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01认知发展02情绪与情感发展03个性与社会性发展04性心理发展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认知发展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水平接近成人。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思维发展特点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瑞士,1896~1980)能思考同时存在的因素使用第二种符号(X、Y等)来思考做假设性思考能够推理、能够猜测别人的想法建立理想(前瞻性)有内省的能力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可能引起人际关系的一些困扰。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情绪与情感发展情绪与情感体验更为丰富体验形式百感交集、喜极而泣等体验内容社会文化的、抽象的、想象的(例如,恐惧)情绪情感带有内隐文饰性情绪情感反应的动荡性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自我的发展发展特点发展任务人际关系的发展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自我的发展特点生理的发育成熟,以及认知能力的提高,促使高中生的自我意识高度发展。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强烈关注自己个性的成长自我评价的成熟有较强的自尊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高中生已经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求独立的愿望更加强烈,并体现在认知、情感与行为多个层面。“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青春我做主”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主体我与客体我“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自我矛盾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强烈关注自己个性的成长青少年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对人对己的评价中,更加关注个性心理品质,关注个性的完美。自我的描述自我评价渐趋成熟在初中阶段,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常常不客观、不全面、不稳定,如评价别人时比较清楚,评价自己是比较模糊。在高中阶段,青少年的自我评价正接近成熟。他们能够独立地从个性品质品价自己,基本形成自我批评的态度,他们的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统一。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较强的自尊心青少年在收到肯定和赞扬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则易产生激惹感或挫折感。爱“面子”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自我的发展任务(埃里克森)阶段 年龄段 心理冲突 人际交往范围1 婴儿期 0-2岁 信任对不信任 母亲2 幼儿期 2-4岁 自主对羞怯怀疑 父母亲3 儿童期 4-7岁 主动性对内疚 家庭4 少年期 7-12岁 勤奋对自卑 邻居、学校5 青春期 12-18岁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同龄群体6 青年期 18-25岁 亲密对孤独 朋友、配偶7 中年期 25-50 生育对自我关注 同事及家庭成员8 老年期 50岁- 自我调整对绝望 全体人类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涉及六个方面问题:一是我现在想要什么?二是我有何身体特征?三是父母如何期望我?四是以往成败经验如何?五是现在有何问题?六是希望将来如何?这六个方面问题回答归为“我是谁?”与“我将走向何方?”同一性是否形成或获得取决于青少年的“探索”和“投入”程度(玛西亚)。探索指个体努力寻求适合自己的目标、价值观和理想等的过程投入个体针对目标所使用及花费的时间、精力与毅力的程度。同一性达成同一性达成表明个体和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同一性延缓同一性延迟的个体正处于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收集信息、尝试各种活动,希望发现引导他们生活的目标和价值观,他们积极地探索各种选择,但还没有对特定的目标、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做出有意识的投入。同一性早闭个体没有体验过明确的探索,但却做出了投入,这种投入往往是父母或权威人物等重要他人的期望或建议,即他们接受了权威人物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这样青少年往往缺乏主见,遵从他人的目标、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同一性完成过早的人会显得刻板与肤浅,不会沉思,应变能力差,但很少会忧虑。这类人倾向于与父母保持密切的关系,并采纳父母的价值观。他们喜欢有组织、有秩序的生活,尊重权威。同一性混乱同一性混乱的个体没有仔细思考或探索过各种同一性问题,从来不去探索各种选择,也不去尝试做出努力,缺乏清晰的方向,没有确定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也未对特定意识形态、价值观或社会角色做出清晰的承诺。经历着同一性混乱的青少年无法成功地做出选择,或者他们会逃避思考问题,缺乏兴趣,孤独,对未来不抱希望,或者可能很叛逆。他们宁可塞着耳塞听音乐或睡觉,也不愿意接触父母和老师。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的发展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模型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的变化亲子冲突与亲子亲和是衡量亲子关系的两个重要维度。亲子冲突指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公开的行为对抗或对立。它表现为争吵、分歧、争论、甚至身体冲突等。亲子亲和指父母与子女之间亲密的情感联结,既可以表现于积极的互动行为中,又可以表现在父母与儿童心理上的亲密感受上。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信任或盲从初中疑惑、疏远或逆反高中较为客观更看重老师的学识和人格魅力2007年5月,福建某学校,一位因肯学习、善钻研、教学水平高而被选拔到高中的教师递交了辞职书。事情的起因是,他为了教育全校最捣蛋的学生,被这个学生激怒了,自己一忍再忍,还是糊糊涂涂地和学生打了起来,结果自己受伤,被老师送进医院。后来学生也住进医院,他的家人还冲进学校,不仅不说自己孩子的错,而且提出许多无理赔偿要求。在纠缠不清的情况下,这位教师受到处分,丢掉了尊严,悲气交加,愤而辞职。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影响增强盲从表面上看“网络虐杀狗视频”逐渐克服团伙的交往方式朋友关系日益重要感情的重心逐渐偏向关系亲密的朋友。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性心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疏远期。从儿童末期开始到少年中期结束。男女生均对异性表现出明显的疏远、对立迹象。第二阶段:爱慕期。从少年初期或中期到青年中、后期。接触异性的愿望明朗化。具体表现为:相互显示。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女生注意打扮,男生有意显示自己的风度和才能。感情隐蔽。交流表达方式十分含蓄。实际上喜欢某个异性,但在同学面前却装出漠不关心的样子。高中阶段,男女生之间开始融洽相处。在一些男生和女生的心目中,会有一位自己比较喜欢的异性朋友。第三阶段:恋爱期。从青年初期的中后阶段开始。三、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仍处于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成年期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和社交等方面,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不平衡性。反抗性与依赖性具有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其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中学生包括高中生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尤其如此。闭锁性与开放性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住宿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无什么要紧的东西。他们不大爱对长辈讲话了,在长辈面前显得寡言。高中生爱写日记,也是这种闭锁性的表现。记日记既可倾吐心声,又可保守秘密。但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他们又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尤其是同性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勇敢和怯懦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 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们又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例如,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未说话先脸红的情况中学生中较为常见。高傲与自卑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产生自傲心理;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这两种高傲与自卑情绪往往交替地出现于同一个中学生身上。它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它是智慧的时期,也是愚蠢的时期;它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它是光明的时期,也是黑暗的时期;它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失望的冬天;我们前途有着一切,我们前途什么也没有;我们正在直趋天堂,我们也正在直坠地狱。—狄更斯四、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外向型加心理健康外向型加问题行为中间型加心理健康内向型加心理健康内向型加心理不健康五、高中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自我认识问题情绪与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五、高中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一)自我认识问题自卑 高中生的自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评价过低时时处处表现出“我不如别人”、“别人比我强”、“他行我不行”等等消极意识,对自己不能做到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即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长处,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以此和别人的优点、长处相比,表现在学习、生活、活动中,总是缺乏主动、积极、热情、畏缩不前、胆怯、害羞、缺乏勇气。具有泛化性所谓自卑的泛化性特点,是指由于某一方面原因造成的自卑情绪容易泛化到其它方面,因而表现在其它方面的自卑情绪。如女高中生可能由于相貌丑陋等,而表现出这方面的自卑,表现出不敢面对面与人讲话,更没有勇气当众讲话,这种生理上的自卑,泛化到了其它方面,如交给她任务,她也会害怕做不好被别人嗤笑而不敢接受。敏感性和掩饰性具有自卑感的高中生,往往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常常担心自己的缺点被人知道,因而常加以掩饰和否认。因而表现出回避与别人交往,尽可能避免别人看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由于交往甚少,对集体活动又表现冷漠,常把自己禁锢起来,从而产生孤独的体验,容易形成闭锁性性格。(二)情绪与情感问题焦虑抑郁抑郁是个体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抑郁几乎每人都有,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抑郁只是偶尔出现,为时短暂,时过境迁便很快消失。有资料显示,抑郁症状在中学生平均检出率达40%以上,高中生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缺乏活力、无精打采,几乎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不感兴趣,对生活和人生缺乏信心,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交往,自我封闭,常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长期的抑郁会导致身心受到严重损害,使高中生无法有效地学习和生活。高中生产生的抑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高中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学习竞争激烈等挫折承受力差独生子女生活较为优裕、丰富,聪明多知,视野开阔,然而在意志品质、心理情感方面却很脆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几乎没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艰苦生活的磨炼和心理挫折的考验,缺乏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追求,在长辈的悉心照料和呵护下,逐渐形成自私、利己、孤傲的性格,禁不起打击和挫折。据对城乡不同类型的数万名中学生的心理调查发现,初中13.6%、高中18.79%的中学生在面临挫折时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的紊乱,表现出冷淡、孤独、抑郁、偏执、冲动等的多种变异的人格特征。因此,有人称当今个体患有“精神缺钙症”。亲子关系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同学关系问题(二)人际关系问题六、教育建议(一)促进学生自我认同(二)加强专业知识与丰富相关知识的学习(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四)因材施教(五)用爱心架起孩子与父母之间理解的桥梁(六)科学开展青春期教育(一)促进学生自我认同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优点清单(二)加强专业知识与丰富相关知识的学习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心理与教育理论知识“T型人才”(林崇德)(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爱于心,见于行”高中生具有很强的独立和自尊意识,认为自己有权利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决定,在心理上渴望尊重。因此,对高中生班级的管理要充分注重民主平等的原则。一是要求班主任要有民主平等精神,对学生进行民主管理。让学生充分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班级成员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和活动目标,共同讨论班级事务,这样可以促进班级成员对班级的归属感和集体责任感,提升班级的凝聚力。魏书生我们班级十几年来一直坚持以法治班,全班同学根据本班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班规班法,然后在监督检查系统的保证下,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历届班规班法中…..(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二是在日常管理中要公平地对待全体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否则容易引起部分学生的反感和敌对情绪。三是 教育学生时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室是老师管理学生的主要场所,师生冲突大部分发生在教室。此时,教师的言行稍有不慎,就可能使师生冲突扩大化,特别是面对有心理障碍或在班集体中有威信的学生,教师不恰当的批评可能使他们感到没“面子”,误认为老师是故意让他们丢人现眼,从而采取激烈的对抗行为,导致不可收拾的场面。任课教师在处理师生冲突时如能以退为进,避其锋芒,引导学生解决师生冲突,效果有时反而会更好。(四)因材施教台湾高震东先生在《忠信教育法》中谈到了学生的概念:“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 。在每年的毕业典礼上,哈佛大学校长会对成绩A类的学生说:恭喜你们,以最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相信10年以后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将从你们中间诞生;对成绩B类的学生说:恭喜你们,以优秀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相信10年以后为哈佛大学捐资助学的人将从你们中间诞生;对成绩C类的学生说:恭喜你们,以合格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相信10年以后你们将成为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关注“优秀学生心理综合症”在常人的眼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应该是好学上进、聪明能干、全面发展的代名词。但一些心理咨询专家在与优秀学生的长期接触,包括心理测验、日常观察、访谈以及心理咨询中发现,在这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中,有很多人的心理并不健全,40%~60%的优秀中中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优秀学生心理综合征”特征,其中女生比例更高。专家称:“他们是一群需要关注的特殊人群。”中国留学生卢刚,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物理研究所博士,枪杀12人。(五)用爱心架起孩子与父母之间理解的桥梁亲子沟通现状沟通频次:整体来说,父母——青少年之间的沟通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父亲——青少年之间的沟通尤其缺乏。只有不到25%的青少年经常与父亲沟通,与父亲每周沟通只有1小时的青少年占42.6%。在访谈时,有的学生说:“真正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不过是一个晚上,有时候他们还出去,而且我们做作业紧张,很少和他们交谈。看上去呆在家里的时间很长,可是真正与父母交流的时间并不多。”“虽然有时候与父母谈谈,希望能给我一点娱乐时间,但他认为读书是最重要的,我不喜欢这样的教育。”沟通内容父母与孩子交谈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家庭琐事。一位日本学者对中国的家教评论说, 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只会说三句话: 一是“好乖乖, 听话” (听爸爸妈妈的话) ;二是“上课认真听讲” (听老师的话) ; 三是“好好学习, 争取考上大学”。在访谈时,有的学生抱怨说:“父亲每天都难得见一面,偶尔在吃完早饭准备出门的时候就劈头说一句:“好好学习!”,他马上反驳说:“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好好学习!”(六)科学开展青春期教育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该阶段的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青春期教育成为这一阶段必不可少的课题。有必要通过正规的教育向高中生传授无偏见的、正确的、系统的性知识。青春期教育实际上就是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教育:正确认识解剖生理结构、月经和遗精等生理现象性心理教育:正确认识与性有关的心理现象性道德教育: 从道德的角度正确看待有关性的问题六、教育建议(一)促进学生自我认同(二)加强专业知识与丰富相关知识的学习(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四)因材施教(五)用爱心架起孩子与父母之间理解的桥梁(六)科学开展青春期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