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走向世界大舞台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走向世界大舞台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5.1《走向世界大舞台》 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本框题是第五课的基础,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世界和国家的关系。包括“多彩世界中的我”和“我为世界添光彩”两目,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框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国家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因此我们也应具备国际视野和胸怀天下的意识,与世界建立联系,走向世界大舞台,为世界贡献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本框引导学生在走向世界大舞台的过程中,以开放的心态与外部世界交往,不断丰富自己的经历,拓宽自己的视野。与此同时,要学会交往、善于交往,知道交往是相互的,在自我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个人素养,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明确个人贡献与外部世界发展的关系,增强为中国进步、世界发展贡献智慧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国情国策方面的知识,了解了我国国家地位发展变化情况,知道了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对个人的影响,知道我国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学生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格局和发展的趋势,知道要关心世界的变化与发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希望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而忽略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个人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学生对自己作为世界、国家、民族一员所负有的责任使命认识不清,对于要积极参与的意义理解不足,缺乏责任意识和全球观念。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极少部分同学有过走向世界、与世界交往的经历,因此对于如何探索世界、融入世界,他们的经验是匮乏的。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具有国际视野与情怀,主动融入世界,关心世界;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世界作贡献。 2.责任意识:能够正确认识个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断自我更新,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3.情感体验:知道青少年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走向世界的形式越来越多样;理解青少年具有国际视野和情怀的重要意义,知道适应未来世界发展趋势青少年应具备的个人素养。
教学 重点 个人成长与世界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青少年为世界添光彩的做法。
教学方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教学 过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几年前,一封只有10个字的辞职信火爆全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封信被誉为“史上最有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 师:大家想不想去广阔的世界看看呢?相信这是很多人的梦想。如今开放的中国为我们青少年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走向世界大舞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共鸣。引入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随笔
教学 过程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青少年怎样探索并走向多彩的世界? 2.青少年走向多彩世界的意义? 3.我们为什么要为世界添光彩? 4.我们怎样为世界添光彩?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多彩世界中的我 1.我们的“朋友圈” 随着生活半径的扩大,我们的“朋友圈”不断扩展。回顾你的生活,你的“朋友圈”有哪些变化? 结论:我们走出家门,步入学校,逐步融入社会,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2.我们的“朋友圈” 随着生活半径的扩大,我们的“朋友圈”不断扩展。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拓宽“朋友圈”? 结论: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 3.别样“朋友圈” 互联网在增加社会生活便捷性的同时,也把人限制在电脑面前,限制在固定处所之中,由此出现了“宅男宅女”现象。 (1)宅在家里也能看世界 (2)看世界需要走出家门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看世界的方式? 结论:通过网络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了解世界。但他们应该在现实中与人交往,增进彼此的情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逐步走向世界。 4.结合视频并思考:视频里的青年通过不一样的方式走进世界,这些事情对他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5、知识归纳:我们走向世界的意义 设计意图:借用学生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回顾成长历程,感受生活的变化、交友圈子的扩展,从中深刻体会参与世界发展、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 探究二:我为世界添光彩 6.勇于担责的中国公民 在我们身边有着这样一些人,他们虽是平凡人,却做着伟大的事业。 你能说说中国公民为世界做贡献的事例吗? 7.知识归纳:我们为什么要为世界添光彩 8.观看视频:总书记深情嘱托“新”青年。思考: 从总书记对中国青年的深情嘱托中,你认为中国青年应怎样为世界添光彩? 9.知识归纳:我们怎样为世界添光彩 设计意图:结合习主席的讲话,从中得出为世界添光彩的方法,培养信息归纳的能力,指导学生把握关键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一封火爆全网的辞职信为切入口,吸引学生目光,调动学习积极性。本节课课堂容量较大,内容较多,教学中有时容易顾此失彼,教师应加强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稍有欠缺,应进一步渗透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