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课《狮王进行曲》教学设计科目 音乐 年级 二(下) 备课时间 2023.2.19教学 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主题音乐,加深学生对旋律、节奏等要素的理解,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音乐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3.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音乐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的听觉训练,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境并表演出来。教学资源及工具 资源名称 获取或制作途径 课文音频 教材配套光盘 导入视频 网站下载 钢琴、多媒体课件、小乐器、头饰、披风等教材解读 管弦乐曲《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组曲里的第一首。乐曲用钢琴的颤音,沉重有力的顿音、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步伐和神态,加上狮子威猛的吼声,使整个森林都为之震撼。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表情丰富,表演欲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兴趣浓厚,课堂上特别喜欢活动、游戏、歌曲表演。因此,本课通过创设教学环境,采用唱、舞、图片、视频、表演等教学手段巧.进行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本 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个案修改一、 组织教学,聆听导入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 3. 通过对比聆听《动物狂欢节》中的组曲,引入《狮王进行曲》,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动物形象。 【设计意图:用典型乐曲对比聆听,主要是引导学生去用心聆听音乐,去发现音乐可以通过强弱、旋律音高、节奏进行等要素改变表现不同动物的形象】二、 新课新授 1. 完整聆听《狮王进行曲》,感受乐曲氛围,提问学生乐曲描述的动物是谁通过图形绘画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乐曲的情绪是紧张、威严的,学生容易想到老虎等其他动物,这里我运用图形谱、跟随音乐绘图的方式,辅助孩子找到正确答案,也是促进学科整合的方法之一。】 2. 分段聆听 (1) 欣赏A乐段,模仿狮子出场的神态学习狮王之歌。 (2) 学习狮王之歌并加入声势 (3) 边唱边拍手表演A乐段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中心,感受狮子的形象并用身体模仿,为的是让孩子释放表演天性,用身体表现听到的音乐;学习狮王之歌是为了丰富欣赏环节,加深对音乐的感知。】 (4)聆听B乐段中狮子的叫声次数,并用动作模仿 【设计意图:运用图形谱,视听结合的让学生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结构,辅助学生更好的聆听,可以提高对乐曲的感知。】 (5)用肢体和小乐器完整表演B乐段,感受强弱的变化 (6)聆听A’乐段,学习歌曲结构及主奏乐器三、拓展及总结下课: 1、介绍作曲家-圣桑生平以及《动物狂欢节》组曲创作背景和趣事。 2、并欣赏乐团现场演奏《狮王进行曲》,最后完整表演乐曲,在狮王的呐喊声中离开教室下课。【设计意图:学习作曲家生平,了解乐曲创作背景,是对本课学习的升华,也是对相关音乐知识的拓展,通过观看乐团的现场的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弦乐和钢琴的相互碰撞,更深层次的聆听乐曲,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管弦乐曲《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组曲里的第一首。乐曲用钢琴的颤音,沉重有力的顿音、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步伐和神态,加上狮子威猛的吼声,使整个森林都为之震撼。 本节课我基本完成我的三维目标,多次让学生聆听音乐,进行动作的模仿,使学生对本首乐曲有更深的理解。我用《袋鼠》、《大象》、《天鹅》对比欣赏导入,让学生发现音乐可以表现各种动物,通过教学预设在音乐中手绘狮王揭示课题,引子部分采用小乐器伴奏丰富感受,体会狮王出场前紧张的气氛;在主题音乐部分我通过让学生打节奏,填唱歌词和表演等方法加深对主题音乐的感受,学生掌握的情况也很不错;在音乐B部分我让学生模仿狮王的吼叫动作,同学们做的惟妙惟肖,学习兴趣也十分的热烈,课堂气氛很热烈。 反观本节课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也是没有尝试过欣赏课的课型,经验和准备的不够充分,具体问题总结如下: 1.整堂课虽然让学生听为主,但是老师的语言引导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虽然我课前设计了引导语和总结语,但面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予的语言指导和评价不够严谨,这点需要重点的改正。 2.在本节欣赏课中,我要求学生做了很多模仿狮子的动作,包括走路,吼叫等。在学生做动作之前,我做出了示范动作,不过不够夸张,表情不够丰富,没能更好的表现狮子的威猛,所有没有给学生带来更好的示范和震撼,这样学生感受的就和肤浅,我在之后会更加注意。 3.这节课可以运用的资源非常多,可以让故事性更加丰富完整,不能太限制学生表演,要注意乐曲的整体感知,在听得过程中可以让动起来,用肢体把听到的内容表现出来,这样也可以多展示学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