属于中国自己测量珠峰的“中国高度”。为了让这部电影更加真实,演员们特地去海拔5200多米的岗什卡体验生活。有网友说,观影过程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每一名中国人都要用“攀登精神”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中获得启示是( )①文化创作要注重实践,才能推动文化体制改革②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③先进的文化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提升人民思想境界④作品只有如实反映真实事实,才会释放恒久的魅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2016·北京·模拟预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022·山东·模拟预测)2022年除夕夜,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经亮相,就凭借着清雅绝尘的中国传统美学,“燃”动了每一位观众的文化基因。此外,《只此青绿》充分发掘利用线上传播渠道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上营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这启示我们( )①不断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条件②应不断发掘与时代接轨的内容与方法,激活文化传承密码③在创作中应遵循艺术创新的理念,不断赋予文化新的内涵④实现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完成传统与现代的有效对接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21.(2022·山东·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庆档电影《长津湖》上映让无数国人为英雄所感动。《长津湖》刻画了“钢七连”全体指战员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英雄事迹,充分展示了志愿军英雄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该剧艺术形式创新,视觉效果震撼,充分拉近了主流文化和青年的距离,让90后、00后年轻人心生“信念感”“责任感”。全剧通过一个个人物的艺术描写,生活化地揭示了抗美援朝精神,给观众带来心灵的极大震撼,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长津湖》热播的意义。22.(2021·河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点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的经典名篇,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破题点,对蕴含在古籍中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进行了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首期《尚书》带领观众了解九州从何而来、华夏自古一体,让我们“知来处,明去处”。从“华夏自古一体”的文化溯源,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传承发展,思想的珍珠被串联成“文化之链”,努力构建着文明的脉络和历史的图谱,也让观众强烈感受到,现在这个时代更需要《尚书》里的精神、力量振奋我们、激励我们。中华优秀典籍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精髓蕴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之中。近年来,一批致力于弘扬中华典籍文化的个人和团体正陆续涌现。首都师范大学举办了“《四库全书》进校园活动”,推动四库文化下基层,将中华优秀典籍文化融入民众生产生活各方面;西南大学研究员周鸣鸣创办重庆北碚社区“兼善文化课堂”,将中华典籍中的“兼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探索城乡社区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将文化自信的种子播撒在中华大地上。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